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青頭巾

八 青頭巾

古時,有位名叫快庵禪師的有道高僧,自總角【1】之年起,就刻苦鑽研禪宗奧義,並時常雲遊八方,求師問學。某年夏季,他在美濃國龍泰寺修完禪課後,於初秋前往奧羽一帶,隨後又來到下野國,當行到該國的富田村時,天色已晚,便想尋覓一戶人家投宿。

他走到一棟大宅前,正欲開口叫門,恰好有一群耕田歸來的農夫,在暮色昏黃中見到他的背影,登時驚慌失措,驚呼道:「不好了,山鬼又來啦,大家快跑啊!」聽到喊聲,大宅里的人都慌亂起來,婦孺老少哭叫號泣,爭搶著四處躲藏。大宅的主人揮舞著扁擔,怒容滿面地衝出來,一看,門外站著的是位年近五旬,頭戴青頭巾、身穿黑僧袍、背負舊包裹的老僧。

快庵禪師舉杖致意,問道:「這位施主,為何如此警惕呢?貧僧只是個行腳僧,想在貴處借宿一晚,故而站在門外等人來開門,沒想到竟引來怪論,真是令人一頭霧水。貧僧絕非什麼打家劫舍的強人,請勿見疑。」

那主人將扁擔一丟,撫掌大笑道:「哈哈,是他們眼拙,認錯了人,讓大師受驚了。大師快請進,今晚敝宅當盛情款待,以償冒犯之過。」說罷,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將快庵禪師請到裡屋,備宴相饗。

飯後,主人對快庵禪師說道:

「適才農夫們將您誤認作山鬼,也是事出有因的。此地流傳有一個奇聞,實在是不可思議,所以才引起了人們的恐懼。村郊的山上有座廟宇,系本地望族小山氏的菩提院【2】,歷代皆由德高望重的高僧出任住持,現在的住持是本地某位頗負名望者的侄子。他博學多識、修養深厚、素孚威信,國中人都喜歡到此寺中布施皈依。我一家人也常去禮佛,與那住持頗為熟稔。

「去年開春,住持受越國一位灌頂【3】戒師的邀請,在彼處逗留了百餘日,返寺時帶回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說是讓少年服侍自己的起居。那少年容貌俊秀,深得住持寵愛,漸漸地,住持開始疏於佛事,變得懶散懈怠。今年四月,那美少年突患急病,卧床不起,住持請來國府最好的醫生為他診治,卻藥石無效,不數日間病情加重,終於一瞑不視。

「住持失此少年,如喪掌上明珠,終日里長吁短嘆、不勝悲痛,以至於哭到無淚、悲到失聲。他既不肯將美少年的屍骸送去火葬,亦不肯土埋,天天與遺骸臉貼臉、手拉手。時日一久,住持心神喪亂,變成了瘋子。他把那少年的屍體當成活人一般,與之嬉戲作樂。屍首上的肉腐敗發爛了,他覺得可惜,竟將腐肉吞食入肚,還吸吮屍骨,直至將整具屍體啖盡吃光。

「寺里的其他人,都認為住持已變成了山鬼,嚇得紛紛逃離寺廟。後來,一到夜間,住持就下山進村,或襲擾村民,或掘墓食屍。山鬼的傳說,我們以往只在古物語中聽過,現在卻是親眼目睹。村裡的人無力阻止山鬼的惡行,只好一到傍晚立刻家家戶戶緊閉門窗。近來此事逐漸在國內傳開,外地人大多不敢到我們村來了。所以村民們見到大師,才生出了誤會。」

快庵禪師聽主人講完這段故事,說道:「天下離奇之事,真是數之不盡。人生於世,倘若不識佛法無邊,不知佛與菩薩教化廣大,就會渾渾噩噩,虛度一生,最後被愛欲邪念所蒙蔽,犯下罪孽,陷入業障苦海中。某些人前生乃是獸類,今生為人便獸態復萌,殘暴瞋恚;某些人前生是鬼是蟒,今生就要蠱惑作祟。此類例子古往今來,不勝枚舉。又有一種人,雖然活著,實為鬼魅。如楚王宮女化為蛇,王含之母變夜叉,吳生之妻變成飛蛾等等。【4】還有,古時候一個遊方僧人夜宿於貧苦百姓家。那一晚風雨交加,吹滅了屋裡的燈火,漆黑一團,游僧輾轉難眠。深夜時分,忽然聽見羊叫聲,不一會兒,游僧感到有一物在不停地用鼻子嗅自己。游僧登時驚起,操起放在枕邊的禪杖,用力一擊。那物慘呼一聲,翻倒在地。這家的老嫗聞聲而醒,掌燈一照,倒地者竟是她的女兒。老嫗痛哭流涕,哀求游僧趕快救人。游僧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覷個空,急忙從這戶人家中跑掉了。過了一段時間,游僧又路經該村,見田裡圍攏了許多人在看熱鬧,上前詢問何事,村人答道:『捉到個變成鬼的女人,大伙兒正合力把她埋掉。』【5】

