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天地變色:袁紹欲立新帝

第42章 天地變色:袁紹欲立新帝

按說公孫度如此英雄了得,又是董卓系的人馬,只要他在平定遼東后出兵攻擊袁紹等各路關東諸候,一定會成為他們的大麻煩。

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又開始讓我們看不懂了。

因為大概就在公孫度剛剛掃平朝鮮和烏桓之後,他便對他的親信柳毅和陽儀二人說:「現在漢代眼看就要玩完了,我們應該自己稱王啊!」

然後他就開始籌劃自立為王的事情,把遼東分為遼東、中遼二郡,分別封了太守之位,又派海軍開到山東地面,把東萊(山東龍口市)等幾個縣搶到手,然後在山東開闢了一個營州刺史的職位。

同時,他自己「自立為遼東侯,領平州牧,立漢二祖廟,承製,郊祀天地,藉田,乘鸞路,設旄頭、羽騎。(語出《資治通鑒》)」

這一段記述里,公孫度基本上已經擺出了自立為王的架勢,當然,可能有些心虛,他到底沒敢稱王,只是自封了一個遼東侯,但是從儀仗上又僭用王的儀仗,開了地方官員自上尊號的先河。

我們前文提過,其實在漢末,早就有各反.叛勢力自立為王甚至為帝的事情,比如會稽妖賊許昌就自封為「陽明皇帝」,和公孫瓚有點瓜葛的故泰山太守張舉也稱了天子,但是,他們要麼本來就不是朝廷的官員,要麼是已經離職的前朝廷官員,而這個公孫度現在剛剛成為地方大員,就自上尊號,他的行為是不是也太詭異了一些。

或者換句話說,他的行為董卓知不知情呢?

我認為,公孫度膽敢在到官的第一年就自立為侯的原因大概有三點:

第一,他自己就是遼東人,家族在遼東也有一定勢力,不存在強龍不壓地頭蛇的問題,簡單說,他自己也是地頭蛇;

第二,他剛剛打服了朝鮮,烏桓,自信心極度膨脹,再想到兩百年前的一個祖先公孫述在成都稱了「白帝」,於是腦子一發熱,也做起了皇帝夢,但是畢竟勢力還淺,於是連王也沒敢稱,就先稱個「侯」;

第三,他的行為有董卓的默許。

上面兩點沒有問題,基本不會引起爭論,但是第三點,可能有人會懷疑,公孫度不是董卓系的人馬嗎?董卓自己還是漢臣,怎麼敢讓公孫度自立為王呢?!

但是我們要說,董卓種種行為,顯示他自己就是一個軍閥割據思想極其嚴重的人,他選用的兩個人,一個劉表上任后「理兵襄陽,以觀時變」,一個公孫度到了遼東就自立為王,都有明顯地擺脫中央的趨勢,這難道都是巧合嗎?

我認為,在劉表和公孫度上任之前,董卓肯定找他們談過話。談話的內容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作些推測。

董卓:現在局勢大亂,袁紹、袁術一幫人太能鬧騰了,大家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啊!

劉表/公孫度:丞相放心,那一幫人別看調子唱得老高,其實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早晚會被丞相滅掉。

董卓:話是這麼說,不過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啊,我這次把你們派出去,知道是要幹什麼的嗎?

劉表/公孫度:那還用說,我們一到任,就起兵把袁紹、袁術、曹操、孫堅這些人一網打盡,匡複漢室!

董卓顏色一變:匡複漢室?現在漢室怎麼了,不是好好的嗎?!

劉表/公孫度:哦對,不是匡複漢室,是幫丞相剷除一群不聽話的叛徒。

董卓顏色稍微緩和了些,安慰二人道:我也知道你們對我的忠心,不過袁紹、袁術他們氣候已成,你們到了地方,也不要輕舉妄動,先把自己的地盤鞏固好,再走一步算一步吧。

劉表、公孫度對視一眼,心裡已經有了譜,感情他們的老大董卓也沒有信心要把二袁抓住砍頭,把他們兩個放出去不過是牽制二袁的行動,那好吧,既然老大發話了,咱也趁機佔山為王唄。

聲明:以上對話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言歸正傳,雖然沒有史料記載公孫度與董卓之間是如何交流的,但是我想董卓遷都,很明顯是放棄了洛陽地區,想回到長安做偏安軍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董卓都已經做出了榜樣,那他部下的人馬自然也依樣畫葫蘆,如果沒有董卓所代表的朝廷的默許,便很難解釋公孫度一到遼東就敢圈地為王。

公孫度的事情我們先放過不談,眼看公元190年的冬天便過去了,年也過了,歷史的車輪已經轟隆隆地滾到了公元191年春天。

公元190年實在是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從漢靈帝駕崩開始,先是何進掌權要誅宦官,接著何進死了,宦官也被二袁誅了,董卓卻又來了,然後二袁、曹操好端端地在洛陽呆不下去了,跑到地方上拉起了隊伍,再然後十三路諸侯起兵反董,卻又虎頭蛇尾收場。

而且打來打去,董卓的部隊竟然還在戰場上佔據著上風!

