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於自己就是一切

每個人對於自己就是一切

[法]帕斯卡爾

自我是可恨的:而你,米東,你卻在掩飾它,你並沒有因此而取消它;因而你就永遠是可恨的——不然,因為像我們這樣在盡義務為所有的人效勞的時候,我們就不再有借口可以恨我們自己了。——的確如此,假如我們所仇恨於自我的只不過是由此而產生的不愉快的話。然而,如果我仇恨它,是因為它是不正義的,是因為它使自己成為一切的中心,那末我就永遠都要仇恨它了。

總之,自我有兩重性質:就它使自己成為一切的中心而言,它本身就是不義的;就它想奴役別人而言,它對於別人就是不利的,因為每一個自我都是其他一切人的敵人並且都想成為其他一切人的暴君。你可以取消它的不利,卻不能取消它的不義;因此你並不能使它對那些恨它不義的人變得可愛,你只能使它對那些在其中不再發見有自己的敵人的不義之人變得可愛。因此你始終是不義的,並且只能討不義的人的喜歡。

沒有一個人不是把自己置於世上其餘一切人之上的,沒有一個人是不愛自己的財富、自己的幸福以及自己生命的延續有甚於世上其餘一切人的財富、幸福與生命的;這是出於怎樣一種顛倒的判斷啊!

每個人對於他自己就是一切,因為自己一死,一切對於自己就都死去了。由此而來的是,每個人都相信自己對於所有的人就是一切。所以我們絕不可根據我們自己來判斷天性,而是必須根據天性。

三種慾念就形成了三種派別,而哲學家所做的事無非就是追隨三種慾念之中的一種罷了。

探求真正的美好——普通人都把美好寄托在幸運上,在身外的財富上,或者至少是在開心上。哲學家已經指出了這一切的虛幻,而把它寄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

哲學家——他們相信唯有上帝才配為人愛慕,卻又願望自己為人愛慕;他們並不認識自己的腐化。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充滿了愛慕的感情,併發見了自己主要的快樂就在其中,並且自認為美好,那也很好。然而假如他們發見自己與之格格不入,假如〔他們〕沒〔有〕任何別的意圖,一心只要樹立別人對自己的尊敬;並且他們為了全部完美而做的事就只是雖不強迫別人但卻使別人發見自己的幸福就在於愛慕他們;那末我就要說,這種完美是可怕的。什麼!他們認識上帝,而並不是一心愿望人們愛上帝,反倒願望人們停止在他們的面前!他們願意成為別人自願的幸福目標!

哲學家——我們充滿著種種要把我們投向自身以外的東西。

我們的本能讓我們感到,我們的幸福必須求之於自身之外。我們的感情把我們推向身外,即使並沒有什麼對象來刺激它們。身外的對象其本身就在引誘我們,召喚我們,即使我們並沒有想到它們。所以哲學家儘管高談:「返求你自己吧,你將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美好」;我們卻不相信他們,那些相信他們的人乃是最空虛而又最愚蠢的人。

斯多噶派說:「返求你們自身之內吧!正是在這裡面你們將會找到你們的安寧。」但這並不是真的。

又有人說:「走出自身之外吧!向你們的歡樂中去尋求幸福吧」。但這也不是真的。禍害會臨頭的。

幸福既不在我們的身外,也不在我們的身內;它在上帝之中,既在我們身外,又在我們身內。

假如艾比克泰德確乎是完全看出了道路,他就該向人說:「你在遵循一條錯誤的道路」;他指出了還有另一條道路,可是他並沒有引到那條道路。那就是願望上帝之所願望那條道路;唯有耶穌基督才能引到那條道路:Via,veritas。

芝諾本人的罪惡。

作用的原因——艾比克泰德。那些人說:「你的頭有病」,但這並不是一回事。我們對健康有把握,而對正義卻沒有;事實上他自己的話純屬毫無意義。

然而在他說:「它要麼是我們的能力所及,要麼便不是」的時候,他是相信那是可以證明的。但他卻沒有察覺到調節內心並不在我們的權力之內,他從基督徒存在的這一事實中所得出的這個結論乃是錯誤的。

沒有別的宗教曾經提出過人要恨自己。因此也就沒有別的宗教能夠使那些恨自己並在追求一個真正可愛的上帝的人感到喜悅。而正是那些人,即使他們從不曾聽說過一個謙卑的上帝的宗教,也會馬上擁抱住它的。

我覺得我可以並不存在,因為這個我就在於我的思想;因此這些思想著的我可以並不存在,假如我的母親在我出生以前就被人殺害了的話;因而我就不是一個必然的存在者。我也同樣既不是永恆的,也不是無限的;然而我卻確實看到了自然界中有著一個必然的、永恆的與無限的存在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經典人文——人文思想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經典人文——人文思想卷
上一章下一章

每個人對於自己就是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