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示棍教子

第1章 示棍教子

當幼年朱棣在奉天殿出言阻止一根平凡無奇的木棍上的尖刺傷害大哥朱標的時候,他絕不會想到多年以後他變成了那些曾經令他深惡痛絕的尖刺,燕王府和奉天殿勢不兩立,他與兄弟自相殘殺。

洪武三年,一個夏季四月的早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冊封諸皇子為王,詔天下曰:

「……朕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長子標為皇太子……封第二子樉為秦王、第三子棡為晉王、第四子棣為燕王、第五子橚為吳王……於戲!奉天平亂,實為生民;法古建邦,用臻至治!故茲詔示,咸使聞知。」①

封王大典之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莊嚴肅穆地坐在象著着至高無上皇權的寶座上,金碧輝煌的龍椅和描龍綉鳳的長袍玉帶襯托出他的帝王之氣,同時,它們的華貴也在帝王的雄姿英發和氣宇軒昂中得以彰顯。

朱元璋一隻手臂搭在金光燦燦的雕龍扶手上,另一隻手拿着一根長棍,上面滿是尖刺。

他看了一眼那些不懷好意的尖刺,輕蔑地轉過頭去,彷彿它們的敵意只是自取其辱。

他注視着太子,決心把這種堅定的信念傳遞給他。

「太子,今日你的弟弟們都被冊封為藩王,幾年以後他們將離開京城到各自的封地去,你可知朕為何做此安排啊?」

朱元璋唇邊泛起微微笑意,表明他對自己的安排稱心如意。

然而,他的眼睛裏卻毫不配合地射出嚴厲的目光,其中飽含他的用心良苦——太子朱標如果不能領會他的意圖,勢必讓他大失所望。

太子朱標立於台階之下從容淡定,彷彿浪濤洶湧的海面上波瀾不驚的小舟。

緊張和局促毫無容身之處。

他回饋父親的考問和表情以絕對的謙卑和沉着。

「父皇,藩王手握兵權,鎮守一方自是為了保證大明的太平和百姓的安居。」

「嗯!」朱元璋從未對立朱標為太子動過一絲疑慮,雖然太子沒有從他身上繼承徹底的果決和分寸適度的無情,但他承認太子遇事處之泰然,坐懷不亂的秉性是一位守江山的接班人的寶貴品質。

