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上卷(1————70)

第一章:崇禎帝剷除閹黨——李闖王起兵反明

熹宗七年,天啟皇帝駕崩。思宗繼皇帝位,年號崇禎。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皇帝,勤於政事,企圖挽救即將滅亡的朝廷。崇禎帝登基后,大力剷除魏忠賢的閹黨勢力。魏忠賢被抄家,充軍到鳳陽。沒有走到鳳陽,便在中途自殺了。寧錦大捷被閹黨冒功之事翻出來,大臣們請求重新啟用袁崇煥。崇禎帝對袁崇煥抱有很大的希望,便任命他為兵部尚書督師,指揮河北和遼東、山東與天津等地的軍務。崇禎帝親自在偏殿召見袁崇煥,問他的打算。他說:「臣家的計劃都寫在奏書里,如果陛下能賜予臣權力。大約五年,便可恢復遼東所有土地。」崇禎帝非常高興,賜給他一把尚方寶劍,特許他有執行公務的權力。又命兵部、戶部、隸部,在兵力錢糧、用人等方面,全力配合袁崇煥。

袁崇煥回到寧遠以後,全力整頓寧遠的防禦。加強士兵的訓練,火器、糧草的儲備。深明紀律,鼓舞士氣,等候迎擊金軍的再次進攻。皇太極更有野心,他不滿足於僅佔據遼東土地,而要同明廷爭奪全國的統治權。袁崇煥率軍在寧遠堅守,阻止了皇太極經山海關入侵北京的企圖。於是,皇太極便轉向防守薄弱的其他地方入侵。

崇禎二年農曆十月,皇太極率大軍十多萬,繞道從喜峰口、大安口,越過長城,向北京撲來。袁崇煥聞知后,派了一支軍隊到薊州,阻攔后金的軍隊。但是,這支援軍傷亡不小,沒有阻擋住后金軍的入侵。眼看着,后金兵直殺到北京城下。袁崇煥急了,自己親率重兵。日夜兼程,趕赴北京,親自保衛京城。崇禎帝在皇宮裏,親自召見袁崇煥。然而,魏忠賢的死黨造謠誣陷袁崇煥。多疑的崇禎皇帝,不由得對袁崇煥起了疑心。袁崇煥的隊伍,是千里平治到北京的,非常疲勞。召見時,袁崇煥提出讓他的將士到城中休整一下。崇禎帝口頭上,對袁崇煥說了些慰勞的話。但是,拒絕了他進城休整隊伍的要求。袁崇煥只得把軍隊,駐紮在廣渠門外。

金軍與袁崇煥的軍隊打了幾次,互有傷亡。皇太極準備退兵;但他不想就這樣無功而回,他要想個計謀,除掉袁崇煥。以後,也少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剛好,金軍抓到兩個明廷的太監關在營帳里,他就派人做了一些安排。晚上,兩個太監還被關在營帳里,沒有人和他們說話。忽然,他們聽見營帳外面看守的士兵在說話。一個人說道:「今個兒主動退兵,恐怕是大汗的意思!」另一個問道:「你怎麼知道的?」前面一個回答說:「今天看見大汗和明營里來的軍官,在營帳里說話。說什麼密信,聽說那兩個人還是袁督師的密使唉!」那天晚上,看守也不嚴。兩個太監找了個機會溜出來,一到宮裏便向崇禎皇帝報告。

崇禎帝聽完他們的話,聯想起之前的傳聞。還有,袁崇煥要求將軍隊進城休息的事情。越想越害怕,也沒有深入細想,馬上宣袁崇煥進宮。袁崇煥還以為有什麼軍情要事,匆匆忙忙地趕到宮裏,就被在那裏等候的衛兵拿下。崇禎帝十分生氣,怒斥道:「袁崇煥,你和金匪為何這麼巧,一前一後地來到北京,你為什麼要進城駐軍!」說完,不給袁崇煥辯解,押下大獄。

刑部中,魏忠賢的餘黨羅織了袁崇煥的罪狀:擅自與皇太極講和,擅自處死大將毛文龍。勾引敵人,脅迫朝廷與敵議和。訂立城下之盟謀反。崇禎帝聽不進任何替袁崇煥平冤的話;第二年,就把這個忠心耿耿、戰功赫赫的將軍處死。

除掉了袁崇煥,皇太極非常滿意。他回到遼東,對后金的軍事、政治做了很大的改革。他把后金的都城遷到了遼陽,又遷到了瀋陽,改名為盛京。為了避免漢人對金國的記憶和反感,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又把女真族改為滿州。從此,華夏大地增加了滿族的名稱。

朝廷里,明爭暗鬥不斷。關外的金軍,鐵騎佔領遼東,威脅著京城。陝西又遇上嚴重災荒,官府壓迫,引發掙扎在死亡線的民眾,大規模地反抗。陝西米脂縣懷遠堡有一個青年農民李自成,身材高大,臂力過人。小的時候,給財主放過羊;長大以後,到銀川驛站養過馬。他識幾個字,善於騎馬射箭,講義氣。因此,與兄弟和的來。在家鄉,他因抱打不平。向財主借債,替人交稅。還不出債,被官府抓住折磨侮辱。好兄弟把李自成,搶出來放走了。

