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西山

第五十九章 西山

保定歸來,芷若大病了一場,弘暾也沒能逃過這一劫。允祥差人細心照顧,自己卻被雍正叫入宮中狠批了一通。雍正向來不屑於他的兒女情長,可罵歸罵,心裏知道也只有這個弟弟是還靠得住的。教訓了幾句,也就作罷。

允祥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黃河水務,官吏整治,國學科舉,外邦來史,每一項他這個總理大臣都少不得要勞心一番。允祥宿夜操勞,眼看着日漸消瘦,久未疼痛的腿疾再次複發,痛得無法行走。雍正特許了他可以坐轎上朝,還派御醫日夜候在怡王府里,隨時準備替王爺診治。

然這也不過治標不治本。雍正心疼弟弟,特意為他大赦天下,還封其四子弘皎為寧郡王。但這一封爵,又加深了十三府里的家庭內部矛盾。

弘皎時年不過**歲,是當年圈禁時,侍妾阿蘭所生,比弘暾的年紀還要小上一截。弘昌看在眼裏,嘴巴動了動沒有吭聲,心裏已老大不痛快。那兆佳氏所生的弘曉是嫡子,若得個爵位自然算不上過分。可弘皎不過是庶出,親生額娘還是個奴婢,漢人出身,這次卻被聖上親點封王,這弘昌的面子已經掛不住了。早晚進出,總覺得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嘲笑他什麼。他是長子,又素來最得允祥疼愛,但這些實質性的好處都沒落在他身上,讓他心裏怎能好受。

芷若自然知道又是自己連累了兒子。在雍正眼裏,才剛過周歲半的弘曉當然是以後要繼承這「鐵帽子王」的,而魏芷若的孩子根本不在他考慮之列。於是,允祥另外兩個兒子,他挑來挑去,選中了忠厚老實些的弘皎。其生母阿蘭也「母憑子貴」,晉位為庶福晉。

允祥對於這樣的賞賜,是堅決推辭的。可胳膊擰不過大腿,皇帝金口玉言,到最後他只能叩頭謝恩。弘昌的委屈和不服,他看到了,卻未言語,只因他心裏早有了另一番較量。

這陣子的病痛與忙碌,讓允祥幾乎沒有時間去管府上的雜事。管家拿捏著,舉凡吃不準的事情便請示嫡福晉。兆佳氏彷彿是那被壓抑了許久的幼苗,一朝頂開了頭上的磐石,便倏倏地躥了起來,無論什麼都要指手畫腳一番,將原先當家的語畫給擠到了邊上。語畫也是老實人,並不相爭,由着她一個人鬧。果然,那女人唱了一陣獨角戲,覺得沒意思了,嫌管事費勁,又將一堆爛攤子丟了回去。語畫管家本不在行,尤其是賬務問題,只得舔著臉面再去求芷若,被兆佳氏知曉了,心裏又是不痛快。

一日,芷若請完安正要回去,卻被兆佳氏留下了。那人笑着,拉着她的手,與她扯了許久,說了些孩子年幼,自己經驗不足,恐教養有差之類的話。言外之意,無非是希望芷若上她屋裏,替她看管孩子,做些教養嬤嬤的活。芷若當然不會應承,話語委婉地拒絕了。

兆佳氏目的沒能達到,很是不悅,遂在允祥耳邊撒嬌賭氣,說了一堆芷若的不是。總算允祥還沒忙糊塗,一句話,乾脆將府上的擔子全都挑到弘昌肩上。弘昌與這小嫡母素來不對盤,為了芷若的事兒也不知與兆佳氏爭過幾回,最厲害的一次還險些動上了手。如此一來,弄得兆佳氏心裏越發惱火,三天兩頭跑回娘家去訴苦。

芷若住在後院裏,也別無所求,只是得空就帶着弘暾去綉坊里轉轉,教他些東西。允禟出事以後,有人偷偷兒送了封信於她,信封裏頭只一張地契。現在,這綉坊里裏外外都是她的了,這也是她要傳給弘暾的寶貝。

只是允祥的身子骨,許是當年養蜂夾道落了病根,十年的圈禁又心緒鬱結,竟是越來越差。一日在上書房裏與幾位大臣共同議政,說着說着,就這樣暈眩了過去。

雍正大驚失色,忙不迭傳詔御醫,甚至下旨全國有獎徵集名醫和配方。他將允祥留在宮中養病,允祥卻以不合禮製為由謝絕聖意,堅持要回到府上。兆佳氏畢竟年紀輕閱歷淺,見到允祥病倒,頓時慌得不知所措,一下子感覺世界都亂了,整日如亂頭蒼蠅般地圍在他身邊唧唧喳喳,不曉得應該做些什麼。允祥被吵得頭痛,遂下令找人拾掇了就躲到芷若住的小院裏,拒絕其他人的進入。

芷若不想與病者相爭。允祥乖乖地躺在榻上,什麼也不做,不說話,不讀書,不寫奏章,屋子裏是安靜的。這情景,讓她彷彿回到當年高牆中的歲月,不念從前,不想未來,過一天,就是一天。

