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軍訓

第3章 軍訓

剛進到自己的小院,就聽到裏面傳來朗朗的讀書聲:「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牢之教侍從們讀書,用的乃是幼稚園的路子,死記硬背,先記住整篇文章,再對照課本認字。整篇文字就掛在牆上的簡易黑板上:把刨平的長木板拋光,塗上墨晾乾,作為黑板。把滑石磨成條,作為粉筆。甲班掛的是《三字經》,乙班掛的是《千字文》,在中間過道則掛着《百家姓》。兩個月過去了,《千字文》已經學完,侍從們正在背誦的是《三字經》。

《三字經》成書於宋代,原典內容之外,經章太炎等人多次增改,故三字經內容在「敘史」部分,已包含元、明、清、民國時期,牢之在書寫此經時,涉及東晉以後的人與事,便只好統統刪除,仿照原作,補上了一些漢末魏晉時期的名士事迹。

待讀完書,牢之把眾人召集起來,讓兩個班組站成了兩排,對他們說到:「你們到這裏來,前後已經有兩個月了,因為你們剛來的時候,身體孱弱,不堪驅使,就沒有額外安排訓練科目。這兩個月來給你們補充營養,看得出來你們的身體條件大有改觀。從今天起,便就要開始進行軍訓了,首先就是隊列和長跑訓練。長跑先每天三公里,半月後每天五公里。現在先進行軍姿訓練。」

「軍訓,軍姿?」眾侍從不知道軍訓為何物,相互竊竊私語起來。

「大家不要吵,聽小郎君說話!」說話的是甲班的班長劉順之。他是這群孩子裏面年齡最大的,長得也高些,身體也壯實,在這群孩子中間頗有威信。

牢之擺了擺手,示意眾人不要緊張,接着解釋到:「軍訓就是軍隊中為訓練士兵進行的操練。你們將來都是要隨着我一起上戰場廝殺的,戰場上個人再勇武,也做不到以一敵百,士兵們相互配合才能最大程度的保存自己,殺傷敵人。現在我說一說戰術動作。」

「首先是立正,動作要領是,兩腳跟靠攏並齊,兩腳尖向外分開約六十度;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體正直,微向前傾;兩肩要平,稍向後張;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自然微屈,拇指尖貼於食指的第二節,中指貼於大腿中間;頭要正,頸要直,口要閉,下頜微收,兩眼向前平視。下面由我示範,大家跟着做。」

走在兩排少年之間,牢之不時地糾正著個別人不規範的動作。雖然眾人一動不動,但是漸漸的額頭見汗了,只覺得腰也酸,腿也疼,渾身不得勁兒,就在有人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劉牢之喊了一聲:稍息。

眾人如奉綸音,頓時矮下了身子,有蹲的,有坐的,有伸腿的。

牢之吼一聲:立正。眾人忙又站起,做好姿勢,亂糟糟的不成個樣子。

牢之道:「稍息,指在立正的基礎上,左腳順腳尖方向伸出約全腳的三分之二,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身體重心大部分落於右腳。看我示範,大家照做。」

「大家注意,軍訓中除了解散,什麼時候都不可以自由活動,休息的動作就是『稍息』。」

「下面給大家講述兩個戰術動作,向左向右看齊……」

整個下午,劉牢之給眾人講解了軍訓的戰術動作要領,讓兩組分開訓練。

別的都好說,就是這左右時人難以分清,看齊的時候往往是你看我我看你,亂的很。牢之想了個辦法,在每個人的右臂上綁上了紅繩,才讓大家漸漸地熟悉接受了。

一周的時間過去了,隊列行走漸漸地有了模樣,左右轉也不再搞反,出門行走,超過三人自動排成隊列,抬手擺臂之間,雖不甚標準,已經有了軍人的模樣。牢之除了對動作要求更加標準外,又開始整理內務。

室內需要一塵不染,水杯需要擺成一條直線;褥子乾淨整潔,不能有一絲皺紋。被子需要疊成「豆腐塊」,它需要按照「平、折、壓、摳、卡、齊、直、正」的摺疊要領和步驟進行「加工製作」。一時間眾人皆不理解,很有意見,只是礙於身份,不敢違逆罷了。

對此,牢之告訴他們,「出門看隊伍,進門看內務」,內務是一支軍隊精神面貌的直接體現。做好這些,不但需要對自己嚴格要求,還要有集體榮譽感,這些能夠增加一支部隊的凝聚力,平時潛移默化的積累,會在戰場上爆發出很大的戰鬥力。然後,牢之宣佈,一個月後,兩組進行比試,分內務、隊列和文化三部分,每個隊伍提拔一名班長,一名副班長。勝出的隊伍有獎勵,班長轉正,還會有假期兩天。

「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孫乾站在黑板面前,抑揚頓挫的念著,明天就是大比之日了,忙活了一個月,就等明天的表現了。小郎君承諾,獲勝的隊伍會有賞賜,眾孩童都有些迫不及待。

