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東北棋局:董卓暗藏殺機

第40章 東北棋局:董卓暗藏殺機

上段時間我看到過一句話,非常感慨: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有的時候,命運是很奇怪的事情,與努力也不一定成正比,比如孫堅當年,愣是在副縣長的職位上幹了十一二年。

但是從孫堅在公元184年被朱儁起用之後,就一直碰到大事,於是在東漢末年這個亂世之中,孫堅的官位也一直扶搖直上。

在他被封為長沙太守和烏程侯后不久,便爆發了袁紹領導的關東十三路諸侯諸董事件,我們說過,這次在很多史書上孫堅沒有露面,原因是他的軍隊當時是依附於袁術的。

這裡面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孫堅是什麼時候搭上袁術這條大船,成為袁氏集團核心人物的?

或者還可以換成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孫堅和袁術之間,到底是誰先拉攏誰?

是袁術主動拉攏孫堅?還是孫堅趕上前去拍袁紹的馬屁呢?!

後面這種可能,一般人可能不會同意,認為袁術這種窩囊廢怎麼值得孫堅這個江東猛虎去巴結呢?

但是歷史的真相,可能未必如一般人想得那般理想。

在我看來,這兩種可能都存在,或者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孫堅能在諸侯會盟之前就成為袁術的鐵杆小弟,這是有深刻歷史原因的,或者說,他和袁術,本就是**,一湊到一起,便熊熊燃燒起來。

我這樣推斷,有幾個原因。

第一,我們知道,袁術一直在和他的哥哥袁紹爭權爭利,從當初的爭何顒,到後來他那句著名的:「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可以說,在東漢末年群雄初起的時候,袁術是把袁紹當成第一假想敵,非常注意與袁紹爭奪人才,而在十三路諸候會盟的時候,王匡、橋瑁、張邈、張超等人都還是袁紹的鐵杆小弟,沒他袁術什麼事,而且袁紹也因為小.弟眾多,即使不在現場都坐穩了盟主之位,針對這種情況袁術肯定是怒火攻心,所以他先拉攏孫堅這個軍事暴發戶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孫堅在公元190年諸侯會盟的時候,粗略算算已經是35歲的壯年成熟男人了,已經不再是初出茅蘆的愣頭青,從他想殺董卓卻計劃失敗,而搭上了朱儁、張溫這幾條線之後,就迅速從一個小小參軍升任到長沙太守,而且封了烏程侯,他現在是太了解人脈的重要性了。

而現在朝廷微弱,袁氏興起,眼見袁紹那邊都是王匡、張邈這班從小玩大的老兄弟,他孫堅靠過去不見得會有什麼好處,而他投靠袁術就不一樣了,不管怎麼說,袁術是袁家嫡子,而且現在身邊人才凋凌,只要他投靠袁術,好處絕少不了。

於是兩個當世豪傑在河南魯陽一見面,便相視一笑心照不宣,孫堅幫袁術拿下了重要的河南南陽中原糧倉,而袁術也不小氣,上表讓孫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吏。

於是,在袁術的幫助下,孫堅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將軍的稱號,這也是他被稱為「孫破虜」的由來,而且他的官位也從長沙太守更進一步,成為豫州刺史,到達了人生的最頂峰。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孫堅如此英雄好漢,他幹嘛非要投靠袁術,而不是像曹操那樣自立山頭自己干呢?

我們要說,人和人是不同的,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會造就一個人不同的行為模式。

對曹操來說,他老子曹嵩就當過三公之一的太尉,他自己小時侯就和袁紹、袁術一起玩,而且當過朝廷的議郎和典軍校尉,從他心裡來說,他沒把袁紹、袁術放在眼裡,這註定了他只能自己干。

此外,曹操有多年在朝廷為官的經歷,算是中央出來的,號召力比較強,容易拉起隊伍。

可是孫堅不同,當時的人隨便翻翻老底,就知道孫堅祖上是瓜農,而且副縣長就幹了十一二年,而且在擔任長沙太守之前也沒有顯赫的官位,這樣的暴發戶,一般人是不大買帳的。

而且孫堅這種相對低微的出身,也讓他自己有些不大自信,所以他要成事,還必須藉助袁氏的強大的政治號召力和影響力。

按現在的話說,袁紹和曹操都是企業家的兒子,是富二代富三代富N代,他們要資金有資金要人脈有人脈,大學還沒畢業就能自已創業,但是孫堅是農民的兒子,就算才能出眾,剛畢業肯定也得老老實實去找工作,這是出身決定的。

