系馬高樓垂柳邊

系馬高樓垂柳邊

泰定皇帝很快下達了貶謫詔書,柳鄖被貶到四川省府做參知政事[從二品],宋文瓚被貶的更遠,去到湖廣省靜江路的臨桂縣[今桂林市]做縣尹[1]。他倆一起從上都返回京都,到了通州碼頭準備就此分手。

【一】《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劉長卿.詩

猿啼客散暮江頭,

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

青山萬里一孤舟。

黃昏時分,猿聲凄切,河邊送客早已四散。無情的流水只管載着離人不停遠去,致使倆人的心都不免更加地悲凄。

宋文瓚說道:「下官獨身一人,了無牽掛,我就不回京師了,在此與大人別過吧。」

柳鄖也嘆息說:「你我同被貶逐漂泊,只是君行更遠。可惜啊,我需要回家接上妻小,不能與君同行。這一路上,只有那萬里青山與你相伴了。」

宋文瓚遠望夕陽下的青山綠水,感慨道:「有青山綠水為伴,也是極好!」

柳鄖忽又自責起來:「子章啊,你年輕有為,本該有大好的前程。可都是因為我的緣故,連累你去往遙遠的南越。」

「這怎能怪大人您呢?都是命運使然。」宋文瓚苦笑了一下說道,「不管我怎麼努力,怎麼去掙扎,還是逃脫不了這命中本該有的一劫啊!」

看到宋文瓚有些沮喪,柳鄖開導說:「古語道,『命由天定,運由己生』。『命』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的天分和條件則是不可變更的事情。而『運』呢?則是一個人一生的行程。這就是說,命是天定的,但運歸我們自己管。只要我們能夠把握住自己的運,那麼人生的路該怎樣走就由我們自己說了算。因此,命運沒有好壞,只有我們所做之事的對與錯。」

「可我總是想不明白,明明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聖上好,可為何得不到好的結果?」

「做好事,不一定會得到好的結果。」柳鄖凄然一笑,「你呀,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來影響自己甚至自己身邊的人,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當然,在你影響別人的同時,他們同樣也在影響着你,有時候你會喪失原則,在命運的洪流中隨波逐流。」

宋文瓚感嘆道:「我豈能做那隨波逐流之人。」

「既然你不想改變自己的初心,那我們的前路必定坎坷。」看到宋文瓚的迷茫,柳鄖又道,「現在,雖然不隨波逐流的人是少數,本質上說,也改變不了什麼。可是,又確確實實在改變。只不過,改變的是這大運河中那點點的浪花而已,稍縱即逝。」柳鄖指著春汛的河水說,「子章啊,不必沮喪,你我也許改變不了現實,不過我們可以去選擇,選擇我們認定的,選擇適合我們的,選擇那些無法選擇的選擇……」

聽着柳鄖諄諄的話語,宋文瓚頻頻點頭。

柳鄖最後說:「其實,有些事兒表面看似糟糕,卻往往結果是好的。莫灰心,祝你一路順風!」

帶着迷茫與希望,宋文瓚踏上了南下的路。

此時,天色已晚,柳鄖就宿在通州驛站。

【二】《獨覺》柳宗元.詩

覺來窗牖空,寥落雨聲曉。

良游怨遲暮,末事驚紛擾。

為問經世心,古人誰盡了。

一覺醒來,窗外一片空濛。柳鄖起身來到窗前,掃視着窗外。

路上別無行人,田野亦無農夫,枝頭既沒有鳥啼,村落也沒有犬吠和雞鳴,只聽得稀疏的晨雨,淅淅瀝瀝,沒完沒了。

哀嘆了一聲,柳鄖的心情愈加沉重,開導別人簡單,可臨到自己,又有誰來安撫自己這顆飄忽不定的、極其苦悶的心呢?

自己離開家鄉,滯留在外十年有餘,既為貶徙之客,故屢遭排擠。他也深知生命的短暫,而自己卻未老先衰。年輕時發下的宏願,也只能是壯志未酬了,生命就在這落魄消沉中,毫無意義地耗蝕。

難道真應該聽取妻子曾經的告誡:「一念過後,萬事皆空」嗎?

