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七 漢紀四十九(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卷第五十七 漢紀四十九(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卷第五十七漢紀四十九

(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主要歷史事件

竇太后崩逝,宦官曹節、王甫謀划不以太后規格安葬,招致朝野反對

蔡邕主持校正五經文字,刻於石上,是最早的官修儒家經本,史稱「一字石經」

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黨人」鳴冤,靈帝大怒,捕殺之,黨錮範圍擴大

靈帝屢屢提拔趨炎附勢的小人,蔡邕進言勸誡,招來小人嫉恨

宦官、靈帝設「鴻都門學」培養知識分子

蔡邕被誣陷入獄

鮮卑入侵酒泉,百姓不堪其擾

靈帝開始「西邸賣官」,明碼實價公開賣官

主要學習點

儀式沒有了,那麼文化精神也會消失

「好好先生」並非真好人

讀書而不去體會其中的思想,就是一種玩物喪志

不怕壞人有壞心,就怕壞人有文化

孝靈皇帝上之下

熹平元年(壬子,公元172年)

1春,正月,車駕上原陵,皇帝祭祀光武帝劉秀陵墓。司徒掾、陳留人蔡邕說:「我聽說,古代君王從不到墓前祭祀,本朝有到陵墓祭祀之禮,我開始時還覺得可以減損。如今見到祭祀的威儀,考察其初心本意,才體會到孝明皇帝的至孝和惻隱之心,不容廢除。禮有煩而不可省者,此之謂也。」

【華杉講透】

古人只在家中對着祖宗牌位祭祀,秦始皇開始才在陵墓旁修建寢殿,寢殿和生前寢殿一模一樣。墓祭後來廢止,恢復為家祭。孝明皇帝,東漢第二任皇帝劉庄,思念先父劉秀,恢復墓祭。

司馬光記載這件事,意義在於強調最後蔡邕感慨的「禮有煩而不可省者,此之謂也」。有些禮儀,雖然煩瑣,但是不可圖省事去掉,就是這種情況了。

這個問題,對我們今天有很大現實意義,因為我們是越來越沒有禮節儀式了,大家都圖省事。而禮節儀式沒了,慢慢地精神也就沒了,文化也就沒了,本質也就沒了。

《論語》記載: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告朔,告,告廟,祭告祖廟,每月初一在祖廟祭告。周禮,每年歲末,周天子向諸侯頒佈明年的曆書,有沒有閏月,每月初一是哪一天,這叫頒告朔。諸侯接回這一曆書,供在祖廟,每月初一的時候,便殺一隻活羊,祭於廟,這是告朔的儀式,也是向國內人民宣佈,今天是初一。餼羊,餼,就是指祭祀用的活牲畜。

行完告朔之禮,國君回到朝廷,朝會聽政,開月例會,叫聽朔,或視朔。

到孔子生活的年代,魯國國君已經懶得去祭廟告朔了,月例會也不開了。但魯國祖廟裏每月初一照樣殺一隻羊。子貢覺得儀式也沒了,朝會也不開了,白白可惜一隻羊,就想不殺羊了。

孔子反對,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子貢啊!你可惜那隻羊,我可惜那禮呀!

禮雖然廢了,朝會也廢了,但若這羊還在,則精神符號還在。或許下一任新君繼位,勵精圖治,他若問這每月為什麼要殺一隻羊啊?還能引出這禮來,恢復告朔,恢復朝會聽政。若你因為國君懈怠,就把這羊也省了,那這老禮兒,這規矩,就失傳了。

2三月初八,太傅胡廣薨逝,享年八十二歲。胡廣周流四公,先後擔任過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前後三十餘年,歷事六個皇帝,受到極高的禮遇,每次被罷免,不到一年,就重新升進。他所聘用的,大多是天下名士。他與故吏陳蕃、李咸並為三公。對於政事前例和朝政規章,胡廣熟悉練達,所以京師有諺語說:「萬事不理,問胡廣;天下中庸,有胡公。」但是,他溫柔敦厚,謹小慎微,常常遜言恭色以取媚於時,沒有忠直之風,天下人也因此輕視他。

【華杉講透】

胡廣這樣的人,孔子稱之為「鄉願」。《論語》裏有一句,「子曰:『鄉願,德之賊也。』」

什麼叫鄉願?如果所有人都說他好,所有人都喜歡他,那就是孔子最痛恨的人——鄉願。鄉願,就是好好先生,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人不鬼說神話,跟誰都親熱,跟誰的立場觀點都一致。因為人們的立場觀點是不一致的,如果他跟誰都一致,那他一定是欺騙了其中一些人,或者欺騙了所有人。

君子見什麼人都說一樣的話。一個正常人,他總是要表達自己的主張,順着自己的心意,找到自己的同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而如果一個人,他對誰都附和,跟誰都一致,他圖什麼呢?他肯定有所圖,無非是欺世盜名,想要謀利。胡廣圖的,就是榮華富貴,安全降落,對誰都取悅,所以雖然他有工作能力,又是老資格,大家還是輕視他。他呢,內心本來卑微,也無所謂。

《論語》裏還有一段: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鄉里人都喜歡他,如何?未必好!

鄉里人都厭惡他,如何?未必好!

不如鄉里的好人都喜歡他,鄉里的壞人都厭惡他。

一個人,他應該立場堅定,形象鮮明,表裏如一,一以貫之,始終不變,這樣,與我志同道合者,我們一起來!與我道不同者,我們敬而遠之,這才叫個人。見誰都想取悅,或者色厲內荏,只要有利益他就能妥協,孔子說,德之賊也,那是賊。

3五月十六日,赦天下,改元。

4長樂太僕侯覽被控專權驕奢,被收繳印綬,自殺。

5六月,京師發大水。

6竇太后的母親在比景去世,太后憂思感疾,六月初十,在雲台崩逝。宦官們仇恨竇氏,用行李車載着太后屍體,停放在城南市場房舍中,過了幾天,曹節、王甫想要用貴人之禮將竇太後下葬。皇帝說:「太后立我為帝,統承大業,難道就給一個貴人待遇嗎?」然後才得以以皇太後身份發喪。

曹節等人計劃將竇太后葬在別處,而以馮貴人配附,與桓帝合葬。皇帝下詔,命公卿大會朝堂討論,令中常侍趙忠主持會議。太尉李咸當時正生病在家,掙扎著爬上車子,帶上毒藥,對妻子說:「如果皇太后不能配食桓帝,我絕不生還!」

會議開始,參會的有數百人,各自相互觀望,誰也不肯先發言,趙忠說:「今天的會議必須有決議!」廷尉陳球說:「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臨天下,應該配食先帝,這是毫無疑問的!」趙忠笑着說:「陳廷尉,可以把你的意見寫下來嗎?」陳球當場執筆書寫:「皇太后自在椒房之時,就有聰明母儀之德。後來遭遇國家不幸,援立聖明新君,承繼宗廟,功烈至重。先帝晏駕之後,遭遇大獄,遷居空宮,不幸早逝。她的家族雖然獲罪,但是與太后無關,現在如果將她葬在別處,將讓天下人失望!況且馮貴人的墓曾經被人發掘,骸骨暴露,和賊屍混在一起,魂靈已經被污染,而且她本人又無功於國家,怎麼能與先帝至尊一起配祀!」

