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堂課 如何寫好人物心理

第8堂課 如何寫好人物心理

第8堂課如何寫好人物心理

這節課我們來談談如何寫好人物心理。

首先我們需要問的是,人的心理包括哪些對象?可以確定的是,心理活動一定是一個人內在的東西。它可以是一個人內在的情緒、想法、慾望、無意識。然而,心理的東西,儘管產生於內在,但它們中的很多內容,可以被表現出來,可以通過傾訴、吶喊、溝通等方式,發泄出去,告訴別人。我們經常在影視劇里,看到某個壓力很大的女生,向著大海吶喊道:我要勇敢!在很多情況中,外在的語言,能夠直接表現內在的心理。

但生活經驗也告訴我們,在更多有意思的場景中,語言和表情所表達的心理活動,並不是真實的心理活動。比如,很多內向的人,會在喜歡的人面前掩飾自己的喜歡,故意裝作不在意。語言和心理活動,常常是分裂的。比如,當我們面對一個內心十分討厭的領導或同事時,往往還需要在他面前表現出崇拜或友好的樣子。這個時候,我們便發現了心理活動,和外在表現之間隔的那條溝壑。

我們所讀過的很多高明的小說也是這樣,它們並非通過語言直接表現人物心理,而是通過營造的語境和歧義,通過作者在敘述中製造的蛛絲馬跡,讓讀者去探尋。而這也就是讀者在閱讀心理描寫中所能獲得的快感來源之一。

讓我們比較下面幾個句子:

1.當看到那張臉的時候,他感到害怕,渾身發抖。

2.當看到那張臉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像一隻即將被獅口吞噬的飛螢。

3.當看到那張臉的時候,他感到了一陣靈魂的戰慄,那就是魔鬼的樣子。

這三個句子都是表現恐懼的心理狀態,但第一個句子非常直接,沒有任何修辭。第二個句子用了比喻。第三個句子用了轉喻。從效果上看,第一個句子顯然最直白,僅僅說明了恐懼的感覺。第二個句子,通過比喻那種生死危機的場景,增加了恐懼的強度,但僅僅說明了被看者的臉或表情很可怕。第三個句子,除了增加恐懼的強度,同時還增加了敘事信息,暗示了人物之間的關係並傳遞出倫理判斷,即被看者很可能對看者做過非常可怕的事,比如曾虐待過他,或者被看者露出了一種殺人的表情等等。

通過比較我們會發現,心理描寫的第一個要點就是:要在小說中表現心理,針對性的修辭手段是必要的。同時,不同的比喻、轉喻會帶來不同的情感強度和人物關係,對此我們需要根據故事的目標仔細取捨。

很多劇作家說,要善於製造人物的內心矛盾。那麼比較常見的心理矛盾有哪些呢?

我覺得,首先是每個人常常有的客觀自我認同和主觀自我想象之間的矛盾。舉個例子,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從小一直被同學嘲笑很醜,長久的嘲笑在她的心中積澱成了一個主觀的自我認知:我是一個很醜的人,沒有人會真的喜歡我。而當她在長大后,收到一個男同學的告白的時候,她會覺得很困惑,她一直覺得自己毫無魅力,為什麼會被人喜歡呢?難道這個同學有別的目的?或許這是他的惡作劇?於是,一個感情上的矛盾便產生了,那麼我們如何來表現這個矛盾呢?

最好不要直接將這種情緒一股腦全說出來,因為直接說出來的情緒很難讓人回味,除非我們可以通過對話、夢境等其他方式對其進行穿插表現。

比如在男生告白后,女生並未直接回答,而第二天,他們碰巧在學校食堂見面的時候:

男生說:「嗯……你好。」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表現女生的心理呢?如果用直接描寫可能會是:

天哪,我到底要跟他說什麼?我要不要告訴他我昨晚的想法?他會不會因此而看不起我?我怎麼這麼倒霉?要是沒遇到他就好了!

而如果我們用間接描寫的話,有哪些選擇呢?

1.我將眼睛看向別處說:「我不好。」(這句「我不好」就把女孩內心的糾結情緒表達出來了。)

2.我忽然手一抖,掌心裡的包子掉到了地上。(通過動作表現她的緊張。)

3.生活為什麼這麼要跟我開這樣的玩笑?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快要爆炸的氣球,只想掙脫那個打氣筒,飛向天空,飛得越高越好。(這幾句話中,並未直接說她對男生的態度,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表現她的壓力。)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直接心理描寫和間接心理描寫的不同。顯然,直接描寫給我們一種三流偶像劇的感覺,我們不會在偉大的小說中看到這樣的描寫,甚至在一些好的類型小說中也很少見到,而間接描寫至少看上去,會顯得比直接描寫更專業一些。

