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 休戰五十日

第47章 ◇ 休戰五十日

號稱邊軍精銳的遼東軍初戰敗退!消息傳來,舉朝震動。素稱天朝上國的大明,當然不會就此善罷甘休。遼東巡按御史(正三品)李時孳請添調南北將兵,乘初冬天寒地凍,倭巢未定之時大舉進擊。

但當時寧夏平亂正在如火如荼,明朝軍需未備,兵員未集。而此時日軍已攻陷朝鮮京畿道豐德諸郡。兵部尚書(正二品)石星為拖延時間,整頓軍備。建議派員赴平壤與日軍談判,施以緩兵之計。(諫曰:「哱賊未擒東西顧兩難,乃先遣人赴平壤,陳厲害禍福,兼行間以緩其兵」。《畿輔通志》卷一百四)

明廷認為「可佯使和議,實以緩師」。但朝臣們盡皆不習倭事,相對惘然不願出使,恰逢石星妾父袁茂推薦嘉興人沈惟敬通曉倭事可擔此任(實為江浙官商集團所舉薦)。正處於無人可用的石星,遂以沈惟敬為無實授,虛銜四品「京營游擊」出使平壤。

沈惟敬當時已經年逾七旬,早年隨其父沈坤在浙直總督胡宗憲帳下聽命,曾在嘉靖三十四(1555)年五月的「王江涇之戰」中解救過深陷重圍的胡宗憲,後來又與沈坤一道設計以藥酒毒殺一批倭寇。胡宗憲死後,晚年落魄僑寓京師。(「時惟敬年已望七,長髯偉幹,顧盼燁然,嘉靖年間在浙直總督胡宗鐸票下,倭戰王江涇,我軍失利,胡亦被圍,坤子惟敬甫弱冠,單騎突圍中,挾胡而出,曾間諜鴆殺倭眾,因此備諳倭事。后貧落,入京師,好燒煉,與方士及無賴輩遊」。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朝·吳慶元《小華外史續編》)

1592年9月,沈惟敬抵達平壤。頗具膽色的沈惟敬面對白刃相向,陳兵立威的敵酋毫無懼色,慨然斥之。「天朝以百萬眾,來壓境上,爾等命在朝夕」。且斥責日僧景轍玄蘇:「上天好生,爾旣剃髮為僧,何來從逆夷虔劉我屬國耶」,玄蘇遂為之氣餒伏地叩拜。

最終小西與玄蘇言道:「因本國久絕於天朝,意欲假道朝鮮以求封貢,若蒙天朝按兵不動,我也不久當還,當以大同江為界,平壤以西盡歸朝鮮,且與中國通貢市」。(川口長孺《征韓偉略》)

沈惟敬聞日方有求封貢市,以貿易換取和平之請,這與推薦沈惟敬出使的江浙官商集團開啟中日貿易而獲巨額利益的宗旨相吻合,遂與日方交涉,最終,雙方約定休戰五十日,以待天朝裁決。(惟敬曰:「待老夫回朝啟稟聖皇,自有處分,當於五十日為往返。你等候我回來,以完封貢大典。爾等旣悉誠思順,則天朝何惜封貢,以絶遠夷之望,行長等應諾,乃於平壤城西北四十裏外立標,人皆莫測其意,日暮乃還,倭眾送之甚恭」。)

十一月,沈惟敬返回后將與小西行長約和之事上奏。此時,恰逢朝王李昖亦遣大司憲李德馨再次乞援。明廷議認為:「倭人竟要佔據屬國朝鮮一半領土,且多變詐,未可信,我師利於速戰「。拒絕了議和的提議,徵集大軍準備出征。

而在約定休戰的五十日內,明朝徹底蕩平了寧夏的「勃拜「之亂。榮獲殊勛的平叛大將李如松被萬曆皇帝任命為東征提督,率領大軍開赴遼東。此後,在朝鮮戰場上明軍與日軍的對決才正式開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壬辰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壬辰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章 ◇ 休戰五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