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殺奴(4)

第421章:殺奴(4)

馬驫說出「夫人將軍有什麼詢問儘管講出來」的話,劉敏直言不諱道:「本夫人聽鄧柳將軍說,你有個叔叔在遼國駐汴梁驛館從事刀筆吏?」

馬驫躬身一禮道:「鄧柳兄弟沒有說錯,末將是有一個叔叔在遼國駐汴梁驛館做刀筆吏!」

馬驫說著定定神道:「我這個叔叔名叫馬歸元,從小流落到遼國;是在遼國通過科舉考試做了官的,叔叔儘管在遼國做官可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原人;一直想回到中原朝廷來,只是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

劉敏訕訕而笑,道:「看來老天沒有以往馬將軍的叔叔,要給他提供一個棄暗投明的機會!」

劉敏的話馬驫似乎已經明白,可他還是堅持要把自己想說的話講出來,伸長脖子咽了一口唾沫道:「遼國文忠公韓德讓見叔叔忠於契丹朝廷,遴選他做了駐汴梁驛館左林牙官——刀筆吏;成為使臣兀顏光合的副手……」

馬驫侃侃而談,不禁勾起劉敏對遼國契丹人建立的這個王朝的思議。

遼國儘管是契丹人建立起來的政權,但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始;不斷地融入中原文化,在廣闊的地域上實行「一國兩制」。

遼太祖時期,契丹人就打下了幽雲十六州的部分城池;到了遼太宗耶律德光手裡,更是從「兒皇帝」石敬瑭手中接過整個幽雲十六州:

幽(北京城區)、薊(天津薊縣)、瀛(河北河間)、莫(河北任丘)、涿(河北涿州)、檀(北京密雲)、順(北京順義)、媯(gui)(河北懷來)、儒(北京延慶)、新(河北涿鹿)、武(河北宣化)、雲(山西大同)、應(山西應縣)、朔(山西朔州)、寰(山西朔州)、蔚(河北蔚縣)。

遼國全面接收幽雲十六州後學習中原王朝實行科舉取士。

遼國的科舉制度是向唐朝學來的,而唐朝每年的進士人數就不多;唐朝科舉分進士和明經兩科,進士科每年錄取名額不足三十人;加上明經科也不到一百人。

遼國效仿唐朝,在漢人居住的地方實行科舉取士;關口把得很嚴。

遼國科舉只准漢人參加,而放眼遼國;就數幽雲十六州的漢人最多,但幽雲十六州一直處在遼國與漢族政權的夾縫之間;中原王朝大臂一揮「恢復中華」,幽雲的漢人多半會雲集響應;這恐怕也是取士口子不能開得過大的另外一個原因。

遼國統治者要防著漢人,漢人學子對契丹政權也不抱什麼好感:「子曰:以夏變夷,夏也;以夷變夏,夷也」,讀著這些聖賢書,去參加「夷狄」的科舉、當「夷狄」的官員?恐怕沒多少人會願意的。

幾方面原因綜合下來就造成了遼國頭十三年的科舉取士,平均每年錄取進士不到三人的情形。

馬驫的叔叔馬歸元正是每年錄取3人之中的1個,還真是可喜可賀。

馬歸元是漢人,中了進士成為遼國的官;心中總是覺得很彆扭,因此也只能做個遼臣的副手不可能去做一把手。

即便是遼國駐汴梁驛館也只能做刀筆吏,矛盾的心性充滿馬歸元的一生。

遼朝如同宋朝一樣實行五京制度,五京制度主要是控制因戰爭獲得的土地而設置;或是因為爭奪一地而設置的前進基地。

遼朝分5個道,每個道有一個政治中心稱為京;並以京的名稱來命名道。

上京道治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波羅城),轄以西拉木倫河流域為中心的契丹本土。

中京道治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轄原奚族本土。

東京道治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轄原東丹國地區。

南京道治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西南),轄今海河、大清河以北,及長城以南、河北、北京、天津部分地域。

西京道治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轄今山西和內蒙古交界處。

五京中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均是陪都;然而遼中京大定府在澶淵之盟后其政治作用加強,地位直逼上京的首都地位。

遼太宗大同元年(947年),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佔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

