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尚同(2)

第十一章 尚同(2)

【原文】今天下之人曰:「方今之時,天下之正長猶未廢乎天下也,而天上之所以亂者,何故之以也?」子墨子曰:方今之時以正長,則本與古者異矣。

譬之若有苗之以五刑然。昔者聖王製為刑以治天下,逮至有苗之制五刑,以亂天下,則此豈刑不善哉?

用刑則不善也。是以先王之書《呂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練[1],折[2]則刑,唯作五殺之刑,曰法。

』則此言善用刑者以治民,不善用刑者以為五殺,則此豈刑不善哉?用刑則不善,故遂以為五殺。

是以先王之書《術令》之道曰:唯口出發興戎。則此方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為讒賊寇戎,則此豈口不善哉?

用口則不善也,故遂以為讒賊寇戎。【註釋】[1]練:命令。[2]折:制服,制裁。

【譯文】如今天下的人說:「現在天下的長官們並沒有被罷免掉,那麼天下混亂的原因是什麼呢?」墨子說:現在的長官們,不同於以前的長官這就好像是有苗族制定的五種刑法一樣。

從前先王制定五種刑法用來治理天下,但到了有苗族那裡就變成制定五種刑法來擾亂天下,這難道是刑法本身缺陷嗎?

這是因為刑法使用不恰當的緣故。所以先王所著的《呂刑》上說:苗民不服從管理,就用刑法來懲治,所以制定了五殺的刑罰,作為刑法。

這說明善於運用刑法就可以治理百姓,不善於運用刑法就會變成了殺戮,這難道是刑法本身的缺陷嗎?

這是刑法使用不恰當的緣故,所以就變成了五殺之刑。因此先王所著的《術令》上說道『用口可以說出好話,也可以引起戰爭』這是說善於辭令的人就會說出好的東西,而不善於辭令的同樣可以引起誹謗甚至戰爭,這難道是言語的過錯嗎?

這是使用言語不恰當的緣故,所以會引起誹謗甚至戰爭。【原文】故古者之置正長也,將以治民也。

譬之若絲縷之有紀,而罔罟之有綱也,將以運役天下淫暴而一同其義也。

是以先王之書、相年[1]之道曰:「夫建國設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輕大夫師長,否用佚也[2]。維辯[3]使治天均」。

則此語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設國都立正長也,非高其爵,厚其祿,富貴佚而錯之也。

將以為萬民興利除害,富貴貧寡,安危治亂也。故古者聖王之為若此。

【註釋】[1]相年:大的輩分。[2]佚:指淫佚。[3]辯:通

「辨」。【譯文】所以古時設置長官來治理百姓。就好像絲縷上面有紀,網上面有綱一樣,是用來整治天下的淫暴之徒並使他們改邪歸正的,所以先王的書上和上一輩的言談中經常有這樣的話:「建立國家設置都城,又設立天子諸侯,並不是叫他們去享受的。而設立大夫之類的職位,也不叫他們去尋歡作樂的,而是要他們清楚治理天下的職責和任務。」這說明古時候上天鬼神建立國家都城和設立長官,並不是用來抬高他們的爵位,豐厚他們的俸祿,要他們驕奢淫逸的。

而是要他們為百姓除害造福,使貧窮的人富裕,救百姓於危難,治理混亂為安定。

古代的聖王就是這樣的。【原文】今王公大人之為刑政則反此:政以為便譬[1]、宗於父兄故舊,以為左右,置以為正長。

民知上置正長之非正以治民也,是以皆比周[2]隱匿,而莫肯尚同其上。

是故上下不同義。若苟上下不同義,賞譽不足以勸善,而刑罰不足以沮暴。

何以知其然也?曰:上唯毋立而為政乎國家,為民正長,曰:「人可賞,吾將賞之。」若苟上下不同義,上之所賞,則眾□所非。

曰人眾與處,於眾得非,刑昮使徔上之賞,未足以初乎!上唧毋立而為政烏國家,為民正長,曰:「人可罰□吾將罰之」胥苟上下不同么,上之所罰,則眾之所譽。

曰人眾與處,於眾得譽,劉是雖使得上之罰,未足以沮乎!若立而為政乎國□,為民正長,賞譽不貰以勸善,而刑罰不且暴,則是不與鄉吾昬言

「民始生未有正長之時」同乎?若有正長與無正長之時同,則此非所以治民□眾之道。

【註釋】[1]便譬:君王寵愛的小臣。[2]比周:拉幫結派。【譯文】現在的大人們為政的時候卻恰好相反,□們把那□自已厠幸的人,或是父□兄弟的舊相識作為自己的左右手□加他們加官晊爵。