聯想到這些,我們就對孫堅投靠袁術的行為便不覺得突兀了,而且理解了孫堅的行為,我們對日後看劉備的東奔西跑也就不會覺得多麼可悲。

閑話不提,我們回到上文提到的孫堅演「空城計」的事情,事實上我認為孫堅之所以演空城計能夠成功,也和他與袁術結為同盟有很大關係,因為魯陽城畢竟是袁術的大軍駐地,董卓的兵馬真要攻城,那就要和袁術的勢力硬碰硬,在這裡和袁術耗上了,就難免會被袁紹等其他諸侯抄了後路。

董卓的軍隊暫時沒找孫堅袁術的麻煩,但卻找了另外一個人的麻煩,那就是袁紹的鐵杆小.弟,河內太守王匡,現在王匡已經從河內轉移到河陽津(今河南孟州西南),他在這裡遭到董卓軍隊的攻擊,結果一敗塗地,董卓的西涼兵再次用戰績證明了自己的強悍。

王匡在漢末三國之際雖然號稱一鎮諸侯,但基本上唯袁紹馬首是瞻,不算太招搖,但是他這次失敗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他在被董卓擊敗的過程中,袁紹在哪裡?

我提出這個疑問,是因為各路諸侯在酸棗會盟的時候,袁紹不在現場,而王匡也不在現場,事實上袁紹的軍隊就駐紮在王匡的地盤上,也就是說,和孫堅袁紹集團類似,王匡袁紹的軍隊也是混雜在一起的。

由於史料欠缺,很難證明當時袁紹的軍隊參加了董卓軍和王匡軍的戰鬥,但是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們仍然可以推測袁紹的軍隊事實上就是和王匡軍隊在一起,當然也就是被董卓擊敗了。

這可以從側面證明,當時的各路諸侯,除了曹操、孫堅、張邈、王匡,袁紹軍其實也和董卓軍交過手,但是失利了,所以袁紹才將重心從與董卓爭奪轉移到搶佔冀州牧韓馥的地盤。

事實上,以袁紹此人的性格,如果他一點虧都沒吃,和董卓一仗沒打就認慫,似乎還真不是他的性格。

不管怎樣,在擊潰曹操、王匡的軍隊之後,董卓已經牢牢佔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同時,在重用劉表、劉虞牽制關東諸侯的時候,為了進一步牽制袁紹,董卓在大將徐榮的建議下,又在一塊微妙的地方安排了一個絕妙的職位,如果說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是在關東諸侯們的心臟位置插了根釘子,那麼這個人事任命,則是在關東諸侯的背後埋了顆地雷。

這個地方叫遼東,這個人,名字叫公孫度。

在公元190年冬天,董卓把前冀州刺史公孫度任命為遼東太守。

表面上看,這只是一次簡單的人事任命,但是背後,卻隱藏著很深的玄機。

第一點,這個公孫度,首先他是董卓部下大將,打敗過曹操的名將徐榮的老鄉,而且徐榮既然推薦了他,說明公孫度和劉表一樣,也是董卓系的重要一員。

第二點,也是相當值得注意的一點,那就是此時袁紹的官位是渤海太守。

東漢時候渤海太守到底所管轄的範圍在哪裡有多大我不想考證太深,但是只要稍微有點地理常識,就知道渤海和遼東,基本上管轄權是重合的。

這樣一對比,就非常明晰了,雖然董卓先被忽悠,任命了袁紹做渤海太守,可是現在他在遼東地區安插了一個公孫度,基本上剝奪了袁紹的地方管轄權,看你袁紹沒有了根據地還怎麼蹦達?!

同時,這一招的高明之處,還在於,遼東基本上指遼河以東地區,包括今遼寧省的東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東南部地區,這裡可以算是當時東漢王朝最東邊的領土了,把公孫度安排在這個位置,只要袁紹集團敢往董卓所在的長安打,那麼公孫度就能出兵把袁紹的後路給抄了,讓袁紹集團腹背受敵。

高,實在是高!

第三點,也是不太顯眼,但是仍然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公孫度,不僅是徐榮的老鄉,而且他還有一重身份:前冀州刺史。

現在的冀州牧是韓馥,袁紹逃出洛陽時就是跑到冀州,袁紹起兵后的糧草是韓馥提供的,可以說,現在冀州就是袁紹的根據地。

如果說董卓任命劉表,主要是用來對付袁術,那麼此時起用公孫度,顯然就是沖著袁紹來的,因為作為前冀州刺史,公孫度對於冀州的風土人情,那是再熟悉不過了,只要袁紹集團敢大舉出兵向西,公孫度出兵攻打冀州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用了一個劉表平定了荊州,用了一個公孫度給袁紹埋了顆地雷,分析到這裡,我不禁對董卓及其幕僚的手段佩服地五體投地。雖然董卓玩政治、經濟水平不咋的,可是玩軍事,卻是當時一流水平。事實上董卓的確不是死於軍事,而是死於政治。

如果王允暗殺董卓沒有成功,恐怕三國的歷史還真要改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陽謀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陽謀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章 東北棋局:董卓暗藏殺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