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效仿澶淵之盟

第473章 效仿澶淵之盟

徐文冷笑道:「攝政王可曾聽過我們漢人的俗語,『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大順皇帝雖然年輕,但聖明天縱,武功烜赫,性格仁慈,乃文乃武,目光遠大,心胸開闊。率領數十萬將士,打敗明朝匪兵,解民倒懸,實乃亂世之真英雄,是天選之子,李世民一流的人物。反觀你們滿清不過是關外小族,靠劫掠漢人為生,你們偽僭號大清,從來沒得到過明朝的承認。我所知不錯的話,明朝曾授予清太祖龍虎將軍的職位,他欣然接受,還到京城朝拜明朝萬曆皇帝,如此算來,你們所謂的大清皇帝不過是明朝的一位將領,職位還不如我高,我幹嘛要叩拜於你。」

聽到這番話,帳中滿清諸將無不大怒,許多人一起吆喝起來,「活的不耐煩了!」「這漢人找死!」有的人乾脆把腰刀拔出來半截。只是多爾袞沒有發話,他們便不敢真的動手。

多爾袞冷笑看着徐文,半晌才道:「伶牙俐齒,你的大順主子,派你來幹什麼,要投降么!」

徐文冷笑道:「非也,吾皇范青,乃仁慈之君,不忍見咱們兩軍交戰,戰士死傷枕藉,百姓遭到洗劫,生靈塗炭,有傷天和。所以遣我來與攝政王和談,請攝政王念及數十萬兩軍戰士的性命,暫時息兵。」

多爾袞冷笑道:「我們大清戰士勇猛善戰,從來就不怕死。我們打算在這裏常駐下去,圍困京師,直到你們大順投降才罷休,所以息兵是不可能的。」

徐文微微皺眉道:「你們大清國舉國興兵而來,千里迢迢,翻越長城,在異鄉作戰,後勤糧草接濟不上,何來長久圍困之說。」

多爾袞冷笑道:「我們滿清戰士,吃苦耐勞,哪裏都可以常駐,後勤糧草,我們可以就地取材,因地打糧,哼,你們漢地廣大的很,我們清軍怎會受困於區區糧草。而且你聽過『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句話吧!我們滿清大軍十幾萬,所向無敵,這京師我們是必須要攻克下來。」

徐文眉頭皺的更厲害,他拱手道:「攝政王,話雖如此說,但你們清軍數次攻城,都不能取勝,你們也看到京師萬眾一心,城牆高厚,城頭大炮很多。攻擊城牆,只是徒勞,白白損失士兵。如果長久圍城,對大清和大順都是不利,最後兩敗俱傷,這應該不是攝政王和滿清高層想看到的吧!」

多爾袞冷笑道:「不管怎樣,我們大清朝是不會輕易撤軍的,你且回去告訴你的主人范青,我們清軍已經做好了長久作戰的打算。」

徐文嘆了口氣,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們大順皇帝實在不忍心看如此多的士兵死亡,百姓罹禍兵災,輾轉流亡,死於溝瀆。請攝政王說明,要怎樣才能撤兵?」

多爾袞想了想道:「我們大清國在太宗時代,五次入關都是滿載而歸,這是本王第一次率領大軍入關,怎甘心空手而歸,如果不得到一點實利,我們大清是不會撤軍的。」

徐文沉吟片刻,拱手道:「實不相瞞,攝政王,吾皇派我來和談,是打算效仿當年宋遼之間澶淵之盟,打算送給你們大清朝一些『助軍旅之費』,然後雙方約為兄弟,互相撤兵。」

多爾袞心中一跳,暗道「果然如此,機會來了!」大帳中的諸將也都偷偷的互相遞着眼色,沒想到都打算撤兵了,漢人卻主動送上門來,給了一次敲詐的機會。

多爾袞冷笑一聲道:「澶淵之盟?哼,你當本王真的攻不下京師么?」他說完,瞟了多鐸一眼。

多鐸會意,上前一步拱手道:「攝政王,屬下以為咱們大清國久在關外居住,百姓士卒的習慣了關外寒冷的氣候和生活條件,漢人居住的地方並不適合咱們大清居住。所以既然大順國王有意和談,咱們不如答應下來,如這位使者所說,能得到一些實利,我們大清可以撤軍,並如歷史上的澶淵之盟一般和大順國王約為兄弟,也讓兩國的百姓士兵免去的征戰和兵災之苦,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大帳中的眾將聽到多鐸這番話,都知道攝政王的意思是接受和談,想要訛詐漢人的錢財然後撤兵。他們本來就要撤兵,對攻克堅固的京師已經不抱希望了。現在忽然有漢人的肥羊送上門來,豈有不要之理?

