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

第二十四集

1、杜甫祠堂日

修繕一新古樸典雅的杜工部祠堂。

慶典那天,趙抃與相關官員、熱心文化事業的富戶隱士等人士舉行慶典儀式。

趙抃向大家介紹道:「杜工部祠的重新修繕一新,意義非比尋常,不僅僅是修建一座祠堂,而是重建崇尚學習之風。杜工乃是唐代一位偉大的詩人……」

眾人連連點頭:「是啊,是啊,趙大人這是為成都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趙抃連連聲道:「不不不,這主要靠熱心文化事業的各位富戶隱士籌集銀兩,另外也千方百計擠出一部分庫銀,經過半年多各方的努力,終於修葺一新。」

一位老者說:「為了紀念這一天,我提議請趙大人行詩作留,大家看如何?」

話音剛落,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趙抃連聲說:「獻醜了,獻醜了。」便在祠堂東牆上即興疾書《題杜子美書屋》:

直將騷雅鎮澆淫,瓊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籠大句,鬼神不能避幽吟。

幾逃兵火羈危極,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間遺像在,有誰於世是知音?

趙抃剛落筆,就傳來:「聖旨到,成都知府趙抃接旨。」

(旁白):「治平四年(1067)正月,年方三十五歲,宋英宗趙曙患病不治而亡。其子趙頊宋神宗做了皇帝。這一年六月宋神宗下旨:召龍圖閣直學士成都知府趙抃回京,任知諫院。」

2、後宮日

宋神宗正與宰相曾公亮和參知政事唐介在後宮議事……

宋神宗說:「……趙愛卿已日夜兼程趕回京城,不日將可到任知諫院。」

參知政事唐介為趙抃鳴不平說:「皇上,臣認為趙抃去成都前,曾擔任過殿中侍御史、右司諫等職。根據先皇曆來的做法,近臣從成都這個遠離京都的重鎮歸來,都可以得以重用,升到更高的職任,現在趙抃繼續擔任諫官,不妥當。」

宰相曾公亮對唐介的意見表示支持,說道:「趙抃三次赴蜀,政績顯著,應委之大任。」

宋神宗解釋道:「朕將趙抃從成都召回京都,目的就是要聽取他的意見,以正朝政。令其擔任諫官,也不過是為了使他表示意見方便些。朕暫且這樣安排任用,有什麼妨礙?」

曾公亮、唐介重重地點了點頭。

3、內宮日

神宗皇帝正在細閱各地奏章……

內侍稟報:「皇上,趙大人到!」

宋神宗馬上放下奏章,道:「快,召趙愛卿進來!」

趙抃三步並兩步上前,跪道:「叩見皇上!」

「趙愛卿,快快起來!」宋神宗道。

趙抃大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宋神宗道:「平身!」

趙抃坐下后,宋神宗問道:「朕聽說趙愛卿匹馬入蜀,隨身攜帶僅一琴一鶴,這話是真還是假?」

趙抃重重點頭道:「回稟皇上,此話為真!」

宋神宗誇讚道:「趙卿治蜀,為政簡易,難能可貴啊!」

「謝皇上!」趙抃道:「勤政為民,乃是為官之本。」

宋神宗連連點頭:「朕將趙卿調回京都,任職諫官之目的,就是要趙卿多發表些治國理政的意見,扶助朝政。當下,趙卿有何良策?」

趙抃道:「我建議在江西全面推廣虔州的供鹽方法,進一步擴大鹽法改革試驗的範圍。」

宋神宗細聽著,並不時點頭。

趙抃接著說:「鹽乃是朝廷專營物資,虔州官府從淮南統一採購供應,以每斤四十文的價格直接供應到戶,以五等戶夏秋稅率為折錢標準加收利息,令糴鹽兩斤,隨夏稅償還官府。這樣,民間足鹽,寇盜自息。」

