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點將錄(一更)

成化點將錄(一更)

「你是何人?」

「為何偷聽我們的話?」

「姑娘貴姓?」

前後三個不同的聲音響起,最先那句是瘦弱監生所問,其後那句卻是馬齊的聲音,最後問的則是那高個監生。三個聲音幾乎是同時響起。

瘦弱監生與馬齊對這突然竄到身邊的女子有些提防,不約而同的往後退了一步,警惕的看着她。與前者不同的是,那高個監生對同伴的反應卻是視若無睹,非但沒有保持警惕,相反還往前邁了一步,顯得很是熱情。

「我應該先回答哪位公子的問題呢?」

女子正是曾佳,魏無涯走後,她一直在靜觀事態發展,原以為那周方傑會被國子監的監生給扭到衙門去,卻不想半路殺出個錦衣青年來。待仔細看了幾眼后,曾佳便已知道這錦衣青年是何許人了。與那幾個監生不同,對於萬全,曾佳是認識的,這個認識倒不是說二人見過面,而是說她在一本畫冊上見過他。

曾佳所見的這本畫冊是由胡義親自下令,西廠千戶韋瑛具體負責,重金聘請畫師繪製而成的《成化點將錄》。此《成化點將錄》是胡義仿百年後魏公公傑作《東林點將錄》而制,內中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將朝庭三品以上的官員以及內庭二十四衙門管事太監的檔案詳細列舉,諸如出身背景,為宦生涯,性格特點、長處短處等資料一應俱全,至於東廠、錦衣衛的頭面人物更是一個都沒落下,百戶以上的官員都能在這本《成化點將錄》中佔得一席之地。

與《東林點將錄》一樣,這本《成化點將錄》也是按梁山一百零八頭領的座次排號,胡義記得魏公公在《東林點將錄》裏是如此給東林黨排位:

開山元帥托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

總兵都頭領二員

天魁星及時雨大學士葉向高

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書**星

掌管機密軍師二員

天機星智多星左諭德繆昌期

天閑星入雲龍左都御史高攀龍

協同參贊軍務頭領一員

地魁星神機軍師禮部員外郎顧大章

…………

當年胡義第一次看到《東林點將錄》時,就被魏公公的創意所深深折服,因為魏公公這本《東林點將錄》完全可以跟美伊戰爭后,美國佬在伊拉克搞的那撲克牌媲美,利用《水滸傳》的流傳,真正達到了讓東林黨惡名老少咸宜,天下通知的效果。因此在他出巡九邊后,就讓留在京城的韋瑛依葫蘆畫瓢,也搞了本《成化點將錄》。二者唯一的區別就是魏公公那本《東林點將錄》是針對政敵東林黨,而他這本《成化點將錄》則是針對了整個朝庭。形式也是一模一樣,所不同的是人名改了而已,比如《東林點將錄》排在第一位的是開山元帥托塔天王李三才,而《成化點將錄》上排在第一的就是萬安了。

之所以把萬安這個史書上描繪的溜須拍馬,三不管首輔排在《成化點將錄》的第一位,而不是把如王恕、項忠、馬文升、齊子俊等能臣排在第一,只是因為胡義覺得他所認識的萬安與那個史書上的萬安截然不同,根本就是兩個人。

現實的萬安比起那個被描繪的一無是處的萬安強得太多,也厲害得太多。從成化十六年後,萬安就不斷的給西廠和胡義製造麻煩。當年胡義有感於大同邊軍軍紀渙散,軍械陳舊,便奏請憲宗募九邊精壯青年、敢死之士以組建新軍,用以取代戰鬥力低下的邊軍,一改以往邊關守軍遇事只取守勢,不思進取,眼睜睜的看着蒙古人在邊關搶掠一番,大搖大擺走人的情形。

經過一番準備后,胡義便聯合大同鎮守太監童吉帆,大同總兵張龍等人向憲宗上書,所請求組建的新軍名額是三萬人。可是奏摺到了憲宗手裏后,卻被正忙於修道的憲宗轉到了內閣處理。結果萬安以「兵事者,兵部事,內庭何以干兵事?」為由拒絕。

