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堂課 社會派懸疑:如何看待社會與人性的真實

第12堂課 社會派懸疑:如何看待社會與人性的真實

第12堂課社會派懸疑:如何看待社會與人性的真實

社會派懸疑,是懸疑小說的一種流派,20世紀50年代在日本興起。當時,該派作家大都把探索的情節放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展開,表現出鮮明的政治傾向。它們或揭露美帝國主義佔領下日本的黑暗,或反映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和當時日本人民的心理,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批判精神。相比本格派注重解謎,社會派作品更注重反思社會問題、探討罪惡根源、尋找犯罪動機、研究人類本性。總的來說,社會派的精神在於「社會批判,描寫人性」,並且繼承和發展了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衣缽,只是講述的方式是用懸疑這種類型小說而已。

那麼,社會派懸疑創作的要素有哪些呢?

其一,我們要弄清「社會」和「懸疑」在作品中的關係。在社會派作品中,往往運用懸疑推理帶動情節前進,但隨着情節的發展,情節又會將主角在社會中所遭遇的悲歡離合,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相較之下,凸顯社會性,就顯得比凸顯推理結果,更為重要。因此,懸疑推理在社會派作品中,更像是一種工具,除了故事性之外,更多的是為了挖掘埋藏在故事背後的社會背景和人物動機。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松本清張的作品《點與線》中一見端倪。故事其實相當簡單,日本中央某貪污案東窗事發,知情人助理科長佐山憲一卻在九州香椎海灘,同東京小雪餐廳女招待阿時一起服毒身亡。起初,這給貪污案的偵破工作帶來不利影響,警方原本認為,這只是單純的「殉情」,但隨着調查的深入,發現事情遠非那麼簡單。原來佐山的頂頭上司石田得知自己貪污受賄案事發,警方即將傳訊知情人佐山,便夥同他人將其和阿時騙到九州殺人滅口。而當警方掌握了來龍去脈,準備採取行動,即將逮捕他們時,相關涉案人員也紛紛服毒死亡,一時間成了一樁無頭懸案。到最後,由於死無對證,又有牽連的上級庇護,案件只能不了了之,而此案的罪魁禍首卻逍遙法外,不僅沒有丟掉烏紗帽,反而加官晉爵。

全書並沒有直接展現警察的破案過程,而是採用兇案目擊者和警察相互通信的方式,將故事情節推動起來。最後,又以警察三原紀一給目擊者的一封私信作為結尾。整個推理過程看似非常平淡,殺人手法也很簡單,但這短短的幾封信背後,卻牽扯出當時日本政界與財界之間的勾結和營私舞弊行為,揭露了時代的醜陋和社會的虛偽。

其二,塑造人物的悲劇性和宿命感。

在社會派作品中,要麼為所有人物賦予悲劇性,要麼為特定的一個人群賦予悲劇性。這種悲劇性,往往是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所造成的種種不如意——包括事業、愛情方面。

通俗地說,就是「人生艱難」四個字。即便是最後壞人伏法,但其餘的人也未必能得到很好的生活。

另外,人物宿命論也是許多小說中常用的元素,比如因果報應或是貫穿幾個家族、幾個世代的類似宿命輪迴的怪圈等。這種結構,需要從頭至尾嚴密的佈局、巧妙的人物關係安排。這種方法在社會派作品中,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在結尾時溯本逐源,必然會產生爆炸性效果,令讀者震撼不已。

在社會派大師森村誠一的作品《青春的證明》中,這種人物悲劇性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故事主要圍繞三個家庭展開,主人公笠岡道太郎在一場謀殺案中背上了「膽小鬼」的包袱,為了贖罪,與「恩人」的女兒松野時子走進了婚姻的墳墓;富家女朝山由美子因未婚夫矢村重夫遇難,遂與木田純一結婚;矢吹禎介是戰爭中的倖存者,但最終與未婚妻的妹妹即笠岡道太郎的前女友麻子結婚。這三個家庭看似毫無關聯,卻因為四樁殺人案糾纏在一起,並一步一步地牽出了一個有關青春的秘密。主人公花了半輩子找到了兇手,但他的青春、愛人、前程都被摧毀,自己也命喪黃泉,而後兩組家庭皆因利益糾紛而最終破裂。這些人物經歷的所有事情,不論是巧合還是必然,都彰顯了人物的悲劇性命運和宿命輪迴。正如這部小說最後一句話:「三對老夫妻為追求真實,全都破裂了,而用虛偽包裹起來的這對年輕夫妻,卻建立了一個十分穩固、幸福的家庭。」

