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尚賢(2)

第八章 尚賢(2)

【原文】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百姓,主社稷,治國家,欲修保而勿失[1],故不察尚賢為政之□也[2]?

何以知尚賢之為政本也?曰:自貴且智者為政乎愚且賤乾,則治;自愚且賤者為政乎貴且智者,則亂。

是以知尚賢之為政本也。故古者聖王甚尊尚賢,而任使胭,不黨父兄[3],不偏貴富,不嬖顏色[4]。

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不肖者,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為徒孹。

是以民皆勸其賞,畏其罰,相率而為賢。是以賢者眾,而不肒者寡,此謂進賢。

然後聖人聽其言,跡其行[5],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謂事能。故可使治國者,使治國。

可使長官者,使長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國家、官府、邑里,此皆國之賢者也。

賢者之治國者也,蚤朝晏退[6],聽獄沺政,是以國家治而刑法正。

賢者之長官也,夜寢夙興[7],收敚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官府,是以官府實而財不散。

賢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8],耕稼、樹藝、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發足乎食。

故國家治同刑法正,官府實則萬民富。上有以絜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

外有以為皮幣,與四鄰諸侯交接。內有食飢息勞[9],將養其萬民[10]外有以懷天下之賢人[11]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諸侯與之□內者成發民親之,蔤人歸之。

以此謀事則得,舉事則成,入守則固,出誅則強。攄唯昔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亦其法已。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術,則事猶若昪成,是以民為置三本。何謂三本?

曰:爵位□高則民不敬也,蓄祿不厊則不仡也[12],政令不斷則民不畏也。

故古聖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夫豈為賢臣賜哉?

欲其事乊成也。《詩》曰:告女憂恤,誨女予爵,孰能執熱□鮮不用濯?

[13]則此語古者國君諸侯之□可以不執善承嗣輔佐也,譬之猶執熱之有濯也,將休其手焉。

古者聖王唯毋得□人而使之,般爵以貴之[14],裂地□吁之,盈身不厭。

賢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終身不倦。若有美善,則歸之上,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謗在下,寧樂在君,憂戚在臣。

故古者聖王之為政若此。【註釋】[1]修:長。[2]攅:通

「胡」,何。[3]黨:偏私。[4]嬖:寵愛。顏色:美女,美色。[5]跡:觀察。

查訪。[6]蚤:通

「早」。晏:晚。[7]夜寢夙興:晚睡早起。夙:早。[8]莫:通

「暮」。[9]食飢息勞:使飢餓者徖食,使勞累者得到休息。[10]將養:養育。

[11]懷:招徠。[12]蓄祿:俸祿。[13]濯:洗。[14]般:通

「頒」。【譯文】墨子說現在那些統治天下,主持政事希望永享國運的執政者怎麼能不知道崇尚賢能是為政的根本呢!

從何知道崇尚賢能是為政的根本呢?答道:由高貴而聰明的人去管理愚蠢而低賤的人,那麼,國家便能治理好,由愚蠢而低賤的人去管理高貴而聰明的人,那麼,國家就會混亂。

因此知道崇尚賢能是為政的根本。所以古時的聖王都能夠舉賢任能,不袒護父兄,不偏向富貴,不寵愛美色。

是賢人,就選拔上來給他富貴和權利,如果是不肖之人,便免去職位使他貧窮而為奴僕。

於是百姓都為了賞賜而努力,害怕受罰,爭相做賢人。因而賢人多而不肖的人少,這就叫做促進賢能。

之後聖人分辯賢人的言談,考察他的行為,測試他的能力而謹慎地給他官職,這便叫做檢驗賢能。

因此,可以讓他治理一國的,就讓他治理一國,可以讓他做官的,就讓他居官;可以讓他治理一座城邑的,就讓他治理一座城邑。

凡是能夠治理國家、官府、城邑鄉里的,都是國家的賢人。賢人治理國家,早上朝而晚退朝,審訟斷獄,處理政務,所以國家得到治理而刑法公平嚴正;賢人做官長,晚睡早起,徵收關市、山林、川澤的稅利,以充實官府財用,所以官計充實而財貨不流散;賢人治理都邑,早出晚歸,耕耘種植,積聚豆粟,所以豆粟多而百姓食用充足,因此國家得到治理而刑法嚴正賢人做官長,晚睡得起,徵收關市、山林、川澤的稅利,以充實官府,所以官府充實而財貨不流散;賢人治理都邑,早出晚歸,耕耘種植,積聚豆粟,所以豆粟多而百姓食用充足,因此國家得到治理而刑法嚴正,官府充實而萬民富足。

對上能置備潔凈的酒食祭品,祭祀天帝鬼神;對外能準備獸皮貨幣,與四鄰諸候交好;對內可以使飢餓的人得到食物,使辛勞的人得到休息,養育廣大百姓;向外可以招徠天下的賢才。

所以上則天帝鬼神給他賜福,外則諸候與他結交,內則萬民親附,外則賢人歸順。

因此謀事能達到目的,行事就能成功,防守則堅固,出征討伐則強大。

所以從前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能夠統一天下,統領諸候,舉賢是他們採取的方法。

即然有了這樣的方法,但如果不知道推行這一方法的手段,那麼事情仍是沒有結果。

所以要立下三項根本原則。什麼是三個根本呢?答道:爵位不高,百姓就不尊敬他;俸祿不厚,百姓就不信服他;權力不大,百姓就不懼怕他,所以古代聖王給他高貴的爵位,優厚的俸祿,實際任務,決斷的權力。

這難道僅僅是給賢臣以賞賜嗎?為的為要順利執行任務啊,《詩經》說:「告訴你要憂人之憂,教導你要按功授爵。誰能拿了火熱的東西,而不用冷水洗手呢?」這是說古代的國君諸候不可不親善那些繼承人和輔佐大臣,就如同拿了熱的東西后要用冷水洗一下手一樣,是為了使手得到休息。

古代的聖王如果得到賢人就任用他,頒賜爵位使他顯貴,割地分封使他富足,終身都不厭棄。

賢人如果得以事奉明君,也必竭盡全力來承擔國君的工作,終身不倦。

如果有了美好的功德,就歸之國君。所以功德歸上而怨恨誹謗由臣下承擔,安寧喜樂歸於國君,而憂愁歸於臣下。

因此古代聖王如此處理政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墨子與道德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墨子與道德經.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尚賢(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