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雜事

第163章 雜事

方玉看完報表,帶着親兵準備尋街。

出了大廳,方玉聽到偏房裏傳來說笑之聲。

他邁步走過去,便看到閩國舊臣王成義和漢國舊臣簡易坐在屋子裏品著茶水聊天。

公文書案等物都擺放在一邊。

教書先生只在晚間授課,白天可以自行做工。

這兩人被李唯忠分配到將軍府協助方玉辦事,今天是第二天當差。

方玉皺了一下眉頭,自己焦頭爛額處理了一上午的政事,這兩人反倒清閑自在。他們不處理公務,反而在談天說地,頗有些上班一杯茶,看看報紙聊聊天的架勢。

方玉邁步走了進去,王成義和簡易站起來拱手說道:「方將軍。」

方玉問道:「手上的公務可處理完了?」

兩人點了點,「已處理完了。」

方玉走到桌邊拿起公文等物看了看,兩人的字寫的不錯,端端正正,看起來好像有點兒意思,不過方玉也看不出來裏面有什麼道道。

他翻了翻相關文案,確實是按自己的要求處理完了。

這兩人自稱他國舊臣,官職倒是說得含含糊糊。將軍府的文檔已經燒毀,雖然安南經略使府還有備份,但方玉也沒派人去查詢。

方玉沒挑出毛病,便說道:「兩位若有閑暇,可否陪我去巡街。」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拱手說道:「願陪方將軍查看民情。」這兩人都算是政治犯,基本沒有釋放的可能,只能老死在流放之地。

他們也願意與新來的將軍培養培養感情,讓以後的日子好過一些。

王成義和簡易在此地流放十餘年,對此地民情頗為熟悉,一路講解,讓方玉對儋州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方玉隨口說道,史書上的記載很少記錄當時的民情細節,更何況中原王朝對海南的統治時斷時續,相關史料等事少的可憐,大部分都是東拼西湊而成。

王成義和簡易正要恭維方玉這位年輕的將軍,忽然方玉臉色一沉,對親兵說道:「把李唯忠叫過來。」

古代很少有直呼他們姓名的時候,一般情況下直呼他人姓名是對他人表示厭惡、輕視,可以被視為罵人。

王成義和簡易也見過方玉幾次,除了在那個能「千里傳音」的對講機里直呼他人姓名,從沒有在其它時候直呼他人姓名。

而李唯忠更是熟悉,李管事,方家的外事大管家,而在昌化縣除了新軍他號令不動,其它事情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方將軍對他也很是尊重,今日直呼姓名,看起來方將軍是生氣了。

這兩人把話咽了回去,順着方玉的目光望去。

路邊有幾個乞討的人。兩名老人,三名年紀只有四五歲的孩童。

這幾人衣衫襤褸,瘦骨嶙峋。老人正不斷地磕著頭向路人乞討,路過的百姓並無人施捨,畢竟現在糧食短缺自己家都不夠吃,又怎麼有人會把口糧施捨給他人。

兩人為官多年,馬上就明白了方玉為何生氣。不過也知道方玉大概冤枉李唯忠了,不過他們並未說話。

李唯忠只是一個小管事,在他們眼裏只是僕役。

這兩人雖面上不顯,但對李唯忠還是看不上的。

方將軍年少氣盛,這兩人便等著看李唯忠的熱鬧。

李唯忠匆匆走了過來,拱手說道:「不知阿郎尋我什麼事?」

方玉指著路邊的老人孩子對李唯忠說道:「這是怎麼回事,你不知道城中不允許乞討嗎?」

李唯忠馬上說道:「他們是一家人,這三個孩子的父母被土人殺死,兩位老者是孩子的祖父母,他們領着孩子在山中採集野菜逃過一劫,昨日來的縣城。老婦人避難時腿摔斷了,我安排大夫醫治后,便安排老者從事清掃工作,不過無人照看這三名幼童,這老者便沒去務工。

為了避免他們餓死,我允許他們在城中乞討。這種情況的人家還有三戶。」

這個年代朝廷對鰥寡孤獨者的救濟一般為重大慶典時候的實物救濟,如逢皇帝即位、改元、大赦、加尊號等時候。

其二是減免賦役,其三是由近親收養,如果沒有近親則由鄉里收養。朝廷只是在一些政策和法律條文上來保證鰥寡孤獨者有所託、有所養,更多的問題則是靠社會和民間的倆連來解決。