「爺……宮裏的高公公來了……」芷若侍候完允祥的早飯,采晴陪着雍正身邊的太監總管高無庸進來了——他是少數幾個可以出入小院的人之一。

「奴才叩見王爺,給王爺請安,皇上遣老奴來賜王爺長白山的千年人蔘靈芝,不知王爺的病可有起色……」收好芷若遞上的銀票,那人心滿意足地傳達着皇帝的口諭,「聖上與王爺手足情深,一直挂念著王爺。皇上說,等這回的科舉結束,將親自來府上探望王爺,王爺您……」

「有勞高公公了……」允祥擺擺手,「本王已經好多了,請公公回復皇上,登府探望,臣愧不敢當,還請皇上以國事為重,保重龍體,不必再挂念臣弟。允祥腿腳不便,不能叩謝聖恩,請皇上恕罪!」

「王爺客氣了……」高無庸行了個禮,「還是先請御醫替王爺把把脈,奴才也好回去復旨。」

一個白鬍子老頭恭恭敬敬地上前替允祥診治,可到了這時候還有什麼方法會管用呢,雍正連西醫都已經叫來嘗試過了。所有的醫生都說允祥思慮過重,操勞過度,病根深重,總而言之,就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允祥自己也清楚,是以不管御醫說什麼,都只是無所謂地笑笑。何必遷怒無辜呢,有好多次,他偷偷兒地將咳出了血的帕子藏起來,不讓任何人瞧見。

御醫走後,允祥對芷若說:「皇上都提了好幾回了,要來咱們府上,這份恩典太重,咱可承不起。趕明兒我們去西山別院住吧,過些日子楓葉就紅了,那邊清凈得多了。府上的事兒,我也懶得費神管了,讓弘昌去折騰吧!那邊離宮裏遠,皇上不會去的,我猜你也不會想見着他。」

芷若聽了,想了想,答應了。

可兆佳氏不太高興。她也想去。她空有着嫡福晉的名號,但老夫少妻的,原本溝通就少,允祥又根本沒那個心思去哄她寵她,她一個人鬱悶着,逮到些什麼事,就借著名頭鬧一場,以此宣洩自己心中的憤懣和不平。無論如何,允祥都不答應讓她同去。

西山的楓葉很美,秋風自北而來,幽幽地掃過,滿山的紅色,成片成片的,渲染著藍天下無瑕的風景。窗邊是采晴剛剛摘回來的丹桂。允祥躺在軟榻上,時睡時醒。他總要芷若坐在他身邊,握住她的手,清醒的時候與她說話,微笑,迷戀着看她安靜的臉;睡著了,也不願意放開她的手。

他昏睡的時間越來越長,他灰暗的臉頰越來越消瘦。孩子們每回來請安,都不敢發出些微的聲響,只是靜靜地跪着,親自侍候阿瑪喝葯。御醫來一回,便嘆一次氣,惶惶恐恐地跪在地上磕頭請罪。

允祥自知大限不遠,到最後乾脆回絕了御醫,直接將那些人攆了回去。他似乎變得愛嘮叨了,每天從沉睡中醒來,便開始迭迭地回憶往事,回想那些讓他快樂,高興,難忘的前塵舊事。

芷若耐著性子,悉心侍候着。一次又一次,允祥不停地咳著血。終於在一天晚上,芷若在他陷入昏迷后,走出屋子與采晴說道:「找個侍衛回府里去,該請福晉過來了。讓那邊派個人到宮裏傳個訊兒,爺怕是到日子了!」

心裏頭酸酸的,不是不難受,疼痛像海水一般,排山倒海地湧來,試圖吞沒她。這麼多年了,這個男人硬是要將自己擠進她的生命里,骨血相溶,糾纏在一起。允禟走了,她失去了一份愛,如今連允祥也要離去了……頭上的青天,已經開始碎裂,一片片,淅瀝嘩啦地掉下來。

「王爺……」兆佳氏來的時候已是深夜,她尖銳的哭聲在靜謐的黑夜中顯得格外響亮,「您怎麼能這樣拋下我,您睜開眼,您醒醒……」她拽過芷若伸手打在她身上:「你這個狐狸精,你這個賤女人,你怎麼在侍候王爺的?」

弘昌和弘暾忙衝上來推開兆佳氏。弘昌火大,捏起拳頭就要揍人。

「昌兒……」芷若拉住他,「別理其他的了,快看看你們阿瑪……」她的臉上有那女人長長指甲留下的幾道划痕,形容狼狽。

「芷若……」允祥抬起枯瘦的手,聲音暗啞,「你過來……」屋內屋外跪滿了人,她慢慢地走到床頭,跪下來,看着他期盼的神情,猶豫了片刻,終於握住了那隻手。

「你開心過嗎?」他輕輕地問,「在我身邊這二十年,你有過一刻是真正感到幸福的嗎?」芷若微微側過臉,避開了他的視線。

看到她沒有答話,他反而笑了:「當日我費盡心思得到你,疼你,寵你,愛你。可是你卻從沒有快樂過,你連笑都是帶着哀愁的……」他的手順着她的臉頰輕撫:「你告訴我,我是不是做錯了……」