那自己這一身的才華,出將入相之本領,豈不白白浪費?古往今來,多少顯赫一時的英雄,都在這歷史的長河裏,曇花一現……誰又不是匆匆的過客?

「濟世人於水火,解生民於倒懸」這句自己曾經發過的誓言,到底是自己的美好抱負呢,還是自己沉重包袱!

正在沉思,隨從帶着洗漱水來到他的房間,問道:「大人,今兒下雨,道路泥濘,是否明日再走?」

「不必拖沓,還是吃過早飯就回家,及早告別親朋,儘快啟程去往蜀地。若再耽擱,豈不又要遭他人的參閡。」

【三】《晨雨》杜甫.詩

小雨晨光內,初來葉上聞;

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雲。

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清早,滴答滴答的聲音把柳好好從夢中敲醒。

那是淅淅瀝瀝的小雨,落在窗外樹葉上傳出的節奏。她忽地爬起床來,打開了窗戶,一股久違的小清新帶着淡淡花香的風吻上了臉,她隨之睡意全無,頓然清醒。

看着雨絲在晨色中泛著光,目光所能測量到的都是被雨水沖刷過的屋頂,紅白灰相間;還有偶爾搖動的綠色樹梢,及飽含着剔透的雨珠。

柳好好不由地感慨這美好的畫面:「如此美妙的清晨!」彷彿這個世界是靜止的,彷彿整個空間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喘息,她興奮異常,順着窗戶爬上了屋頂。

原來秀樓的頂端是那麼安靜,如此沉默!雨絲,卻弱不禁風,迎風便折,隨之向空,和著那晨霧略顯濕重,才肯飄灑大地;灌木經春雨的清秀,顯得生機盎然;鳥獸群沐雨珠,更顯安閑與恬靜;天漸漸大亮,濛濛細雨中的香山,在隱隱約約中顯得更加神秘。

柳好好忍不住對自己說:「早啊,親愛的自己。美好的一天就應該是這樣的,也應該是這樣子開始。」

柳好好小心翼翼地攀爬在屋頂,心裏充滿了喜悅,也略顯新奇。

記得去年秋季,心事重重的柳好好,來到大姨家裏,和表姐清婉很默契的選擇去屋頂聊天,她倆躺在屋頂,看着繁星點點,聊著自己的生活、心事和委屈。不知不覺已經深夜,內心深處被深深挖出,毫無顧忌的訴說着該說和不該說的自己……

柳好好又像那天一樣,躺在了被雨水洗刷得乾淨的屋頂,讓雨絲淋濕了自己。她彷彿感受到一種滿足,讓自己的神情清晰,讓自己的心靈清凈,讓自己的心情清新。

此時此刻,她彷彿明白了:原來屋頂的沉默,承載着很多的心事和秘密,正因為它的沉默和安靜,才獲得了表姐的好感和安全感,選擇在這裏訴說情感,交代心事。屋頂這詭異的神情和安靜的身軀見證著人性的喜怒哀樂和醜惡百態。

這時,她又想起了清婉教她唱的那首歌:「半夜睡不着覺,把心情哼成歌,只好到屋頂找另一個夢境……讓星星點綴成最浪漫的夜晚,擁抱這時刻這一分一秒全都停止……」柳好好神秘地笑着,搖曳的樹葉,還有那樹頂的美麗和輕佻,襯托出屋頂的厚重。

突然,一陣雨下了起來。柳好好下意識地慌亂地往回爬,移出了梧桐樹下,卻不免歡笑了起來,原來是梧桐樹葉上的水珠被風吹到,滑了下來。瞬間,她的心情愈好,真是一個搗蛋的孩子,在戲弄一個到處找自己的丫鬟,趁她不注意,猛搖樹枝,滴她一身的雨水,令她驚慌,然後看着她驚慌失措的樣子,自己滿足地咯咯大笑……