到了劉表佔據荊州、公孫度遼東稱侯,時局對袁紹、袁術這一班關東諸侯來說,已經陷入了嚴重的被動局面。

因為對董卓來說,只要耗下去,皇帝在他手裡,他就佔據著主動。

而對袁紹等人來說,這樣耗下去,天長日久,他們無以號令天下,必然就成了不義之兵,一旦兵敗,那就是身死家破了。

於是在公元191年的春天,關東諸將(主要是袁紹一夥)便提出了一個主意:皇帝年齡太小,被董卓欺凌,現在又隔著千山萬水,也不知道死了沒有,而幽州牧劉虞,是宗室諸王中的佼佼者,我們還不如擁立劉虞為帝,號令天下,自成一國。

廢立皇帝,又是廢立皇帝。

董卓剛剛廢掉了一個少帝劉辯,現在袁紹等人又要把現在的漢獻帝劉協也廢掉。

從這裡,我們便可以看出,袁紹起兵,其實根本就不是要匡複什麼漢室,而是從一開始就居心不良。

否則如何解釋他口上說董卓欺凌皇帝,他現在卻要效法董卓再立一個皇帝呢?!

而且他還明明白白指出,不知道皇帝的生死,史書上是說「遠隔關塞,不知存否。」

這玩笑就開大了,什麼叫不知道皇帝生死?

皇帝要是死了董卓難道不會昭告天下嗎?就算董卓瞞得了一時,他又能瞞多久?

這個主意明明就是明知漢獻帝沒死,卻要認定他已經死了,好方便他再立一個皇帝,將董卓把持的東漢朝廷連根否決。

這叫什麼?

這才是真正地造.反。因為不管怎麼樣,劉協還是漢靈帝的兒子,按照漢朝的宗法制度,靈帝的兒子還在,父死子繼,漢朝天下關劉虞什麼事呢?!

但是從袁紹的角度出發,他這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因為手上沒有皇帝,他不但無法號令天下,反倒會讓自己陷於不義的局面,如果他擁劉虞為帝,能夠得到各路諸候的贊同,那這樣打到長安,消滅董卓朝廷,還有一線生機。

但是袁紹團伙的這次建議,遭到了關東其他諸侯的強烈反對。

第一個表明立場的人是曹操。

《資治通鑒》記載:曹操曰:「吾等所以舉兵而遠近莫不響應者,以義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非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曹操的這句話,尤其是「諸君北面,我自向西」八個字說得大義凜然極為雄壯,擲地有聲。拋卻曹操的冠冕堂皇,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微妙的東西。

首先,曹操把大義抬了出來,指出袁紹等人要立劉虞為帝的行動是不義,一旦這樣做,就更加無法號令天下。這個觀點基本上是扯淡,因為對袁紹來說,他不立一個皇帝更加無法號令天下。

第二,曹操認為,現在的漢獻帝雖然受制於董卓,但時局還沒有到亡國的程度,也就是說,他覺得關東諸將還要繼續出兵向西和董卓爭奪漢獻帝。

最後,曹操表明了立場,寧可一個人到西邊跟董卓打仗,也不會聽從袁紹等人如此安排。

最近在網上,有人說曹操和袁紹本來就是一家,從這裡曹操的態度,我們就可以明確地指出,曹操和袁紹的政治主張從一開始就有分歧,根本就談不上是一家。

如果說是一家的話,必然有個家長老大,那這個家長是誰呢?

是袁紹嗎?

在袁紹逃離京城的時候,淳于瓊跟著袁紹逃到冀州,說明淳于瓊和袁紹是一家,而曹操是拉杆子單幹;

到了諸候會盟酸棗的時候,曹操不顧袁紹等人的顧忌,獨自出兵與徐榮作戰,從這裡看,曹操顯然不是袁紹一夥;

而到了袁紹要立劉虞為帝的時候,曹操也第一個反對,而且不惜與袁紹集團決裂。

種種跡象表明,曹操和袁紹或許存在某種同盟關係,但是要說一家,那是太小看曹操的政.治野心了。

事實上,不僅和董卓作戰堅決的曹操反對,另外一支反對董卓的勁旅,袁術孫堅集團也對袁紹此舉表示了堅決的反對。

為了說服袁術支持立劉虞為帝,袁紹甚至還寫信給袁術,讓他不要忘了伍子胥的故事。

要說起來,袁氏和伍子胥還真有點像,因為袁紹袁術的叔父袁隗一家剛剛被董卓殺掉。

伍子胥為了家仇滅了自己的祖國楚國,而袁紹在給袁術的信里提及伍子胥,更加擺明了自己要為家仇而背漢的立場,而且他的信還給袁術下了套,如果袁術不聽從他的主張,那就是棄家仇於不顧了,自然導致袁術作為嫡子的光輝形象打折扣,更讓他袁紹成為袁氏的代言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陽謀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陽謀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章 天地變色:袁紹欲立新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