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淺談周易 三易

第四卷:淺談周易 三易

三易,《連山》、《歸藏》、《周易》的合稱。《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相傳《連山》、《歸藏》為夏、商之《易》,書已失傳。

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周代的《周易》,並稱為三易。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簡本)。《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連山》與《歸藏》魏晉之後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成為中華文化領域裡的千古之謎。

有學者認為「三易」的名稱和它們各自的卦序以及卦序所要表達的內容有關。鄭玄在《易贊》中說:「《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

賈公彥疏:「《連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納)于山,故名易為《連山》。《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故名為《歸藏》也。」

《連山易》古多隻稱《連山》,其名初見於《周禮春官宗伯大卜》。

《連山易》是以四季六氣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為吉凶判辨之坐標,以三元九運為時空轉換。不同於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剋的客觀論來指導概念論的辯證方法。

《連山易》是用古人對客觀世界的實體論、摸看論來定義萬物發展的自然法則,對以人為本的社會人類行為作了系統的規則並論證論述。在64個卦的宮變,象變中詳盡的應用訓詞、誥詞、象詞把《連山經易》及《歸藏》中理論體系的精髓忠實地描寫出來。

水書《連山易》的發現

水書連山易,是貴州省水族(古時來自北方的人群,因特殊性成了一個小民族)用水書(其文字圖畫與夏都二里頭出土的夏陶符號同類)寫作的稱為《連山易》的一種易書。

《歸藏》,傳統認為是商代的《易經》,魏晉以後已經失傳。《商易》以坤為首卦,故名為歸藏。

相傳黃帝作《歸藏易》,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家鉉翁稱:「歸藏之書作於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

一說《歸藏》在漢朝已佚,因為《漢書藝文志》中沒有著錄,《隋書經籍志》亦曰:「《歸藏》漢初已亡,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明朝楊慎以為漢代時《歸藏》未失,「《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見桓譚《新論正經》,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云:「《歸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其見於傳注所引者。」

秦簡《歸藏》的出土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藏》,稱為王家台秦簡歸藏,重啟研究《歸藏》的熱潮。有人認為「秦簡《易占》不僅是《歸藏》,更準確一點,應當是《歸藏》易中的《鄭母經》」

《周易》包括《經》《傳》兩大部分。《經》分為《上經》和《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卦重疊演變而來的。每一卦由掛畫、標題、卦辭、爻辭組成。

相傳八千年前的伏羲創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文王重新演繹六十四卦卦序,彙集歷代口頭流傳的卦辭、爻辭,用文字記錄下來這就是《易經》。四百多年後,孔子解釋和讚頌經文的文字,形成了《周易》的《易傳》部分。

《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1973年初,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周易》,釋文發表在《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熱潮。

1977年在阜陽雙古堆漢墓出土了漢簡《周易》。1994年發現了楚竹書《周易》,經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關校注,亦十分豐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璞隨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元璞隨筆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卷:淺談周易 三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