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忠義殉道:董卓擅殺少帝

第30章 忠義殉道:董卓擅殺少帝

自己在和袁紹的數年戰爭之中,幾乎滿城老小都死了,而袁紹居然問自己服了沒有,臧洪幾乎快氣瘋了,他在臨死前,說了一番擲地有聲的最後遺言:

「你們袁家服務大漢,四代人中已經有五個佔據三公之位,可謂受國重恩,現在漢朝王室衰弱,你們不但沒有匡複大漢之心,反而想乘借亂勢造.反,多次殺害忠臣義士來立威。我臧洪喊張超為哥哥,那麼我的兄弟也應該是您袁紹的兄弟,您本來應該和我與張超同心協力,為國家除害,為什麼你當初坐擁強兵,讓我的兄弟被曹操殺掉全家?我現在只恨自己沒有力量提刀為天下人取你項上人頭,你還敢問我服不服?!」

而且臧洪在怒罵袁紹的時候以腳踏地,雙目圓睜,根本無懼生死。

袁紹本來是想饒恕臧洪,但看到臧洪這個樣子,便知道臧洪無論怎樣也不會為自己所用了,像臧洪這樣的人,既然不能為他所用,當然也不能放出去被別人所用,於是袁紹便命令刀斧手將臧洪推出,一刀下去,身首分離。

這位漢末第一義士,曾經代替袁紹主持十三路諸侯會盟的臧盟主,便一命嗚呼,徹底告別了漢末這個讓他傷心的亂世。

但是我想,他即使是死,也是微笑著的,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鮮血,兌現了對「義」的承諾,在他死後,他在地府里也可以坦然面對張超的鬼魂。

而他在地府里也不會孤獨,因為他還有七八千的部下在等著他,一起為正義而戰,而忠義而戰,正所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詩項羽當得起,臧洪一樣當得起。

有一些朋友質疑我對臧洪是不是評價過高,我想針對這個問題再最後作一些補充。

第一,袁紹和臧洪不是簡單的老闆和員工的關係。因為臧洪的官位雖然是袁紹給的,但是從根本上說,只是袁紹推薦的,而是漢王朝給的,所以臧洪認為自己是漢臣,而不是袁紹的臣子,這一點上後來若干年後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也因此而死;

第二,袁紹在逼死臧洪的時候,已經有很多劣跡,包括他不迎漢獻帝,想擁劉虞為帝等等,種種跡像表明,袁紹和他的好弟弟袁術一樣,對漢室已有不軌之心,這也是臧洪和袁紹的根本分歧所在,也正因為如此,臧洪才擁一城和袁紹對抗數年,如果袁紹對待漢獻帝或者漢王朝的態度好一些,臧洪是不會幹出如此註定會失敗的傻事的。

對於臧洪的行為,他的同時代人比我們更有發言權,我們且來看看臧洪的一個部下是如何對待袁紹殺臧洪這件事的。

《三國志·臧洪傳》記載:臧洪有一個老鄉名字叫陳容,年紀很小,是個書生,因為仰慕臧洪的忠義大名,追隨臧洪做了東郡郡丞的官職。在城池沒被攻破之前,臧洪命令他出城,可能是有些事情要他去做,但是陳容在出城時被袁紹軍抓住。

在袁紹要殺臧洪的時候,袁紹令陳容也在座旁觀,親眼看到前主公臧洪要被袁紹處死,陳容站了出來,憤怒地對袁紹說,「將軍您起兵做大事,本來應該是為天下除暴安良,可是為什麼現在專殺忠義之人呢?這難道符合天意嗎?臧洪最開始起兵是為了救舊主人張超,你為什麼要殺他?!」

事實證明,正義是站在臧洪一方的,所以史載「紹慚」,就是袁紹本人也羞愧了,但是對於袁紹來說,羞愧之後絕對不會是悔改,而只能是惱羞成怒,於是他對陳容說,「臧洪這樣的英雄都死在我手裡,你本事還不如臧洪,你能拿我怎麼樣?」

於是袁紹一不做二不羞便把陳容一起殺了。

陳容在被刀斧手推出去之前,還回頭對袁紹說:「仁義二字豈有強弱之分,行仁義之事就是君子,背叛仁義二字就是小人,今天我寧願與臧洪同日而死,也不與您袁紹同日而生!」於是陳容從容赴義。

如果說陳容本來就是臧洪的心腹之人,他的態度不能完全代表當時的正義所在,那麼袁紹手下的人,本來是臧洪的敵人,他們的態度更有力度。

《三國志·臧洪傳》記載:在紹坐者無不嘆息,竊相謂曰:「如何一日殺二烈士!」

看到沒有,就連袁紹自己的部下都「無不嘆息」,竊竊私語,抱怨袁紹不該一日殺兩個「烈士」。

生為義士,死為「烈士」,敵對陣營的評價也可以讓臧洪和陳容安息了。

事實上除了陳容,原來的東郡城裡還有兩個司馬,被臧洪派了出去向呂布求救,當這二人回來的時候,東郡城已經被攻陷,可是這二人並沒有轉身逃走,也沒有向袁紹的軍隊投降,而是發出憤怒的吼聲沖向袁紹的軍隊,同時戰死。

