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殺奴(5)

第422章:殺奴(5)

夜落隔歸化可汗是中原女婿,早就想跟宋朝修好,現在劉敏趕來「走親戚」;可汗自然要熱情接待?他讓夜落隔幽蘭公主協助劉敏上祁連山皇城草原考察、定點養馬基地。

夜落隔幽蘭公主率領一支王庭衛隊給劉敏一行保駕護航,使養馬基地蓬勃發展;現在又親自押送一萬匹戰馬趕來汴梁;劉敏不知如何感激她才好。

兩人擁抱一陣,親密敘舊;夜落隔幽蘭公主說她奉父漢之命帶來2000鉄鶻軍,其中100名是女子。

鉄鶻軍是皇城草原上的騎手組成,戰鬥力不亞於党項人的鐵鷂子和契丹人的鐵林軍。

劉敏見說,興奮不已地又一次抱住夜落隔幽蘭公主道:「幽蘭妹妹來得正是時候,你的100名女兵借劉敏一用!」

幽蘭公主莞爾一笑,道:「劉姐姐談何借用?幽蘭帶來的2000鉄鶻軍就是配合大宋軍隊誅殺遼軍的,100個女子從現在起就是敏姐姐的屬下……」

話休絮煩。卻說馬驫、張耆、鄧柳、來五、楊志發5人來到遼國駐汴梁驛館找見馬歸元和周放,開門見山地講明來意。

周放血氣方剛道:「看來故土人並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身處遼境的遊子,劉夫人看得起周某,周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也要為故土朝廷效力!」

馬歸元接上周放的話:「周將士說得好,我們這些遊子早就想為故國效力;現在終於等到這一天!」

馬歸元說著揚揚手臂道:「夫人說需要驛館使臣兀顏光合的印綬和信札,這一切其實都是馬某操作單;因為契丹使臣兀顏光合不識字,公文、信札來往必須經過我的手;爾後蓋上兀顏光合的印章即可!」

張耆哈哈大笑,道:「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馬義士,那我們開始行動吧!」

馬歸元蹙蹙眉頭想了想道:「馬某這裡就弄一封召喚遼軍的信札來,周放兄弟拿上上陽武浮橋召喚那裡的遼軍!」

馬歸元說完這段話鄭重其事補充道:「陽武浮橋上出現的300遼軍,正是兀顏光合口授馬某書寫;向遼國承天皇太后蕭綽請要來的,兀顏光合口之所以請要300宮衛兵趕來汴梁;目的只有一個,裡應外合顛覆大宋政權!」

周放將馬歸元如此講,深深向他三揖,道:「小人周放堅決完成馬大人使命!」

馬歸元見周放接受了任務,便對馬驫和張耆幾人道:「老夫不能親自趕往陽武前線有點遺憾,但要去踴路街軍營去見有點傳奇的劉敏劉夫人……」

劉敏在踴路街軍營的中軍大帳會見了馬歸元。

馬歸元見劉敏眉清目秀,貌美如仙;誠惶誠恐地打躬作揖:「夫人時仙女下凡,馬歸元相見恨晚!」

劉敏不讓馬歸元客套,叫他坐下來說話,道:「馬進士從小在遼國境內長大,民女正想向您討教契丹人的生活習俗和國情特色,馬進士要是方便不妨給民女講講!」

馬歸元起身施禮,道:「夫人言重了,馬某從小生活在遼國境內又在遼國中的進士;對契丹人的生活習性和國情、特色了如指掌,夫人願意聽,馬某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班門弄斧了!」

馬歸元說著,清清嗓音;神情亢奮地給劉敏講述起遼國的風俗習慣來。

遼國是契丹族建立起來的國家,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畋魚以食、皮毛以衣、馬逐水草、人仰湩酪」。

游牧民族經濟上的弱點在立國前大體上已經解決,即:以人為方式在游牧地區內營造綠洲,再將農耕民族移居其中。

契丹人從事農業、手工業,都是由遼太祖的祖父、父親以及伯父等傳入契丹,遼太祖的先祖還將中原的紡織技術引進北國;因此上說,遼朝的手工工藝跟中原不差上下。

契丹人非常重視騾馬牛羊的養殖、培育和牧養,在境內州縣均設有群牧司以管理官有的牲畜。

遼朝皇帝還重視農業生產,使農業生產和牧業養殖共同發展和繁榮;各得其所,有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