趙忠仔細讀了陳球寫的理由,嗤之以鼻,冷笑說:「陳廷尉這個意見,理由很好啊!」陳球說:「陳蕃、竇武本來就是冤枉,皇太后則無故被幽閉,臣時常感到痛心!天下憤嘆!今日言之,退而受罪,也是我的夙願!」

李咸說:「臣的原意也是如此,和陳廷尉意見相同。」

於是公卿以下,都附和陳球的意見。

曹節、王甫還要爭辯,說:「當年梁太后家族犯了惡逆之罪,別葬懿陵(梁太后比桓帝先死,葬在懿陵。梁冀被誅后,廢懿陵為貴人冢);武帝廢黜衛皇后,而以李夫人配食。如今竇家罪深,豈能合葬先帝!」

李咸再次上書說:「臣仔細查考,當初,章帝時期竇皇后陷害梁貴人,安帝時期閻皇后家族身犯惡逆,而和帝並沒有把竇皇后改葬別處的想法,順帝也沒有貶降閻皇后的意思。至於衛皇后,那是武帝生前自己廢黜的,不可以拿來相比。如今長樂太后尊號在身,曾親身臨朝稱制,又援立聖明新君,光隆皇祚。太后以陛下為子,陛下豈能不以太後為母!兒子不能廢黜母親,臣子不能貶降君王,應該合葬宣陵,一如舊制。」

皇帝仔細看了奏書,同意。

秋,七月,葬桓思皇後於宣陵。

7有人在朱雀門大書:「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后,公卿皆尸位素餐,無忠言者。」朝廷下詔,命司隸校尉劉猛收捕,每十天做一次彙報。劉猛認為這誹謗之書,也是直話直說,不肯積極查捕。過了一個多月,還沒查出是誰寫的。劉猛因此被問責,遷任諫議大夫。任命御史中丞段熲任司隸校尉。段熲於是四處逐捕,抓了一千多名太學生。曹節等又指使段熲以其他事彈劾劉猛,將他送到左校做苦役。

當初,司隸校尉王寓依附宦官,求薦於太常張奐,張奐拒絕,王寓於是陷害張奐為黨人,不允許他再出仕做官。張奐曾經和段熲因為攻打羌族的事爭執,有矛盾。這回段熲做了司隸校尉,就想把張奐逐回敦煌,再想辦法把他害死。張奐寫信向段熲服軟哀求原諒,段熲這才放過他。

當初,魏郡人李暠為司隸校尉,因為以前的矛盾,公報私仇殺了扶風人蘇謙。蘇謙的兒子蘇不韋,將父親的棺木停在地面,不肯下葬。自己改變姓名,結交江湖朋友,準備報仇。李暠升任大司農,蘇不韋隱藏在他家柴房,從柴房挖地道抵達李暠卧室,殺了他的小妾和小兒子。李暠大懼,用木板鋪在地上,一夜搬了九次睡覺的地方。蘇不韋又挖開李暠父親墳墓,砍下屍體的頭顱,拿到街市示眾。李暠追捕蘇不韋,始終抓不到,憤怒抑鬱,嘔血而死。

後來,遇上大赦,蘇不韋才回家,為父親發喪下葬。張奐一向與蘇家是朋友,而段熲和李暠交好。段熲聘請蘇不韋為司隸從事,蘇不韋害怕,稱病不去。段熲怒,派從事張賢到蘇家去殺掉他。行事之前,段熲先把毒酒送給張賢的父親,說:「如果張賢抓不到蘇不韋,你就把這酒喝下去!」

張賢於是抓捕蘇不韋,將他全家六十人全部誅殺。

8當初,渤海王劉悝被貶到癭陶,托中常侍王甫幫他復國,許諾酬謝五千萬。後來桓帝遺詔,允許劉悝復國。劉悝知道不是王甫的功勞,就不肯給錢。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經常與劉悝交通往來。王甫秘密調查,告訴段熲。冬,十月,收捕鄭颯入北寺獄,指使尚書令廉忠誣奏「鄭颯等陰謀迎立劉悝為帝,大逆不道」。於是皇帝下詔,命冀州刺史收捕劉悝拷打,證實確有此事。皇帝嚴厲斥責劉悝,命他自殺。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歌舞伎二十四人,全部死在獄中。傅、相以下封國官員,全部誅殺。王甫等十二人因此立功,被封為列侯。

9十一月,會稽妖賊在句章起兵,自稱陽明皇帝,部眾以萬數。朝廷派揚州刺史臧旻、丹陽太守陳寅討伐。

10十二月,司徒許栩被罷免,任命大鴻臚袁隗為司徒。

11鮮卑入侵併州。

12這一年,匈奴單於車兒死,兒子屠特若屍逐就單於繼位。

熹平二年(癸丑,公元173年)

1春,正月,發生大瘟疫。

2正月二十七日,司空宗俱薨逝。

3二月初三,赦天下。

4任命光祿勛楊賜為司空。

5三月,太尉李咸被免職。

6夏,五月,以司隸校尉段熲為太尉。

7六月,北海地震。

8秋,七月,司空楊賜被免職,任命太常、潁川人唐珍為司空。唐珍,是唐衡的弟弟。

9冬,十二月,太尉段熲被免職。

10鮮卑入侵幽州、并州。

11十二月二十九日,日食。

熹平三年(甲寅,公元174年)

1春,二月二十六日,赦天下。

2任命太常、東海人陳耽為太尉。

3三月,中山穆王劉暢薨逝,無子,封國撤除。

4夏,六月,封河間王劉利的兒子劉康為濟南王,奉祀孝仁皇。(孝仁皇劉萇是皇帝劉宏的生父。劉宏入繼大宗,劉康是劉宏的堂侄,以他來奉祀劉萇的香火。)

5吳郡司馬、富春人孫堅招募精勇,得千餘人,助州郡征討許生。冬,十一月,臧旻、陳寅大破許生於會稽,斬之。

【華杉講透】

這一年,公元174年,可以算是「三國元年」了,孫堅出場,而且他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裝。

6任城王劉博薨逝,無子,封國撤除。

7十二月,鮮卑入侵北地,太守夏育率領屠各部落追擊,破之。擢升夏育為護烏桓校尉。鮮卑又入侵併州。

8司空唐珍被罷免,任命永樂少府許訓為司空。

熹平四年(乙卯,公元175年)

1春,三月,下詔諸儒校正五經文字,命議郎蔡邕以古文、篆書、隸書三種字體書寫,刻石,立於太學門外,讓后儒晚學以此為標準。石碑剛剛立起來的時候,每天來觀看臨摹的車有一千多輛,街道都被擠滿了。

【華杉講透】

這就是著名的「一字石經」,校訂正偽,平息學術紛爭。漢代雖然發明了造紙,但是還沒有印刷術,書籍傳抄解讀,各家版本不一樣,由政府主持校訂,並刻石為標準版本,這是一大壯舉,也開創了石經的先河。刻石之後,人們就來抄寫,或者拓印,而拓印,又啟發了後來的雕版印刷術。

2當初,朝議認為州郡官員相互勾結,以人情結黨營私,於是制定法律,規定有婚姻關係的家族,以及兩州人士,不得交互監察。這時,更制定「三互法」(比如李、張兩家聯姻,則李不能到張家所居郡縣為官,張不能到李家所居郡縣為官。黃是冀州人,孫是幽州人,則不可交互為官,黃如果在幽州任職,則孫不能在冀州任職)。禁忌越來越嚴密,選任官員都變得困難了。幽州、冀州的缺額好長時間都補不上。