丫鬟抬頭看是小姐,大驚:「小姐,你幹嘛爬上了屋頂。小心呀,雨天瓦滑,可千萬別掉下來……」

聽到丫鬟的驚呼,母親趕緊出了屋,見到柳好好在屋頂之上,大罵道:「好好呀,你的腦袋是不是壞掉了?大雨天,你跑到屋頂幹什麼去?」

看到母親的生氣,柳好好趕緊往窗戶口爬去。

母親接着叮囑:「慢點兒,別滑下來,若跌成個瘸子,可就沒人娶你了。」

柳好好調皮地回了一嘴:「沒關係,娘親,到時候我坐着轎子出嫁,看不出來的。」

母親被女兒氣笑了,嗔怒道:「我會提前告訴小女婿,你是個瘸子,讓他不要娶你。」

柳好好小心地爬進了自己的房間,轉身說道:「那豈不正好,我就可以賴在家裏,守着娘親……」

突然,柳好好驚奇地大叫起來,「娘親!爹爹回來了……」

————————————

註釋

[1]元代官職

一.中央政權

(一)三公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正一品,銀印,以道燮陰陽,經邦國。又有所謂大司徒、司徒、太尉之屬,或置,或不置。其置者,或開府,或不開府。

(二)中書省

(1)中書令一員,銀印,典領百官,會決庶務。

(2)右丞相(註:元朝以右為上,與前代不同)、左丞相各一員,正一品,銀印,統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則總省事,佐天子,理萬機。

(3)平章政事四員,從一品,掌機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

(4)右丞一員,正二品,左丞一員,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務,號左右轄。

(5)參知政事二員,從二品,副宰相以參大政,而其職亞於右、左丞。

(6)參議中書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牘,為六曹之管轄,軍國重事咸預決焉。

(7)右司、左司,郎中二員,正五品;員外郎二員,正六品;都事二員,正七品。

(三)六部

吏部:掌天下官吏選授之政令。

戶部:掌天下戶口、錢糧、田土之政令。

禮部:掌天下禮樂、祭祀、朝會、燕享、貢舉之政令。

兵部:掌天下郡邑郵驛屯牧之政令。

刑部:掌天下刑名法律之政令。

工部:掌天下營造百工之政令。

以上六部各置尚書三員,正三品;侍郎二員,正四品;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又以吏、戶、禮為左三部,以兵、刑、工為右三部。各置尚書二員,侍郎二員,郎中四員,員外郎六員,總領三部之事。

六部下設有各類分工精細、名目繁多的院、台、府、監、庫、司、局、寺、倉、署、所等官署,職數和品階一應俱全。

(四)樞密院

樞密院,秩從一品,掌天下兵甲機密之務。凡宮禁宿衛,邊庭軍翼,征討戍守,簡閱差遣,舉功轉官,節制調度,無不由之。

置知院六員,從一品;同知四員,正二品;副樞二員,從二品;僉院二員,正三品;同僉二員,正四品;院判二員,正五品;參議二員,正五品;經歷二員,從五品;都事四員,正七品;承發兼照磨二員,正八品;架閣庫管勾一員,正九品;同管勾一員,從九品;掾史二十四人,譯史一十四人,通事三人,司印二人,宣使一十九人,銓寫二人,蒙古書寫二人,典吏一十七人,院醫二人。

樞密院下設有客省使、斷事官、行樞密院、右衛、左衛、中衛、前衛、後衛等官署。

(五)御史台

御史台,秩從一品。大夫二員,從一品;中丞二員,正二品;侍御史二員,從二品;治書侍御史二員,正三品,掌糾察百官善惡、政治得失。

后定置御史大夫二員、中丞二員、侍御史二員、治書侍御史二員,品秩如上;經歷一員,從五品;都事二員,正七品;照磨一員,正八品;承發管勾兼獄丞一員,正八品;架閣庫管勾兼承發一員,正九品;掾史一十五人,譯史四人,知印二人,通事二人,宣使十人,台醫二人,蒙古書寫二人,典吏六人,庫子二人。

御史台下設有殿中司、察院、行御史台、肅政廉訪司等官署。

(六)大宗政府

國初未有官制,首置斷事官,曰札魯忽赤,會決庶務。凡諸王駙馬投下蒙古、色目人等,應犯一切公事,及漢人奸盜詐偽、蠱毒厭魅、誘掠逃驅、輕重罪囚,及邊遠出征官吏、每歲從駕分司上都存留住冬諸事,悉掌之。