劉敏插上話道:「這麼說遼朝並不是一個純真的游牧民族,境內的農業和紡織業、手工業也是非常繁榮!這跟以前的匈奴、突厥有天壤之別啊!」

「劉夫人講得對極咧!」馬歸元站起身來揖了三揖道:「契丹人比匈奴和突厥人不知要文明多少倍!匈奴、突厥不種糧食,糧食全靠搶劫掠奪;契丹卻不一樣,他們是農牧業兩架馬車並駕齊驅!」

劉敏愕然,看向馬歸元道:「這恐怕就是大宋幾十年來難能戰勝遼朝的真諦,遼朝重視農業生產發展;一旦畜牧業因為天災受到損失,農業區能用糧食給以補貼;不至於一場雪災危害國家安全!」

頓了一下定定神道:「匈奴就不一樣;壺衍鞮單于好戰,多次和漢朝、烏孫發生戰爭,公元前71年的那場對烏孫之戰被打敗;返回王庭途中又遇雪災,牛羊馬匹凍死、餓死無數;匈奴人從雪災中難能自救,基本上已經亡國!」

劉敏說完這些話,揚揚手臂道:「馬進士你接著往下講吧!」

馬歸元伸長脖子咽咽口水,接著前面的話語繼續講述:

遼國的人口早公元916年有40萬戶200萬人,公元926年是57.3萬戶286萬人;公元952年戶數已達76萬,口380萬;公元1000年97萬戶,人口將近1000萬。

遼朝境內農作物品種齊全,既有粟、麥、稻、穄等糧食作物;也有蔬菜瓜果。

契丹人借鑒、學習中原的農業技術,引進作物品種;還從回鶻引進了西瓜、回鶻豆等瓜果品種,結合北方氣候特點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作物栽培技術。

遼朝的土地有公田和私田兩類,在沿邊設置的屯田自然是公田;募民耕種的在官閑田也是公田,百姓領種十年以後要對朝廷繳納租賦。

至於所說的「占田置業入稅」則是私田了,屯田多集中在北部沿邊;私田則多在遼國南境。

契丹境內的漢人依然是男耕女織維持家庭收入,同時契丹將戰爭中俘掠的漢人安置在腹心地區,建立許多頭下軍州;除少部分需上繳,其餘收入皆歸頭下主所有。

遼廷為了鼓勵百姓開闢荒地,立例若成功開闢農地可免租賦十年;形成契丹特有的農牧混合經濟。

遇到兵荒、歲飢之年,也要減、免賦稅。

遼朝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被編入州縣,包括擁有少量土地的自耕農和靠租種地主土地為生的佃戶。

這些人無論經濟地位如何,都是具有自由民身份的國家編戶;並承擔著國家的賦役負擔。

寺廟的佃戶多是貴族、官僚隨同土地一起轉贈的,是既向國家納稅又向寺廟交租的另一種形式的稅戶。

遼朝的畜牧業十分發達,契丹人的牧業經濟得到了較大發展。

牧業是契丹等部落民的生活來源,也是遼朝所以武力強盛、所向克捷的物質條件。

陰山以北至臚朐河,土河、潢水至撻魯河、額爾古納河流域,歷來有優良的牧場。

契丹各部和屬部中的阻卜、烏古、敵烈、回鶻、党項等,主要從事游牧業。

羊、馬是契丹等游牧民的主要生活資料:乳肉是食品,皮毛為衣被,馬、駱駝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戰爭和射獵活動中馬匹又是不可缺少的裝備。因此,「蕃漢人戶亦以牧養多少為高下」。

阿保機之妻述律氏曾自豪地說:「我有西樓羊馬之富,其樂不可勝窮也」。

羊、馬也是遼朝向契丹諸部和西北、東北屬國、屬部徵收的賦稅和貢品,是遼朝的重要經濟來源,因而受到統治集團的重視。

游牧的契丹人,編入相應的部落和石烈,在部落首領的管理下,在部落的分地上從事牧業生產,承擔著部落和國家的賦役負擔,沒有朝廷和部落首領的允許,不能隨意脫離本部。這些人是牧區的勞動者、牧業生產的主要承擔者,是部落貴族的屬民。

遼代的冶鐵業發達,發掘出土鐵制的農業工具、炊具、馬具、手工工具可與中原的產品相媲美。

遼東是遼朝產鐵要地,促進遼朝冶鐵業的發展。初期,曾以橫帳和大族奴隸置曷術石烈,從事冶鍊。

「曷術」,即契丹語「鐵」。曷術石烈在遼聖宗時因戶口繁息和生產關係的變化改編為部,仍以鐵為賦。

遼在手山、三黜古斯和柳濕河分置三冶。其中手山為今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的首山鎮,這裡的礦冶史最晚當起自遼代。

