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 瑞典

三一 瑞典

瑞典文學自宗教改革以後,漸見興起,至傳奇時代而大盛。有PerAtterbom與LarsHammarskjold等,創立雜誌曰「啟明星」,提倡新派文學,以德國為師法,世因稱此派曰Phosphoristes。同時有峨斯會起於Uppsala,欲聯合同種為一族,刊雜誌Iduna以宣傳之。ErikGustafGeijer為之主,詩歌而外,作《瑞典紀言》,表揚古代光榮,蓋亦受德國愛國思想之影響者也。

EsaiasTegner(1782-1846),父Lucasson本Tegnaby農家子,力學,為牧師,易姓Tegnerus。蓋當時學籍以拉丁文記名,后遂因之稱Tegner氏。Esaias幼好讀Ossian詩,少長就學,得見希臘史詩及北歐傳說,日夕誦讀,其文學思想,即萌育於此時。後為大學教授,積功遷主教,而思想終含異教精神(Paganism),因亦無仰慕中古之意,與Phosphoristes一派不同。又亦關心世事,而不限於國族,故復與Geijer不同也。所著FrithiofsSaga一詩,自言仿Oehlenschlger作,取材伊思闌傳說,言情敘事皆極妙,其人生觀亦即寄其中,為瑞典獨一之名著。Frithiof出身微賤,愛王女Ingeborg,而王不許。中更患難,遇之Ringerike王所,王死,乃復得之。Brandes所謂始以抗爭,繼以信守,終如其志。唯所得非幸福,而為幸福之影,此實即人生之象徵矣。Tegner居革命反動時,而信自由之心不稍變。然不趨極瑞,以為當止於調和,終劑於平,Frithiof與Ingeberg之複合,亦所以表此意也。

FransMikaelFranzen(1772-1847)生於芬闌,為主教,與Tegner友善。作詩仿民謠,多詠自然及田家生活。JohanLudvigRuneberg(1804-1877)繼起,亦以瑞典文敘芬闌民生情狀,多用寫實,不偏於理想。所作《獵鹿人》(「Elgskyttarne」)及「Hanna」諸詩,皆優美之Idyll。又用俄國Bylina體,作「Nadeschda」。及芬闌EliasLonnrot博士採集民謠,編為史詩Kalevala一部,Runeberg譯其首卷為瑞典文,甚得稱譽。唯其傑作,則為《旗手Stal故事》(FanrikStalsSagner),計二卷三十五章,假旗手之口,述俄瑞戰役舊聞,自將帥士卒之行事,以至孤兒村女之哀怨,巨細畢具,文情相生,因益佳勝。俄並芬闌時,Runeberg方五歲,親見其事,終身不忘,故於此時一罄其蘊。瑞典學會特製金章贈之,以非瑞典公民,不能選為會員也。同時有FredrikaBremer(1802-1865)亦芬闌人,以小說名。言中流家庭情狀,亦因寫實,而多樂天思想,故為世所賞。其餘芬闌文人如Paivarinta等,以本國文著作,茲不具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近代歐洲文學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近代歐洲文學史
上一章下一章

三一 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