「然而,以上諸例中,化身鬼魅的,皆是女子。未嘗聞有男子變鬼者。蓋因女子易被內心慾望所迷惑,導致性情乖張偏執,變成卑鄙可怖的厲鬼。隋煬帝臣下有麻叔謀者,嗜食小兒嫩肉,時常偷拐民間幼童,蒸而為膳。此等人生來即無理性,乃是冷酷兇殘的野蠻人,與您所說的那個變鬼的住持迥然不同。至於住持活生生變成山鬼的原因,想來是由於往昔因緣所致。他平素也曾竭力苦修,虔誠向佛,意志堅定,若不是戀上那個美少年,定會成為一位大德聖僧。只可惜,一旦為愛欲所陷,步入歧途,引來無明【6】業火焚身,終於令他變成了山鬼。而過往的一切努力,也就統統前功盡棄。同樣-個人,心思放縱則墮落成魔,心思收斂則證悟佛果,這位住持便是極好的例子。貧僧欲教化此鬼,使之歸返人性,作為今夜承蒙款待的回報。」

主人聽罷,欣慰萬分,熱淚盈眶,在席上磕頭道:「大師若真能行此善事,則國中之人如入凈土矣!」

山村的夜,寂靜安謐,連寺廟的鐘聲也聽不到,唯有從破舊門縫中泄入的下弦月月光,使人驚覺,夜色已深。主人道:「那麼,就請您歇息吧!」告退出門,回到自己的寢室安眠。

次日申時,夕陽西斜,快庵禪師特意走訪了那座位於村郊山上的廟宇。山寺顯然已長久無人居住,寺門布滿荊棘,經閣遍生青苔;殿堂中並排的佛像間蛛網纏繞,護摩壇【7】里燕子糞成堆,住持的禪房與走廊一派凄涼。快庵禪師步入寺中,搖動錫杖,發出聲響,喚道:「我乃遊歷四方的雲水僧,今夜可否借宿於此?」連喚數遍,無人應答。隔了片刻,才從僧房中慢吞吞地走出一個骨瘦如柴的僧人,踉踉蹌蹌、搖搖晃晃,彷佛站也站不穩。他嘶啞著嗓門,說道:「看來大師是從遠方而來路經本寺的。你有所不知,本寺因故荒廢已久,早變成了一座空蕩蕩的破廟。寺里一粒米糧也無,哪怕一宿也無法招待客僧,你還是快下山去村裡求宿吧!」

快庵禪師再度懇求道:「貧僧自美濃國來,在前往奧州的途中,經過山下小村,見此地山青水秀,便想登山觀賞一番。不覺間日影西沉,下山回村路途頗遠,懇請院主大開方便之門,務必容許貧僧借宿一夜。」

寺僧道:「這般荒涼破廟,絕非容身之所,何苦定要強留下來?不過,我也不好強攆你走,那就悉聽尊便吧!」說罷,再不多言。快庵禪師遂在寺僧身旁坐下。

夕陽漸漸隱到山後,暮色沉沉,寺中也不點燈,漆黑一團,唯聞山澗流水潺潺。寺僧起身,自行回到僧房,四周了無聲息,萬籟俱寂。

夜闌更深,月上山頭,明月將皎潔的清輝撒滿整座寺廟,映得殿中亮堂堂。子夜時分,那寺僧忽然從僧房裡出來,鬼頭鬼腦地在殿內四下尋覓,卻什麼也沒找到。他怒吼道:「禿驢,你藏到哪裡去了?應該就在這裡的,怎麼不見了?」一邊大吼著,一邊反覆搜尋快庵禪師。他卻不知,自己已經來來去去從快庵的身前走過數次,但無論如何都看不到快庵。他在佛殿和庭院間來回狂奔,跳躍吼叫,終於體力不支,累倒在地。

旭日東升,天光大白,寺僧如醉初醒,一張眼,見快庵禪師仍在昨日的位置上坐著,不曾移動分毫,不禁怔住了。他靠在柱子上,周身乏力,長吁短嘆,默然無言。

快庵禪師走到他身旁,問道:「院主何故嘆息呢?若是飢餓難耐,就請享用貧僧身上的肉吧!」

寺僧道:「大師整夜都坐在原地未動嗎?」

快庵禪師答道:「貧僧徹夜未眠,正襟危坐,一動不動。」

寺僧羞慚道:「小僧泯滅人性,貪食人肉,不過確實還未嘗過僧人之肉。大師真乃活佛現世,小僧被鬼眼障目,竟視而不見,真是慚愧啊!」言罷,垂頭無語。

快庵禪師道:「聽村裡人說,你是為愛欲所陷,方才墮入餓鬼道,真是可悲可憫。此亦惡有惡報之明驗。你夜夜去村中殘害村民,攪得山村不得安寧。貧僧聞之,不忍棄你於孽海,故而特意來此寺中,盼能施以教化,使你歸返人性。你肯聽從貧僧教化么?」