後世所常見的由政府機構出資興建的福利院等此時並沒有。出現福利制度是在100多年後,由蔡京主持國家大事時興辦的,設置的居養院和安濟院、漏澤園。

居養院:收養和容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居住的地方。這些人包括了老人、小孩、沒有生存能力和謀生能力的其他人;類似於現如今的養老院和孤兒院、福利院的一個機構。

安濟院的主要職責就是給沒錢看病、看不起病的窮人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的地方。

漏澤園是福利性的公募,沒錢下葬的窮苦人死後安葬的地方。

後來因為新舊黨爭,這項福利政策便被取消了。

方玉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是我的疏忽。」他邁步走到老者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說道:「我身為一方將軍,掌一方民政,卻因疏忽讓老丈等忍飢挨餓,是我的罪過。」

老者等為鄉間村夫,他們所知道的最大的官是縣官,從來沒有聽說的將軍這等官職。見方玉身後跟着眾多隨從,諾諾不敢言語。

方玉轉身說道:「李管事。即日起成立幼兒院,照顧無人看管的幼兒,幼兒以3-6歲為限。設院長一名,護育員若干。有育兒經驗、身體健康的壯婦優先。院長每月3貫,護育員每月2貫,每名幼兒收取200文保育費用,日三餐,餐費標準3文。若無力支付銀錢者,由保長、甲長出具憑證予以減免。若有孤兒,可寄宿在幼兒院,由護育員看管,月錢加一貫。」

「成立救濟院,收養無人供養且無力謀生的老人、殘疾等人,所需費用由新軍支付。」

「成立遺澤院,安葬無力下葬的貧苦人家。」

「無力就醫者暫且由新軍醫療院收治。上述各院每月所消耗錢糧不足者,由新軍予以補助。具體細則擬定后,送來給我批複。」

王成義和簡易這兩位本來打算開熱鬧的人,聽到方玉說出的各項措施,心有戚戚然。王成義深鞠一躬,說道:「萬萬不可!」

過來圍觀的百姓對王成義怒目而視,更有脾氣暴躁者罵罵咧咧要上前揍人。生老病死,無人可以逃脫,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沒有那麼一天,有了將軍大人的政策,自然可以安枕無憂。

王成義無視喧囂的人群,沉穩地說道:「一切錢物由新軍所出,若有官員上報,恐會被人攻擊。」

方玉說道:「無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想必聖人知道,也不會責怪與我。」

百姓們胡亂地叫着,「正是如此,」「聖人聖明,必定不會責怪方將軍。」

王成義輕輕搖了搖頭,這種落人把柄的事情,怎麼可能是簡簡單單一句「聖人聖明」就能摸去的。

不過即便能實行幾年,對百姓也是大有益處。他拱手說道:「我暫且無事,請方將軍允許我參與此事。」

方玉點頭答應,李唯忠指揮人將聽得迷迷糊糊的老者及孩童帶走,便和王成義匆匆而去。

簡易拱手說道:「方將軍此事,善莫大焉。」

方玉說道:「我乃孤兒出身,對此感同身受。」

簡易聞言吃了一驚,原以為方玉出身士族大家,憑藉着家族的勢力才少年幸進擔任了一州將軍,沒想到卻是一介孤兒。

方玉繼續巡視前行,在各種修建中的民宅轉了一圈,見有人用石灰和沙子等物在一起混合攪拌,然後拿來砌牆,才知道現在已經有了最簡陋的土製水泥。

路邊有人推車叫賣木炭和剛剛砍伐下來的木材,方玉看到后忽然想起一事,吩咐道:「自今日起縣衙收購櫚木。」

晚上,方玉將李唯忠、張擒虎、簡易、王成義及保長、甲長等召集到一起開會。

「現在百姓日益增多,開墾隊及各家各戶開闢了不少農田,也從交趾購回了大量的糧食,糧食問題得到了緩解。」方玉說道,「這離不開諸位的努力。」

眾人面無表情地聽着,他們知道方玉後面要說什麼。

方玉繼續說道:「但是,現在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蔬菜的問題。人可以不吃肉,但是不吃糧食和蔬菜不行。不吃糧食,人要餓死;不吃蔬菜,人就要生病。

某下午在田間地頭看了看,沒有幾家百姓種蔬菜,就連新軍家屬也沒種植蔬菜。

這事某是可以理解的,百姓們都挨過餓,餓怕了,怕沒了糧食會挨餓但總不能幾顆菜也要過海去別的地方購買!

