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趣事(五十七)

學院趣事(五十七)

「老教授,您來自理學院?」

葉梔待老教授全部記錄完畢,停筆歇息時,主動地問。

老教授還穿搭著理學院某一科技研究部的白色工體服。想必,他等某一科研項目結束后,就馬不停蹄地趕來文學院旁聽此次公共課,來不及換服。

文學院的公共課內,像這樣來不及換服就來旁聽的中老年教授,特別多。(註:教授,是學子們對導師的一種尊稱。與之相類似的尊稱,還有許多。)

「理學院076所團隊成員之一。有幸見面,向你問好。」老教授的話語,隱隱有些中二(自身想法脫離現實情況的奇異幻想癥狀,泛稱為「中二」。天啟帝國中,越中二者,往往越有成就)。

「老教授居然來自高能離子研究應用部門。幸會!幸會!」葉梔聽見「076」代號,瞬間樹起尊敬。

對於自己院校的詳細信息,這傢伙還算有些了解。

葉梔現在所處的文宇學院,其實只能算是一所分校。真正的學院本部,並不位於臨青城,而是位於五千里之外的昌平城。

這傢伙沒有去過昌平城,是故,至今都沒進入過學院本部。但這不妨礙他對學院本部的了解,或者說,對天啟帝國高等教育機構的了解。

天啟帝國的許多學院,都會在帝國各地設立觀測站和實驗點,圍繞這些觀測站/實驗點,建立一大批學院分部。這些學院分部,通常都含有不同作用性的地底實驗場、高天實驗場或水底實驗場,規模宏大,構造複雜。

葉梔聽聞過這些傳聞中的厲害場所,只是從未親眼見識過。他所在的文宇學院,也並不建有這些巨大實驗場。因為這只是一所主修經濟管理的文學院。它圍繞時刻更新的帝國圖書館而被建立。(註:天啟帝國的高等教育,有明顯的文理之分。文,即指專門研究人類活動的一切產物;理,即指專門研究非人類活動的自然規律。)

不過,臨青城的文宇學院,實際上,有兩處。除了最被人熟知的文學院,還有一處不怎麼被人所了解的理學院。理學院比文學院更早建立,可惜入院人數稀少,院所名氣逐漸被文學院所拿走,此後便不再聞名於臨青城。

那搶走理學院名氣的文學院,其誕生,頗有那麼一點偶然性。它與新生的「臨青城」有關。臨青城,乃是一座新生之城。它的建誠歷史,只有簡短的二十八年。此前,這塊原叫為「陳溝嶺」的圍湖濕地區,基本沒有人類踏足。這裡,最早是候鳥的遷徙地。後來,某一大型裂谷實驗場在此建立,人類活動才慢慢興盛。自願在此紮根的科研家屬們,幾乎見證了一整座臨青城的完整誕生。他們/她們也被稱為「臨青城」的「初代居民」。

臨青城建立后,並不一直都有人類痕迹。它曾有一段時間的荒廢歷史。原因在於:大型裂谷實驗場的正式廢棄。那一大型裂谷實驗場,完成研究目標后,按流程被徹底拆除。研究地還歸自然。大部分的科研人員及家屬,被送返至故鄉進行調養。臨青城的初代居民,全部送返。隨後的幾年,新生的「臨青城」,完全淪落為真正字面上的「無人之城」。空曠冷寂的街道內,絕對找尋不到半點人類活動痕迹,更甭提人類身影。

後來,昌平城重新進行城區規劃。某一帝國圖書館和資源資料庫被分移至「臨青城」。五所圍繞帝國圖書館及其資源資料庫而被建立的學院分,不得不隨之轉移,臨青城方才恢復了熱鬧的人類活動。

重歸熱鬧的「臨青城」,在這種環境背景下,自動轉變成了奇特的「學子之城」。因為它的居民構成體,只有學子,即臨青城的「二代居民」。(註:五所轉移院校,至今,只有三所,真正搬入臨青城。其餘兩處,學院場地還在建設、測試之中。院校還未成功搬遷,仍滯留於繁華的昌平城。那三所成功搬入的院校,最初的場地規劃,也不完善。第一期建設工程,並不包括「導師宿舍樓」方案。因為,那時候,導師們的工作量,更集中於昌平城的學院本部。許多導師都不肯捨棄本部的研究任務。所以,到現在為止,臨青城的大多數導師們,都不休歇於學院之內。每個工作日早晚,他們/她們都要統一乘坐懸浮載具,往返於五千裡間隔的雙城,莫名辛勞。只有特殊情況,導師們才在臨青城的學生宿舍里過夜。基於此,臨青城的二代居民,並不包含「導師」。臨青城,是一座特別奇特的「學子之城」。)