「別說了……」她掩住他的嘴。他卻笑着搖頭躲開:「再不說,就沒機會了!不管對錯,我只要告訴你,我愛你,這輩子,只愛過你一個……記着我好嗎,別忘了我……給我一個來生,下輩子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不強逼你……好……好嗎?」允祥費力地說着,他開始喘氣,不停地咳嗽,鮮血慢慢地從嘴角滑下,留下細細的一道痕迹。

「好嗎?」像是要耗盡全身的氣力,他用力抓緊了掌心中的小手,又追問了一句,「可以嗎?」

「我……」在他期盼的眼神下,她狠不下心拒絕,只得輕輕地點了點螓首。允祥長出一口氣,像是了結了一樁心事,閉上眼睛彷彿又要睡去。

「王爺……」

「阿瑪……」

眾人手忙腳亂,將御醫推到前頭。正熱鬧着,只聽外頭有聲音高喊著:「皇上駕到!」屋裏一下子又安靜了下來。

「十三弟!」雍正踏着急切的步子邁過門檻,走到床邊,身後跟着寶親王弘曆。

「皇上……四哥……」允祥睜開眼,見到皇帝,掙扎著要起身。雍正上前握住他的手,撩起袍子坐下。

「十三弟……」雍正的眼角有些濕潤,他的手顫抖著,感覺着手中的生命正無聲無息地慢慢流逝。他最最要好的兄弟啊,此刻,他終於體會到何謂孤家寡人。

「四哥……」允祥調整了姿勢,看了看屋裏的人,像是有話要說。弘曆立在邊上,體會到兩人的心情,揮揮手,讓屋裏的人全部退了出去。

當房門被關上,雍正看着這個似乎比自己還要滄桑的弟弟,心疼地嘆息著:「說吧,你有什麼心愿,哥哥一定答應你!」

「四哥……」允祥笑了,「死去原知萬事空,我們兄弟幾人,爭了那麼多年,直到此刻,我才真正領會到這句話的意思。十四弟他,畢竟與你一母同胞,求你對他,還是寬容些吧!前些年,燕婉去了,他整個人都變了……」

「我知道……」雍正沒有在他面前稱「朕」,「你府上一家子,我會好好安排的!」

「四哥……」允祥看着頂帳上的輕紗,「當年你讓我不要娶芷若,弟弟我卻堅持一意孤行,最終你還是幫了我一回。允祥這輩子最感激你的,便是那件事。如今我要去了,我……我還是想再求你一回……你別怪我……」

「你放不下她是不是?」雍正搖頭嘆息。

「我聽了你的吩咐,立兆佳氏為嫡福晉,可在我心裏,只有她才是我真正的妻子。幾個孩子裏,弘昌最像我,也最得我喜歡,我想……想把爵位傳給他……」

雍正擰緊了眉頭,但是沒說話。允祥繼續說道:「至於芷若和弘暾,讓他倆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生,衣食無憂,臣弟便感激不盡了。其他人,我想皇上定會妥善安置!」

「那弘暾……」雍正幾乎要發脾氣了,卻硬生生給壓下。

「我知道……」允祥闔上眼,聲音漸漸小下去,「但是我答應過她的。算我求四哥最後一回了,就讓我再任性一次吧?」

保定歸來,芷若大病了一場,弘暾也沒能逃過這一劫。允祥差人細心照顧,自己卻被雍正叫入宮中狠批了一通。雍正向來不屑於他的兒女情長,可罵歸罵,心裏知道也只有這個弟弟是還靠得住的。教訓了幾句,也就作罷。

允祥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黃河水務,官吏整治,國學科舉,外邦來史,每一項他這個總理大臣都少不得要勞心一番。允祥宿夜操勞,眼看着日漸消瘦,久未疼痛的腿疾再次複發,痛得無法行走。雍正特許了他可以坐轎上朝,還派御醫日夜候在怡王府里,隨時準備替王爺診治。

然這也不過治標不治本。雍正心疼弟弟,特意為他大赦天下,還封其四子弘皎為寧郡王。但這一封爵,又加深了十三府里的家庭內部矛盾。

弘皎時年不過**歲,是當年圈禁時,侍妾阿蘭所生,比弘暾的年紀還要小上一截。弘昌看在眼裏,嘴巴動了動沒有吭聲,心裏已老大不痛快。那兆佳氏所生的弘曉是嫡子,若得個爵位自然算不上過分。可弘皎不過是庶出,親生額娘還是個奴婢,漢人出身,這次卻被聖上親點封王,這弘昌的面子已經掛不住了。早晚進出,總覺得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嘲笑他什麼。他是長子,又素來最得允祥疼愛,但這些實質性的好處都沒落在他身上,讓他心裏怎能好受。