「太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兒臣愚鈍,謹聽父皇教誨。」

「我朝英雄輩出,守邊的人難道還沒有嗎?徐達、馮勝、沐英哪一個不可以替朕分憂?」

「父皇說的是。」朱標當即明白父親的用意,儘管他與父親的想法不同,但未加以言明,因為他深知聆聽長輩教誨的時候不可誇強道會,自以為是。

「拿去!」朱元璋猝不及防把那根滿是尖刺的長棍推到朱標面前。

「大哥,不要拿!你的手會被刺破的!」躲在短屏後面的四皇子燕王朱棣探出頭來驚叫。

朱棣時年十歲,長相清秀,身材修長,在剛剛結束的冊封藩王的大典上被封為燕王。

受累於冗長乏味的冊封陳詞,他躲到奉天殿裏尋找獨特的樂趣,全然不知自己將會離開京城,與父母和兄弟分離。

他唯一知道的是,典禮之後別人開始稱他為「燕王殿下」。

朱棣和朱標感情深厚。朱標長朱棣五歲,不僅教他讀書寫字,還教他騎馬射箭,甚至連吃飯穿衣也沒少操心,為此他贏得了弟弟的心。

在朱棣眼裏,大哥不僅長兄如父,更勝於父親,當父皇命令大哥握住一根帶刺木棍,他毅然決然挺身而出。

朱標本來毫無抗拒,習慣於對父皇奉命唯謹,即使受到傷害也在所不惜。

然而,他準備接過棍子的右手在聽到朱棣的叫聲后立即縮回,出於本能以先下手為強的方式護住弟弟。

「四弟,你躲在那裏做什麼,趕緊出來向父皇請安!」

朱標從未有過的嚴厲責備讓朱棣意外,因為未能領會大哥保護他免受父皇責罰的意圖,他的委屈湧上心頭。

他低頭嘟嘴,懊惱地從屏風後面走出來,雙手扯着衣襟,腳上嶄新的棕紅皮靴發出沉悶的拖曳聲。

走到朱標身邊后,他跪拜磕頭給父皇請安,在抬起頭的一瞬間,木棍上的尖刺映入眼帘,他感覺它們扎入自己的眼睛,趕忙用雙手捂住眼睛,身子往後傾倒。

「大哥,你千萬別去抓那木棍呀!」他口中呢喃,忘了所有委屈,全部心思都在為大哥擔憂。

「四弟,父皇用心良苦,你以後就會領會的。」朱標依舊嚴厲,不過一貫的循循善誘讓朱棣覺得熟悉,他放開雙手,睜開眼睛,冒險嘗試再次挑戰木棍上的尖刺。

尖刺一動不動靜靜等待朱棣灼熱的目光,這目光一步一步從害怕、好奇,變成征服。

一種神秘的聯繫在他們之間悄然建立,並且在將來會成為傳奇的預兆已然顯現,然而一切都不曾被旁人察覺,甚至他自己也一無所知。

「哈哈哈!」朱元璋出乎意料地撫須大笑,「來人啊!把這根棍子上的刺全部削掉!」

「是!」內使趕緊走過來,抓住棍子頂端幾寸光滑的地方,又走到兵器架旁取下一柄腰刀,手起刀落,尖刺散落在地上,揚起的細小木屑在空中苦苦掙扎。

「標兒,你再拿拿看!」朱元璋微笑地看着朱標。

朱棣舒了一口氣,劍拔弩張的情勢已經完全化解。他興奮地等著朱標接過棍子,享受着因為他的努力而得來的皆大歡喜的結果。

朱標走上前去,畢恭畢敬用雙手接過棍子。

「標兒,你看,剛才這根棍子上長滿了尖刺,你拿不了。現在我把刺削去了,你不就能拿了嗎?」

朱棣拚命點頭,他贊成的是字面上的意思,卻不知道朱元璋另有用意——功勛卓著的開國功臣就是木棍上的尖刺,朱元璋要把他們全部除掉,留給兒子一個無人威脅的江山。

朱標盯着手上的棍子若有所思,他的處事態度與父親截然相反,這源於他寬厚的性格和從小培養的以仁為本的思考方式。

他張開嘴想反駁父親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是他又擔心會傷害父親的心,疏遠了父子之情。

「標兒,有什麼想說的你就說吧。」朱元璋收斂笑容,心知肚明朱標的想法。

他一直在為這個問題困擾,試圖潛移默化影響太子掌握「仁」和「暴」的分寸,卻收穫甚微。

朱標把父皇的話當成是鼓勵他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他也不想違背自己的良心在父皇面前撒謊,於是把心中所想全部傾倒出來。

「父皇,兒臣明白父皇的苦心,只是隨同父皇打江山的老將都忠心耿耿,他們不會背叛父皇,他們也會替兒臣守住江山。」

朱元璋點點頭,態度溫和,沒有一絲急躁。

「標兒,你年幼時,朕就讓你拜宋濂為師,接受傳統儒家教育。你被立為太子后,朕又讓左丞相李善長教導你。一路以來,你接受的一直都是以仁為本的儒家思想。你本就天性仁厚,在這種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以寬服臣,以仁服民的思想,並且對父皇在處理某些事情上的做法產生了排斥……」

朱標搖搖頭,但他不敢插話。

「你在朕面前從來沒有強烈表達過你自己的想法,不過朕知道你心中所想。太子,你沒有上過戰場,沒有見識過人心的黑暗,不了解兩面三刀,心口不一。」

「等有一天你坐在這個位置上,會有千萬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你能知道哪一把刀會先砍下來嗎?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的脖子。」

「父皇,兒臣認為忠臣之心可比兄弟之情,帝王只要用真心就可換取真心。」

「人心叵測!朕只相信自己的兒子!」朱元璋忍不住提高了音量,儘管太子的反應在他的意料之中。

「朕從未想要把你變成如狼似虎的人,但朕希望太子懂得恩威並施,讓臣子心服口服,又不敢越雷池半步。」

像朱元璋了解朱標一樣,朱標也同樣了解朱元璋,雖然他不同意朱元璋的做法,但對父皇的苦心和考量洞若觀火。

他不再與朱元璋爭辯,將自己的看法珍藏於心,或許有一天他會領悟父皇的苦心,對父皇心服首肯。

「兒臣明白。」

「嗯,好!太子明白就好!你回頭看過你身後的影子嗎?它總是隨着你的改變而改變。一旦你成為一國之君,就要把所有人當成你的影子,影子絕不會背叛主人。你讓他們彎,他們就得彎,你讓他們直,他們就得直。」

朱元璋意味深長,臉上漸漸又浮現迷一般的笑容,似乎可以永存的笑容,像遠山逐漸清晰的景象。

「歷朝歷代的君主殫精竭慮以圖江山萬世。天佑我大明!我的兒子們,只要你們齊心協力,就是大明之福,百姓之福!」

註:

①引《明會要》卷十三禮八(嘉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花重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花重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示棍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