泰定元年,復命兼理,置札魯忽赤四十二員,令史改為掾史。致和元年,以上都、大都所屬蒙古人並怯薛軍站色目與漢人相犯者,歸宗政府處斷,其餘路府州縣漢人、蒙古、色目詞訟,悉歸有司刑部掌管。正官札魯忽赤四十二員,從一品;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都事二員,從七品;承發架閣庫管勾一員,從八品;掾史十人,蒙古必闍赤十三人,通事、知印各三人,宣使十人,蒙古書寫一人,典吏三人,庫子一人,醫人一人,司獄二員。

(七)宣政院

宣政院,掌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隸治之。定置院使一十員,從一品;同知二員,正二品;副使二員,從二品;僉院二員,正三品;同僉三員,正四品;院判三員,正五品;參議二員,正五品;經歷二員,從五品;都事三員,從七品;照磨一員,管勾一員,並正八品;掾史十五人,蒙古必闍赤二人,回回掾史二人,怯里馬赤四人,知印二人,宣使十五人,典吏有差。

(八)太禧宗禋院

太禧宗禋院,掌神御殿朔望歲時諱忌日辰禋享禮典。初,院官秩正二品,升從一品,置參議二員,改令史為掾史。二年,改太禧宗禋院,置院使六員,增副使二員,立諸總管府為之屬。凡錢糧之出納,營繕之作輟,悉統之。定置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六員,同知兼佐儀神御殿事二員,副使兼奉贊神御殿事二員,僉院兼祗承神御殿事二員,同僉兼肅治神御殿事二員,院判供應神御殿事二員,參議二員,經歷二員,都事二員,管勾、照磨各一員,掾史二十人,譯史四人,知印二人,怯里馬赤二人,宣使一十五人,斷事官四員,客省使大使、副使各二員。

(九)儲政院

儲政院,秩正二品。至元十九年,立詹事院,備左右輔翼皇太子之任,置左、右詹事各一員,副詹事、詹事丞、院判各二員,吏屬六十有二人,別置宮臣賓客二員,左右諭德、左右贊善各一員,校書郎二員,中庶子、中允各一員。三十一年,太子裕宗既薨,乃以院之錢糧選法工役,悉歸太后位下,改為徽政院以掌之。泰定元年,罷徽政院,改立詹事如前。天曆元年,改詹事院為儲慶使司。二年罷,復立詹事院。未幾,改儲政院,院使六員,正二品;同知二員,正三品;僉院二員,從三品;同僉二員,正四品;院判二員,正五品;司議二員,從五品;長史二員,正六品;照磨二員,管勾二員,俱正八品;掾史一十二人,譯史四人,回回掾史二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十人,典吏六人。

二.地方政權

(一)行中書省(職同中央中書省)

行中書省,凡十一,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裏。國初,有征伐之役,分任軍民之事,皆稱行省,未有定製。中統、至元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丞相,皆以宰執行某處省事系銜。其後嫌於外重,改為某處行中書省。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書省,尋復如舊。至大二年,又改行尚書省,二年復如舊。每省丞相一員,從一品;平章二員,從一品;右丞一員,左丞一員,正二品;參知政事二員,從二品,甘肅、嶺北二省各減一員;郎中二員,從五品;員外郎二員,從六品;都事二員,從七品;掾史、蒙古必闍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設員有差。舊制參政之下,有僉省、有同僉之屬,后罷不置。丞相或置或不置,尤慎於擇人,故往往缺焉。

(二)宣慰使司(職同中央宣政院)

宣慰司,掌軍民之務,分道以總郡縣,行省有政令則佈於下,郡縣有請則為達於省。有邊陲軍旅之事,則兼都元帥府,其次則止為元帥府。其在遠服,又有招討、安撫、宣撫等使,品秩員數,各有差等。

宣慰使司,秩從二品。每司宣慰使三員,從二品;同知一員,從三品;副使一員,正四品;經歷一員,從六品;都事一員,從七品;照磨兼架閣管勾一員,正九品。凡六道:山東東西道,益都路置。河東山西道,大同路置。淮東道,揚州置。浙東道,慶元路置。荊湖北道,中興路置。湖南道。天臨路置。

