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章

【原文】載[1]營魄[2]抱一[3],能無離乎?專[4]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5],能無疵[6]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7]開闔[8],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9],能無知[10]乎?生之畜[11]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註釋】[1]載:發語詞當

「且」解,如載浮載沉,載欣載奔。[2]營魄:營,指精神;魄,指體魄。

[3]抱一:即合一。一,指道,抱一意為魂魄合而為一,兩者合一即合於道。

又解釋為身體與精神合一。[4]專:守也,集中而不分散。[5]滌除玄覽:洗垢謂之滌,去塵謂之除。

覽,通

「鑒」,鏡子。玄覽:多見、多聞、多欲、多望,人的內心。[6]疵:毛病,這裡指慾望。

老子把慾望比做鏡子上的塵垢,妨礙體道,必須滌除。修道之人,求靜必須去除慾望,心無雜念。

[7]天門:即天宮,指耳目口鼻等官感器官。[8]開闔:激活。[9]明白四達:不是指耳目口鼻的明白四達,而是指心如明鏡的大智。

四達:以百姓之心為心,以興利除害為要,以善行教化為本,以慎行薄斂為末。

[10]知:心智、心機。[11],畜:養育、繁殖。【譯文】有識之士自問,靈魂與形體相合一,能永不分離嗎?

靜心斂思,把精氣調和得十分柔和,就能像嬰兒那樣天真自然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一塵不染嗎?

愛護人民治理國家,能夠達到無為而化的境地嗎?在動靜循環的大自然中,能柔弱安靜,不爭雄長嗎?

在明白通達一切智能后,能表現出無知無欲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為萬物盡了力而不顯示自己,助萬物成長而不主宰它們,這就是最深的

「德」。【解析】此篇是老子的修養與說理篇,著重講人在修身養性和為學治國諸事上如何由

「下德」躋於

「上德」。老子希望把

「柔弱」、

「無為」、

「退守」、

「無知」的自然之道,推廣至人事、社會、政治層面上。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道家之人,非常注重現世的生存,卻對於死亡極少探究,所以在漢朝他們便與民間的神仙方術結合,形成了一個宗教門派——道教。

那麼道家對中國乃至全人類有什麼貢獻呢?總結如下:一、他創造了氣功,並代代發揚光大,讓世人刮目相看。

所以道家之人,非常注重自身修練,是中國氣功的最早發明與傳播者;二、他注重德行修為,所以對於功德是特別清醒的:人縱使修練一輩子,也會染上俗世塵垢的。

這是什麼原因呢?人有私慾,歲月漸長,欲隨歲月至,如花開路旁,久則沾塵垢,人不復嬰兒初。

神形合一最終會分離,為天地人類貢獻一生而能不恃能,不據為己有,不顯示自己的功勞,這才是老子所謂最高的德,也是他心目中的與道合一的聖人。

推動萬世萬物運行發展,而不自我標榜,乃是最高的道(玄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墨子與道德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墨子與道德經.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