蔡邕上書說:「幽州、冀州故土,是鎧甲和馬匹的出產地,連年兵災和飢荒,已經空耗了。如今官員長期缺額,吏民伸長脖子盼望,而三府選舉,一個多月都定不下來。臣覺得奇怪,問他們原因,都說是為了迴避『三互』。十一個州雖然都有禁令,但是這兩個州最嚴厲。又,對兩州官員,又限制任職時間。如此種種狐疑拖延,涼州懸空,萬里蕭條,無人治理。臣愚以為,三互之禁,尤其不合理。如今只要以朝廷權威,神明憲令,讓他們相互監督(冀州人做幽州刺史,幽州人做冀州刺史),就足以令他們畏懼而不敢營私,何必再加上『三互』那麼苛刻!當初韓安國直接從囚徒中被擢升,朱買臣從卑微中被提拔,都因為他們才能卓著。回自己家鄉做官,豈能受『三互』這樣的制度限制?臣希望陛下效法先帝,取消這樣的禁令,對各州郡刺史,凡是有才能可堪任用的,不拘泥於他的年資或有沒有『三互』關係,這才是中庸之道。」

朝廷不聽。

【司馬光曰】

叔向(春秋時晉國名臣)曾經說過:「國將亡,必多制。」明王之政,謹擇忠賢而任之,凡中外之臣,有功則賞,有罪則誅,無所包庇,則法制不必繁苛,而天下大治。為什麼呢?因為這才是抓住了根本。到了衰世,百官之任,都不能選拔到合適的人,於是禁令越來越多,防線羅網越來越密,有功的人受條文牽連,得不到賞賜;有罪的人又能巧妙地利用法律條文來脫罪,上下勞擾,天下大亂。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是捨本逐末。靈帝時期,刺史、二千石級別官員貪如豺虎,暴殄烝民,而朝廷還堅守着所謂「三互法」,在我們今天看來,豈不是笑話,也正該引以為戒。

3封河間王劉建的孫子劉佗為任城王。

4夏,四月,七個郡及封國發大水。

5五月初一,赦天下。

6延陵(成帝劉騖墓園)發生火災。

7鮮卑入侵幽州。

8六月,弘農、三輔地區螟蟲成災。

9於闐王安國攻打拘彌,大破之,殺死拘彌王。戊己校尉、西域長史各自發兵輔立拘彌王在漢朝做人質的王子定興為王,全國人口僅剩一千人。

熹平五年(丙辰,公元176年)

1夏,四月癸亥日(四月疑無此日),赦天下。

2益州郡蠻夷造反,太守李顒討平之。

3舉行大雩祈雨祭祀大典。

4五月,太尉陳耽被罷免,任命司空許訓為太尉。

5閏四月,永昌太守曹鸞上書說:「所謂黨人,有的是年高德淵,有的是衣冠英賢,都應該為王室之股肱,左右國家大政方針!但是,他們卻長期不得出仕做官,被驅逐到泥濘之地。謀反大逆的案子,尚且還能赦免,黨人何罪,為什麼每次大赦都要將黨人除外呢?之所以災異屢現,水旱不斷,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應該沛然施恩,以副天心!」

皇帝看了奏書,大怒,即刻詔令司隸校尉,命益州將曹鸞逮捕,用檻車押送到扶風槐里縣監獄,拷打至死。接着又下詔各州郡進一步追查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全部被免職,永遠不得出仕做官,一直追查到五服以內的親戚。

【華杉講透】

五服就是指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到自己,一共五代人。黨人五服以內的親屬全部不能做官,就是剝奪了五代人的政治權利。如此瘋狂,就引來之後士人報復、屠滅宦官,以至於釀成了沒鬍鬚的都被殺的慘劇。

6六月初三,任命太常、南陽人劉逸為司空。

7秋,七月,太尉許訓被罷免,任命光祿勛劉寬為太尉。

8冬,十月,司徒袁隗被罷免,十一月丙戌日(十一月疑無此日),任命光祿大夫楊賜為司徒。

9這一年,鮮卑入侵幽州。

熹平六年(丁巳,公元177年)

1春,正月十五日,赦天下。

2夏,四月,大旱,七個州發生蝗災。

皇帝下令三公條奏高級官員中苛酷貪污者,平原國相、漁陽人陽球被控嚴酷,命他到廷尉報到。皇帝因為陽球之前任九江太守時討賊有功,特別赦免他,拜為議郎。

3鮮卑入侵三邊(鮮卑強盛,漢朝東、西、北三邊同時被攻擊,整個北部邊疆都承受鮮卑壓力)。

4市賈小民相聚自稱「宣陵孝子」的有數十人(宣陵是前任皇帝桓帝陵墓)。皇帝下詔,讓他們都做太子舍人(太子宮宿衛)。

5秋,七月,司空劉逸被免職,擢升衛尉陳球為司空。

6當初,皇帝喜好文學,自己寫了《皇羲篇》五十章,選拔諸生能寫文賦的,一起在鴻都門下聽候差遣。後來,對一些能寫公文書信,以及擅長寫鳥篆書(一種裝飾字體,藻飾秀麗,筆畫多作成鳥形)的人,也加以引召,逐漸積累數十人。侍中祭酒樂松、賈護,更援引一些德行低下、趨炎附勢之徒摻雜其間,給皇帝講一些街巷趣事。皇帝非常開心,並因此將他們破格提拔,又長期不親自去主持郊廟之禮。

在皇帝下詔讓群臣各自陳述政事要點的時候,蔡邕上書說:

「節氣轉換時,迎氣於五郊(立春之日,在東郊迎春;立夏之日,在南郊迎夏;立秋前十八日,在祭壇迎黃靈;立秋之日,在西郊迎秋;立冬之日,在北郊迎冬,各有祭祀歌舞),皇家祖廟的祭祀,養老之禮,大學教育,都是皇帝的大事,一直為祖宗所恭敬奉行。而有司數次以各種借口,比如藩國遠親的喪事,宮內婦女的生產,甚至小吏的生病死亡,就聲稱不宜舉行,將祭祀大禮廢棄不舉行,忘掉了禮敬之大,而迷信一些禁忌之書,拘泥相信一些小事,毀損大典。如今應該恢復正常祭祀制度,以回應風霆、災妖的天變震怒。

「又,古代取士,一定要讓各諸侯國定期舉薦。孝武皇帝年間,又有賢良、文學等選拔項目,於是名臣輩出,文武並興。漢朝之得人,就這幾個渠道而已。至於書畫辭賦,都是小才小技,無用於匡國治政。陛下即位之初,應該首先學習儒經,在處理政事之餘,觀覽辭賦,不過是用以替代博弈遊戲的休閑而已,並非取士教化的依據。而諸生競相圖利,踴躍地寫作文章,其中高明一點的,還能夠引經據典,諷喻教化;低下的呢,就輕佻粗俗,跟戲子一樣;又或者剽竊抄襲,冒名頂替。

「臣每次受詔於盛化門,看他們一一被錄用,其中達不到標準的,也混雜其中,一起得到拜官擢升。已經加恩於他們,就難以再改變收回了,能讓他們繼續領取俸祿,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不可讓他們任實際職務去治理人民,也不可派他們到州郡為官。