於是,大帳的眾將紛紛拱手道:「攝政王,免去一場征戰,對雙方都有好處。」

「對,和談吧!京師雖好,也不如家鄉好。」

「大順國要是給足了銀子,咱們就撤軍,銀子不足,咱們就繼續圍攻京師。」

多爾袞心中好笑,他平日治軍破嚴,諸將在大帳中斂聲屏氣,從沒有這種七嘴八舌,胡亂說話的樣子,顯然眾將也是明白他的心意,故意說給這大順使者聽的。於是,他輕咳一聲,緩緩道:「既然大家都贊同和談,本王也不便一意孤行,損傷士卒性命,只是,不知你們大順國開出的和談條件怎樣?」

徐文拿出一張紙單,躬身遞過去道:「這是我們大順君臣商議后,補償給大清朝軍旅之費。」

一面親兵接過紙單,遞到了多爾袞面前。多爾袞看看紙單,上面寫着白銀二十萬兩,布匹四十萬匹。他心中微喜,古代的澶淵之盟,白銀十萬兩,布匹二十萬。雖然現在財富比北宋時候大大增加,但大順國能開出比澶淵之盟多一倍的數目,證明他們還是有誠意的,看來這群流賊在京師當中沒少搜刮。京師號稱四方富豪聚集之地,明朝皇親貴戚有很多,數代累計,財富不可計數,一定要好好的敲一筆竹杠。

他冷哼一聲,啪的把紙單拍在書案上,道:「就給這麼點銀兩也想讓我們大清國退兵么?哼,我們大清國十幾萬人馬,千里迢迢入關,圍攻京師,士卒傷亡數萬,就這麼點銀子就想給我們打發了,簡直是做夢。」

徐文拱手道:「攝政王,想要什麼條件?」

多爾袞提起筆來,在紙單上寫下幾個數目,扔在地上。徐文躬身拾起,看了一遍,臉色忽然大變,喃喃道:「太多了,這絕對不行。」

眾將不知多爾袞要的銀子數目,但都想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道理,所以紛紛吆喝道:「多什麼多,銀子少給一分,咱們也不走。」

多鐸上前,拿過紙單看了看,只見上面被多爾袞塗改,銀子一千萬兩,八百萬匹。多鐸也知道這數目不靠譜,他上前與多爾袞低聲商議兩句,然後又到徐文面前道:「攝政王體諒你們的難處,答應只要銀子四百萬兩,布匹二百萬就行,這已經很優待你們了,不能再少。」

徐文面露難色,沉吟片刻道:「這數目太大,恐怕吾皇不能夠答應。」

多爾袞忽然冷笑一聲,「如果想再少些也可以,但要范青親自到城頭上與本王談判。哼,你們不是要學澶淵之盟么,本王記得當時宋真宗可是到了城頭之上與遼王對話的。」

徐文臉色微變,搖頭道:「吾皇千金之體,是不會登上城頭與你們對話的。」

多爾袞察言觀色,再加上已經知道範青受傷的消息,冷笑道:「恐怕范青已經傷重,不能理事,你們大順高層巴不得趕快和談,好帶着重傷的范青撤回開封吧!」

這一句話好像戳中了徐文的痛處,他臉色又是一變道:「吾皇身體康健,毫無傷病,他只是不願與你們見面罷了。你們開的數目太大,我必須回去稟報皇上,待我們大順君臣商議之後,明天再做決定。」

多爾袞微微點頭道:「那本王就等你一天,如果不答應本王的條件,明天就開始攻城。」

徐文拱手施禮后,退出了中軍大帳。隨後大帳中的諸將一起露出喜色,如果大順君臣真的能答應這份和談條件,那麼千千迢迢入關,雖然沒有攻下京師,也算有所收穫了。

多鐸連忙拱手道:「攝政王,這和談對咱們太有利了,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漢人一筆錢財。而且也證明剛才我說的話,恐怕京城裏的流賊日子也不好過,否則,他們怎能急着找咱們和談呢!」他一面說,一面目光掃過范文程和洪承疇,這兩個滿清中的重要謀士剛才都贊同立刻撤兵,如果聽從他們的話,就可能錯過這個好機會了。

