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我劉邦又回來了!

五我劉邦又回來了!

關中,即今陝西一帶,是秦的本土,由於秦的大力經營,關中不但物產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項羽不願意讓劉邦當「關中王」,也不願意他回到家鄉(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和漢中三個郡分給他,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裏去。還把關中划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展的出路。

劉邦東進所面臨的第一道難題,便是掃除這三位前秦降將的障礙。

劉邦四月剛燒了棧道,八月便「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又出來了。

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採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策開始軍事行動。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他先派樊噲、周勃率兵一萬佯修已被劉邦進漢中時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褒斜道出兵的架勢。

這時,守着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毀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現在又來修復,這麼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能完成。」因此,章邯對於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不久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被占,守將被殺。原來韓信明裏是在修棧道,實則是聲東擊西,暗中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抄小路西出勉縣轉折北上,順陳倉小道入秦川,渡渭河於陳倉古渡口,倒攻大散關。

可是,章邯起初還不相信,以為是謠言,等到證實的時候,才急忙率軍趕到陳倉城,與韓信激戰。此時,明修棧道的樊噲、周勃也出斜谷,與韓信會師。

雍王的軍隊被打敗,退兵逃走;在好畤停下來再戰,又被打敗,逃到了廢丘。

打跑了章邯這個難纏的傢伙,路就好走多了。不出三個月,劉邦一路向東,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都先後歸降了他;同時派遣將軍薛歐、王吸帶兵出武關,藉著王陵兵駐南陽,順便到沛縣去接太公,呂后。項羽聽說后,派兵在陽夏阻截,漢軍不能前進;又封原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以抵拒漢軍。

韓王昌還夠義氣,不肯歸降,劉邦不得已派韓國的太尉信收拾了他。並把攻佔的土地設置為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等郡;在關外設置了河南郡,改封信為韓王。

張耳來投

從偏遠地區來到中原,除了一路用武力解決攔路虎外,劉邦最擅長的收買人心事業也在同步進行中。他下令:凡是率領一萬人以上的隊伍或獻出一郡之地降漢的將領,就封他萬戶侯。同時修築河上郡的要塞。原先秦朝供帝王遊玩打獵的園林,都允許人們去耕種。正月,俘虜了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大赦天下罪犯。

劉邦出了武關到達陝縣,例行公事地到關外下鄉慰問老百姓,順便做做思想工作。一回來就見常山王張耳立在殿外等候。

這張耳不在襄國好好坐他的王位,怎麼跑到這兒來了呢?原來這又是因為項羽分封不公惹出的一檔子事兒。

張耳是魏國大梁人。他年輕的時候曾趕上做魏公子無忌的門客,因被消除了本地名籍,逃亡而來到了外黃。

外黃有一富人女,人長得特別美麗,卻嫁了一個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離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親舊時的賓客。

她父親的賓客平素就了解張耳,於是對這位美女說:「你一定要嫁個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給張耳吧。」美女聽從了他的意見,終於斷絕了同她丈夫的關係,改嫁給張耳。

有了這一資本,張耳自然從困窘中擺脫出來,廣泛交遊,女家給張耳供給豐厚的資金,張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賓客。沒多久就在外黃做了縣令。他的名聲從此更加大了。

巧的是,與他同鄉的一個人也有着類似的經歷。這個人十分崇拜老夫子,學孔子周遊列國的勁兒多次遊歷趙國的苦陘。大概才子都能招來佳人(甭管是幾婚的吧),當地一位有錢的公乘氏也把女兒嫁給了他。聽說張耳是個賢德之人,便前去投奔。這個人就是陳余。

或許因為都是才子佳人的絕配,兩人一見如故。陳余年紀輕些,就像對待老子一樣侍奉張耳,兩人鐵得跟一個人似的。就這麼一對好朋友,日後卻反目成仇,都欲置對方於死地。

秦國滅大梁時,張耳已住在外黃,那會劉邦還像個浪蕩遊俠似的,成天在外蹭飯打秋風(賣狗肉的樊噲就曾深受其苦),也知道張耳的大名,在他家一住就是幾個月。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秦滅魏幾年後,這兩人的名聲就傳到了秦國。按照現在的說法,兩人的行徑叫結黨營私,搞非法聚會,一時都成了賞金獵人的目標:捉住張耳的賞千金,捉住陳余的賞五百。張耳和陳余這對好哥們就改名換姓,一塊兒逃到陳地,充當里正衛維持生活,兩人相對而處。

里中小吏曾因陳余犯了小的過失鞭打他,陳余打算起來反抗,張耳趕快用腳踩他,示意不動接受鞭打,小吏走後,張耳就把陳余帶到桑樹下,責備他說:「當初和你怎麼說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身上嗎?」陳余認為他說得對。

本以為風聲已經過了,沒想到秦國又發出命令文告,懸賞拘捕兩人,他倆也利用里正衛的身份向里中的居民傳達上邊的命令。

陳涉在蘄州起義,打到陳地,軍隊已擴充到幾萬人。張耳、陳余求見陳涉。陳涉和他的親信們平時多次聽說張耳、陳余是條好漢,只是未曾見過面,這次相見非常高興。

陳地的豪傑父老就勸說陳涉道:「將軍身穿堅固的鎧甲,手拿銳利的武器,率領着士兵討伐暴虐的秦國,重立楚國的政權,使滅亡的國家得以復存,使斷絕的子嗣得以延續,這樣的功德,應該稱王。況且還要督察、率領天下各路的將領,不稱王是不行的,希望將軍立為楚王。」