寺僧答道:「大師果然是活佛再世。如蒙救拔,教誨真理,小僧定棄惡從善,拋棄心中愛欲痴嗔。」

快庵禪師道:「甚好。那麼你跟我到這邊來!」說著,帶領寺僧坐到廊檐前一塊平整的石頭上,脫下自已的青頭巾,戴在寺僧頭上。然後授給他二句證道歌,歌曰:

江月照,松風吹,

永夜清宵何所為。【8】

快庵禪師囑咐道:「你不忙離開此地,須慢慢領會這兩句歌包含的真意。待你完全理解之後,自然就會恢復佛心。」

殷殷教導一番后,快庵禪師下山離去。從此村民們再也不見山鬼為禍,但那寺僧是生是死,也無從知曉。因為村民們仍心有餘悸,不敢上山探視。

轉眼一年過去,翌年冬十月上旬,快庵禪師由奧州歸來,再度途經富田村。他又去拜訪上回曾經借宿過的人家,並探聽那寺僧的消息。主人歡喜相迎,說道:「多虧大師宏法,那鬼僧再未進村害民,現在村民們都好像生活在極樂凈土一般。只不過大伙兒誰也不敢上山,因此不知鬼僧後來的情況,想來已不在人世了。今晚就請您在舍下安歇,為他祈求冥福,闔村村民都會隨您一起誦經祭弔。」

快庵禪師搖首道:「不,那寺僧若已善果圓滿,坐化升天,則貧僧乃是他的導引之師;如尚在人間,也算是我的徒弟。因此無論如何,我都要上山確認他的結果。」於是,二度登上村郊那座山。由於人跡罕至的緣故,山路已與去年來時完全不同。進到寺里一看,荻草和狗尾巴草長得有一人多高,將石階掩蔽得難以辨認,草上灑下的露水好似下小雨一般。佛殿與經閣的門東倒西歪,住持的禪房和走廊,因受雨水浸蝕,已腐痕累累,生滿青苔。

快庵禪師又向寺僧打坐的廊檐下望去,模模糊糊地依稀似有一個人影。近身一看,那人鬚髮蓬亂,已分不清是僧是俗,在叢生的雜草中端坐著,彷佛一尊石像,口裡喃喃自語,細如蚊蚋。快庵禪師凝神傾聽,隱約聽到寺僧念的正是證道歌:

江月照,松風吹,

永夜清宵何所為。

禪師見狀,高舉禪杖,大喝道:「汝今何所生?汝今何所為?」當頭一擊,寺僧登時如煦陽融冰,消逝無蹤。只剩那領青頭巾與屍骸白骨,殘留於草葉上。長久以來的執迷不悟,終於煙消雲散。佛理之至真可貴,由此可證!

快庵禪師大德之名,傳頌遐邇,播於天下。眾人皆雲他是禪宗始祖達摩再世,到處都在稱讚他的功德。村民們自發上山,一起將荒廢的山寺清理乾淨、修葺一新,然後鄭重迎接快庵禪師駐寺,出任住持。快庵禪師將原屬密宗的山寺,改闢為曹洞宗的靈場。該寺至今仍廣受尊崇,香火不絕。

——————————————————————————————————

★註釋:

【1】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少兒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髻,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2】菩提院:這裡指家廟,是某一家族固定皈依的寺廟。

【3】灌頂:梵語的意譯。原為古印度帝王即位的儀式,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門或繼承「阿闍梨」位時,必須先經本師以水或醍醐灌灑頭頂。灌頂使受灌者成熟為修密之容器,從此可聽聞修習殊勝之金剛乘。

【4】此處所舉諸例,全部出自中國明朝謝肇淛的《五雜俎?卷五?人部一》。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因古書無標點斷句的緣故,上田秋成對這些例子解讀有誤。《五雜俎》原文為:「化為狼者,太原王含母也;化為夜叉者,吳生妾劉氏也;化為蛾者,楚莊王宮人也;化為蛇者,李勢宮人也。」對比原文可以看出,上田秋成顯然將之誤斷句為:「太原王含母也,化為夜叉者;吳生妾劉氏也,化為蛾者;楚莊王宮人也,化為蛇者。」故而造成所舉例子在對應上出現錯誤。

【5】此例亦來自《五雜俎?卷五?人部一》。原文為:有游僧至山寺中,與數人宿,夜深聞羊聲,頃便入室就睡者,連嗅之。僧覺,以禪杖痛擊之,踣地,乃一裸體婦人也,將以送官,其家人奔至,羅拜乞命,遂舍之。他日僧出,見土官方執人生瘞之,問其從者曰:「捉得變鬼人也。」

【6】無明:無智、煩惱、不覺,於諸法事理無所明了,稱為「無明」。無明是一切生死煩惱的根本。

【7】護摩壇:又稱光明壇、護摩火壇、軍荼壇、火漫荼羅。「護摩」是梵語音譯,意為「焚燒」;護摩壇即中央設火爐,焚燒供物之壇。

【8】出自中國唐代玄覺禪師所撰《永嘉證道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雨月物語·春雨物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雨月物語·春雨物語
上一章下一章

八 青頭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