李自成在家鄉住不下去,跑到甘肅固原當了兵。誰知,年成不好,餉銀也發不出。還要遭到長官的苛刻和打罵,憋了一肚子火。崇禎三年,軍隊調房,行至榆林。士兵要求發餉,帶兵的官不加以安撫,反到毆打帶頭人。李自成挺身而出,殺了帶兵官和縣令,分封了庫銀。拉起隊伍,舉起反抗的旗幟。當時,陝西有許多股反叛的農民軍,李自成舅舅在安泰起兵的高迎祥勢力最強大,自稱闖王。

崇禎四年,高迎祥與老回回、曹操、大金剛、八大王等三十六支反抗隊伍,總共二十多萬人。打到山西,聲勢浩大。李自成就去投靠高迎祥,成為赫赫有名的闖將,轉戰山西、陝西、河南、湖北等地。朝廷派出名將,率大軍前來圍剿。崇禎七年,高迎祥隊伍被官軍圍困在漢中附近的車廂峽中。連續兩個月的大雨,使農民軍缺少糧食、草料,陷入絕境。

李自成買通陳奇瑜的部將,假意說要解散隊伍,回鄉務農。趁陳奇瑜不備,突出了重圍。崇禎帝得到奏報,大發雷霆,撤了陳奇瑜的職,重新調集各省大軍圍剿。崇禎八年,各路農民軍共計十三家七十二營,匯聚在河南滎陽商議,如何打破官軍的圍剿。各家頭領議論紛紛,拿不定主意。李自成走到眾人面前,慷慨地說:「危急的時候,剩一個人也要拚命。更何況,我們還有十萬大軍呢。目前,最好的辦法是分頭出擊。目標明確,各自為戰。城外,聽其自然,一定會殺開一條血路!」話音剛落,響起了一片掌聲。會議決定,兵分六路。一路殺向四川湖廣;一路殺向陝西;一路控制黃河渡口;一路作為機動策應各方;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為一路,向東面殺向皇帝的老家鳳陽。農民軍的攻勢兇猛,官軍難以抵擋。鳳陽城很快被農民軍佔領,太祖父母的皇陵,被農民軍一把火燒盡。

崇禎帝聞知后大驚失色,痛苦地穿上孝衣,跑到祖廟裏,大哭一場。接着,高迎祥回兵陝西。朝廷派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大軍阻截圍剿;崇禎九年,高迎祥在周至,遭到孫傳庭隊伍的伏擊。被俘虜以後,回到京城處死。從此,李自成被眾人推舉為新的闖王。帶領着隊伍,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部及甘肅一帶作戰。洪承疇和孫傳庭都是善於打仗的人,潼關附近到處是崇山峻岭、聚澗深谷。

崇禎十一年春天,官兵在潼關埋伏了大批人馬,專等農民軍闖進伏擊圈。李自成果真中了埋伏,官兵從四面八方殺出。農民軍措手不及,倉促應戰吃了大虧。雖然英勇拼殺,幾萬大軍全軍覆沒。李自成自己只有十八個隨從,殺出重圍,逃到陝西南部的商洛山中潛伏下來。這時,大部分農民軍都遭到慘重的失敗。連張獻忠也假意投降,躲避官軍的鋒芒。朝廷認為,農民軍已經平息。便將洪承疇和孫傳庭二人,調回到抗擊清軍的前線,李自成獲得喘息的機會。

崇禎十三年,經過幾年的養精蓄銳。李自成從商洛山中殺出,向河南進軍。這時候,河南正在發生嚴重的災荒,前來投奔隊伍的人很多。一天,來了一支隊伍。為首的叫李岩,一副書生的模樣。李岩曾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好行俠仗義。災荒中,李岩帶頭捐出糧食,賑濟災民。官府不但不動員其他有錢人家救災,反而誣陷李公子唆使災民聚眾造反,將他抓了起來。後來,他被災民救出,投奔了闖王。李自成的隊伍缺乏政治目標,有些將士又有流寇的習氣。有時,濫燒濫殺。李岩便向李自成提出建議,要整頓軍隊的紀律。不要隨便殺人燒房,要減免窮人的田賦稅收,以得到各界人士的擁護,才能取得天下。李岩編了兒歌:探闖王,探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教孩子們唱,在城鄉流傳,吸引人們參加闖王的隊伍。

李自成聽從了李岩的意見,隊伍的紀律比以前嚴明了,民眾對闖王的期待更加強烈。就像久旱的土地,盼著大雨一樣。李自成的隊伍迅速擴大,不斷地打勝仗。洛陽被攻破,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處死。王府里的糧食、珠寶財物,分給了饑寒交迫的民眾。李自成不再像過去那樣流動式作戰,而是派兵守御打下的城池、官職,建立自己的統治地區。並且,提出「剿兵安民」的口號,開始建立農民軍政權。正所謂:山海關名將開關,揚州城神嚎鬼哭!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青史鴻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青史鴻烈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