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孩子?

討論/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孩子?

近年來,中國離婚率快速上升,2003年有超過130萬對夫婦離婚,到2018年達到450萬對。據民政部公布的婚姻大數據顯示:2019年結婚登記947.1萬對,近十年來,結婚夫妻首次跌破千萬;離婚登記415.4萬對,離婚夫妻連續4年破四百萬,而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6年上漲!

與此同時,單親家庭也隨之增高。父母離婚,孩子註定缺少家庭的溫馨,無論孩子跟隨哪一方,都不利於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單親子女教育已成了一個十分顯著的社會問題。

接下來,我們淺談一下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離異后,大多數孩子由父母一方領養,有的住在父母重新組合的家庭里,有的跟著爺爺奶奶過,但是也有少數父母各自家庭都不過問的。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如果關愛和疏導不當,就容易形成以下扭曲的心理現象:

一、悲觀自卑。

從孩子一出生,父母也許就是孩子心目中的驕傲,是孩子的保護神。父母離異后,孩子處在一個沒有父親或者沒有母親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減少了這份安全感和優越感,從而在孩子心裡就會容易產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我是沒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這樣消極悲觀的想法,在與別人相處中自已覺得會低人一等。

二、自閉抑鬱。

父母在離異前後如果吵吵鬧鬧,這樣不和睦的家庭環境會使孩子對人際關係感到緊張。如果父母重組家庭后,父母對孩子再疏於關心,孩子與他們的親情交流就會受到限制,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視了,孩子的心裡就會容易產生孤獨感,行為上會表現出離群,情感上易於自閉抑鬱,不願輕意與別人交流。

三、膽小怯懦。

有的父母離異后,往往把自已的感情和未來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以致於平時對孩子束縛過緊,管教過嚴。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對父母越來越敬而遠之,從而變得膽小怕事,遇人遇事怯懦退縮。

四、叛逆難管。

離異后的孩子有的由於親情的隔閡不願接受繼父母的管教,或繼父母不便於管得太嚴,從小可能會養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事事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壞脾氣,由於對父母的離婚行為不理解,他們會對家庭產生一種厭惡感,從而易於出現叛逆的心理,讓人難以管束。

以上只是父母離異后的孩子心理可能發生的幾點傾向。那麼作為離異父母,又應該如何去引導和關心離異后孩子的健康成長呢

第一,要盡量讓孩子過有父母關愛的正常家庭生活。孩子生活在離異家庭,家長要記住父母依然是父母,要珍惜自已與孩子相處的機會,即便再婚了,那也要依然承擔起父母對孩子養育和教導的一切責任。在平時,要讓孩子繼續與自已的父親或母親通電話,讓他們正常見面,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他父親或母親的不對之處,要讓孩子覺得父母雖然分開了,但是他的家還在,他的爸爸媽媽還是和從前一樣地愛著他的。

其次,要與孩子的學校保持良好溝通。你可以告訴孩子的班主任,即使離婚了,在有關孩子學校教育方面,你和你的前妻(夫)應有同等的知情權,要把自已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閃光點告訴給老師,讓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第三,在教育孩子方面達成共識,尊重擁有監護權的父(母)制定下來的規矩。比如什麼事情是在那個家庭里不可以做的,那麼在這個家庭也同樣不可以做,這樣就不會讓孩子在新的家庭里出現不適應的問題,不會因為父母的補償討好而害了孩子。

父母離異后,對孩子心理的不良影響肯定是有的,然而出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我國現在離婚現象越來越多,那麼作為父母應慎重對待自已的情感問題,別讓孩子無辜地受到自已不良婚姻的影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這就是蕭雯的一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這就是蕭雯的一生
上一章下一章

討論/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