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秩從二品,使三員,同知二員,副使二員,經歷二員,知事二員,照磨兼架閣管勾一員。

(三)諸路萬戶府

上萬戶府:管軍七千之上。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俱正三品,虎符;副萬戶一員,從三品,虎符。

中萬戶府:管軍五千之上。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俱從三品,虎符;副萬戶一員,正四品,金牌。

下萬戶府:管軍三千之上。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俱從三品,虎符;副萬戶一員,從四品,金牌。其官皆世襲,有功則升之。每府設經歷一員,從七品;知事一員,從八品;提控案牘一員。

鎮撫司:鎮撫二員,蒙古、漢人蔘用。上萬戶府正五品,中萬戶府從五品,俱金牌;下萬戶府正六品,銀牌。

上千戶所:管軍七百之上。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俱從四品,金牌;副千戶一員,正五品,金牌。

中千戶所:管軍五百之上。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俱正五品,金牌;副千戶一員,從五品,金牌。

下千戶所:管軍三百之上。達魯花赤一員,千戶一員,俱從五品,金牌;副千戶一員,正六品,銀牌。彈壓二員,蒙古、漢人蔘用。上千戶所從八品,中下二所正九從九品內銓注。

上百戶所:百戶二員,蒙古一員,漢人一員,俱從六品,銀牌。

下百戶所:百戶一員,從七品,銀牌。

(四)諸路總管府

諸路總管府,至元初置。二十年,定十萬戶之上者為上路,十萬戶之下者為下路,當衝要者,雖不及十萬戶亦為上路。上路秩正三品,達魯花赤一員,總管一員,並正三品,兼管勸農事,江北則兼諸軍奧魯,同知、治中、判官各一員。下路秩從三品,不置治中員,而同知如治中之秩,余悉同上。至元二十三年,置推官二員,專治刑獄,下路一員。經歷一員,知事一員或二員,照磨兼承發架閣一員,司吏無定製,隨事繁簡以為多寡之額;譯史、通事各一人。

(五)散府

秩正四品,達魯花赤一員,知府或府尹一員,領勸農奧魯與路同;同知一員,判官一員,推官一員,知事一員,提控案牘一員。所在有隸諸路及宣慰司、行省者,有直隸省部者,有統州縣者,有不統縣者,其制各有差等。

(六)諸州

中統五年,並立州縣,未有等差。至元三年,定一萬五千戶之上者為上州,六千戶之上者為中州,六千戶之下者為下州。江南既平,二十年,又定其地五萬戶之上者為上州,三萬戶之上者為中州,不及三萬戶者為下州。於是升縣為州者四十有四。縣戶雖多,附路府者不改。上州:達魯花赤、州尹秩從四品,同知秩正六品,判官秩正七品。中州:達魯花赤、知州並正五品,同知從六品,判官從七品。下州:達魯花赤、知州並從五品,同知正七品,判官正八品,兼捕盜之事。參佐官:上州,知事、提控案牘各一員;中州,吏目、提控案牘各一員;下州,吏目一員或二員。

(七)諸縣

至元三年,合併江北州縣。六千戶之上者為上縣,二千戶之上者為中縣,不及二千戶者為下縣。二十年,又定江淮以南,三萬戶之上者為上縣,一萬戶之上者為中縣,一萬戶之下者為下縣。上縣,秩從六品,達魯花赤一員,尹一員,丞一員,簿一員,尉一員,典史二員。中縣,秩正七品,不置丞,余悉如上縣之制。下縣,秩從七品,置官如中縣,民少事簡之地,則以簿兼尉。后又別置尉,尉主捕盜之事,別有印。典史一員。巡檢司,秩九品,巡檢一員。

(八)諸軍

唯邊遠之地有之,各統屬縣,其秩如下州,其設官置吏亦如之。

諸蠻夷長官司。西南夷諸溪洞各置長官司,秩如下州,達魯花赤、長官、副長官,參用其土人為之。

各處脫脫禾孫,掌辨使臣奸偽。正一員,從五品;副一員,正七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嘆流水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嘆流水兮
上一章下一章

系馬高樓垂柳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