公元1007年遼聖宗建中京大定府,自臨潢遷都於此;1044年遼興宗升雲州為西京大同府。

遼國道下設府、州、軍、城4種政區,為同一級別。

府一級的政權主要有:(1)京府:臨潢府、大定府、遼陽府、析津府、大同府。(2)率賓府、定理府、鐵利府、安定府、長嶺府、鎮海府、興中府(1041年升霸州置,今遼寧朝陽),這7府的地位比京府略低。

遼朝的州要分等級,從高依次為:節度州、觀察州、防禦州、刺史州。

遼國還設有與縣同級的州、軍、城。而頭下軍州是遼朝一種特殊建置。

契丹貴族將所俘掠的人口,建立州、軍安置,督迫其為主人勞作。

遼諸王、外戚、大臣所領有的頭下軍州可建城郭,其餘只能有自己的頭下寨堡。

頭下軍州多設在潢河流域契丹住地,俘戶主要是河北、山西的漢人和東北地區的渤海人。

頭下州縣名稱,常採用俘戶原籍州縣名稱,如俘衛州民,建衛州;俘三河縣民,建三河縣;俘密雲民,建密雲縣等。頭下軍州的制度到遼聖宗時期逐漸廢除。

遼朝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轉徙不定、車馬為家的游牧生活決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首都而在捺缽。

捺缽是契丹語,意思是行在所、行宮;遼朝的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缽隨時決定,捺缽是處理政務的行政中心。

為了統治當地漢族,遼太宗採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分治漢人和契丹人、南北兩面官的兩院制,並且改幽州為南京、雲州為西京。

遼設南面官和北面官雙軌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北面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官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

大部分官名及職掌沿襲唐制,並參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

遼朝的官有實授、遙授之分,職事官與散官及階、勛、憲銜、封爵、食邑戶數等配套。

遼代官名多有契丹語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隱掌管皇族政教,夷離畢掌管刑獄,乙里免為誥命夫人等。

遼世宗任用賢臣耶律屋質進行一系列改革,將遼太宗時的南面官和北面官合併成立南北樞密院,廢南、北大王。

後來南北樞密院合併形成一個樞密院,遼世宗的改革使遼朝從部落聯盟形式進入中央集權的時代。

遼朝取燕雲十六州后,其國土包括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為保持契丹族的騎射善戰,仍然過著:「轉徙隨時,車馬為家」的生活。

在這種特殊經濟、政治、文化背景下,契丹的管理體制上逐漸形成了一套縣有鮮明游牧民族特點的四時捺缽制度,即:春捺缽、夏捺缽、秋捺缽、冬捺缽。

遼朝的宮衛騎軍兵是最精銳的部隊,既擔任保衛任務又出兵打仗;另外還有部族兵、漢軍、渤海軍等。

契丹是游牧民族善於騎射,平時放牧漁獵;既是生產經濟活動,也是軍事練習;有戰爭很快即可集合成軍。

遼朝的軍隊平時約在二十萬至三十萬左右,而是契丹部族全民皆兵。

遼朝所能動員的兵力在總人口當中比例很高,為164萬2800人。

由於保留著原始部族的痕迹,並處於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迅速轉化的歷史階段;軍事制度初期多與本民族社會制度合為一體。

進入長城以南地區后,既保持有本民族特色;又逐步接受漢族影響具有民族融合的特點。

遼朝皇帝親掌最高兵權,下設北﹑南樞密院。

北樞密院為最高軍事行政機構,一般由契丹人主管﹔南樞密院亦稱漢人樞密院,掌漢人兵馬之政;因而出現一個朝廷兩種軍事體制並存的局面。

遼軍大體分為宮帳軍﹑部族軍﹑京州軍和屬國軍。

宮帳軍,徵集直屬皇帝的帳戶壯丁組成,是契丹族親軍,供宿衛和征戰:「以行營為宮,選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

部族軍,主要由契丹以外的部族壯丁組成,供守衛四邊。以上兩種部隊是遼軍的主力。

京州軍,亦稱五州鄉軍,徵集五京道各州縣的漢族﹑渤海族等的壯丁組成。

屬國軍,由臣屬國壯丁組成。后兩種部隊為輔助兵力。

遼初,貴族男子人人服兵役,年齡在15——50歲之間的列籍正軍,兵器﹑戰馬自備。

《遼史》載:「正軍一名,馬三匹,打草谷﹑守營鋪家丁各一人」。「人馬不給糧草,日遣打草谷騎四齣抄掠以供之」。後來,「沿邊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積穀以給軍餉。」