芷若自然知道又是自己連累了兒子。在雍正眼裏,才剛過周歲半的弘曉當然是以後要繼承這「鐵帽子王」的,而魏芷若的孩子根本不在他考慮之列。於是,允祥另外兩個兒子,他挑來挑去,選中了忠厚老實些的弘皎。其生母阿蘭也「母憑子貴」,晉位為庶福晉。

允祥對於這樣的賞賜,是堅決推辭的。可胳膊擰不過大腿,皇帝金口玉言,到最後他只能叩頭謝恩。弘昌的委屈和不服,他看到了,卻未言語,只因他心裏早有了另一番較量。

這陣子的病痛與忙碌,讓允祥幾乎沒有時間去管府上的雜事。管家拿捏著,舉凡吃不準的事情便請示嫡福晉。兆佳氏彷彿是那被壓抑了許久的幼苗,一朝頂開了頭上的磐石,便倏倏地躥了起來,無論什麼都要指手畫腳一番,將原先當家的語畫給擠到了邊上。語畫也是老實人,並不相爭,由着她一個人鬧。果然,那女人唱了一陣獨角戲,覺得沒意思了,嫌管事費勁,又將一堆爛攤子丟了回去。語畫管家本不在行,尤其是賬務問題,只得舔著臉面再去求芷若,被兆佳氏知曉了,心裏又是不痛快。

一日,芷若請完安正要回去,卻被兆佳氏留下了。那人笑着,拉着她的手,與她扯了許久,說了些孩子年幼,自己經驗不足,恐教養有差之類的話。言外之意,無非是希望芷若上她屋裏,替她看管孩子,做些教養嬤嬤的活。芷若當然不會應承,話語委婉地拒絕了。

兆佳氏目的沒能達到,很是不悅,遂在允祥耳邊撒嬌賭氣,說了一堆芷若的不是。總算允祥還沒忙糊塗,一句話,乾脆將府上的擔子全都挑到弘昌肩上。弘昌與這小嫡母素來不對盤,為了芷若的事兒也不知與兆佳氏爭過幾回,最厲害的一次還險些動上了手。如此一來,弄得兆佳氏心裏越發惱火,三天兩頭跑回娘家去訴苦。

芷若住在後院裏,也別無所求,只是得空就帶着弘暾去綉坊里轉轉,教他些東西。允禟出事以後,有人偷偷兒送了封信於她,信封裏頭只一張地契。現在,這綉坊里裏外外都是她的了,這也是她要傳給弘暾的寶貝。

只是允祥的身子骨,許是當年養蜂夾道落了病根,十年的圈禁又心緒鬱結,竟是越來越差。一日在上書房裏與幾位大臣共同議政,說着說着,就這樣暈眩了過去。

雍正大驚失色,忙不迭傳詔御醫,甚至下旨全國有獎徵集名醫和配方。他將允祥留在宮中養病,允祥卻以不合禮製為由謝絕聖意,堅持要回到府上。兆佳氏畢竟年紀輕閱歷淺,見到允祥病倒,頓時慌得不知所措,一下子感覺世界都亂了,整日如亂頭蒼蠅般地圍在他身邊唧唧喳喳,不曉得應該做些什麼。允祥被吵得頭痛,遂下令找人拾掇了就躲到芷若住的小院裏,拒絕其他人的進入。

芷若不想與病者相爭。允祥乖乖地躺在榻上,什麼也不做,不說話,不讀書,不寫奏章,屋子裏是安靜的。這情景,讓她彷彿回到當年高牆中的歲月,不念從前,不想未來,過一天,就是一天。

「爺……宮裏的高公公來了……」芷若侍候完允祥的早飯,采晴陪着雍正身邊的太監總管高無庸進來了——他是少數幾個可以出入小院的人之一。

「奴才叩見王爺,給王爺請安,皇上遣老奴來賜王爺長白山的千年人蔘靈芝,不知王爺的病可有起色……」收好芷若遞上的銀票,那人心滿意足地傳達着皇帝的口諭,「聖上與王爺手足情深,一直挂念著王爺。皇上說,等這回的科舉結束,將親自來府上探望王爺,王爺您……」

「有勞高公公了……」允祥擺擺手,「本王已經好多了,請公公回復皇上,登府探望,臣愧不敢當,還請皇上以國事為重,保重龍體,不必再挂念臣弟。允祥腿腳不便,不能叩謝聖恩,請皇上恕罪!」

「王爺客氣了……」高無庸行了個禮,「還是先請御醫替王爺把把脈,奴才也好回去復旨。」

一個白鬍子老頭恭恭敬敬地上前替允祥診治,可到了這時候還有什麼方法會管用呢,雍正連西醫都已經叫來嘗試過了。所有的醫生都說允祥思慮過重,操勞過度,病根深重,總而言之,就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允祥自己也清楚,是以不管御醫說什麼,都只是無所謂地笑笑。何必遷怒無辜呢,有好多次,他偷偷兒地將咳出了血的帕子藏起來,不讓任何人瞧見。

御醫走後,允祥對芷若說:「皇上都提了好幾回了,要來咱們府上,這份恩典太重,咱可承不起。趕明兒我們去西山別院住吧,過些日子楓葉就紅了,那邊清凈得多了。府上的事兒,我也懶得費神管了,讓弘昌去折騰吧!那邊離宮裏遠,皇上不會去的,我猜你也不會想見着他。」