宋神宗一聽大喜道:「還有這麼一個好辦法,既滿足了百姓的食用,堵住了盜販私鹽的歪風,又保證了財政收入的增加。朕批准趙卿的建議按虔州的做法執行。」

趙抃道:「謝皇上!」

4、趙府夜

趙抃正在書寫給皇上的建議……

毛彥志送茶水上來道:「老爺,這是老家衢州的一種新茶叫『柯山紅』,是剛剛收到的,你嘗嘗看。」

趙抃接過茶碗打開蓋子吹了吹,慢慢呷了一口,細細品嘗道:「好茶,好茶,清香入口,回味乃濃。」

毛彥志點點頭,說:「老爺,這次皇上將你調回京都,任知諫院,無非看中你既有朝中輔佐的經驗,又有任各州府路長官的經歷,同時,也深知朝政的種種弊端。所以,皇上望你直言輔佐朝政。」

趙抃指著所寫建議道:「我正在上書向皇上提出了『任道德,委輔弼、別邪正、去侈心、信號令、平賞罰、謹機密、備不虞、勿數赦、容諫諍』的三十字建議。」他接著說:「說明白點,無非就是在用人的問題上,要使用有道德的正直之人;在人事管理上,要號令明確,賞罰分明,不優柔寡斷;對待國事,要注意保密,對兵釁災禍要常備不懈;統治者自己還要嚴明紀律,注意聽取大臣們的不同意見等。」

毛彥志不時點頭。

趙抃還說:「在收入穩定的前提下,只有節約各種開支,才能增加朝廷的儲備,使國家富裕,百姓安康。」

毛彥志點頭:「立即稟送皇上。」

趙抃重重地點點頭。

5、御書房夜

宋神宗正看著趙抃寫的三十字建議。他越看越喜悅,不時地重重點頭。

(旁白):「雖然趙抃的意見只能算得上是改進或改良,但對年輕的宋神宗來說,已經是十分新鮮了。故而宋神宗十分重視趙抃的意見,對其的建議多見納用。」

6、宮殿日

一天早上,文武百官上朝。只見公公大聲喊道:「趙抃接旨!」

趙抃出列,跪地。

公公宣旨道:「朕膺昊天之眷命:官員趙抃自上任以來,剛正直言,彈劾權貴,鐵面御史,護我朝綱;一琴一鶴,三度守蜀,勤勉政事,造福一方。為官清廉,乃社稷之福。特命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欽此!」

趙抃連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接下聖旨。

7、宮殿外日

趙抃與一群官員下朝,官員們紛紛祝賀趙抃升任為參知政事。

官員甲:「恭喜趙大人,升任正二品參知政事……」

官員乙:「……這樣,趙公與富公、曾公、唐公一起同心輔政,我大宋大有希望啊!」

官員丙:「神宗皇帝繼位一年來,開局平穩。現在大宋王朝人才濟濟,既有位德高望重的三朝老臣,也有躍躍欲試的青年才俊。當前,就要勵精圖治,改革變法。趙大人,你看呢?」

趙抃道:「感激思奮。我趙抃定為大宋王朝盡心盡職,為國家之事想方設法,出謀劃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眾官員頻頻點頭,為趙抃之言十分讚賞。

8、後宮日

宋神宗踱來踱去在思考著……

(旁白):「年輕的宋神宗繼位一年來,面對外強中乾的國家形勢,一心想要勵精圖治,改革變法,他迫切需要找一個得力的助手來幫助實現這個夢想……」

此時,內侍喊道:「趙大人到!」

宋神宗轉過身道:「宣他進來!」

內侍喊道:「宣趙大人進宮!」

趙抃匆匆而來:「叩見皇上!」

宋神宗:「坐。」

趙抃:「謝皇上!」

宋神宗開門見山地問:「趙卿,你對王安石的看法如何?」

趙抃沉思一會兒道:「回稟皇上,此人早年就議論高妙,慷慨激昂,有革除弊政的志向……」

宋神宗點了點頭。

趙抃接著道:「他曾給先王寫過萬言書,談效法先王政治的觀點,實際上是效法其施政的立意。他之所以要藉助祖宗之法的名義展開,無非是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便於放開手腳實現理財之道。王安石現在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改革領軍人物,是個相才。」