滿城老小,皆從容赴死。

如果您還說臧洪不是英雄,那我也無話可說。

而我本人,如果對臧洪下一個簡單的評價,我仍然堅持:臧洪,漢末三國之際第一義士也。

好吧,臧洪死了,地球還是一樣轉,太陽還是每天升起,我們接著說三國那些事。

關東諸侯起兵反董,雖然聯盟內部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但是畢竟聚集了十幾萬的部隊,可謂聲勢浩大,而董卓的種種應對措施也讓他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董卓在得知關東諸侯起兵之後,做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這也是他的第一個應對措施:派了他的心腹李儒去毒殺了前少帝,現在的弘農王劉辯。

我覺得董卓此舉實在讓人不知說什麼好。

自古以來,弒帝都是最最令人不恥的行為,包括後來的朱元平日對小明王韓林兒的死都是諱莫如深。

而董卓不僅廢了少帝,還殺了他。

想幹什麼呢?

斷了袁紹等關東諸侯的念想?

這個是開玩笑了,關東諸侯本來就沒真的想再扶漢少帝劉辯上台,說到底,曹操也罷,袁紹也罷,他們只是想趁亂摸魚。

殺帝立威?!

現在洛陽朝廷已經在他掌控之中,他立威也嚇不倒已經起兵的各路諸侯。

相反,董卓的行為只能給他的戰爭蒙上不義的色彩,因為他廢了皇帝還好說,畢竟前朝也有先例,但是殺一個已經被廢掉的皇帝,董卓是翻江倒海也找不到正義的理由。

但是我們說過,董卓的政府是軍政府,他本人就是粗線條,對他來說,在束手無策的時候,暴.力就成為了惟一的手段。

董卓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乾的。

他首先在朝堂上找眾臣商量,準備大肆召集軍隊討伐山東諸侯聯軍。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對董卓說了很扯淡的一句話:「夫政在德,不在眾也。」

這個人的官位不低,是「三獨座」之一的尚書,名字叫鄭泰。看到這個人出場,我對董卓真是相當無語。

因為這個鄭泰,和前文提到過的伍瓊、周毖二人,都是袁紹的人,也就是說,袁紹等關東諸侯敢於悍然起兵,也不是全無所恃,一句話,他們有內應,不是一個,是一群,而這個位高權重的鄭泰,就是一個重量級的間.諜。

其實早在何進要召董卓進京幫助誅殺宦官的時候,鄭泰就持反對意見。

《後漢書·鄭泰列傳》記載:進將誅閹官,欲召并州牧董卓為助。公業謂進曰:「董卓強忍寡義,志欲無饜。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將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親德之重,據阿衡之權,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假卓以為資援也。且事留變生,殷鑒不遠。」

在這裡,鄭泰就毫不客氣地說董卓「強忍寡義,志欲無饜」,而且如果進京,肯定「將恣凶欲,必危朝廷」,一句話,他認為董卓是個奸人。

而董卓進京以後,居然能讓這樣的人當上尚書,我只能說,董卓要麼不是太寬容了,就是太沒警惕之心了。

事實證明,知識就是力量,董卓雖然打仗還湊乎,可是玩政治手腕,他完全不是鄭泰、伍瓊、周毖這批人的對手。

在袁紹、袁術逃亡的時候,在伍瓊、周毖二人的勸說下,董卓對他們加官進爵,幫助他們割據天下,而在袁紹集團起兵的時候,鄭泰居然還能面不改色地來勸董卓,說什麼為政在德,不在人多。

董卓不是傻子,沒有那麼容易被忽悠,他說了一句很搞笑的話,「如果按你所說,治理國家靠德行,那兵都沒有用了?!」

這句話說得很傻,但我認為,這充分表現了董卓的沒有文化,比較迷信軍隊和暴.力。

要是一般人,一次忽悠不到也就算了,但是事實證明,這位鄭泰鄭尚書也不是一般人,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就算比不了張儀、蘇秦,我認為也差不多了,他一連說了十大理由來反對董卓召集天下軍隊來討.伐袁紹的軍隊,理由無非就是袁紹、曹操、張邈這批人都不管用,年少無知,成不了大事,而且關東已經很久不打仗,百姓都跟小雞一樣軟弱無力,而董相國您的部下都是西涼強兵,只要一發兵,肯定就能把袁紹集團打趴下云云。

這是赤果果地拍馬屁然後加忽悠,但問題是,半文盲董卓,居然被忽悠住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陽謀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陽謀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章 忠義殉道:董卓擅殺少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