芷若聽了,想了想,答應了。

可兆佳氏不太高興。她也想去。她空有着嫡福晉的名號,但老夫少妻的,原本溝通就少,允祥又根本沒那個心思去哄她寵她,她一個人鬱悶着,逮到些什麼事,就借著名頭鬧一場,以此宣洩自己心中的憤懣和不平。無論如何,允祥都不答應讓她同去。

西山的楓葉很美,秋風自北而來,幽幽地掃過,滿山的紅色,成片成片的,渲染著藍天下無瑕的風景。窗邊是采晴剛剛摘回來的丹桂。允祥躺在軟榻上,時睡時醒。他總要芷若坐在他身邊,握住她的手,清醒的時候與她說話,微笑,迷戀着看她安靜的臉;睡著了,也不願意放開她的手。

他昏睡的時間越來越長,他灰暗的臉頰越來越消瘦。孩子們每回來請安,都不敢發出些微的聲響,只是靜靜地跪着,親自侍候阿瑪喝葯。御醫來一回,便嘆一次氣,惶惶恐恐地跪在地上磕頭請罪。

允祥自知大限不遠,到最後乾脆回絕了御醫,直接將那些人攆了回去。他似乎變得愛嘮叨了,每天從沉睡中醒來,便開始迭迭地回憶往事,回想那些讓他快樂,高興,難忘的前塵舊事。

芷若耐著性子,悉心侍候着。一次又一次,允祥不停地咳著血。終於在一天晚上,芷若在他陷入昏迷后,走出屋子與采晴說道:「找個侍衛回府里去,該請福晉過來了。讓那邊派個人到宮裏傳個訊兒,爺怕是到日子了!」

心裏頭酸酸的,不是不難受,疼痛像海水一般,排山倒海地湧來,試圖吞沒她。這麼多年了,這個男人硬是要將自己擠進她的生命里,骨血相溶,糾纏在一起。允禟走了,她失去了一份愛,如今連允祥也要離去了……頭上的青天,已經開始碎裂,一片片,淅瀝嘩啦地掉下來。

「王爺……」兆佳氏來的時候已是深夜,她尖銳的哭聲在靜謐的黑夜中顯得格外響亮,「您怎麼能這樣拋下我,您睜開眼,您醒醒……」她拽過芷若伸手打在她身上:「你這個狐狸精,你這個賤女人,你怎麼在侍候王爺的?」

弘昌和弘暾忙衝上來推開兆佳氏。弘昌火大,捏起拳頭就要揍人。

「昌兒……」芷若拉住他,「別理其他的了,快看看你們阿瑪……」她的臉上有那女人長長指甲留下的幾道划痕,形容狼狽。

「芷若……」允祥抬起枯瘦的手,聲音暗啞,「你過來……」屋內屋外跪滿了人,她慢慢地走到床頭,跪下來,看着他期盼的神情,猶豫了片刻,終於握住了那隻手。

「你開心過嗎?」他輕輕地問,「在我身邊這二十年,你有過一刻是真正感到幸福的嗎?」芷若微微側過臉,避開了他的視線。

看到她沒有答話,他反而笑了:「當日我費盡心思得到你,疼你,寵你,愛你。可是你卻從沒有快樂過,你連笑都是帶着哀愁的……」他的手順着她的臉頰輕撫:「你告訴我,我是不是做錯了……」

「別說了……」她掩住他的嘴。他卻笑着搖頭躲開:「再不說,就沒機會了!不管對錯,我只要告訴你,我愛你,這輩子,只愛過你一個……記着我好嗎,別忘了我……給我一個來生,下輩子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不強逼你……好……好嗎?」允祥費力地說着,他開始喘氣,不停地咳嗽,鮮血慢慢地從嘴角滑下,留下細細的一道痕迹。

「好嗎?」像是要耗盡全身的氣力,他用力抓緊了掌心中的小手,又追問了一句,「可以嗎?」

「我……」在他期盼的眼神下,她狠不下心拒絕,只得輕輕地點了點螓首。允祥長出一口氣,像是了結了一樁心事,閉上眼睛彷彿又要睡去。

「王爺……」

「阿瑪……」

眾人手忙腳亂,將御醫推到前頭。正熱鬧着,只聽外頭有聲音高喊著:「皇上駕到!」屋裏一下子又安靜了下來。

「十三弟!」雍正踏着急切的步子邁過門檻,走到床邊,身後跟着寶親王弘曆。

「皇上……四哥……」允祥睜開眼,見到皇帝,掙扎著要起身。雍正上前握住他的手,撩起袍子坐下。

「十三弟……」雍正的眼角有些濕潤,他的手顫抖著,感覺着手中的生命正無聲無息地慢慢流逝。他最最要好的兄弟啊,此刻,他終於體會到何謂孤家寡人。

「四哥……」允祥調整了姿勢,看了看屋裏的人,像是有話要說。弘曆立在邊上,體會到兩人的心情,揮揮手,讓屋裏的人全部退了出去。

當房門被關上,雍正看着這個似乎比自己還要滄桑的弟弟,心疼地嘆息著:「說吧,你有什麼心愿,哥哥一定答應你!」

「四哥……」允祥笑了,「死去原知萬事空,我們兄弟幾人,爭了那麼多年,直到此刻,我才真正領會到這句話的意思。十四弟他,畢竟與你一母同胞,求你對他,還是寬容些吧!前些年,燕婉去了,他整個人都變了……」