「哦?」宋神宗沒想到趙抃是這樣看好王安石:「趙愛卿,不瞞你說,你是第一個支持我重用王安石的人。朕先前找過朕的老師韓維,韓先生要朕多聽聽元老們的意見,緊急事情可以拍板,其他的緩圖之。別把手伸得那麼長,不要親力親為。你說,叫朕不要幹事,那朕還當什麼皇帝?」

趙抃道:「大宋建國一百多年來,歷經快速發展,也造成官員安於現狀,貪圖享受的局面。只要社會不動蕩,就得過且過。每當災荒之時,朝廷就大舉招收流民為兵,不允許有任何動亂的苗頭。」

宋神宗靜靜細聽。

趙抃接著說:「經過歷代的積累,兵員數目從宋太祖時期湘軍、禁軍總數二十二萬,增加到目前的一百二十五萬,增加了近六倍。這些士兵終身行伍,躺著拿薪水,養成了驕奢的風氣,什麼都不肯干!這樣的士兵能有戰鬥力?」

宋神宗道:「富弼曾建議,登基不久,應當廣施仁惠,希望朕二十年口不言兵。」

趙抃道:「皇上如果不改革,別說二十年,就是二百年,我們的士兵也打不了勝戰。」他激動地說:「皇上,我們只有啃硬骨頭,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敢於向積存多年的沉痾痼疾開刀,才能讓大宋王朝走上一條強國富民之路。」

「說得好!」宋神宗龍心大悅道。

(旁白):「宋神宗想,連一向秉正的趙抃都支持變法,支持王安石,那麼其他人就不在話下了。」

9、宮殿日

文武百官上朝。宋神宗坐在龍椅上……

(字幕打出)熙寧二年(1069)二月

公公大喊道:「王安石接旨!」

王安石出列,跪地。

公公宣旨道:「朕膺昊天之眷命:官員王安石自上任以來,勵精圖治,立志改革變法,特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正式主持變法。」

王安石連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站起接旨退下。

此時,樞密副使司馬光上前奏本道:「皇上,我不同意由王安石來主持變法!」

宋神宗:「有何道理?」

司馬光道:「因為,王安石此人比較固執,聽不進別人的建議,除去與他本人之外,與天下人無可以相處。而一場成功的改革,就應該不斷地比較借鑒,積累來自各個層次的不同意見,從而修改完善改革的各項規章制度,以真正實現改革的目的。」

宋神宗根本聽不進司馬光的意見,一等他說完就宣布:「退朝!」

(旁白):「此時的宋神宗已被改革搞得熱血沸騰,決定不惜代價赴湯蹈火也要完成王安石的變法計劃。」

10、後宮日

宋神宗說:「王愛卿,朕已下旨設立『三司條例司』。這個新機構就是以你為首的改革變法最高領導機構,集政、軍、財為一體。朕盼你開始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全面改革。」

王安石:「遵旨。」他接著說:「為了加速全面推行改革變法,懇請將朝氣蓬勃,立志改革的官員多調入三司條例司來,以便雷厲風行推行改革變法。」

宋神宗點點頭:「王愛卿,你準備從何下手推行改革變法?」

王安石道:「目前已經準備兩條法令即均輸法和保甲法,將很快就頒布……」

宋神宗:「均輸法和保甲法的作用?」

王安石道:「均輸法的作用是:設發運使,總管東南六路的賦稅收入,掌握供需情況。凡糴買、稅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貴就賤,用近易遠』。這樣,既保證了朝廷在物資方面的需要,又節省了購物錢鈔和運費,還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宋神宗讚賞地點著頭,又問:「那保甲法呢?」