所以,心理描寫的第二個要點就是,如果需要表現心理的複雜情緒,用側面描寫往往比直接描寫更吸引人。因為側面描寫能夠製造更多的語義空白,製造歧義,能夠調動讀者的感情結構,去自由體會人物的心情。

第三個要點,好的心理描寫,還應該通過人物的意識流活動,用最小的篇幅儘可能地揭露人物的各種價值觀念。比如,當《紙牌屋》中的一個政治家拒絕了主角弗蘭克的提議后,在政治家走出房間之際,弗蘭克開始內心獨白:

如此浪費才華。他選擇錢,不要權力。這座城裡的每個人都會犯這種錯。錢是美國西部那種面積龐大而品位極差的房子,十年後就會垮下來;權力才是能牢牢矗立幾百年的基石,我無法尊敬看不出這兩者區別的人。

在這段極短的話里,作者通過權力和金錢的對比,巧妙地凸顯出了主角的政治觀念。在他心中對於權力和金錢的價值排序。同時,他內心深處的高自尊人格也呼之欲出。

如果說以上是比較基礎的準則,那麼接下來我想談談,如何最大限度地塑造一個人物的心理複雜性?增加心理複雜性和層次性的方法很多,心理學為我們打開了很多視角。如果,我們將弗洛伊德的那些病例,諸如歇斯底里症、妄想症、口誤、人格分裂、強迫症,等病例視為一個文本,它們都是在塑造人物心理上最好的範例。希區柯克的《驚魂記》就是一例,我們可以反覆思考電影中的殺人犯的犯罪動機。

如果簡化一下弗洛伊德總結的這些癥狀,我們可以把它們都理解為本能慾望和道德枷鎖之間的衝突所形成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創傷。作為人,我們的本能都有哪些呢?勝利慾、性慾、權力欲、自私慾、尊嚴,等等;而道德枷鎖,則往往是責任、歉意、負罪感、善良、犧牲等等。

在美劇《絕命毒師》的第四季第六集,大毒師沃爾特,終於在作為一個好人教師的道德負罪感和內心本能中的權力欲、掌控欲之間的矛盾鬥爭中,選擇了掌控欲。

他和他的妻子坐在床上,他的妻子斯凱勒說:我說過了,如果你有危險,我們去找警察。如果不去,你一開門就會被子彈射中。

沃爾特:「我不想跟警察打交道。」

斯凱勒:「你不是什麼大罪犯,沃爾特,就是一時昏了頭,我們就這麼說,也是真的呀。」

沃爾特:「那不是真的。」

斯凱勒:「當然是真的,一個學校老師得了癌症,太缺錢——」

沃爾特:「不談了。」

斯凱勒:「卷進這些事,脫不了身。你自己告訴我的,沃爾特。老天,我在想什麼?沃爾特,拜託,我們都別再為這件事辯解,承認你現在有危險吧!」

沃爾特:「你以為你自己在跟誰說話?你以為你看到的是誰?你知道我一年賺多少錢嗎?即使我告訴你你也不會信。你知道如果我突然不工作,會發生什麼事?這個企業,大到可以上納斯達克,我要是失蹤,這個企業就沒了。」

「不,你顯然不知道你在和誰說話,那麼讓我點醒你,我沒有危險,斯凱勒,我就是危險。一個人開門后被槍殺,你以為那個人會是我?不,我是敲門的人。」

在最後幾句話中,一個毒梟掌控一切的霸氣,那種大人物的氣場完全出來了。沃爾特內心的那種掌控的本能,終於完全戰勝了道德枷鎖。而這個例子也告訴了我們心理描寫的第四個要點:儘可能地在描寫中表現本能與道德之間的衝突,以及這種衝突帶來的人格形象的蛻變。同時,我們還可以注意到,這段話中的節奏感。沃爾特最後的蛻變,是基於他妻子不斷地暗示,你是一個弱小的男人,你無法保護自己,你需要警察的保護。這刺激了沃爾特的自尊,而在幾段對話之後,沃爾特的自尊感上升到了極點,因而最終爆發。所以,這提醒我們,在表現衝突的時候,掌握好節奏,多設計幾個鋪墊,再迎來人物的高潮。

最後,在我們的日常寫作中,生活中的一切負面情緒,都是對寫作者的饋贈。當我們陷入焦慮、恐懼、悲傷的時候,試著將它變成一次絕妙的創作機會。我們可以仔細品味那些情緒的由來,將有關的心理活動通過語言梳理出來。這麼做不僅能宣洩情緒,同時也能讓我們更好地審視自己的內心。所以,讓我們珍惜自己的情緒體驗,將他們化為精彩的文字和故事吧。

本節課的腦洞題:

選擇一個有極端心理的主人公,比如:歇斯底里症、妄想症、人格分裂、強迫症、戀物癖等等,用一段心理描寫刻畫他的這一特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事寫作:小說寫作實用指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故事寫作:小說寫作實用指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8堂課 如何寫好人物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