「我知道……」雍正沒有在他面前稱「朕」,「你府上一家子,我會好好安排的!」

「四哥……」允祥看着頂帳上的輕紗,「當年你讓我不要娶芷若,弟弟我卻堅持一意孤行,最終你還是幫了我一回。允祥這輩子最感激你的,便是那件事。如今我要去了,我……我還是想再求你一回……你別怪我……」

「你放不下她是不是?」雍正搖頭嘆息。

「我聽了你的吩咐,立兆佳氏為嫡福晉,可在我心裏,只有她才是我真正的妻子。幾個孩子裏,弘昌最像我,也最得我喜歡,我想……想把爵位傳給他……」

雍正擰緊了眉頭,但是沒說話。允祥繼續說道:「至於芷若和弘暾,讓他倆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生,衣食無憂,臣弟便感激不盡了。其他人,我想皇上定會妥善安置!」

「那弘暾……」雍正幾乎要發脾氣了,卻硬生生給壓下。

「我知道……」允祥闔上眼,聲音漸漸小下去,「但是我答應過她的。算我求四哥最後一回了,就讓我再任性一次吧?」

保定歸來,芷若大病了一場,弘暾也沒能逃過這一劫。允祥差人細心照顧,自己卻被雍正叫入宮中狠批了一通。雍正向來不屑於他的兒女情長,可罵歸罵,心裏知道也只有這個弟弟是還靠得住的。教訓了幾句,也就作罷。

允祥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黃河水務,官吏整治,國學科舉,外邦來史,每一項他這個總理大臣都少不得要勞心一番。允祥宿夜操勞,眼看着日漸消瘦,久未疼痛的腿疾再次複發,痛得無法行走。雍正特許了他可以坐轎上朝,還派御醫日夜候在怡王府里,隨時準備替王爺診治。

然這也不過治標不治本。雍正心疼弟弟,特意為他大赦天下,還封其四子弘皎為寧郡王。但這一封爵,又加深了十三府里的家庭內部矛盾。

弘皎時年不過**歲,是當年圈禁時,侍妾阿蘭所生,比弘暾的年紀還要小上一截。弘昌看在眼裏,嘴巴動了動沒有吭聲,心裏已老大不痛快。那兆佳氏所生的弘曉是嫡子,若得個爵位自然算不上過分。可弘皎不過是庶出,親生額娘還是個奴婢,漢人出身,這次卻被聖上親點封王,這弘昌的面子已經掛不住了。早晚進出,總覺得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嘲笑他什麼。他是長子,又素來最得允祥疼愛,但這些實質性的好處都沒落在他身上,讓他心裏怎能好受。

芷若自然知道又是自己連累了兒子。在雍正眼裏,才剛過周歲半的弘曉當然是以後要繼承這「鐵帽子王」的,而魏芷若的孩子根本不在他考慮之列。於是,允祥另外兩個兒子,他挑來挑去,選中了忠厚老實些的弘皎。其生母阿蘭也「母憑子貴」,晉位為庶福晉。

允祥對於這樣的賞賜,是堅決推辭的。可胳膊擰不過大腿,皇帝金口玉言,到最後他只能叩頭謝恩。弘昌的委屈和不服,他看到了,卻未言語,只因他心裏早有了另一番較量。

這陣子的病痛與忙碌,讓允祥幾乎沒有時間去管府上的雜事。管家拿捏著,舉凡吃不準的事情便請示嫡福晉。兆佳氏彷彿是那被壓抑了許久的幼苗,一朝頂開了頭上的磐石,便倏倏地躥了起來,無論什麼都要指手畫腳一番,將原先當家的語畫給擠到了邊上。語畫也是老實人,並不相爭,由着她一個人鬧。果然,那女人唱了一陣獨角戲,覺得沒意思了,嫌管事費勁,又將一堆爛攤子丟了回去。語畫管家本不在行,尤其是賬務問題,只得舔著臉面再去求芷若,被兆佳氏知曉了,心裏又是不痛快。

一日,芷若請完安正要回去,卻被兆佳氏留下了。那人笑着,拉着她的手,與她扯了許久,說了些孩子年幼,自己經驗不足,恐教養有差之類的話。言外之意,無非是希望芷若上她屋裏,替她看管孩子,做些教養嬤嬤的活。芷若當然不會應承,話語委婉地拒絕了。