秋日的早晨,空氣中散發着絲絲涼意,清爽的感覺讓人振奮。遠處傳來了一陣跑步聲,間或夾雜着「一二三四」的口號聲。近得前來,看到兩列隊伍跑過來。隊伍中的人都不大,十一二歲的樣子,跑的滿頭大汗,不過看着隊伍整齊,口號也響亮,小夥子們都很精神。這是劉家大郎的隨侍隊伍,蕪湖城的人早就見怪不怪了。早晨長跑,從一開始的三公里,到現在的五公里,慢慢地從不適用到享受這個過程,劉順之看着自己的隊伍,心裏充滿了自信。這一個月他在訓練時加意小心,想出了不少好辦法,不但隊列整齊劃一,豆腐塊也疊的越來越好,想着家裏的弟妹,他們拿到好吃食的樣子,「今天一定會贏!」

九月十六,是正式比賽的日子,劉牢之跟劉平早就說好了,今天上午不練技擊之術,讓劉平一起做裁判,今天兩個班的侍從要進行比試。

看着整齊的隊列,一致的腳步,甚至擺臂的高度都基本相同,劉平感慨道:「虎父無犬子啊,小郎君的練兵之法,只怕不差於老爺啊!」

「這只是基本的隊列操練,什麼時候把平叔教的技擊之術加入進去,才能成為精銳吧!」牢之謙遜的道,「小子如何敢跟老爺相提並論!雕蟲小技罷了。以平叔看來,這兩組人馬,誰操練的更好?」

「難分伯仲啊!」劉平嘆道,「不過細究起來,甲班的隊伍,是從高到矮排列的,看着更為整齊,向裁判席看來的時候,每個人的角度幾乎都一樣,擺臂有力度,稍勝一籌。」

接下來是文化比試。比試也簡單,把學到的文章在紙上默寫一遍,當眾讀出來,看看正確的有多少。

看到眾少年在紙上歪歪扭扭的寫着,雖不甚工整,但基本都寫對了。劉牢之對劉平說到:「學以致用,不必要求他們能通曉經典,能夠看懂文書,寫來辭能達意就好!」

劉平道:「這是他們的造化,便是他們的父親沒有戰死,他們也很難有機會讀書習字。如今小郎君能夠做到這點,甚是了不起。」

劉牢之道:「平叔,他們將來會走上更大的舞台,在這亂世攪起一陣風雲,且看吧!」

接下來,牢之檢查了他們的成果。乙班比甲班多寫對二十一字,稍稍勝出。

還有一項內務,眾人列隊從校場走回到劉牢之的小院,一起來看兩邊的內務整理。

走進廂房,看到眾人的寢室,把劉平嚇了一跳。只見餐桌上整整齊齊的擺着餐具和水杯,桌椅用抹布抹的鋥亮,衣箱擺放的整整齊齊,嚴絲合縫。再看床上,褥子潔白,一塵不染,連個褶皺都沒有,最主要的是床上的被子,四棱四角,方方正正,真真的豆腐塊啊!

劉平從軍半生,從來沒有聽說軍隊會這樣訓練,覺得對士卒有些苛刻,心下有些不以為然,他轉過頭,不解地對牢之道:「小郎君,這麼做有什麼用啊!」

劉牢之對道:「怎麼會沒有用處,出門看隊伍,進門看內務,這是一支隊伍的精神面貌啊!一支有精氣神的隊伍才能夠成為精銳之師!」說罷,伸手請到,「再看看乙班的情況。」

走進北間,看到乙班的內務整理情況,跟甲班差不多,就是床上的豆腐塊,跟甲班稍有差距,個別人的被子的邊角還有些圓潤。

劉平總結道:「兩個班做的都非常的好。非要比個高低的話,甲班的被子疊的更好一些!」

話音剛落,甲班的眾人齊聲歡呼,乙班的人則有些垂頭喪氣。甲班兩勝一負,顯然是贏了此次的大比。

劉牢之宣佈了此次大比結果:甲班勝兩陣,乙班勝一陣;甲班每人獎勵一百錢,劉順之升為正式班長,另根據比賽結果,劉樹升任副班長,假期兩天,另每人賞一爐水煎包;乙班每人獎勵五十錢,孫乾帶領大家基本完成任務,依舊代理班長,劉延之升副班長,不放假,共賞一爐水煎包。

甲班的人興高采烈,乙班的人也興奮起來了,高聲歡呼起來。

「嘶——」,少年咬了一口水煎包,裏面的汁水淌到了嘴角外,猶不覺得,邊嚼著邊說着,「真香,真好吃。」

「好吃就多吃點,值得什麼。」劉順之說到,又對妹妹說,「小依,你也吃呀。」

小依依言夾了一個,慢慢吃着,只覺得又香又鮮,從未吃過如此美味。

「這個水煎包是宴喜樓里新推出的吃食。去的晚了根本吃不上,這是小郎君特批的,我們一直等在那裏,剛出鍋就拿回來了。」

「大哥真好!」

那少年吃完一個包子,又拿了一個,邊說着:「大哥也吃啊!」

「大哥吃過了,」劉順之問道,「母親呢?」

「母親要晚些時候才能回來,因為宴喜樓生意好,忙不過來,劉主管找母親去酒樓里幫忙了。」那少年劉從之說道,「都有半個多月了。」

「大哥這幾個月長的壯實了不少。你們每天都忙些什麼啊?」小依問道。

劉順之揀要緊的說了,又道:「聽小郎君的意思,兩年後會再招一批侍從,二弟先在家辛苦兩年,到時哥哥跟小郎君說一聲,也招了你進去。」

「那可太好了!」劉從之憧憬著,「我也能讀書認字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晉小軍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東晉小軍將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軍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