剛入臨青城的學子們,花費了近兩年時間,方將臨青城改造成宜居之城。臨青城能有現在的舒適安穩、青春活力,全憑了他們/她們的智慧和努力。

至於葉梔這批進入臨青城的學子,則是臨青城的「三代居民」。

二代居民,到三代居民的完全置換,有七年時間過渡。這七年,臨青城沒有任何新學子進入。甚至於,各處院所場地的建設進程,都被暫止。一切資源和勞動力,都被優先用於改造臨青城。臨青城,在這七年時間,正式迎來自身的建城期。學子們,一同聯合,在浩渺的濕地區上,成功建立起一座具有完整運轉功能的人類之城。後來,這是臨青城學子們必會提及的驕傲之一。

學子們對臨青城的七年改造,使之成為了真正層面上的州城之一。但遺憾的是,第一批入住臨青城的學子,並沒能享受到這片州城的舒適安穩、青春活力。他們/她們早已畢業,只留下一座美麗的城,作為自身送給學弟學妹的見面禮。

葉梔這一批進入臨青城的學子,便是臨青城被改造后,所迎接的第一批新學子。他們/她們自然成為了臨青城的第三代居民之一。這一代居民構成,與前兩代居民,明顯不同的是:構成體不再單一,即不再只有科研人員傢伙和臨青城學子。雖然學子占第三代居民構成的主體,約莫百分之七十總量,但非學子首次進入臨青城的居民構成之中。這是臨青城的一大進步。這標誌著:臨青城正逐步向繁盛的主城邁入。(註:臨青城的非學子,大多是從境內各地安置過來的災難流民。老人居多。這座小城,是一座老幼界限特別明顯的新生之城。)

好了,簡單介紹完與學院有關的臨青城歷史,接下來,還要粗略介紹下臨青城的各學院架構情況,方便了解臨青城各學院的共通環境。

臨青城的學院場地架構及日常教學安置,與葉梔降世前,自身學院時代的認知經歷,大為不同。

臨青城的五所學院(分部),全被安置在同一處,共同組成半圍島式的大學城,共享資源,互幫互助。(註:院所的確切安置地,是一塊荒涼的半島嶼,三面都被無盡湖泊所覆蓋。其與被改造后的臨青城相隔絕,來往全靠架橋。附註:半島嶼面積太狹小,並不適合建立州城。所以,第一批臨青城學子,把臨青城建立於半島嶼之外。)

這座半圍島式的大學城,是葉梔認知中,至今仍覺得奇幻的獨特之城,至少比其降世前所經歷的大學場景華麗先進得多。葉梔有時都會自想,降世前的大學場景還是太落後和簡便,完全沒有那種眼界大開的新鮮與期待。臨青城的大學城建造,則有很明顯的貴族享樂式風格。大學城的建造基準之一,便是:讓學子一次性體驗完物質生活的所有享樂,之後,便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學業研究,再難以受到干擾。

此處大學城,又名「半浮空城」。學院內的大多建築,都為懸浮式結構,且可隨時節任意變組調換,搭配不同場景和氛圍,非常具有科幻性。學子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也很便捷舒適,且一切可使用之物資,完全免費。(註:大學城內,一般都會開闢全新的專業種植區,用於供給。專業種植區由機械軍團來管理,學院無權插手。此外,大學城內的物資完全免費,僅限於天啟學子。異國學子,只能享受價格優惠,必須花錢購買。)

學院的環境氛圍也很自由,基本沒有固定的規矩表和課程表。學院的授課內容,是24小時全天候進行,不論白天黑夜。並且,所有教課資源及拓展內容,都會永存在圖書館大資料庫之內,供學子隨時調取使用。也因此,有學子一整年都紮根在圖書館,不去上課。這不算什麼稀罕事。(註:學院的各處實驗室,大多與圖書館為鄰。邊學邊實踐兩不誤。)

圖書館,還是大學內唯一一處完全聯通大學內部各處基礎建築的奇異之地。從宿舍門口到圖書館也只需兩秒。空間傳輸裝置,在大學城內部,極其常見,不用驚訝。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學院內內其實並不怎麼需要導師。導師的存在,更多是一種引導。學校內的優秀學子,一般都通過圖書館資源和「腦中世界/知識包」進行自學。有優秀學子甚至從入學開始,直至畢業,就沒接受過導師授課,一直自學成才。此事,同樣不必驚訝。

可惜篇幅有限,學院架構的基礎情況,暫時到此為止。日後隨葉梔的腳步來慢慢揭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亂世風華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亂世風華錄
上一章下一章

學院趣事(五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