兆佳氏目的沒能達到,很是不悅,遂在允祥耳邊撒嬌賭氣,說了一堆芷若的不是。總算允祥還沒忙糊塗,一句話,乾脆將府上的擔子全都挑到弘昌肩上。弘昌與這小嫡母素來不對盤,為了芷若的事兒也不知與兆佳氏爭過幾回,最厲害的一次還險些動上了手。如此一來,弄得兆佳氏心裏越發惱火,三天兩頭跑回娘家去訴苦。

芷若住在後院裏,也別無所求,只是得空就帶着弘暾去綉坊里轉轉,教他些東西。允禟出事以後,有人偷偷兒送了封信於她,信封裏頭只一張地契。現在,這綉坊里裏外外都是她的了,這也是她要傳給弘暾的寶貝。

只是允祥的身子骨,許是當年養蜂夾道落了病根,十年的圈禁又心緒鬱結,竟是越來越差。一日在上書房裏與幾位大臣共同議政,說着說着,就這樣暈眩了過去。

雍正大驚失色,忙不迭傳詔御醫,甚至下旨全國有獎徵集名醫和配方。他將允祥留在宮中養病,允祥卻以不合禮製為由謝絕聖意,堅持要回到府上。兆佳氏畢竟年紀輕閱歷淺,見到允祥病倒,頓時慌得不知所措,一下子感覺世界都亂了,整日如亂頭蒼蠅般地圍在他身邊唧唧喳喳,不曉得應該做些什麼。允祥被吵得頭痛,遂下令找人拾掇了就躲到芷若住的小院裏,拒絕其他人的進入。

芷若不想與病者相爭。允祥乖乖地躺在榻上,什麼也不做,不說話,不讀書,不寫奏章,屋子裏是安靜的。這情景,讓她彷彿回到當年高牆中的歲月,不念從前,不想未來,過一天,就是一天。

「爺……宮裏的高公公來了……」芷若侍候完允祥的早飯,采晴陪着雍正身邊的太監總管高無庸進來了——他是少數幾個可以出入小院的人之一。

「奴才叩見王爺,給王爺請安,皇上遣老奴來賜王爺長白山的千年人蔘靈芝,不知王爺的病可有起色……」收好芷若遞上的銀票,那人心滿意足地傳達着皇帝的口諭,「聖上與王爺手足情深,一直挂念著王爺。皇上說,等這回的科舉結束,將親自來府上探望王爺,王爺您……」

「有勞高公公了……」允祥擺擺手,「本王已經好多了,請公公回復皇上,登府探望,臣愧不敢當,還請皇上以國事為重,保重龍體,不必再挂念臣弟。允祥腿腳不便,不能叩謝聖恩,請皇上恕罪!」

「王爺客氣了……」高無庸行了個禮,「還是先請御醫替王爺把把脈,奴才也好回去復旨。」

一個白鬍子老頭恭恭敬敬地上前替允祥診治,可到了這時候還有什麼方法會管用呢,雍正連西醫都已經叫來嘗試過了。所有的醫生都說允祥思慮過重,操勞過度,病根深重,總而言之,就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允祥自己也清楚,是以不管御醫說什麼,都只是無所謂地笑笑。何必遷怒無辜呢,有好多次,他偷偷兒地將咳出了血的帕子藏起來,不讓任何人瞧見。

御醫走後,允祥對芷若說:「皇上都提了好幾回了,要來咱們府上,這份恩典太重,咱可承不起。趕明兒我們去西山別院住吧,過些日子楓葉就紅了,那邊清凈得多了。府上的事兒,我也懶得費神管了,讓弘昌去折騰吧!那邊離宮裏遠,皇上不會去的,我猜你也不會想見着他。」

芷若聽了,想了想,答應了。

可兆佳氏不太高興。她也想去。她空有着嫡福晉的名號,但老夫少妻的,原本溝通就少,允祥又根本沒那個心思去哄她寵她,她一個人鬱悶着,逮到些什麼事,就借著名頭鬧一場,以此宣洩自己心中的憤懣和不平。無論如何,允祥都不答應讓她同去。

西山的楓葉很美,秋風自北而來,幽幽地掃過,滿山的紅色,成片成片的,渲染著藍天下無瑕的風景。窗邊是采晴剛剛摘回來的丹桂。允祥躺在軟榻上,時睡時醒。他總要芷若坐在他身邊,握住她的手,清醒的時候與她說話,微笑,迷戀着看她安靜的臉;睡著了,也不願意放開她的手。

他昏睡的時間越來越長,他灰暗的臉頰越來越消瘦。孩子們每回來請安,都不敢發出些微的聲響,只是靜靜地跪着,親自侍候阿瑪喝葯。御醫來一回,便嘆一次氣,惶惶恐恐地跪在地上磕頭請罪。

允祥自知大限不遠,到最後乾脆回絕了御醫,直接將那些人攆了回去。他似乎變得愛嘮叨了,每天從沉睡中醒來,便開始迭迭地回憶往事,回想那些讓他快樂,高興,難忘的前塵舊事。

芷若耐著性子,悉心侍候着。一次又一次,允祥不停地咳著血。終於在一天晚上,芷若在他陷入昏迷后,走出屋子與采晴說道:「找個侍衛回府里去,該請福晉過來了。讓那邊派個人到宮裏傳個訊兒,爺怕是到日子了!」