「當年孝宣皇帝大會諸儒於石渠,章帝集會學士於白虎,通經釋義,統一經典解釋,貢獻極大,這正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之道,應該依從。那些小能小善,雖然也有可觀之處,孔子認為,走遠了就行不通,君子應該立志走大道。

「又,之前所有『宣陵孝子』都被任命為太子舍人。臣聽說,當年孝文皇帝制定服喪三十六日的制度,即令是父子至親,公卿列臣受恩之重,也屈情遵守,不敢逾越。這些虛偽小人,本來又不是骨肉之親,又無私受寵幸之恩,無當官受祿之實,他們的惻隱之心,從哪裏來的呢?姦邪不軌之人,更是乘機混在裏面。

「當年桓思皇后(竇太后竇妙)出殯,祖祭於庭,將靈柩抬上靈車之時,東郡有一個犯通姦罪的逃犯,竟然逃亡混在孝子群中,原籍縣府官吏追捕,才把他抓出來。虛偽詐穢,不可勝言。太子官屬,應該選拔令德之人,豈能用這些混到先帝陵墓前表演的惡棍!再也沒有比這更不祥之事了!應該將他們遣歸田裏,以明其詐偽。」

奏書遞上去,皇帝於是親自到北郊舉行迎氣典禮,並且在辟雍行養老之禮。又下詔,「宣陵孝子」為太子舍人者,全部貶到縣裏做縣丞、縣尉。

【華杉講透】

這一段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讀書也可能是一種玩物喪志!為什麼呢,看你怎麼讀書,以及讀什麼書。

宋代大儒謝良佐拜師程顥,程顥問他最近讀什麼書,謝良佐說:「史書。」程顥順手拿出一本,翻開一段,他誦讀如流,把程顥提到的一大段整個背誦了下來,一字不差。程顥再抽出一本書,從中翻開一頁,謝良佐仍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之後,謝良佐恭敬地站立着,本以為自己的博聞強識能得到程顥的稱許,不料程顥只說了四個字:「玩物喪志!」謝良佐登時面紅耳赤,汗如雨下。

為什麼呢?讀書求背誦,還要「倒背如流」,那是為了表演,不是真正去做到知行合一。

王陽明也說過這個問題,他說:「哪個要你背得?是要你曉得。你若背得,未必曉得。你若曉得,未必背得。」

這是講怎麼讀書,不是徒事講說,而是學以潤身,學到自己身上去。

那麼,讀什麼書呢?讀聖賢書。因為讀書是因為自己有志向,一旦胸中有志向,王陽明說,「持志如心痛」,一心只在那痛上,根本顧不上別的。王陽明說他年輕時也喜好詩文,能作詩,後來要修聖人學問,忍痛把詩文放棄了。王陽明都放棄詩文,這也是蔡邕說漢靈帝不要搞那些文學愛好的原因,身為君王,以治理天下為重,根本沒有資格有愛好,他搞文學,還一寫就寫五十篇,那就是玩物喪志了。又找一堆有「共同愛好」的人,提拔他們做官,更是不務正業。

第二個,要學習體會的思想,是「小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遠則泥,君子固當志其大者」。這段話出自《論語》,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泥,是陷進泥潭裏。這小道,就是一些小的技藝,或者旁門左道,你說它沒有用吧,它也有可觀之處,也有用。但是,正是這些可觀和有用之處,引誘人進入小道,而一路走下去,就是斷蹊僻徑,通向泥潭,因為開始的那一點點小用處,而耽誤了走大道的時間。

7護烏桓校尉夏育上言:「鮮卑寇邊,自春季以來,已經三十多次,請徵召幽州諸郡兵出塞擊之,經過一個冬天,兩個春天,一定擒滅。」

之前,護羌校尉田晏因故被判刑,被赦免,想要將功抵罪,於是請中常侍王甫幫忙,任他為將。王甫於是主張出兵,與夏育並立討賊。皇帝於是拜田晏為破鮮卑中郎將。大臣們大多反對興兵,於是召集百官,在朝堂會議。蔡邕發言說:

「征討異類,由來已久,但是時機不同,形勢不一樣,則謀有得失,事有成敗,結果不同,不能等量齊觀。以武帝之神武,將帥良猛,財賦充實,開闢了遼遠的疆土,但是,數十年間,官府與民間,都陷入困頓,結果還是後悔。更何況如今人財並乏,國事遠不如當年!自從匈奴遁逃,鮮卑強盛,據有匈奴故地,號稱十萬大軍,才力勁健,意志智慧都增長不少,加之關塞不嚴,禁網漏洞很多,精良的銅鐵,也被他們獲取。更有逃亡的漢人加入他們,為他們做謀士,其兵利馬疾,已超過當年的匈奴。

「當年段熲可謂良將,習兵善戰,對付西羌,還花了十幾年。如今夏育、田晏,才策未必超過段熲,鮮卑人卻比當年更強大,他們卻虛計空談,自以為兩年就能成功。戰端一開,中間可不能喊暫停,一定會連年徵發勞役,轉運糧草物資到前線,這又是為了蠻夷而耗竭中國!

「邊陲之患,不過是手足長癬發癢而已,而國內之困,才是前胸後背的惡瘡。如今郡縣這麼多盜賊不能討平,難道反而可以掃滅鮮卑嗎?當初高祖隱忍平城被圍之恥,呂后不理睬冒頓的書信侮辱,拿當時和今天相比,國力什麼時候更強呢?上天設立山河,秦朝修建長城,漢朝築起塞垣,都是為了區別內外,把不同風俗的人隔開。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傾危國家的內亂,也就罷了,豈能跟這些像螞蟻蟲子一樣的蠻夷,計較往來輸贏呢?就算把他們打敗了,又豈能把他們都殺光,難道這樣才能讓朝廷安心嗎?

「當初淮南王劉安勸諫征伐南夷時說:『如果越人拚死反抗,我們的伙夫也好,馬車夫也好,有一個受到傷害,即使砍下閩越王的人頭,也是大漢的羞恥。』如今要用我們的人民去和蠻夷拚命,用大漢的皇威去羞辱外夷,就算像他們說的那樣能成功,也會有很大危機,更何況得失根本不可預料呢!」

皇帝不聽。

八月,派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雲中,匈奴中郎將臧旻率領南單於出雁門,各自率領一萬騎兵,三路出塞兩千餘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自率眾迎戰,夏育等大敗,符節輜重全部喪失,各自帶了數十騎逃奔而還,士兵死亡十分之七八。三位將軍被檻車押解回京下獄,各自出錢贖身,貶為平民。

8冬,十月一日,日食。

9太尉劉寬被免職。

10十月辛丑日(十月疑無此日),京師地震。

11十一月,司空陳球被免職。

12十二月初三,任命太常、河南人孟戫為太尉。

13十二月二十九日,司徒楊賜被免職。

14任命太常陳耽為司空。

15遼西太守、甘陵人趙苞到任,派人到家鄉把母親及妻子接來。家屬剛剛抵達郡內,經過柳城時,遇上鮮卑一萬餘人入塞劫掠,趙苞母親及妻子被劫為人質,鮮卑人載着她們,攻打郡府。趙苞率騎兵兩萬人與賊軍對陣。賊軍出示趙苞母親。趙苞悲號,對母親說:「兒子不孝!本想以微薄的俸祿,能夠朝夕奉養母親,沒想到給母親招來如此大禍。昔為母子,今為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我死一萬次也抵不了我的罪啊!」母親遠遠地對着他喊道:「威豪(趙苞,字威豪)!人各有命,不要為了我的緣故而不顧忠義,你要勉勵自己!」趙苞即時進戰,大破賊軍,他的母親和妻子也都被殺害。趙苞上書,乞求回鄉歸葬母親和妻子。皇帝遣使弔唁,封趙苞為鄃侯。趙苞將親人安葬完畢,對家鄉人說:「食祿而避難,是不忠;殺母以全義,是不孝。如此,我有何面目立於天下!」於是吐血而死!