遼軍以騎兵為主,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刀槍;後期從宋朝傳入拋石機式的火炮,編有炮手軍……

劉敏將遼國的概括回味一番,對馬驫道:「真宗皇上繼位不久,遼國承天皇太后蕭綽想趁虛而入發20萬大軍南下入侵,300契丹兵已達陽武浮橋正與那裡的守橋部隊對峙;本夫人打算生擒這些騷擾的韃子兵,想讓馬將軍趕往遼國驛館去見你的叔叔!」

張耆接上劉敏的話:「是這麼回事馬將軍!」

張耆說著把手指向鄧柳道:「鄧柳表兄周放是遼國驛館的大廚,周放是仁人志士;已經答應協助朝廷生擒陽武黃河北岸出現的300韃子兵!」

張耆說周放已經答應協助朝廷生擒韃子兵這句話,是想從心理上對馬驫來一個激勵。

張耆這小子還真有心計,要不他後來也不會成為天雄軍兵馬鈐轄;天禧二年更不會為武信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出判陳州,拜樞密使;歷河陽、泰寧、山南東道節度使。

明道元年加右僕射,為昭德軍節度使兼侍中,出判許、襄、鄧、孟、陳、壽諸州封徐國公。慶曆三年以太子太師致仕。

張耆的曾孫張叔夜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將。

張耆說完「周放已經答應協助朝廷生擒契丹韃子」的話,看向馬驫道:「但周放畢竟是個廚子,難能拿到遼國使臣的印綬和信札一干信物;生擒韃子兵勢必遇到難題,夫人將軍才有求於馬將軍!」

張耆的話立竿見影,只見馬驫向前一步站立劉敏面前深深三揖,道:「夫人將軍放心,末將一定說服叔叔拿到我軍擒拿契丹兵卒需要的一切信物!」

張耆、馬驫、來五、鄧柳、楊志發5人趕往遼國駐汴梁驛館去了,劉敏對盧成玉、趙元佐、呼延瑾兒和紅衫軍的女子道:「我們現在去西城萬勝門迎接回鶻國夜落隔幽蘭公主……」

夜落隔幽蘭公主率領回鶻國一支2000人的隊伍,押送1萬匹軍馬趕來汴梁;一路上風餐路宿不在話下,僥倖的是平順安全沒有受到什麼阻力來到汴梁。

這是因為党項賊子李繼遷被劉敏和潘羅支設計殺死後,西夏幼主李德明一時半刻還成不了氣候;隴右一帶才無戰事。

夜落隔幽蘭公主率領回鶻國兵士才將馬匹順利送到汴京。

一萬匹戰馬對以步兵為主的大宋王朝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夜落隔幽蘭公主的前哨部隊一到西城萬勝門;便向城門校尉馬驫做了稟報。

馬驫不敢怠慢,安排手下人在金明湖畔搭建起臨時帳篷讓夜落隔幽蘭公主的兵士休息;戰馬先由回鶻國的兵士飼餵著,他則帶了兩個兵士趕去樞密院稟報。

樞密使是王繼英,可他不管事;管事的是宰相寇準。

馬驫找到寇準,寇準正忙活宋真宗親征大名府事宜;讓馬驫上踴路街軍營找夫人劉敏或者駙馬盧成玉。

馬驫趕來踴路街軍營,劉敏讓他去了遼國驛館;劉敏則和盧成玉、趙元佐一幫人趕來德勝門外迎接夜落隔幽蘭公主。

夜落隔幽蘭公主一見劉敏,疾跑過來兩人緊緊擁抱一起。

劉敏在涼州誅殺了党項酋李繼遷后,和趙元佐、呼延瑾兒、火爺爺等人趕去甘州回鶻國拜見了可汗夜落隔歸化,提出在祁連山皇城草原飼養軍馬的要求;夜落隔可汗滿口答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章獻明肅皇太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章獻明肅皇太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1章:殺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