其三,合理鋪設故事中的點、線、面。

如果把人物比作一個點,那麼作品中所有的人關聯起來就會形成一條線,當這條曲折的線走到終點閉合時,便會形成一個面。大部分社會派懸疑作品,都是通過各類人物作為若干個點,再通過某個事件,將這些人物串聯起來,而在串聯后形成面的過程中,其背後的社會問題也會逐漸浮出水面。最終當一個面形成時,整個事件背後的社會現實問題,便會清晰地呈現出來。這就好比我們捕魚,先得把網撒下去,之後拎一拎,掂掂分量,再一下子把它撈起來。

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由十九年前一樁在爛尾樓里發現的一具男屍為線,再把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一明一暗的兩個點連接起來。故事發生的時間跨度長達十九年,而在這十九年的線慢慢連接成面時,它所反映的是當時日本泡沫經濟時期,人們為了生存,為了「安全感」,金錢凌駕於人類情感之上的東西,人性在金錢的追逐中迷失,個人本位主義、社會無罪感等大行其道的社會現實。

有了上述這些要素,一部社會派懸疑作品的初步結構就清晰地呈現出來了。那麼怎樣讓作品更加豐富立體,或者說如何寫好社會派懸疑作品,就是我們下面要討論的問題。

第一,挑選自己熟悉的社會背景

很多人可能有類似的困擾,在上第一堂作文課時,不知道如何下筆。這時老師會說,挑你最熟悉的東西和事情寫。創作社會派懸疑作品,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式——選取最熟悉的社會背景。然後,將那個時代中的社會矛盾和背景提取出來,再與想表達的思想相互結合,這樣一個最基礎的作品背景就誕生了。雖然每個人所處的年代和個人閱歷不盡相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也有深淺,但對於初寫社會派懸疑小說的人來說,這是最保險也是最安全的方法。

第二,注重人、事、物的真實性

在閱讀社會派懸疑宗師松本清張的作品時,我們都會因真實的代入感而被深深吸引住,彷彿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一樣。這要歸結於他大部分作品中的元素,在真實生活中都有原型可尋。譬如利用軌道交通做障眼法作案的手法。曾有松本迷真的去研究了當時軌交班次的時間和名字,發現小說作品中的軌交時刻表和名稱,與現實社會中完全一致,甚至行駛路線和方向都一模一樣,可見其「真」得很厲害。

所以說一部好的社會派作品,不光得有好的故事性,更得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人、物、環境等各個細節,都得符合當時的年代和社會背景,用一個字概括來說,那便是「真」字。譬如,你寫在手機還停留在功能機時代的背景下發生的故事,卻突然冒出個iPhone來,這就顯得非常「假」了。當然,無論哪種類型的小說都應如此,只是社會派懸疑更講究這個。

第三,貼合大環境,故事發展合情合理

作品的社會性和人性都必須在合理的背景下展開。每個國家和每個時代都是有差異的,比如歐美和我國的社會差異。我們不能直接將歐美社會存在的問題,硬放在我國環境下寫,也不能將歐美日韓的探案刑偵方式直接套用,這樣不光有生硬感,更有水土不服的感覺。

另外,煽情橋段或悲劇也需合理處理,不能太過脫離現實或常理,而是應該貼合發生的故事情節循序漸進,讓讀者認同這種「虐心」感。

社會派懸疑的誕生,提高了懸疑小說的思想性和內涵,相比於其他懸疑流派,社會派更注重揭示真實的人性和對社會現象的批判,至今仍有許多作家繼承此派傳統。如果你也想加入這個行列,除了上面這些需要注意的,更重要的是對人性、社會問題的細心觀察和反覆思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作案手法和破案過程的描述上。這樣你的作品才會更有內涵性和代入感。不要讓讀者覺得這只是一部單純的推理故事而已。

本節課的腦洞題:

找一個真實發生過的能反映社會現象的刑偵案件,用故事的寫作手法試着還原這個案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事寫作:小說寫作實用指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故事寫作:小說寫作實用指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堂課 社會派懸疑:如何看待社會與人性的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