王安石道:「保甲法與趙抃在擔任睦州知州時推行的分水縣保長制類似,是把各地農村住戶,每五到十家組成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凡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為保丁。農閑時聚集合保丁,進行軍訓,夜間輪流巡查,維護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壯丁接受軍訓,與正規軍相參為用,以節省朝廷大量軍費,又可以建立嚴密的治安網,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編製起來,以便穩定社會秩序。」

「好,好,」宋神宗連聲稱讚道:「這兩項法令立即在全國推行。」

「是,」王安石回應道。

11、趙府日

王安石與趙抃在交談……

王安石道:「趙大人,自從推行兩項法令以來,雖然遭到保守派的反對,但是從全國情況看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趙抃點點頭,道:「最近,衢州老家的人和睦州來京都官員反映,自從推行這兩項法令后,使豪強兼并和高利貸者的活動受到了一些限制,官員們甚至皇室減少了一些特權。同時,鄉村上戶地主和下戶自耕農則減輕了部分差役和賦稅負擔,老百姓擁護!朝廷也加強了對直接生產者的統治,增加了財政收入。」

王安石興高采烈道:「看來開局旗開得勝了!我們要趁熱打鐵,把青苗法等一攬子法令全面推開……」

趙抃聽后沉默了良久,道:「我看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一下子盲目冒進,應該穩健地推進。」

王安石卻不以為然地哈哈大笑。

趙抃無奈地搖了搖頭。

12、後宮日

宋神宗與王安石、趙抃、司馬光、唐介等人商討青苗法實施細則。

王安石道:「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金或糧谷,以補助耕作,借戶貧富搭配,十戶為保,互相檢查。借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每次可借十五貫,二等戶十貫,三等戶六貫,四等戶三貫,五等戶一貫零五百文。當年借款夏秋兩稅歸還,每期取息兩成。」

宋神宗問趙抃:「青苗法合適不?」

趙抃回答:「有點懸。」

王安石反問趙抃:「你在濠州不是也採用類似方法置換了常平倉的糧食嗎?」

趙抃道:「那不一樣,青苗法實施得經過官府,裡面肯定會有人鑽空子。這是一大筆錢,不像常平倉。裡面有利的方面在哪裡?更嚴重的是農民借了,能不能還得上?前提是要有很高的償還能力呀!如一年借兩次,每次百分之二十!」

趙抃話音一落,司馬光立即接著說:「一年要借兩次,每次百分之二十,兩次就百分之四十呀!」

王安石不屑一顧道:「你們這些人難道都不讀書的嗎?百分十二十,這比農民向地主借高利貸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十要低多少都算不來嗎?」

趙抃倒一反平時嚴肅的神態譏諷地說道:「君言失矣!如皋、夔、稷、契之時還沒有文字,當然也就沒有書可讀呀!」

王安石被趙抃的話嗆得無言以對。

趙抃說:「實際上,青苗法與常平倉的不同在於農業信貸的區別。由政府官員去執行農業信貸,會出現的問題是好比轟官員去做生意一樣,跟專業的商人做生意能遵循一樣的原則嗎?」

司馬光也問王安石:「如果私人還不上時,農民就會發生慘劇。要是政府放貸還不起,你能饒得了他們嗎?農民不是更得妻離子散?」

宋神宗反問道:「有這麼嚴重嗎?」

「比這還嚴重!」唐介一下就躥了起來,當著宋神宗與王安石的面說:「現在王安石變更祖宗法度,天怒人怨,有一種說法叫『不見之怨』。」

宋神宗問:「什麼叫『不見之怒』呢?」

唐介道:「就是杜牧在《阿房宮賦》裡邊說的,『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實際上就是敢怒不敢言,我們現在都是敢怒不敢言。」