陳涉就徵求陳余和張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說:「秦國無道,占人家的國家,滅了人家的社稷,斷絕了人家的後代,掠盡百姓的財物。將軍怒目圓睜,放開膽量,不顧萬死一生,是為了替天下人除殘去暴。如今剛剛打到陳地就稱王,在天下人面前顯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率兵向西挺進,派人去擁立六國的後代,作為自己的黨羽,給秦國增加敵對勢力。給它樹敵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們的黨羽越多,兵力就越強大。如果這樣,就用不着在遼闊的曠野荒原上互相廝殺,也不存在堅守強攻的縣城,剷除暴虐的秦國,就可以佔據咸陽向諸侯發號施令。各諸侯國在滅亡后又得以復立,施以恩德感召他們,如能這樣,那麼帝王大業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陳地稱王,恐怕天下的諸侯就會懈怠不相從了。」可惜陳涉目光短淺,沒聽從他們的意見,很快自立稱王。

陳余再次規勸陳王說:「大王調遣梁、楚的軍隊向西挺進,當務之急是攻破函谷關,來不及收復黃河以北的地區。我曾遍游趙國,熟悉那裏的傑出人物和地理形勢,希望派一支軍隊,向北出其不意地奪取趙國的土地。」陳王覺得有道理,於是就任命自己的老朋友、陳地人武臣為將軍,邵騷為護軍,張耳和陳余擔任左右校尉,撥給他們三千人的軍隊,向北奪取趙國的土地。由此,兩人進入了各自的絢爛人生,不過彼此之間的誤會即將開始。

武臣等人從白馬津渡過黃河,到各縣遊說當地傑出人物:「秦國的亂政酷刑殘害天下百姓,已經幾十年了。北部邊境有修築萬里長城的苦役,南邊廣徵兵丁戍守五嶺,國內國外動蕩不安,百姓疲憊不堪,按人頭收繳穀物,用簸箕收斂,用來供給軍費開支,財儘力竭,民不聊生。加上嚴重的苛法酷刑,致使天下的父父子子不得安寧。

陳王振臂而起,首先倡導天下,在楚地稱王,縱橫兩千里,沒有不響應的,家家義憤填膺,人人鬥志旺盛,有怨的報怨,有仇的報仇,縣裏、郡里,誰官最大誰就遭殃。

如今已經建立了大楚國,在陳地稱王,派吳廣、周文率領百萬大軍向西攻擊秦軍。在這時不成就封侯大業的,不是人中的豪傑。請諸位互相籌劃一番!天下所有的人一致認為苦於秦國的暴政時間太長久了。憑着普天下的力量攻打無道昏君,報父兄的怨仇,而完成割據土地的大業,這是有志之士不可錯過的時機啊。」

所有人都認為這話說得很對,於是行軍作戰、收編隊伍,擴充到幾萬人的軍隊,武臣自己立號稱武信君。攻克趙國十座城池,其餘的都據城堅守,沒有肯投降的。

於是帶兵朝東北方向攻擊范陽。范陽人蒯通規勸范陽令說:「我私下聽說您將要死了,所以前來表示哀悼慰問。雖然如此,但是還要恭賀您因為有了我蒯通而能獲得復生。」

范陽令聽了氣不打一處來,但還是忍着問:「為什麼對我哀悼慰問?」

蒯通回答說:「秦國的法律非常嚴酷,您做了十年的范陽縣令,殺死多少父老,造成多少孤兒寡母,砍斷人家腳的,在人家臉上刺字的,數也數不清。然而慈祥的父輩孝順的子女沒有人敢把刀子插入您肚子裏的原因,是害怕秦國的酷法罷了。

如今天下大亂。秦國的法令不能施行了,然而,那些慈父孝子就會把利刃插進您肚子而成就他們的名聲,這就是我來哀悼慰問您的原因啊。

如今,各路諸侯都背叛了秦廷,武信君的人馬即將到來,您卻要死守范陽,年輕的人都爭先要殺死您,投奔武信君。您應該迫不及待地派我去面見武信君,可以轉禍為福就在而今了。」

范陽令就派蒯通去見武信君說:「您一定要打了勝仗而後奪取土地,攻破了守敵然後佔領城池,我私下認為錯了。您果真能聽從我的計策,就可以不去攻打而使城邑降服,不通過戰鬥而奪取土地,只要發出徵召文告就讓您平定廣闊的土地,可以嗎?」

武信君說:「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蒯通回答說:「如今范陽令應當整頓他的人馬用來堅守抵抗,可是他膽小怕死,貪戀財富而愛慕尊貴,所以他本打算走在天下人的前面來投降,又害怕您認為他是秦國任命的官吏,像以前被攻克的十座城池的官吏一樣被殺死。