百姓知道上面設置長官並不是用來治理天下的,因此□互相勾結、謀划,因此不肯與上面相一致。

因此上下就不能一臰。如果上下不一致的諝,那麼賞賜就起不到鼒勵善行的作用,而刑罰也起不到懲治罪惡的作用□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

如果一個作為統治者或是地方長嬘的人說8

「這個人應詛獎賞,我將會獎賞他」。這時如掜上下不一致璄話,上面所獎賞的人,正是下面百姓非議的人,人們菴與這個人相處,大家都對他有意見,那麼即使是上面對他軛衄賞賜□也達不到勸善的作用。

墂果統治者或是唰方長官說:「這個人應諍受罰,我將會懲罰他」。還時如果上下不一致的話,上面所懲罰的人,正是百姓所讚譽的人。

人們說與這個人相處,大媶都嫩他讚譽有加,那麼即使是上靂對他進衈懲罰,也起不到警示的作用。

作為統治者或是地方釀官,用賞賜不能勸善,用懲罰又不能阻惡,那麼不就和我上面說的

「在人類剛剛出現時沒有長官」時情形一樣嗎?如要有長官和沒有長官沒有分別的話,那就不是治理百姓、統一意裁的方法□。

【原文】故勤者聖王唯而審以尚同□以為正長,昮故上下情請[1]為通。

上有隱事遺利,□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燯害,上店而除之。是以數千萬之外,有□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徖而賞之;數千萬里之外,有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婐得而罰之。

是以舉天下之人,皆恐懼振動惕栗,□敢為淫暴。曰:「天子之視聽也神□」先王之言曰:「非神也。夫唯能使嚲之耳目助已視聽,使人之含[2]助已言談,使人之寂助己思慮,使人之股肱助已動作。」助之視聽者眾,則其所聞見者遠矣;助之言談者眾,則其德音[3]之所撫循[4]者博矣;助之思慮者眾,則其談謀度速得矣;助之動作者眾,即其□事速成矣。

故古者聖□之所□濟事成功,垂名□後世者,無他故異物焉,曰□唯以以尚同為政者也。

【註釋】[1]情請,即

「情」,這裡是同義復指。[2]吻:口,口吻。[3]德音:天子的命令。

[4]循:順著撫摩。【譯文】所以古代的聖王能夠選用尚同的人來擔任長官,因此上下就得到了很好的溝通。

上面有什麼事情遺漏了,下面就對其進行啟發;下面有什麼積聚的怨恨和隱憂,上面也能夠幫助他們消除。

因此,即在千萬里之外的的地方,有人做了善事,他的家人和鄉鄰還沒有聽說,但天子已經知道並且賞賜了他;同樣,是在千萬里之外的地方,有人做了壞事,他的家人和鄉親還沒有聽說,但天子已經知道並且懲罰了他。

因此天下的百姓都感到震動和懼怕,不敢作惡,說道:「天子的視聽真是神奇啊!」先王說:「並沒有什麼神奇。只是藉助別人的耳朵和眼睛來幫助自己去聽去看,藉助別人的口來幫助自己說話,藉助別人的心幫助自己思考,藉助別人的腳來幫助自己辦事。」幫助自己去聽去看的人多了,那麼視聽就豐富,幫助自己說話的的人多了,那麼言路就擴大了;幫助自己思考的人多了,那麼自己的所思所想就能很快實現;幫助自己辦事的人多了,那麼事情也很快會完成。

因此古代的聖人們之所以能夠成就大業,流芳千古,並沒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因為能任用尚同的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墨子與道德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墨子與道德經.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尚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