宋神宗說道:「你太誇張了吧。」

「皇上,」唐介更加激動了:「您不能再對王安石言聽計從了,若強行推行青苗法,遲早會壞了天下的大事。我勸您立刻罷免王安石,廢除新法,這樣國家的秩序才能長治久安。」

王安石聽了,眼睛瞪得比牛眼還大,氣勢洶洶地說:「凡是反對變法就是朋黨!」

大家一聽,不對吧!唐介蹦起來責問:「怎麼會是朋黨?開始說得好好的,就是討論青苗法實施的具體問題,怎麼冒出朋黨來了?」

(旁白):「此時,宋神宗也嚇了一跳!反正這變法是鐵板上釘釘敲定的,唐介蹦也蹦不起來,於是宋神宗繼續支持王安石。」

13、趙府夜

趙抃正在書房細看文件,毛彥志匆匆地進來稟報:「老爺,唐大人作古……」

「什麼?」趙抃大吃一驚嘆息道:「老頭已經走了?」

毛彥志點點頭:「據說,唐大人自那天氣壞了,一氣之下,憤懣而歸。回家后,怎麼也想不通,毒氣攻心,背上長了一個大毒瘡,又過了一陣子,死了!」

趙抃悲痛地說:「本來是王安石跟我這兒議論青苗法呢,最後把唐老給氣死了。」他無奈地搖著頭。

毛彥志道:「老爺,王安石咄咄逼人,皇上身邊的五位股肱大臣唐老活活氣死,富大人稱病不視事,曾大人也屢次因老請辭。只有老爺你,縱有大海掌舵的本事,也難保不在陰溝裡翻船。」

趙抃默默地站起來,邊來回踱步邊沉思著……

14、宮殿日

宋神宗坐在龍椅上,文武百官肅靜……

公公喊道:「旨意樞密副使司馬光攜《資治通鑒》上殿!」

司馬光手捧《資治通鑒》上殿,下跪道:「叩見皇上!」並雙手捧《資治通鑒》遞上……

公公接過《資治通鑒》轉送交宋神宗皇帝翻閱后,問道:「司馬卿,你所編寫的資治通鑒有何目的?」

司馬光站起道:「臣編寫的《資治通鑒》是給皇上提供歷史的參考資料。」

「哦,」宋神宗道:「何意參考?」

司馬光道:「如書上的『蕭何與曹參的關係』,『蕭規曹隨』,政治穩定。曹參在朝廷任宰相三年,完全按蕭何指定好的法規來治理國家,國泰民安呀!這是不要變,變沒用。」

宋神宗反問道:「不會吧?蕭何的法不變嗎?『蕭規曹隨』是真理嗎?」

司馬光說道:「上古三代皇帝,主張如果一直延讀,都管用。當年周武王滅商,宣布完全延續。漢武帝是聽了張湯的話,完了吧?國家一天不如一天了。後來漢宣帝一改,恢復了。歷史經驗證明:法不能亂變,得老實地遵循『蕭規曹隨』的做法,人治比法治更重要。可見,國家發展的關鍵不在於變法,而在於培養人才。」

王安石的學生呂惠卿馬上列上道:「皇上,先王法令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有的一年一變,有的幾代一變,不變是從來沒有的。變的是制度,不變的是尊尊、親親、貴貴、長長、維護道德的原則和基本理念。變的是具體制度。而且蕭何自己也會變,先是約法三章,后是《九章律》。到後來,惠帝、宣帝時,又廢除了一部分《九章律》的內容。漢武帝驕奢淫逸,與變不變法沒有關係。漢元帝是因為用了宦官,殺了忠臣。這幾個皇帝的所作所為與執政政策有關,與變法無關。」

司馬光與呂惠卿兩人唇槍舌戰,針鋒相對……

(旁白):「司馬光借著編寫《資治通鑒》的機會,便率先排起了一次轟動朝野的朝廷辯論,將激進派和保守派的矛盾引向了公開化,將原來的政見之爭變成凡你贊成的,我都反對了……」

(第二十四集劇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廉吏能臣34集電視連續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廉吏能臣34集電視連續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四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