光和元年(戊午,公元178年)

1春,正月,合浦、交趾烏滸蠻造反,招引九真、日南變民,攻沒郡縣。

2太尉孟戫被罷免。

3二月初一,日食。

4二月初三,任命光祿勛、陳國人袁滂為司徒。

5二月初九,地震。

6設立「鴻都門學」,學生由州郡、三公推薦,有些往往被任命到地方上為刺史、太守,或者入朝為尚書、侍中,甚至有封侯、賜爵的。士人君子都恥於與這些人並列。

7三月二十一日,赦天下,改元。

8任命太常、常山人張顥為太尉。張顥,是中常侍張奉的弟弟。

9夏,四月初七,地震。

10侍中官署發生一件怪事,一隻母雞變成了公雞。

11司空陳耽被免職。任命太常來艷為司空。

12六月二十九日,一道黑氣從天而降,墜入皇帝所居溫德殿東庭,長十餘丈,像一條黑龍。

13秋,七月壬子日(七月疑無此日),一條青虹出現在南宮玉堂殿後庭,皇帝下詔,召光祿大夫楊賜等到金商門,問他們災異原因,以及如何應對,以恢復正常。楊賜回答說:「《春秋讖》上講:『天投霓(副虹,又稱雌虹,在虹的外圈),天下怨,海內亂。』加上讖言說漢朝有四百年期限,也快要到了。如今妃妾、宦官之徒共專朝政,欺罔日月;又,鴻都門下招會群小,靠着寫文作賦,被陛下恩寵,他們之間,又相互推薦,十天半月之間,全都得到擢升。樂松做了侍中,任芝當上尚書,郤儉、梁鵠各自得到封爵等特別的恩寵。而正直的紳士們卻在鄉村田野,他們口誦堯舜之言,身蹈絕俗之行,卻被棄之於溝壑,不能把他們的才能貢獻給國家。帽子和鞋子顛倒,山峰和山谷異位,就是這種情況。幸而皇天以天變警告,《周書》說:『天子見怪則修德,諸侯見怪則修政,卿大夫見怪則修職,士庶人見怪則修身。』希望陛下斥遠佞巧之臣,速征鶴鳴之士,斷絕假傳聖旨的渠道,停止沒有節制的遊樂,這樣才有希望讓上天收回威怒,消弭災變。」

議郎蔡邕上書說:「臣仔細思考各種天象變異,都是亡國之兆。上天殷勤眷顧大漢,所以才屢出妖變以譴責,希望人君感悟,轉危為安。如今霓虹墜地,雌雞化雄,都是婦人干政所致。之前乳母趙嬈,貴重天下,諂媚阿諛,驕奢淫逸;接着又是永樂門史(董太後宮官員)霍玉,倚仗太后權勢,作姦犯科。如今道路上謠言紛紛,說有一位『程大人』(指宮中老宦官,稱『中大人』),察其風聲,將為國患。陛下應高築堤防,明設禁令,把防備趙嬈、霍玉,作為最高警戒。如今,太尉張顥,是霍玉推薦;光祿勛偉璋,是有名的貪濁之人。又,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都備受寵幸,榮富優足,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賢之福,自願辭職,給賢者讓位。

「廷尉郭禧,純厚老成;光祿大夫橋玄,聰達方直;前任太尉劉寵,忠實守正。這三個人,陛下都應該把他們當成主要智囊,時常訪問徵求他們的意見。宰相大臣,就是國君的四肢,交給他們任務,責成他們成功。孰優孰劣,早已分明,不應該再聽那些小吏讒言,不應該讓他們為難大臣,給大臣套上一些罪名。

「又,刀劍以及諸般玩好器物的製作,鴻都門的文學歌賦,都應該停止,以示專心專意於國家的急難。

「出任地方政府首長的孝廉,是士人中遴選出來的最優者。如今因為遴選不當,切責三公,又以辭賦小文的特長,超越選舉,給請託之人打開後門,違背明王之典,也讓眾心不服,還不敢說出來。臣希望陛下忍痛割捨,集中心思於國家大事,以符合上天的願望。陛下自己約束奮厲,左右近臣自然被陛下感化,人人都抑制減損自己,回應災變的警告,如此,則天道由虧而轉盈,鬼神也降福而謙和了。

「臣所言,陛下一定要保密!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如果國君不能對臣子的話保密,臣子就有殺身之禍。希望陛下把我的奏章收藏好,不要讓忠臣被怨恨報復!」

奏章遞上去,皇上覽章而嘆息。之後起身去廁所,曹節在後偷看,把蔡邕的話告訴左右,這事情就泄密了。凡是被蔡邕提到要求裁黜的人,都側目而視,找機會報復。

當初,蔡邕與大鴻臚劉郃一向不和。蔡邕的叔父、衛尉蔡質又與將作大匠陽球有矛盾。陽球,就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於是指使人寫匿名信說:「蔡邕、蔡質請託劉郃辦私事,劉郃不聽。蔡邕懷恨在心,就中傷劉郃。」

於是皇帝下詔,讓尚書召蔡邕來問話。

蔡邕上書說:「臣實在愚憨,不顧后害,向陛下進言。而陛下不珍惜忠臣直言,加以掩蔽保密,反而泄露出去,以至於對我的誹謗馬上就到!而誹謗一到,陛下就懷疑我。臣年已四十六歲,孤身一人,能得到忠臣的令名,死有餘榮。只是陛下從此就聽不到真話了。」

於是蔡邕、蔡質被抓進洛陽監獄,彈劾他們因請託不聽,懷恨在心,仇怨中傷奉公之臣,上書皇帝以圖陷害,大不敬,斬首棄市。判決意見奏報上來,中常侍、河南人呂強同情蔡邕無罪,極力為他求情。皇帝也想着他之前奏章里的話,於是下詔:「減死一等,與家屬一起施髡刑,鐵鏈束頸,流放朔方,遇上赦令,也不得赦免。」

陽球派刺客在半途追殺蔡邕,刺客感嘆蔡邕之義,都不接這個活兒。陽球又賄賂當地州牧、郡守,托他們毒害蔡邕。收下賄賂的人反而把實情告訴蔡邕,蔡邕這才得以逃生。

14八月,天市星座旁出現彗星。

15九月,太尉張顥被罷免,任命太常陳球為太尉。

16司空來艷薨逝。冬,十月,任命屯騎校尉袁逢為司空。

17宋皇后無寵,後宮嬪妃們都說她壞話,詆毀她。渤海王劉悝的王妃宋氏,正是宋皇后的姑姑。中常侍王甫擔心宋皇后怨恨報復,於是誣告皇后搞旁門左道,詛咒皇帝。皇帝聽信,於是收繳皇后璽綬,皇后自己到暴室,憂鬱而死。皇后的父親、不其鄉侯宋酆及其兄弟,全部被誅殺。