可是,如今范陽城裏的年輕人也正想殺掉他,自己據守城池來抵抗您。您為什麼不把侯印讓我帶去,委任范陽令,范陽令就會把城池獻給您,年輕人也不敢殺他們的縣令了。讓范陽令坐着彩飾豪華的車子,平治在燕國、趙國的郊野。燕國、趙國郊野的人們看見他,都會說這就是范陽令,他是率先投降的啊,馬上就得到如此優厚的待遇了,燕、趙的城池就可以不用攻打而投降了。這就是我說的傳檄而平定廣闊土地的計策。」

武信君聽從了他的計策,派遣蒯通賜給范陽令侯印。趙國人聽到這個消息,不戰而降的有三十餘座城池。

到達邯鄲,張耳、陳余聽說周章的部隊已經進入關中,到戲水地區又敗下陣來;又聽說為陳王攻城略地的各路將領,多被讒言所毀,獲罪被殺,又怨恨陳王不採納他們的計謀,不能晉陞為將軍,而讓他們做校尉。於是就規勸武臣說:「陳王在蘄縣起兵,到了陳地就自立稱王,不一定要擁立六國諸侯的後代。如今,將軍用三千人馬奪取了幾十座城池,獨自據有河北廣大區域,如不稱王,不足以使社會安定下來。況且陳王聽信讒言,若是有人回去報告,恐怕難免禍患。還不如擁立其兄弟為王;否則,就擁立趙國的後代。將軍不要失掉機會,時機緊迫,不容喘息。」武臣聽從了他們的勸告,於是,自立為趙王。任用陳余做大將軍,張耳做右丞相,邵騷做左丞相。

派人回報陳王,陳王聽了大發雷霆,想要把武臣等人的家族殺盡,而發兵攻打趙王。陳王的國相房君勸阻說:「秦國還沒有滅亡而誅殺武臣等人的家族,這等於又樹立了一個像秦國一樣強大的敵人。不如趁此機會向他祝賀,讓他火速帶領軍隊向西挺進,攻打秦國。」陳王認為他說的對,聽從了他的計策,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移到宮裏,軟禁起來。並封張耳的兒子做了成都君。

陳王派使者向趙王祝賀,讓他火速調動軍隊向西進入關中。張耳、陳余規勸武臣說:「大王在趙地稱王,這並不是楚國的本意,只不過是將計就計來祝賀大王。楚王滅掉秦國之後,一定會加兵於趙。希望大王不要向西進軍,要向北發兵奪取燕、代,向南進軍收繳河內,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這樣,趙國向南依靠大河,向北擁有燕、代,楚王即使戰勝秦國,也一定不敢強制趙國。」趙王認為他們講的對,因而,不向西發兵,而派韓廣奪取燕地,李良奪取常山,張黶奪取上黨。

韓廣的軍隊到達燕地,燕人趁勢擁立韓廣做燕王。趙王就和張耳、陳余向北進攻燕國的邊界。趙王空閑外出,被燕軍抓獲。燕國的將領把他囚禁起來,要瓜分趙國一半土地,才歸還趙王。趙國派使者前去交涉,燕軍就把他們殺死,要求分割土地。張耳、陳余為這件事憂慮重重。

有一個干勤雜的士兵對他同宿舍的夥伴說:「我要替張耳、陳余去遊說燕軍,就能和趙王一同坐着車回來。」同住的夥伴們都譏笑他說:「使臣派去了十幾位,去了就立即被殺死,你有什麼辦法能救出趙王呢?」

於是,他跑到燕軍的大營。燕軍的將領見到他,他卻問燕將說:「知道我來幹什麼?」燕將回答說:「你打算救出趙王。」

他又問:「您知道張耳、陳余是什麼樣的人嗎?」

燕將說:「是賢明的人。」

他繼續問:「您知道他們的意圖是什麼?」

燕將回答說:「不過是要救他們的趙王罷了。」

趙國的勤雜兵就笑着說:「您還不了解這兩個人的打算。武臣、張耳、陳余手執馬鞭指揮軍隊攻克了趙國幾十座城池,他們各自也都想面南而稱王,難道甘心終身做別人的卿相嗎?做臣子和做國君難道可以相提並論嗎?只是顧慮到局勢初步穩定,還沒有敢三分國土各立為王,權且按年齡的大小為序先立武臣為王,用以維繫趙國的民心。

如今趙地已經穩定平服,這兩個人也要瓜分趙地自立稱王,只是時機還沒成熟罷了。如今,您囚禁了趙王,這兩個人表面上是為了救趙王,實際上是想讓燕軍殺死他,這兩個人好瓜分趙國自立為王。以原來一個趙國的力量就能輕而易舉地攻下燕國,何況兩位賢王相互支持,以殺害趙王的罪名來討伐,滅亡燕國是很容易的了。」燕國將領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就歸還趙王,勤雜兵就替趙王駕着車子,一同歸來。

李良平定常山以後,回來報告,趙王再派李良奪取太原。李良的部隊到了石邑,秦國的軍隊已經嚴密地封鎖了井陘,不能向前挺進。秦國的將領慌稱二世皇帝派人送給李良一封信,沒有封口,信中說:

「李良曾經侍奉我得到顯貴寵幸。李良如果能棄趙反正歸秦,就饒恕李良的罪過。使李良顯貴。」

李良接到這封信,很懷疑。於是兵回邯鄲,請求增加兵力。還沒回到邯鄲,路上遇到趙王的姐姐外出赴宴而歸,跟着一百多隨從的人馬。李良遠遠望見如此氣魄,認為是趙王,便伏在地上通報姓名,趙王姐姐喝醉了,也不知他是將軍,只是讓隨從的士兵答謝李良。

李良一向顯貴,從地上站起來,當着隨從官員的面,感到很羞愧。隨行官中有一個人說:「天下人都背叛暴秦,有本領的人便先立為王,況且趙王的地位一向在將軍之下,而今,一個女兒家竟不為將軍下車行禮,請讓我追上去殺了她。」

李良已經收到秦王的書信,本來就想反趙,尚未決斷,又遇上這件事,因而發怒,派人追趕趙王的姐姐,殺死在道中,於是就率領着他的軍隊襲擊邯鄲。邯鄲方面不了解內變,武臣、邵騷竟被殺死。趙人很多是張耳、陳余的耳目,因此能夠逃脫。收拾武臣的殘破軍隊,得到五萬人。

有的賓客勸告張耳說:「你們倆都是外鄉人,客居在此,要想讓趙國人歸附,很困難;只有擁立六國時趙王的後代,以正義扶持,可以成就功業。」於是尋訪到趙歇,擁立為趙王,讓他住在信都。李良進兵攻擊陳余,陳余反而打敗了李良,李良只好逃回去,投奔秦將章邯。

章邯領兵到邯鄲,把城裏的百姓都遷到河內,摧毀了城郭,蕩平了所有的建築物。張耳和趙王歇逃入巨鹿城,被秦將王離團團圍住。陳余在北邊收集常山的殘餘部隊幾萬人,駐紮在巨鹿城以北。章邯的軍隊駐紮在巨鹿城以南的棘原。修築甬道與黃河接連,給王離運送軍糧。王離兵多糧足,急攻巨鹿。

巨鹿城內糧食已盡,兵力很弱,張耳多次派人召陳余前來救援,陳余考慮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敵不過秦軍,不敢前往。

相持了幾個月,不見救兵,張耳大怒,怨恨陳余,派張黶、陳澤前去責備陳余說:「當初我和您結為生死之交,如今趙王和我將要死於早晚之間,而您擁兵數萬,不肯相救,那同生共死的交情在哪兒呢?假如您要信守諾言,為什麼不和秦軍決一死戰?何況還有十分之一二獲勝的希望。」

陳余說:「我估計即使向前進軍,最終不光救不成趙,還要白白地全軍覆沒。況且我不去同歸於盡,還要為趙王、張先生向秦國報仇。如今一定要去同歸於盡,如同把肉送給飢餓的猛虎,有什麼好處呢?」

張黶、陳澤說:「事已迫在眉睫,需要以同歸於盡來確立誠信,哪裏還顧得上以後的事呢!」

陳余說:「我死沒什麼顧惜的,只是死而無益,但是我一定按照二位的話去做。」就派了五千人馬讓張黶、陳澤帶領着試攻秦軍,到了前線便全軍覆沒了。

正當這時,燕、齊、楚聽說趙國危急,都來救援。張敖也向北收聚代地的兵力一萬多人趕來,都在陳余旁邊安營紮寨,卻不敢攻擊秦軍。項羽的軍隊多次截斷了章邯的甬道,王離的軍糧缺乏,項羽率領全部軍隊渡過黃河,於是打敗了章邯。

章邯帶兵潰退,各國諸侯的軍隊才敢攻擊圍困巨鹿的秦國軍隊,於是俘虜了王離。秦將涉間自殺身亡。

這時趙王歇、張耳才得以出巨鹿城,感謝各國諸侯。張耳和陳余相見,因責備陳余不肯救趙以及追問張黶、陳澤的下落,陳余惱怒地說:「張黶、陳澤以同歸於盡責備我,我派他們帶領五千人馬先嘗試着攻打秦軍,結果全軍覆沒,沒有一人倖免。」

張耳不信,認為把他們殺了,多次追問陳余。陳余大怒,說:「沒有料到您對我的怨恨是如此的深啊!難道您以為我捨不得放棄這將軍的職位嗎?」就解下印信,推給張耳。

張耳也感到驚愕不肯接受。陳余站起身來上廁所了。這時有的賓客規勸張耳:「我聽說『天上的賜予不去接受,反而會遭到禍殃』。如今,陳將軍把印信交給您,您不接受,違背天意不吉祥。趕快接收它!」張耳就佩帶了陳余的大印,接收了他的部下。

陳余回來,也怨恨張耳不辭讓就收繳了大印,於是疾步走出去。張耳就收編了他的軍隊。陳余獨自和他部下親信幾百人到黃河邊的湖澤中打魚捕獵去了。從此,陳余、張耳就在感情上產生了裂痕。