遼國的陶藝受唐代影響,墓葬出土文物則顯示部分宋代器皿及其他器皿自國外輸入。

但金、銀器製作亦採用唐、宋的金屬打制和鍍金技術。

遼瓷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瓷器的造型可分為中原式和契丹式兩類,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風格燒造,有碗、盤、杯、碟、盂、盒、壺、瓶等,契丹式則仿造本族習慣使用的皮製、木製等容器樣式燒造,器類有瓶、壺、盤、碟,造型獨具一格。

缸瓦窯村窯是一處目前所知遼代最大的古瓷窯遺址,可生產白釉、單釉和三彩釉瓷以及宮廷所用的官窯器物。

遼代的鎏金、鎏銀、染織、造馬具、制瓷以及造紙等手工業門類齊全,工藝精湛。

契丹鞍與端硯、蜀錦、定瓷更被宋人評比為「天下第一」。

馬歸元侃侃而談時,不禁使劉敏想起後世考古的新發現——陳國公主與駙馬墓、耶律羽之墓等貴族墓葬出土的精美金銀器都反映出契丹獨特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工藝技術水平。

內蒙古翁牛特旗廣德公鄉遼墓出土的雙猴綠釉雞冠壺和龍首綠釉雞冠壺就是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模式,在壺體側邊作出仿皮革縫製的痕迹,此類壺是契丹民族特有的生活器皿。分散到世界各地博物館,並作為博物館規模標誌的,高達兩米的大羅漢瓷像,就是遼代產品,是從河北省易縣附近山洞中被外國人盜走的。

劉敏的思議被馬歸元打斷:遼國隨著農、牧、手工業的發展,交換逐漸頻繁,商業活動也日益活躍。

早期,遼太祖在炭山北建羊城,「起榷務以通諸道市易」。

后版圖擴大,建置完善,經濟成分增加,範圍擴大,商業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遼五京相繼建成后,都成了遼朝的重要商業城市。

遼朝與周邊各政權、各民族、國家的經濟往來多以朝貢和互市的方式進行。

由於商業的發展,遼朝境內也出現了富有的商人階層;他們或經商於五京、州縣,或來往於遼、五代諸國或宋朝,有的甚至成為代表遼朝辦理交涉的使臣。

如遼太宗時的回圖使喬榮經商於後晉,又為遼朝商業貿易的代表,並可作為使臣與後晉交涉政務。西京歸化州的韓師訓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遼代物價甚低,雖有鹽酒之稅,但各地稅率並不一致。商業貿易的繁榮促進了貨幣經濟的發展。

耶律阿保機之父撒剌的時,已開始鑄造貨幣。然而貨幣使用量不多,遼世宗時,上京還處在交易無錢而用布的狀態。

各地都用不同貨幣,如聖宗以前所鑄的遼錢極少,聖宗之後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貨幣中,所佔數量仍甚少,不及百分之二,主要的是宋錢,其次是唐及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錢;在對外交易方面,遼主要與宋和西夏等通過邊境上的榷場進行互補性的交易。另外與日本、高麗、阿拔斯王朝和喀喇汗國也有貿易往來。

遼朝吸收許多漢文化與渤海國文化。滅渤海后,渤海遺民大量聚居於遼上京、遼東京一帶的州縣,較先進的渤海文化對遼文化有較為廣泛的影響。

幽雲十六州到後來和宋朝的頻繁交往,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時期的榷場貿易,漢文化對於遼朝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由於大量漢文書籍的翻譯,將中原人民的科學技術、文學、史學成就等介紹到了草原地區,帶動和促進了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發展。

遼朝皇室和契丹貴族多仰慕漢文化,如遼的開國皇帝遼太祖崇拜孔子,先後於上京建國子監,府、州、縣設學,以傳授儒家學說,又建立孔子廟;遼聖宗常閱讀《貞觀政要》,教育方面實行設學養士和科舉取士;極大推進了遼國社會的發展。

馬歸元絮絮叨叨給劉敏上了一堂遼國的歷史課,劉敏感激不盡地謝過馬歸元;說她和紅衫軍馬上就要出征。

馬歸元不明事理地凝視著劉敏問:「紅衫軍!什麼是紅衫軍?」

劉敏訕訕而笑,道:「紅衫軍就是女子組成的戰鬥隊伍啊!」

馬歸元聽劉敏這麼說,茅塞頓開地躬身施禮道:「但願夫人旗開得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章獻明肅皇太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章獻明肅皇太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2章:殺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