18十月三十日,日食。

尚書盧植上言:「那些被禁錮不得出仕做官的人,大多並沒有犯罪,可以赦免寬恕,平反昭雪。又,宋皇后家屬都無辜受害,屍首縱橫,不得收殮下葬。應該允許他們收屍,以安遊魂。又,郡守、刺史,往往一個月就調任幾次,他們的罷黜或升遷,應該體現出他們的能力可否,即便不能在一個崗位上做九年,至少也要做滿三年。(堯帝之法,『三年考績』,對地方官的政績,三年考核一次。三考考功,就是三次考核,九年後,能鑒定他的智慧和能力,有智慧能力的提升,沒有的則黜退。)又,對私人請託,應該全部禁止,選舉人才,由主管官員負責。又,以天子的身份,不應該有私人財產,應該集中精力抓國家大事,不要盯着那些細枝末節。」

皇帝不予理睬。

19十一月,太尉陳球被免職。十二月十二日,任命光祿大夫橋玄為太尉。

20鮮卑入侵酒泉,人數越來越多,沿邊各郡無不受到荼毒。

21皇帝下詔,命尚方(制辦和掌管宮廷器物的官屬)為鴻都門文學家樂松、江覽等三十二人製作畫像,書寫讚詞,以勸勉學者以他們為榜樣。尚書令陽球進諫說:「據我了解,樂松、江覽等都是出身微賤的市井小人,靠着親戚關係,投靠權豪之門,以看人眼色行事的功夫,僥倖得以上進。或者是獻賦一篇,或者是善寫鳥篆,就得以升到郎中的高位,還要用丹青畫像。其中更有一些人,筆都沒碰過木簡,寫的話也不是他所想的,完全是請人代筆,詐偽妖孽,怪誕百出,也蒙受陛下特別的恩典,就像蟬一樣,蛻變脫殼而出。於是有識之士,掩口恥笑,天下之人,無不嗟嘆。

「臣聽說,設立圖像,是為了昭示天下,勸誡人民,讓人君能看到政治得失。沒聽說過豎子小人寫幾篇歌頌文章,就可以得到官位,還留下畫像的。如今國家有太學,有東觀(皇家圖書館),足以宣明聖化,希望陛下停止從鴻都門學選拔官員,以消除天下人的非議。」

奏書遞上去,皇帝不予理睬。

22這一年,開始了「西邸賣官」,公開明碼實價賣官:二千石郡守官職,賣兩千萬;四百石官職,賣四百萬;那些因為德行或論資排輩應該正常升遷的官員,也要出錢,或者半價,或者三分之一。就在西園設立金庫,儲存賣官收的錢。有人到宮門上書,指定要買某縣縣長,以各縣的大小和貧富差別定價。富人買官,一次性付清。窮人也可以到任后付款,但價格翻倍。皇帝又私下讓左右把公卿之職也拿來出賣,三公一千萬,卿五百萬。

當初,皇帝還是侯爵時,總是苦於自己的貧窮,等到即位為帝,經常嗟嘆桓帝不能經營家產,沒有私財,所以賣官以充實自己的私房錢。

皇帝曾經問侍中楊奇:「朕與桓帝相比如何?」楊奇回答說:「陛下和桓帝相比,就像舜帝要和堯帝比德一樣。」皇帝不悅,說:「你頸子硬,真是楊震的子孫,死後一定也能引來大鳥。」楊奇,是楊震的曾孫。楊震冤死,葬禮時,有一隻高達一丈多的大鳥,降落在靈堂之前。

【華杉講透】

國家有太學,教授儒經,以培養未來官員。皇帝自己開了一個文學院——鴻都門學,然後從鴻都門學選拔官員,把體制都改變了。本來宦官的權力已經超過官僚階層,以至於把官僚打入黨錮,永世不得翻身。如今在未來官僚的培養和選拔上,皇帝又拋開太學,另外辦一個「私塾」。皇帝對整個官僚階層的不信任和厭惡,已經毫無掩飾。

鴻都門學之外,再開「西邸賣官」,皇帝成了全國官職總經銷,收入也不歸國庫,為皇帝私財。漢靈帝就這麼成了中國歷史上的昏君代表。

23南匈奴屠特若屍逐就單於死,兒子呼徵繼位為單於。

光和二年(己未,公元179年)

1春,發生大瘟疫。

2三月,司徒袁滂被免職,任命大鴻臚劉郃為司徒。

3三月二十二日,太尉橋玄被罷免,拜為太中大夫。任命太中大夫段熲為太尉。橋玄的小兒子在大門口玩耍,被人劫持,劫匪當場索取贖金,橋玄拒絕。司隸校尉、河南尹帶人包圍橋家,不敢進逼,與劫匪僵持。橋玄瞋目怒吼說:「奸人無法無天,我難道會因為一個兒子的性命而讓國賊放縱嗎?」催促下令強攻,橋玄的兒子也死了。橋玄由此上言:「天下凡是有劫持人質的,應該同時誅殺,不許繳納贖金,為姦邪開路。」從此劫持人質案件就絕跡了。

【華杉講透】

凡是劫持人質,當場格殺勿論,不用顧忌人質性命,就是從橋玄幼子一案定下的原則。其後曹操還專門重申過這一法令。

4京兆地震。

5司空袁逢被罷免,任命太常張濟為司空。

6夏,四月初一,日食。

7王甫、曹節等奸虐弄權,煽動內外,太尉段熲阿附他們。曹節、王甫父子兄弟為卿、校、州牧、郡守、縣令的人,佈滿天下,所在之處,盡皆貪婪暴虐。王甫的養子王吉為沛國國相,尤其殘酷,每逢殺人,都分屍碎屍,放在車上,標上罪名,到下屬各縣遊街展示。夏天屍體腐爛,則用繩子將骨頭串聯起來,一定走遍全郡才停止。看到的人,無不驚駭恐懼。王吉在任五年,殺了一萬多人。尚書令陽球常常拍著大腿憤恨說:「如果我做了司隸校尉,這些宦官子弟還能讓他們橫行嗎?」既而陽球果然遷任司隸校尉。

王甫派他的門生在京兆侵吞官府財物七千多萬,京兆尹楊彪向司隸校尉舉報。楊彪,是楊賜的兒子。當時王甫正在家休假,段熲因為日食的緣故,在家反省。陽球到宮中謝恩就職,乘機上奏王甫、段熲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封等罪惡。

四月初八,將王甫、段熲等人全部逮捕,送入洛陽監獄,一起被捕的還有王甫的兒子,永樂少府王萌、沛國相王吉。陽球親自主持拷打王甫等,五毒全部上陣(五毒:鞭打、棍打、火燒、繩捆、懸吊)。王萌之前也做過司隸校尉,對陽球說:「我們父子既然應當伏誅,也請您看在我們先後做同一個官職的分上,讓我父親少受一點痛苦。」陽球說:「你們罪大惡極,死有餘辜,還跟我說什麼先後為官來求饒嗎?」王萌於是痛罵:「當初你巴結我們父子,就跟一個奴才一樣,如今奴才竟然反叛主子!你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你自己會遭報應!」陽球命人用泥土塞住王萌嘴巴,鞭棍齊下,王甫父子都死於杖下,段熲也自殺了。