心裏頭酸酸的,不是不難受,疼痛像海水一般,排山倒海地湧來,試圖吞沒她。這麼多年了,這個男人硬是要將自己擠進她的生命里,骨血相溶,糾纏在一起。允禟走了,她失去了一份愛,如今連允祥也要離去了……頭上的青天,已經開始碎裂,一片片,淅瀝嘩啦地掉下來。

「王爺……」兆佳氏來的時候已是深夜,她尖銳的哭聲在靜謐的黑夜中顯得格外響亮,「您怎麼能這樣拋下我,您睜開眼,您醒醒……」她拽過芷若伸手打在她身上:「你這個狐狸精,你這個賤女人,你怎麼在侍候王爺的?」

弘昌和弘暾忙衝上來推開兆佳氏。弘昌火大,捏起拳頭就要揍人。

「昌兒……」芷若拉住他,「別理其他的了,快看看你們阿瑪……」她的臉上有那女人長長指甲留下的幾道划痕,形容狼狽。

「芷若……」允祥抬起枯瘦的手,聲音暗啞,「你過來……」屋內屋外跪滿了人,她慢慢地走到床頭,跪下來,看着他期盼的神情,猶豫了片刻,終於握住了那隻手。

「你開心過嗎?」他輕輕地問,「在我身邊這二十年,你有過一刻是真正感到幸福的嗎?」芷若微微側過臉,避開了他的視線。

看到她沒有答話,他反而笑了:「當日我費盡心思得到你,疼你,寵你,愛你。可是你卻從沒有快樂過,你連笑都是帶着哀愁的……」他的手順着她的臉頰輕撫:「你告訴我,我是不是做錯了……」

「別說了……」她掩住他的嘴。他卻笑着搖頭躲開:「再不說,就沒機會了!不管對錯,我只要告訴你,我愛你,這輩子,只愛過你一個……記着我好嗎,別忘了我……給我一個來生,下輩子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不強逼你……好……好嗎?」允祥費力地說着,他開始喘氣,不停地咳嗽,鮮血慢慢地從嘴角滑下,留下細細的一道痕迹。

「好嗎?」像是要耗盡全身的氣力,他用力抓緊了掌心中的小手,又追問了一句,「可以嗎?」

「我……」在他期盼的眼神下,她狠不下心拒絕,只得輕輕地點了點螓首。允祥長出一口氣,像是了結了一樁心事,閉上眼睛彷彿又要睡去。

「王爺……」

「阿瑪……」

眾人手忙腳亂,將御醫推到前頭。正熱鬧着,只聽外頭有聲音高喊著:「皇上駕到!」屋裏一下子又安靜了下來。

「十三弟!」雍正踏着急切的步子邁過門檻,走到床邊,身後跟着寶親王弘曆。

「皇上……四哥……」允祥睜開眼,見到皇帝,掙扎著要起身。雍正上前握住他的手,撩起袍子坐下。

「十三弟……」雍正的眼角有些濕潤,他的手顫抖著,感覺着手中的生命正無聲無息地慢慢流逝。他最最要好的兄弟啊,此刻,他終於體會到何謂孤家寡人。

「四哥……」允祥調整了姿勢,看了看屋裏的人,像是有話要說。弘曆立在邊上,體會到兩人的心情,揮揮手,讓屋裏的人全部退了出去。

當房門被關上,雍正看着這個似乎比自己還要滄桑的弟弟,心疼地嘆息著:「說吧,你有什麼心愿,哥哥一定答應你!」

「四哥……」允祥笑了,「死去原知萬事空,我們兄弟幾人,爭了那麼多年,直到此刻,我才真正領會到這句話的意思。十四弟他,畢竟與你一母同胞,求你對他,還是寬容些吧!前些年,燕婉去了,他整個人都變了……」

「我知道……」雍正沒有在他面前稱「朕」,「你府上一家子,我會好好安排的!」

「四哥……」允祥看着頂帳上的輕紗,「當年你讓我不要娶芷若,弟弟我卻堅持一意孤行,最終你還是幫了我一回。允祥這輩子最感激你的,便是那件事。如今我要去了,我……我還是想再求你一回……你別怪我……」

「你放不下她是不是?」雍正搖頭嘆息。

「我聽了你的吩咐,立兆佳氏為嫡福晉,可在我心裏,只有她才是我真正的妻子。幾個孩子裏,弘昌最像我,也最得我喜歡,我想……想把爵位傳給他……」

雍正擰緊了眉頭,但是沒說話。允祥繼續說道:「至於芷若和弘暾,讓他倆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生,衣食無憂,臣弟便感激不盡了。其他人,我想皇上定會妥善安置!」

「那弘暾……」雍正幾乎要發脾氣了,卻硬生生給壓下。

「我知道……」允祥闔上眼,聲音漸漸小下去,「但是我答應過她的。算我求四哥最後一回了,就讓我再任性一次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釵頭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釵頭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