多爾袞微微點頭道:「看來咱們之前的情報也是準確的,范青可能受了重傷,連床都不能下。所以剛才我邀他上城頭談判,使者不敢答應。」說完哈哈笑了兩聲,他非常開心,在京師不可能攻下來,而且已經打算撤軍的時候,流賊卻忽然主動來和談,送上金銀,這簡直是太僥倖了。而且,得到這些金銀布匹,也能挽回這次出征的損失了,回到遼東,自己也能揚眉吐氣,自己攝政王的威名不會受損,簡直是一舉多得,太好了。

他目光落到自己的兩名文臣身上,只見范文程和洪承疇都是皺着眉頭,臉上沒有一絲喜悅的表情。

多爾袞不禁問道:「范院長、洪先生,這和談之事來的如此美妙,你們怎麼不說話呢?」

范文程看看大帳當中,從多爾袞向下都是一臉喜色,一片喜氣洋洋,他不敢當頭潑下一盆涼水,只是拱手道:「攝政王,臣只是覺得這和談來的蹊蹺了一些。」

「有什麼蹊蹺的?我看你們文臣就是想的太多,好處送到你面前,你們都疑神疑鬼,不敢收下了!」多爾袞呵呵笑着。

范文程見多爾袞這般說話,就不敢再說下去了,只好拱手陪笑道:「但願是臣多心了!」

洪承疇卻對這和談沒有一絲一毫的相信,他出於忠心,不忍心見到清軍全軍覆沒,辜負了當年皇太極對他的知遇之恩,拱手接着道:「范院長,學生以為你的感覺沒有錯,這和談來的太過蹊蹺,學生認為這就是流賊為了拖住咱們,不讓咱們撤兵而使用的緩兵之計。」

此言一出,大帳中立刻安靜下來,眾將的目光一起都集中在洪承疇身上。

多爾袞微微皺眉道:「洪先生有何高見?」

洪承疇拱手道:「臣對攝政王和大清一片忠心,向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今日實在不忍心見到咱們大清中了流賊的詭計,導致十多萬將士面臨不測的危險,所以坦誠腹心,向攝政王直言勸諫。」

多爾袞皺眉道:「你以為這和談是流賊的詭計?」

「正是!」洪承疇環顧四周,見諸將都是一副不信的模樣,便朗聲道:「攝政王,各位旗主、貝勒、固山額真,學生想問一句話,流賊有必要與咱們和談,付出一大筆金銀的代價么?」

多鐸忍不住道:「怎麼沒有,咱們十多萬大軍,圍攻京師二十多天了,儘管流賊據城而守,但也損失慘重,首領范青受了重傷,城內百萬人口百姓,難免要面臨糧荒。整個京師內外斷絕,人心惶惶,面對咱們強大的清軍攻勢,流賊急着脫身,自然想要把從京師中擄掠的金銀吐出一部分來,這很合理啊!」

洪承疇道:「咱們圍攻京師以來,已經見識了守衛京師流賊的戰鬥力,城牆高厚,大炮犀利,據城中送出的情報,京師中人心團結,萬眾一心,並無人心惶惶的景象。這種情況下,咱們幾乎不可能攻克京師,這一點,流賊不知道么?所謂和談是在雙方實力接近,連續對戰,士卒疲憊,誰也都看不到勝利的希望,所以才不得不和談。以流賊一直口口聲聲要效仿的澶淵之盟為例,北宋和遼國連年征戰,彼此都深知對方的戰鬥力不弱。遼國興兵南下,連克瓦橋關和定州,但在澶州遭到了宋軍的頑強抵抗,遼國統軍大將蕭撻凜在城下視察的時候,遭到宋軍大弩偷襲而死,士氣受到挫折,此後數日,雙方在澶州城下鏖戰,雙方死傷慘重,誰也奈何不了誰。而宋真宗在寇準等人的鼓勵下,親自到澶州城頭鼓勵士卒,激勵士氣『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里,氣勢百倍』,這種情況下,雙方都知道不可能取勝,所以不得已才開始和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順第一謀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順第一謀士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3章 效仿澶淵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