於是將王甫屍體磔碎,堆在夏城門示眾,旁邊寫着大字:「賊臣王甫。」王甫的財產全部被沒收,妻子兒女都流放到比景。

陽球殺了王甫,打算依次舉發曹節等人,於是對中都官從事(負責察舉百官犯法者,特別是監察貴戚)說:「先除掉權貴巨奸大猾,再收拾其他的。公卿豪門,像袁家這些小兒輩(與袁赦同宗的袁氏宗族,貴寵一時),你自己就把他們辦了,哪需要我出手呢?」權貴們聽到這話,無不屏住呼吸。曹節等人都不敢休假回家,在宮裏躲著。

正趕上順帝的虞貴人下葬,百官送葬回來,曹節看見城門路邊堆著王甫的屍塊,慨然抹淚說:「我們可以自相殘殺,但怎麼能讓狗來舔我們的血呢!」對其他常侍說:「今天一起進宮,不要回家。」曹節徑直入宮,對皇帝說:「陽球是酷暴之吏,之前三府奏報他應該免職,只是因為他在九江微不足道的一點小功勞,又被提拔任用。犯過罪的人,往往胡作非為,不宜做司隸校尉,縱容他的暴行。」皇帝於是下令將陽球調任衛尉。當時陽球正在巡視皇家陵墓,曹節派尚書前往召他回來接任新職,不得有一刻羈留。陽球見到被召急迫,直接求見皇帝,說:「臣沒有什麼清高的德行,只是為陛下承擔鷹犬之任,之前雖然誅殺王甫、段熲,但都是狐狸小丑,不足以宣示天下。再給臣一個月的時間,一定讓豺狼鷹鷲,各伏其罪。」陽球叩頭流血,殿上呵斥說:「衛尉想要違抗聖旨嗎!」一連三次,陽球只好接受。

於是曹節、朱瑀等權勢復盛,曹節兼任尚書令。郎中、梁國人審忠上書說:「陛下即位之初,未能親自執政,皇太后念及陛下還在撫育之中,暫時攝政。當時中常侍蘇康、管霸等,同時伏誅。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追查清洗他們的黨羽,志在讓朝政一新。華容侯朱瑀,知道事情敗露,禍及其身,於是發動逆謀,作亂王室,衝擊宮廷,搶奪璽綬,脅迫陛下,聚會群臣,離間母子之恩,於是誅殺陳蕃、竇武及尹勛等。然後裂土封侯,自己相互封賞,父子兄弟,全都登上尊榮之位,而他們的故舊親朋,滿布在州郡要職,甚至登上九卿、三公之位。他們祿重位尊,卻不能為國效力擔責,而是苟且營私,多蓄財貨,修建住宅,霸佔整條街以作為他們的花園,引皇家御水來養魚釣魚,而車馬、服裝、珍玩,都和皇家相當。群公卿士,一個個閉口吞聲,沒有一個敢說話的;而州牧郡守,只順着他們的意旨,選舉官吏,都是淘汰賢德,舉拔愚壞。所以蝗蟲為之而生,夷寇因此而起,天怒人怨,已經十有餘年。所以上天頻頻有日食,大地時時有地震,都是在譴責警誡人主,希望陛下覺悟,誅滅那些壞人。商朝高宗時期,因為有野雞飛到鼎耳上啼叫,高宗認為是上天對他的警告,於是檢討過失,造成一代中興。如今神祇啟悟陛下,天怒發作,所以王甫父子應時殄滅,路人及閨房婦女都無不稱善,就像除去了他們的父母之仇。只抱怨陛下怎麼還能容忍那些孽臣賊子,不把他們全部殄滅。當年秦二世信任趙高,以致滅國;春秋時吳王相信刑餘之人,以至於被刺死(吳伐越,在俘虜中挑了一個壯漢,讓他看守御船。後來,吳王餘祭登船,被他刺殺)。如今,陛下因為心中不忍,赦免那些奸臣滅族之罪,一旦他們奸謀一成,悔之莫及!臣為郎官十五年,耳聞目見,朱瑀的所作所為,皇天也不能赦免他。希望陛下給我片刻時間,聽聽我的陳述,察看我的奏章,掃滅醜類,以答天怒。也可以讓我和朱瑀當面對質,如果我說得不對,願意接受身被烹殺,以及妻子和兒女流放的懲罰,作為妄言的警誡!」

奏章遞上去,皇帝沒有答覆。

中常侍呂強清忠奉公,皇帝依照大家的標準,封他為都鄉侯。呂強堅辭不受,上疏說:「臣聽說,當年高祖定了規矩,非功臣不封侯,以此重天爵,明勸誡。中常侍曹節等人,身為宦官,品卑人賤,讒諂媚主,佞邪邀寵,有趙高之禍,未被車裂之誅。陛下不醒悟,還給他們封土,讓他們開立封國,建立家族,小人得志,以至於他們的家人,都戴上金印紫綬,登上高位,交結邪黨,上下為奸。於是陰陽顛倒,農田荒蕪,人事敗壞,起因都在這裏。臣知道,給他們封侯,已成事實,也不能收回,之所以冒死進言,實在是希望陛下能改正錯誤,到此為止。

「後宮采女數千人,衣食之費日數百金。如今,穀賤傷農,糧食價格極低,農民卻餓著肚子。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官府徵發賦斂頻繁,糧價應該上漲的,卻強制壓低,讓農民冷了不敢買衣服穿,餓了不敢煮飯吃。人民的痛苦如此,卻沒人體恤。而宮女無用,卻填積於後宮。天下人雖然儘力耕田種桑,也供應不上她們的需求。

「又,之前召議郎蔡邕對問於金商門,蔡邕不敢隱瞞真情,實話實說,切言極對,毀刺貴臣,譏呵宦官。陛下卻不能對他的話保密,泄露出去,群邪於是伸長脖子,舔著嘴唇,伸出舌頭,競相要把蔡邕咬死!於是製造匿名信,陷害蔡邕。陛下呢,反而接受他們的誹謗,以至於讓蔡邕獲罪受刑,全家流放,老幼流離,這豈不是有負於忠臣嗎?如今群臣都以蔡邕為戒,上畏不測之難,下畏刺客之害,臣知道,朝廷再也聽不到忠言了!

「故太尉段熲,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歷事二帝,勛烈獨昭。陛下既然已經記了他的功,讓他登上三公之位,而司隸校尉陽球一次誣陷,就讓他自行了斷,妻子兒女都被流放。天下惆悵,功臣失望!