趙王歇又回到信都居住,張耳跟隨着項羽和其他諸侯進入關中。等到項羽封諸侯為王時,張耳向來交遊很廣,很多人替他說好話,項羽平常也聽說張耳有才能,於是分割趙國的土地封張耳做常山王,設立信都,並把信都改名為襄國。

陳余舊有的賓客中很多人規勸項羽說:「陳余、張耳同樣對趙國有功。」可是項羽因為他不隨從入關,又聽說他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圍的三個縣封給他,把趙王歇遷都代縣,改封為代王。

張耳到他的封國去,陳余更加惱怒,說:「張耳和我功勞相等,張耳封王,只有我封侯,這是項羽不公平。」

待到齊王田榮背叛楚國,陳余便派夏說去遊說田榮道:「項羽做為天下的主宰,卻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給將軍們去稱王,把原來稱王的都遷到壞地方,如今,把趙王遷居代縣!希望大王借給我軍隊,以南皮作為您遮擋防衛的屏障。」

田榮打算在趙國樹立黨羽用以反對楚國,就派遣了軍隊聽從陳余的指揮。因此,陳余調動了所屬三個縣的全部軍隊襲擊常山王張耳。

張耳敗逃,想到各諸侯之中沒有可以投奔的,說:「劉邦雖然和我有老交情,可是項羽的勢力強大,又是他分封的我,我想投奔楚國。」

謀士甘德說:「劉邦入關,五星會聚於井宿天區。井宿天區是秦國的分星。先到的,一定功成霸業。即使現在楚國強大,今後一定歸屬於漢。」

由此,張耳決定奔漢。劉邦也以優厚的禮遇接待了他。

陳余打敗張耳以後,全部收復了趙國的土地,把趙王歇從代縣接回來,又做了趙國的國君,趙王對陳余感恩戴德,分封陳余為代王。陳余因為趙王軟弱,國內局勢剛剛穩定,不到封國去,留下來輔佐趙王,而派夏說以國相的身份駐守代國。

平定了三秦后,劉邦繼續向東進擊楚國,派使者通知趙國,要和趙國共同伐楚。陳余說:「只要劉邦殺掉張耳,趙國就從命。」於是劉邦找到一個和張耳長得相像的人斬首,派人拿着人頭送給陳余。陳余才發兵助漢。

三月,劉邦從臨晉渡黃河,魏王豹帶兵跟隨着。攻下河內,俘虜了殷王司馬卬,設置了河內郡。又率軍向南渡過平陰津,到達洛陽。新城縣一位掌管教化的三老董公攔住了劉邦,向他說了義帝被殺的情況。

項羽出了函谷關,就派人讓義帝遷都(陳平出的餿主意)。並對義帝說:「古代帝王擁有縱橫千里的土地,而且一定要居住在江河的上游。」派使者把義帝遷徙到長沙郡的郴縣,催促他趕快起程。

群臣見義帝被項羽玩弄於股掌間,儼然傀儡一個,於是都漸漸背叛了他。項羽就秘密派人去殺義帝,把義帝殺死在江南。

聽老董這一番哭訴,劉邦也袒露左臂失聲大哭。隨即下令為義帝發喪,哭吊三天。並派使者通告各諸侯說:「天下諸侯共同擁立義帝,稱巨事奉。如今項羽在江南放逐並殺害了義帝,這是大逆不道。我親自為義帝發喪,諸侯也都應該穿白戴素。我將發動關中全部軍隊,聚集河南、河東、河內三郡的士兵,向南沿長江、漢水而下,我希望與諸侯王一起去打楚國那個殺害義帝的罪人!」

照理說,劉邦對這位熊心殿下根本毫無君臣感情可言,但居然可以在喪禮上號啕大哭,說話慷慨激昂,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引起各方諸侯對項羽的不滿,激發大家的反楚熱情。所以這一場哭戲只是劉邦所主演的又一場政治秀而已,而且效果奇佳:只用了幾滴眼淚爭取到了諸侯們的同情和理解,也為更多的人懷疑和背叛項羽找到了充足的理由。正所謂「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這時候,在北方攻打齊國的項羽,把田榮趕到了平原。田榮因為平時沒跟這裏的人搞好關係,竟被當地人給殺了。可嘆這位掀起反楚風潮的英雄,竟落得這般下場,齊國各地也都歸降了楚國。本來事情至此也就解決了,可這楚軍一向放火劫掠慣了,齊國人已經投降了,卻還要燒人家房子,搶人家美女,結果齊國人怒了,又反叛楚國。田榮的弟弟田橫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並在城陽舉兵反楚。

直搗項羽的老巢

項羽雖然聽說了劉邦已經到東方來了,但因為已經與齊軍連續作戰多日,就想在打敗齊軍之後再去迎擊漢軍。劉邦因此得以挾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五諸侯的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入彭城。

項羽聽到這個消息,就命令諸將攻打齊國,他自己又率領精兵三萬人向南從魯縣穿過胡陵。劉邦率軍攻入彭城,收貨寶美人,縱情享樂,放鬆了警惕。項羽乘機於晨時開始進攻,一邊攻打漢軍,一邊向東推進,打到彭城,已是中午時分,把漢軍打得大敗。