新軍家屬待遇好、福利高,要起模範帶頭作用。

每戶新軍,種植半畝蔬菜,按某下發的蔬菜種植指南和對應的蔬菜種子進行種植。

由某給各家各戶蔬菜補貼,每半畝按同等糧食產量給予補貼,所種植的蔬菜由某購買。

現在一共有新軍家屬105戶,每戶發放一類蔬菜種植,種子一共12種。

各保長上來領種子和相關的種植說明。」

為了確保第一次種植蔬菜成功,方玉請農業大學海南實驗站的專家根據海南的氣候、土壤環境等因素,推薦了十二類蔬菜、一百一十七種耐熱耐潮濕的種子品種,包括唐代以後傳到國內的七類蔬菜,玉米、胡蘿蔔、紅薯、馬鈴薯、辣椒、洋白菜、洋蔥。

各保長領完種子和資料,做好登記回到座位上坐好。

方玉又說道:「為了確保蔬菜種植順利,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要跟上。還有什麼困難,說出來聽聽。」

各保長紛紛搖頭表示沒有問題,一定堅決執行方將軍的命令。

昌化縣城就是在昌江河旁邊,水源不是問題,現在的問題是缺少勞動力從事水利灌溉設施的建設。

水利灌溉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統一規劃,指望百姓們自行建設水利灌溉設施是極其不切實際的想法。

生產工具現在沒有什麼問題,制約生產的是勞動力和工匠的數量。

不用說開始建設水利灌溉設施,便是從事蔬菜種植,人手都極度短缺。雖然保長們口號喊的響亮,但為難的神色一目了然。

作為一名領導者,他要解決下屬們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是領導者的職能。

種植新品種的農作物,百姓一是沒有經驗,二是心存顧慮。若是歉收,一家老小都要餓肚子。

在沒有看到實際效果前,誰也不敢冒然種植新型農作物。

保長、甲長們都低着頭,誰也沒吭聲。

方玉之前也考慮到會出現這種情況,若是強行推廣占城稻,百姓必定心生怨意。

大量購買的稻米現在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方玉說道:「種植占城稻的百姓,由方某予以補貼。若按某所授之法種植占城稻,每畝占城稻補貼150斤米。」

眾人眼睛一亮,有人問道:「若占城稻收穫后,種出的糧食歸誰?」

方玉說道:「歸各戶百姓所有,所補貼的米面也不收回。今年暫且補貼一次,明年在意。耕種一月後,到縣衙領糧。要讓每一戶百姓都知道此事。另外也要監督到位,防止有人不按要求隨意種糧,騙取補貼。」

保長、甲長們腰桿挺直,紛紛說道:「請方縣令放心。」

方玉將佔城稻的種植方法發給各保長、甲長,讓他們回去宣傳此事。

只種田,勞力便不夠用。更可況還有一些亟需建立的基礎設施需要勞力。

只能提高播種效率了。

......

「有形跡可疑的人?」張英穿着配發的保安服,坐在桌子後面問道。

一名五十多歲的老頭坐在椅子上,點頭說道:「此事千真萬確。」

張英遞給他一個煙,幫他點上,「慢慢說,一定要說仔細了。若是立了功,縣令一定會重重嘉獎與你。」

周思明小心地吸了一口煙,慢條斯理地說道:「嘉獎不敢想。方縣令讓某等衣食無憂,讓孩兒們免費讀書。某等自然不能讓那些宵小之輩做出對方縣令不利的事。」

......

張英聽說方玉回來了,匆匆趕到將軍府回報抓捕姦細的事情。他找了一圈,沒人看到方玉去了哪裏。

張英嘟囔了一句,「腿還挺快」,出了將軍府回保安隊的駐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色千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國色千嬌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3章 雜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