「現在,應該徵召蔡邕,再次授以大任,讓段熲的家屬能夠回來。如此,則忠貞路開,眾怨消弭。」

皇帝知道呂強忠誠,但是不能採納他的意見。

8四月二十四日,赦天下。

9上祿縣長和海上言:「按照禮制,同一曾祖父的兄弟,已經不在一起居住,相互財產也沒有關係,恩義已經很輕,喪服也屬於最末等。而如今黨人家族終身不得出仕做官,一直擴展到『五族』,既不符合古制,也不符合習俗。」

皇帝看了奏章,有所醒悟。於是黨錮之禁,其親屬關係超出伯叔祖父的都得以解除。

10五月,任命衛尉劉寬為太尉。

11護匈奴中郎將張脩與南單於呼徵有矛盾,張脩擅自將呼徵斬首,另立右賢王羌渠為單於。秋,七月,張脩被控未經請示,擅自誅殺呼徵,被檻車押送到廷尉,死在獄中。

12當初,司徒劉郃的哥哥、侍中劉鯈與竇武通謀,都被處死。永樂少府陳球對劉郃說:「您出身皇族,位列三公,天下瞻望,社稷鎮衛,豈能唯唯諾諾,隨波逐流?如今曹節等放縱為害,而久在皇帝左右,您的兄長也被他們謀害。如今,您可以上表,保舉陽球為司隸校尉,依次將曹節等人收捕誅殺。如此,則政出聖主,天下太平,可以翹足而待!」

劉郃說:「宦官們耳目眾多,恐怕事情還沒發動,先受其禍。」尚書劉納說:「身為國家棟樑,社稷傾危而不扶持,還要您這樣的宰相做什麼呢?」

劉郃許諾,也與陽球結謀。陽球的小妾,是程璜的女兒,於是曹節等逐漸收到消息,他們用厚重的禮物賄賂程璜,並且威脅他。程璜懼怕,於是將陽球的謀划告訴曹節。曹節等向皇帝彙報說:「劉郃與劉納、陳球、陽球等交通書疏,謀議不軌。」皇帝大怒。

冬,十月十四日,劉郃、陳球、劉納、陽球皆下獄,死。

13巴郡板楯蠻夷造反,朝廷派御史中丞蕭瑗督導益州刺史討伐,未能攻克。

14十二月,任命光祿勛楊賜為司徒。

15鮮卑入侵幽州、并州。

光和三年(庚申,公元180年)

1春,正月癸酉日(正月疑無此日),赦天下。

2夏,四月,江夏蠻夷造反。

3秋,酒泉地震。

4冬,孛星出現在狼星、弧星之間。

5鮮卑入侵幽州、并州。

6十二月初五,立貴人何氏為皇后。徵召皇后的哥哥、潁川太守何進為侍中。皇后家族本來是南陽屠戶,因為選入宮中,生下皇子劉辯,所以立為皇后。

7這一年,開始修築畢圭苑、靈昆苑。司徒楊賜上書說:「先帝之制,左開鴻池,右作上林,不奢不儉,正好適中。如今將城外近郊之地,闢為園囿,犧牲肥沃的土地,廢棄豐收的田園,驅趕住家的居民,這不是愛民如子的大義。城外的園囿已經有五六處了,足夠陛下逞情歡樂,也適應春夏秋冬的變換。應該學習夏禹宮殿低矮、漢文帝為省錢而取消修建高台的事迹,不要讓人民辛勞。」

奏書遞上去,皇帝想要停止計劃,問任芝、樂松意見。兩人回答說:「當初周文王的園囿方圓一百里,老百姓還覺得太小,而齊宣王的園囿只有五里,人們還嫌他太大。陛下只要與百姓共享,就無害於政治。」皇帝大喜,於是動工修建。

【華杉講透】

不怕奸臣有壞心,就怕奸臣有文化。任芝、樂松此處,是引用《孟子》的話: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齊宣王問孟子:「我聽說周文王的狩獵場,縱橫各長七十里,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古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齊宣王說:「他的獵場好大呀!」

齊宣王一問這事,孟子就知道他心裏想啥,馬上給他打個埋伏:「老百姓還都嫌小呢!」

齊宣王順着孟子設計的談話路線就進了包圍圈了:「我的獵場,縱橫只有四十里,老百姓還嫌我搞得太大!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文王的獵場呢,雖然很大,縱橫七十里,但是,他並不禁止百姓出入,割草砍柴的可以進去,打野雞抓野兔的可以進去。獵場是全民共享的,大家當然嫌小。您這兒可不一樣。我剛進入齊國境內,就要問清楚哪些地方是禁區,然後才敢入境。我聽說您都城郊外有一處獵場,縱橫四十里。但是,老百姓如果在裏面打了一隻麋鹿,都與殺人同罪。這就是您挖了一個縱橫四十里的超級陷阱在國中,隨時陷人民於死地。老百姓嫌它太大,不是很自然的嗎?」

孟子一下子說到本質,周文王和齊宣王的獵場,不是一回事。周文王的獵場,是國土規劃,是國家公園,是講武練兵之地,志不在遊獵之樂,更不在禽獸之利。所以獵場中的草木禽獸呢,也與民同享。齊宣王的獵場呢,是供他自己遊獵享樂之用。為了防止他來了獵場打不到獵物,禁止別人打獵,打一隻鹿都是死罪。那方圓四十里,又沒圍牆,要是村民在旁邊抓了一隻野雞,還說不清在哪兒抓的,保不準就犯了死刑。麋鹿為重,民命為輕,如此暴政,老百姓怎能不痛恨呢?齊宣王覺得委屈,他不知道,同樣是君王的獵場,本質卻不是一回事。

任芝、樂松引用的,就是這一段故事,雖然他們所列舉的數字有誤。他們的意思是,只要按周文王的方式來管理,就是與民同樂。不過,他們沒有提到,周文王是一開始就規劃保留土地,而漢靈帝要毀良田,拆房子,趕走居民來建獵場。

對任芝、樂松這樣的奸臣,也可實用孟子的奸臣分類法:「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

長君之惡,是助長國君的惡性,所謂助紂為虐。不過,孟子說,長君之惡,那還算是小罪,因為他只是不敢違抗君主,或不捨得因違拗而失去權位,聽命行事嘛。逢君之惡,那才是大罪。什麼是逢君之惡呢?朱熹說:「君之惡未萌,而先意導之者,逢君之惡也。」那國君本來沒想到要去乾的壞事,他引誘國君去干。或者國君想干,但是還不敢幹,不好意思干,因為畢竟良知未泯,知道那樣不應該。而這時候,有奸惡之臣加以逢迎,給國君找出理論依據,幫助他自欺欺人,讓他無所忌憚理直氣壯地干。這才是最壞的傢伙。

任芝、樂松,就是逢君之惡了。

8巴郡板楯蠻夷造反。

9蒼梧、桂陽賊軍攻沒郡縣,零陵太守楊琁製造馬車數十乘,上面裝滿盛石灰的袋子。在馬尾巴繫上布條。又製作兵車,上面張滿弓弩。到了開戰的時候,先讓裝石灰的馬車在前面,順風拋撒石灰,賊軍都睜不開眼。然後用火點燃馬尾巴上的布條,馬驚,沖入敵陣,後面的戰車萬箭齊發,戰鼓震天,群盜驚駭破散,斬死斬傷無數,並將賊軍渠帥梟首,郡境平定。

荊州刺史趙凱誣告楊琁並非親身上陣,而是冒領功勞。楊琁上書自辯。趙凱有同黨相助,於是檻車押送楊琁,防禁嚴密,楊琁無法上訴,於是咬臂出血,用衣服寫下血書,詳細講述戰事經過,以及趙凱的誣告,秘密令親屬拿到宮門前告狀。皇帝下詔,給楊琁平反,拜為議郎。趙凱被控誣告之罪,反坐。

楊琁,是楊喬的弟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上一章下一章

卷第五十七 漢紀四十九(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