漢軍四處逃散,前後相隨掉進穀水、泗水,楚軍殺了漢兵卒十多萬人。漢兵向南逃入山地,楚軍又追擊到靈壁東面的睢水邊上。漢軍後退,由於楚軍的逼擠,很多人被傷殺,漢軍士卒十餘萬人都掉進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動了。楚軍把劉邦裏外圍了三層。

正在這個時候,狂風從西北方向颳起,摧折樹木,掀毀房舍,飛沙走石,颳得天昏地暗,白天變成了黑夜,向著楚軍迎面撲來。楚軍大亂,隊陣崩潰,這樣,劉邦才得以帶領幾十名騎兵慌忙逃離戰場。諸侯們見楚軍強大,漢軍被打敗,又都背離了劉邦而去幫助楚王。塞王司馬欣也趁機逃入楚國。

劉邦原打算從沛縣經過,接取家眷向西逃,楚軍也派人追到沛縣,去抓劉邦的家眷;但劉邦家眷已經逃散,沒有跟劉邦見面。劉邦在路上遇見了孝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他們帶上車,一塊兒西逃。

原來審食其跟隨着太公、呂后抄小路走,也在尋找劉邦,卻偏偏碰上了楚軍。楚軍就帶着他們回來向項羽報告。項羽一直把他們留置在軍中當作人質。

這時候,呂后的哥哥周呂侯為劉邦帶兵駐守下邑,劉邦順小路去投奔他,漸漸地收集漢軍士卒。駐紮在碭縣。然後率軍向西,經過梁地,到達虞縣。

當時在下邑時,劉邦下馬倚著馬鞍問張良:「我打算捨棄函谷關以東等一些地方作為封賞,誰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呢?」

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同項羽有隔閡;彭越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立即利用。您的將領中唯有韓信可以託付大事,獨當一面。如果要捨棄這些地方,就把它們送給這三個人,那麼楚國就可以打敗了。」

張良的一番話引起了劉邦的思考。

淮南之行

五月,劉邦屯兵滎陽,各路敗軍都已會集在這裏,蕭何也把關中沒有載入兵役名冊的老弱人丁全部都帶到滎陽,這時韓信也帶着大部隊來此回合,漢軍重又大振。

楚軍從彭城出發,一路上經常藉著勝利的威勢追擊敗逃的漢兵。可是在滎陽南面的京邑、索邑之間與漢軍打了一仗,漢軍打敗了楚軍,楚軍因此不能越過滎陽向西推進。

在滎陽與楚軍對峙的劉邦,此刻正焦慮地等待着隨何那邊的消息。

到虞縣時,劉邦就對身邊這幫親近的人說:「像你們這些人,根本不配共謀大事。」在一旁負責傳達稟報的隨何聽了,弱弱地問:「小的愚鈍,陛下您能把話再說得明白些嗎?」

「蠢材!」劉邦罵了一句,「誰要是能替我出使淮南,讓他們發動軍隊,背叛楚國,在齊國把項羽牽住幾個月,那我奪取天下就萬無一失了。」

「小的願替您去。」隨何目光炯炯。

於是劉邦就給了他二十人一同出使淮南。

駐紮在淮南的,正是九江王黥布。

早先推翻秦朝那會兒,黥布以少勝多,打過幾次漂亮的戰役,是和項羽同生死共患難的鐵桿戰友。

當初項羽帶着軍隊向西到達新安,趁夜襲擊並活埋了章邯部下二十多萬人,實際執行者就有黥布的份兒;等到了函谷關,劉邦不給開城門,也是黥布一馬當先,率小隊人馬從隱蔽的小道入內,打敗了守關的軍隊,才得以進關,一直到達咸陽;甚至在暗殺楚義帝事件中,黥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來兩人感情不錯,卻因為後來黥布兩次沒有派部隊助戰而產生了隔閡。一次是齊王田榮造反,項羽前往攻打齊國,向他徵調軍隊,黥布託辭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幾千人應徵;劉邦進攻彭城,他又託辭病重不去幫忙。

項羽本來就小心眼兒,因此每回想起這事就派使者過去教訓他,並召他來自己身邊。黥布著了慌,生怕項羽也用對付楚義帝的那套來對付自己,所以不敢前往。

北方的齊國、趙國一直不老實,西邊劉邦也起兵反楚,在項羽看來,知交的只有黥布一個,況且還需藉助他的力量來對付這些不安分的傢伙,所以一直沒動他。

這些情況早被張良摸透,因此才會建議劉邦去爭取黥布。好在多數時候劉邦都比較聽話,所以才會有後來的基業;對比劉邦,項羽則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反面教材。

隨何到了淮南后,因為太宰作內主,等了三天也沒能見到黥布,於是就趁機遊說太宰:「大王不召見我,一定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這正是我出使的原因。假使我得以召見,我的話要是說的對呢,那正是大王想聽的;要是說的不對呢,就讓我們一行人躺在砧板上,在淮南廣場用斧頭剁死好了,以此來表明大王背叛漢國親近楚國之心。」

這番話與其說是勸告,不如說是威脅更準確。在整個形勢還未明朗之際,隨何逼太宰表態,不管怎麼說風險都是極大的,況且人家想遊說的又不是自己,何苦找麻煩呢?所以這才把話轉告黥布,由此隨何得以面見九江王。

隨何說:「劉邦派我恭敬地上書大王駕前,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大王為什麼和楚國那麼親近?」

黥布說:「我面向北邊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

隨何開始揭人家的短:「大王和項羽都列為諸侯,北向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認為楚國強大,可以把國家託付給他。項羽攻打齊國時,他親自背負着築牆的工具,身先士卒,大王應當出動淮南全部人馬,親自率領着他們,做楚軍的前鋒,如今只派四千人去幫助楚國。面北而侍奉人家的臣子,本來是這個樣子嗎?

