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尾聲的結局

不是尾聲的結局

成化二十年三月初九,司禮秉筆、提督西廠太監胡義領大同新軍入京覲見皇帝。至永定門,內閣有令,新軍改於通州駐紮,不得入京,只允胡義入宮。消息傳開,大軍嘩動,皆言「我等千里迢迢,只為皇帝一閱,今行至京師,卻要我等轉向,試問朝中諸公存何心思?」

有將領聞訊,氣急之下領兵至中帳,要使者一見。使者未經兵事,見此心生怯意,欲歸之時,監軍太監胡義領總兵胡大海等至,呵斥鬧事軍官,事方罷。后胡義對使者言「我雖為監軍太監,但畢竟內庭中人,眾軍士皆大好男兒,今得皇帝旨意進京,只為一顯軍威,怎可改駐通州。若此令為皇帝意,自當遵從,若此意非帝意,則請使者回京告訴朝中諸公,切不可以一人之見而寒數萬將士之心。」

使者聽畢,未作他言,匆匆而歸。至晚間,城中仍無官員至營中,胡義便領新軍就地紮營,以待新令。

初十,萬貴妃突嘔血不止,太醫急救之。興獻王母子日夜不離昭德殿,憲宗令邵妃弟邵龍領上直二十二衛緊閉宮門,任何人未經允許,不得擅自出入。同時責太子於東宮閉門悔過,不得與外朝官員相見。

十一日,宮中有傳言,帝將於十五日正式改立東宮,立興獻王為太子,以正中外視聽。當日,數百國子監生涌至午門,聲言東宮穩則天下穩,東宮不穩則天下不穩。今東宮無錯卻要改立,有違祖制。消息傳至憲宗耳,大怒,令錦衣大漢將軍親衛邵成領軍士驅趕眾監生,混亂之中,監生何成、王義等人被打死。科道言官、六部給事中百十名官員聞訊至午門聲援監生,絡繹趕來官員甚多。邵成害怕之下,不敢再令人驅趕,欲進宮回稟,不料卻遭錦衣衛指揮使萬通阻攔,明言「上欲立興獻王,而百官擁東宮,今若想興獻王入主東宮,則勢必壓下百官氣焰,否則,事難為」。成聞言心動,指軍士強行驅逐監生與百官,衝突中,吏部經事中齊剛等人死。內閣聞訊,卻不作為,大學士劉吉與首輔萬安大吵,未有結果。

十二日,東宮突發陡變,三名不知來歷者持械入,殺太監一名,被衛士發現,一番打鬥,一死二逃。

十三日,東宮侍衛統領曾啟並首領太監鄒龍護太子強行出宮,意欲自午門進宮,以請聖安。邵龍不允,雙方僵持不下,宮城侍衛徐興一刀砍倒邵龍,振臂高呼「太子為儲君,為皇上親骨肉,今兒見父,天經地義,何以要攔阻!」

宮城侍衛聽其令,開宮門,放太子等人進宮。一個時辰后,噩耗傳來,萬貴妃失血過多,不治身亡,憲宗傷心過度,昏厥過去,經太醫搶救,未能挽回。帝遂崩於昭德殿。消息傳出,百官震驚,齊集午門為帝發喪。

十三日晚間,太子令軍士圍錦衣衛指揮使萬通府,萬通自殺,其弟萬全下落不明。

十五日,太子朱佑樘繼帝位,年號弘治。同日,罷內閣首輔萬安,次輔劉吉為首輔。

十八日,帝令司禮掌印太監懷恩歸鄉,賞賜金銀甚多,然懷恩出京十五里,投水自殺。

十九日,司禮秉筆、提督西廠太監胡義升司禮掌印,提督東西廠,權勢一時無二,百官為之側目。

弘治元年八月初八,百官齊集午門,請誅太監胡義。弘治帝不允,百官哭跪午門之外,為時三日。

十一日,胡義聞張皇後去見皇帝,急令東廠至午門抓人,一日之間,朝庭為之一空,京中三品以上官員盡皆去職。

十二日,以後不賢,婦人干政為由,請帝廢后。帝不允,被軟禁文華殿。

十七日,遼王、安化王反,新軍速平。

四月初九,項忠於陝西反,汪直領兵三月平定。

四月十二日,西廠掌刑太監秦少游出鎮南京,平江浙反逆。

…………

爛尾或者太監對於本書來說都可以稱得上。很慚愧,《閹黨》會如此草草結束,究其原因,一是筆力問題,二是全局掌控差,三是人物刻畫不到位,四是更新不到位。另外傲骨承認對於配角的描寫得分僅為零。

這是傲骨第一本這麼多字的書,問題難免很多,從中吸取教訓也好,發現自身不足之處也好,總之,本書帶給傲骨的收穫是很多的。想本書初始成績大好,卻因自身原因而致今日下場,正所謂成也如此,敗也如此。(作為新人,作為第一本大字數作品,應該允許作者失敗吧?)

本書今天正式結束,明天傲骨開始新書的創作。傲骨是一名資深的喪屍迷,將1962年之後的西方各類活死人片子,不管是大成本還是小製作,幾乎都看完了。有些連翻譯都沒有的電影也能耐著性子去看,呵呵,不為別的,只因為個人喜好。看了些起點裏關於喪屍的書,都是走升級打怪之類的道路,沒有純寫實的,所以傲骨決定以紀實風格來創作一本關於活死人的作品。

希望新書發佈后,大家喜歡的收藏支持一下,不喜歡的嘛,呵呵,一笑置之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閹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閹黨
上一章下一章

不是尾聲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