萬安拒絕的理由很充分,大明雖然有太監監軍,也有太監提領團營的成例,但是在邊關組建新的軍隊卻不是鎮守太監或監軍太監所能做的,即使有必要成立新軍,也須由兵部會同地方督撫來辦,總之一點,內庭的人,哪怕是司禮掌印,都沒有權力徵募軍隊。得知自己的請求被萬安否定后,胡義也沒辦法,自己離京城幾千里遠,對憲宗的影響力肯定是比不上近在身邊的萬安。如果他繼續上書請求,得到的結果還是一樣的,因為憲宗根本不理事,而他要組建新軍,就必須得到兵部和工部的支持。可是這兩個衙門卻是從內閣行事。也就是說,只要萬安這個內閣首輔不同意胡義組建新軍,胡義就無法以朝庭的名義在九邊之地募兵,也沒有辦法獲得兵部和工部的資源。沒有這兩點,胡義的構思只能是紙上談兵,畫餅充饑。

想來想去,胡義決定還是送些金銀給萬安,以求他的支持。雖然名義上是師生,但萬安這些年沒少從胡義這裏拿好處,單是當年胡義從那些勛貴身上搞來的財富,至少三分之一落到了萬安的腰包里,否則他也不會在眾皇親國戚到太后那裏哭訴,要嚴懲胡義這個刁奴時,當着太后和憲宗面,力保胡義「清白」,之後更是幫胡義順利的離開京城,成為替天子巡視邊關的欽差太監。

胡義到了大同后,也很識時務的定時向萬安送上孝敬,彼此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朝中有事,胡義就指使九邊的官員為萬安搖旗吶喊,胡義有事,萬安就示意各衙門為其大開方便之門。

可是好景不長,成化十五年後,萬胡二人的關係就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先是萬安不再主動示意胡義孝敬什麼,或者是把胡義的孝敬原番不動的退回。接着就是開始給胡義的西廠找麻煩,剛開始也就是整治一些低級人員,後來手便伸向了西廠的高層,想着法子要安插人員進去,變相的削弱西廠的勢力。而胡義也不甘示弱,指示西廠搜集萬安的罪狀,通過宮中眼線,不經意的透露給憲宗,雖然沒有扳倒萬安,卻也是讓萬安提心弔膽了幾回。成化十六年後,二人的關係已經降到最低點,偶有書信,也是尋常問候,再無其他,字裏行間也是淡得白開水般。

利用新軍的事情為難胡義,萬安佔着優勢,胡義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可以讓這個「紙糊相公」改變態度,便只能用老辦法來對付他了。可是當手下人帶着五萬兩銀票進京之後,萬安卻是連人也不見一面,就給打發回來。這一下胡義知道大事不好,萬安如此有恃不恐的對待自己,肯定是聽到什麼,否則也不會如此。說不定就是萬貴妃對自己有了什麼看法,大驚失色之下的胡義連夜派人進京,通過宮中的乾爹王繼來和劉謹等人為自己打探消息,結果得知萬貴妃並沒有說過他的什麼不好。這下胡義放心了,既然不是萬貴妃要跟自己過意不去,那就是你萬安跟我過不去了。

心中有底后,胡義便讓宮中自己的人在萬貴妃面前不斷為他叫苦,說大同如何如何的難守,將士如何如何的凄慘,胡公公一心為國,不辭勞苦為朝庭組建新軍,這新軍建好之後又如何如何的不要朝庭一兩銀子就能禦敵於國門之外,甚至可以為大明建功立業什麼。另外胡義還拿出了當年在京城搜刮那些勛貴們的錢財買通了萬貴妃和憲宗身邊所有的內侍和宮女,連混堂司給萬貴妃送洗澡水的小太監都有份,經過這麼多人的輪流大轟炸,這才使得萬貴妃出面使憲宗同意了胡義在大同組建新軍。

饒是於此,當憲宗准許胡義組建新軍的聖旨到了內閣后,萬安是聰明人,知道這個聖旨自己是沒辦法駁還得了的,因為那是萬貴妃的意思。不過他雖然沒有封旨不執行,但還是指使兵部在新軍人數上做了文章,把三萬人大筆一揮,改了一萬八千人,足足少了四成,事後找出各種理由向憲宗解釋此舉的無奈與必要性。憲宗對於這件事本就沒什麼興緻,聽萬安這麼說,也沒當回事,一萬八就一萬八吧,反正要練兵的不是我自己。可是這樣一來,就把胡義氣暈了,跺腳之後還是接受了這個事實。

事後有人問萬安,胡義是內庭的人,也是貴妃娘娘的紅人,又是閣老的學生,何以閣老要在新軍之事上如此為難於他?

萬安的回答很簡單,只有區區七個字:此子素與東宮近。

很快,這個對答就被內閣籤押房的西廠線人秘報給了胡義,據說胡義在聽到這個事情后,獨自一人在屋裏呆了半天方才出來,這半天胡義在想什麼,沒人得知。也就是那天以後,《成化點將錄》出爐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閹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閹黨
上一章下一章

成化點將錄(一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