劉邦在彭城作戰,項羽還未曾出兵齊國,大王就應該調動淮南所有的人馬,渡過淮河,幫助項羽與劉邦日夜會戰於彭城之下。大王擁有萬人之眾,卻沒有一個人渡過淮河,這是垂衣拱手地觀看他們誰勝誰敗。把國家託付給人家的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嗎?

大王掛着歸向楚國的空名,卻想扎紮實實地依靠自己,我私下認為大王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可是,大王不背棄楚國,是認為漢國弱小。楚國的軍隊即使強大,卻背負着天下不義的名聲,因為他背棄盟約而又殺害義帝。

可是楚王憑藉着戰爭的勝利自認為強大,劉邦收攏諸侯之後,回師駐守城皋、滎陽,從蜀、漢運來糧食,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分兵把守着邊境要塞。楚國要想撤回軍隊,中間有梁國相隔,深入敵人國土八九百里,想打,那麼又打不贏,攻城又攻不下,老弱殘兵輾轉運糧千里之外;等到楚國軍隊到達滎陽、成皋,劉邦的軍隊卻堅守不動,進攻又攻不破,退卻又逃不出漢軍的追擊。

所以說楚國的軍隊是不足以依靠的。假使楚軍戰勝了漢軍,那麼諸侯們自身危懼,必然要相互救援。一旦楚國強大,恰好會招來天下軍隊的攻擊。所以楚國比不上漢國,那形勢是顯而易見的。

如今大王不和萬無一失的漢國友好,卻自身託付於危在旦夕的楚國,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疑惑。我不認為淮南的軍隊足夠用來滅亡楚國。只要大王出兵背叛楚國,項羽一定會被牽制,只要牽制幾個月,劉邦奪取天下就可以萬無一失了。

我請求給大王提着寶劍歸附漢國,劉邦一定會分割土地封賜大王,又何況還有這淮南,淮南必定為大王所有啊。因此,劉邦嚴肅地派出使臣,進獻不成熟的計策,希望大王認真地考慮。」

隨何的這一番話正說在黥布的心坎上,於是暗中答應叛楚歸漢,沒敢泄露這個秘密。

這時,楚國的使者也在淮南,正迫不及待地催促黥布出兵,住在賓館里。隨何徑直闖進去,坐在楚國使者的上席,說:「九江王已歸附劉邦,楚國憑什麼讓他出兵?」

黥布顯出吃驚的樣子。楚國使者站起來要走。隨何趁機勸黥布說:「大事已成,就可以殺死楚國的使者,不能讓他回去,我們趕快向漢靠攏,協同作戰。」

到這份上,黥布也無路可選了。於是殺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國。楚國便派項聲、龍且進攻淮南,項羽留下來進攻下邑。

得了消息的劉邦真是喜出望外。就在龍且的主力楚軍與黥布大戰的時候,劉邦乘着楚軍不能分兵的空擋,趕緊兵出雍地,進襲廢丘——章邯的老巢。

廢丘的水仗

先前平定三秦時,章邯逃回了都城。在雎水戰役時,這個前秦的老將是一箭未發就投降了項羽。他投降就算了吧,還帶着他的人反戈沖亂了整個漢軍聯軍的陣線。使得六十萬大軍瞬間崩潰的最大的罪人就是這個章邯。現在劉邦出來了,他要第一個廢掉這個背信棄義的章邯。大軍二十萬,在大將酈商的率領下,向廢丘出擊。

這個時節正是盛夏,天氣異常悶熱。廢丘地區又已經連續三十天沒有下過雨了。環繞廢丘的狼寧河都已經乾涸地見底了。廢丘的軍民現在是吃水也感到很困難。劉邦的大軍,在張良的參謀下,在酈商的率領和劉邦本人的親自督導下,用強行軍的速度向廢丘進發。

而在大隊來到廢丘之前,酈商已經派遣了一千輕騎,攜帶大量的麻布口袋和鐵鏟等物在狼寧河上游準備攔截河水。

廢丘的守衛士兵其實是看見他們的動向,也明白他們想幹什麼的。但是,他們想,我們現在就是河水也沒有。河床都是乾涸的。你的麻袋拿去可以幹什麼啊?攔空氣啊!他們也就懶得報告將軍。

將軍都不知道,雍王章邯也就更加無從知道了。用了一個整整一個晚上的時間,那一千輕騎把一條狼寧河給堵塞得水瀉不通。

劉邦的後續部隊沒有經過廢丘的外圍,而是繞道直接去了廢丘附近,狼寧河旁邊的一座小山丘。這山丘上也有雍王的小股瞭望部隊,他們是負責只要發現敵情就立刻用烽火報警的人馬。當然,也就沒有派多少人了。大約也就是相當於現在一個排的兵力。

酈商在探馬探知了這股敵人的存在後沒有再讓部隊繼續前進了。而是派出一百精壯的士兵,挑着好水、好酒和菜蔬,裝扮成販子,唱着秦腔就去了那小山丘。那些負責瞭望的官兵看見了酒水菜蔬,一個個簡直是喉嚨里也要伸出爪子來了。他們紛紛湊份子,買了一桶酒,要了一桶水,還買了寫下酒菜,慢慢地品酌起來。而那些販子依舊唱着秦腔,慢悠悠從山秋那邊下去了。

在半個時辰后,那些守衛的士兵就不會再動彈了。他們被葯麻翻了。在他們清醒過來前,嘴巴就被堵了個嚴實,手腳也被捆綁起來。劉邦的大軍立即把個山丘駐紮得滿滿當當的,連個插針的地界也沒有了。

就在劉邦大軍秘密抵達廢丘的當天晚黑,狼寧河的上游是陰雲密佈,轉眼間便是雷霆萬鈞,再接着就雨箭亂射。狼寧河的河水頓時暴漲起來。而這次下雨在廢丘卻沒有絲毫雨意,那裏的天氣還是那樣悶熱。那些熟睡的雍王士兵根本不知道他們已經在面臨一場大難了。

就在這些士兵熟睡的時候,負責看護上游獨水的人馬接到抽開麻袋的指令。大水,已經憋壞了的大水向億萬頭的野狼,發瘋似地向廢丘衝去。也就在河水即將抵達廢丘的瞬間。在山丘上的士兵,迅速地把他們手裏的麻袋堵住了狼寧河的下游。在河水瘋狂地衝到下游的時候,它們發現河道已經沒有了。本來已經發怒的河水是更加地暴怒起來。他們在發怒的間隙,猛可間發現旁邊還有一條捷徑。喜滋滋的大水頓時往廢丘城衝去。廢丘,在就是片刻間成為一片汪洋……

廢丘城頭升起一片白色降幡。這水本來就是陣雨的結果,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大水很快退去。劉邦現在又一次面對再次要投降的章邯。而章邯雖然下令部隊投降了,他自己卻是依然筆立着,沒有絲毫要過來見劉邦的意思。只見章邯,全身上下白盔白甲、一襲雪白的戰裙,加上花白的鬍鬚。他一手持長槍、一手橫握寶劍,只見他對天大笑幾聲:「先帝啊,微臣追隨你來了。」就看見章邯斗大的人頭骨碌碌地向前滾動了十多步,而章邯的身軀在夏天炎熱的夜空下卻堅持沒有倒下。他的手扶著長槍,一個無頭將軍,象鐵鑄的象,雖然是有點歪斜,卻還是屹立着、屹立着……

劉邦終於明白了這個三番五次投降的秦將的心意了,他是想利用諸侯的讎隙來達到他重建大秦王朝的目的。這真是一個堅韌、忠勇的將軍啊!劉邦對着章邯的屍體連續地鞠了九次躬,又說將來建立漢朝後一定要讓秦地繁榮,不讓血液繼續因為戰爭為白流。然後,在劉邦的號令下,漢均二十萬集體向章邯的屍身鞠躬。在過了又是半個時辰后,那鐵鑄的無頭將軍才轟然地倒地了。堅實的城牆上也給砸出一個深深的坑凼。

廢丘被攻下了,劉邦把這個地方更名為槐里。然後命令在這裏設置官府和留置官員。以便在四時可以祭祀蒼天、河川和死難的英靈。在辦完這一切后,劉邦的大軍又向前開拔而去。

黥布這邊跟龍且的大部隊僵持了幾個月,拖住楚軍主力部隊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於是就想帶兵撤退到漢國。可又怕楚國的軍隊攔截殺掉他,所以,就和隨何從隱蔽的小道逃歸漢國。

黥布到時,劉邦正坐在床上洗腳,就叫黥布去見他。黥布見狀,怒火燃胸,後悔前來,想要自殺。當他退出來,來到為他準備的賓館,見到帳幔、用器、飲食、侍從官員一如劉邦那麼豪華,黥布又喜出望外。於是就派人進入九江。

這時楚王已經派項伯收編了九江的部隊,殺盡了黥布的妻子兒女。黥布派去的人找到當時的寵臣故友,帶着幾千人馬回到漢國。劉邦又給黥布增加了兵力一道北上,到成皋招兵買馬。漢四年七月,劉邦封黥布為淮南王,共同攻打項羽。

雖然被項羽追得滿世界跑,可劉邦還是抽出時間來搞宣傳。「關中王」的名號已經叫了很久,自己還沒立王儲呢!於是在這一年的六月立孝惠為太子,大赦罪犯。讓太子守衛櫟陽,把在吳中的各諸侯的兒子也都集中到櫟陽來守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天威:劉邦的草根哲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漢天威:劉邦的草根哲學
上一章下一章

五我劉邦又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