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宜蘭

第297章:宜蘭

由於劉基的老花鏡「獻給」了皇上,劉瓔只能打發人再送去花鏡。此事導致劉瓔決定把老花鏡這個稀有的產品投放到市場,以沖淡對劉基的影響,避免朱元璋的疑心。

同時這也是暴利商品,可以賺一筆錢。初次定價就翻了十倍,每一副花鏡高達800兩白銀!

第一次投放市場的數量太少,總共才50副,正如劉瓔所料,價碼很快就抄到了兩千兩,並且是有價無貨,一鏡難求。

第二個月又生產出50副,並且產量還在增加。面對市場熱度劉瓔並不著急,新出產的50副他全部投到了高麗和日本。讓大陸的市場等一等也符合編造的謊言:既然假稱西洋貨,是遠洋來的,到貨就沒那麼快,等上幾個月再來貨很正常。

。。。。。。

到了春耕時節,同時戰場從華北逐漸向北移動,大部分地區進入戰後的和平狀態。對於平民來說戰爭就是災難,交戰的地區土地荒蕪,人口銳減,因此官府也會下力氣恢複本地的生計,安撫民眾,獎勵農耕。由此導致山東的難民潮消退,劉家在城陽招收移民的活動也就不得不終止了。

回頭看一看這次移民的成績真不小,不到半年的時間裡,累計向台員移民達二十多萬,這讓以淡水城為中心的地區人口開始稠密起來,人們的活動範圍也在迅速擴大。北邊到了基隆,南邊桃園,向東南到了宜蘭。這些地方分別開始設立縣衙門,建立縣治。劉瓔要做的是選擇和任命官員和吏員,讓各個縣衙門運作起來。

劉治瑧做移民工作有功,他被任命為宜蘭縣的知縣。

劉瓔召見劉治瑧,訓誡勉勵一番。

劉瓔說:「宜蘭地處偏僻,漢人比較少,因此對番人要格外用心,避免釀出事端。」

「是,卑職記下了。」

宜蘭距離基隆和淡水都不遠,只有幾十里路,為什麼說它偏僻呢?這就要知道台員的地形特點了。

整個台員島是個樹葉形狀,南北長東西窄,東邊高西邊低,東部大多是山區,並且地形險要,西邊都是平原,農耕漁業都集中在西邊。西邊就是面向大陸的這一邊。宜蘭的位置在島的東側北部,那裡有一個小小的平原,也是台員島東側唯一的平原。在整個東部宜蘭是地理環境最好的一小塊。它距離淡水不遠,但是中間隔著地形複雜的高山。

即便到了現代,台灣島的重心都在西邊一側,東邊城鎮和人口都很稀少。台員島十幾個縣,整個東部地區只有三個縣,其中宜蘭是最大的。

除了島嶼地形之外,宜蘭的海洋環境也不是特別好。

台員面臨大陸的那一側(西側)的海底是大陸架,水深比較淺,島嶼眾多,風浪小,漁業資源豐富。可是東側是浩瀚的太平洋,海底地形陡然下降,海水深,島嶼少,經常是狂風巨浪,甚至無風也有三尺浪,不利於航行,也不利於漁業。

傳統的海上航線都是在台員的西邊,很少有商船走台員以東的航線。

綜合看宜蘭的自然環境比較差,並且交通閉塞,所以說宜蘭地方不大,卻像一個獨立王國。

劉瓔警告劉治瑧說:「宜蘭交通不便,但也是富庶之地,你要知道自我珍重,不要以為山高皇帝遠就為所欲為。」

劉瓔的警告話說的很重,劉治瑧聞言立即跪地扣頭說:「卑職不敢!」

劉瓔沒理他,也沒叫起,繼續說道:「現在那裡的人口稀少,沒有人什麼事情也辦不了,所以招募移民是當務之急。可爭取移民不是強制能做到的,這就要你用心於民生,地方治理的好,人們就會想往,也就不愁沒人來。」

「是,承蒙執政官大人教誨,卑職記下了。」

劉瓔:「給你配的官員吏員人手還不齊全,現在人手緊,後面再陸續配齊。還給你帶上一個小隊的護衛隊做基礎力量,但是一個小隊人手不夠,維護地方還是要靠民團,你到任后立即組建民團,由護衛隊訓練他們。」

「謝執政官的關懷。」

一個小隊一般是50人左右,最重的武器是小口徑炮。以眼下護衛隊的裝備,這一個小隊的武力不容小視,有了這支軍隊,劉治瑧就有了底氣。

餘下的還有錢糧調撥就不說了。宜蘭縣治初建,還沒有稅收,錢糧還要靠上面支持。

劉瓔:「縣衙門正常處理政務之後,你要把交通作為重要的政務。海港碼頭要興建,陸地的道路也要修。因為宜蘭海路航線要看天氣,所以還是陸地交通最保險。需要沿著原有山路修繕擴寬,首先要以能通過獨輪車為準,幾年後要求能夠通過馬車,如果不能全線通車,至少也要大部分路段可以通行。」

古代的施工能力差,在險峻的山區修路難度大,所以劉瓔不做過高的要求。

劉瓔知道,現代里宜蘭是有鐵路交通的,是米軌(窄軌,一米軌距)。可此時的鐵路還只修建了淡水到基隆的一段,並且還是馬拉的,蒸汽機的火車頭尚未正式使用。但是在地形複雜的山區修建鐵路要求有更高的土木工程技術,現在要修建到宜蘭的鐵路難度太大,再者從經濟角度說也不划算,此時沒有多大的貨物流通量,修建耗費巨大的鐵路不划算。

劉治瑧赴任去了,事後劉瓔得到稟報說劉治瑧帶著帶著他的人馬是走山路步行赴任的。對此劉瓔還很滿意,這說明他用心了,自己親自走一趟山路也是對道路的考察,日後謀划修路的時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劉治瑧等官員步行走山路,他們的家眷和行李等是走海陸的,人員貨物乘船就少了行路的辛苦。

。。。。。。

下山的麻豆社的番人都送到了淡水平原,現在總數有260人。縣衙為他們單獨劃出五六百畝地,周圍修建了簡易圍牆。建圍牆的材料有磚石,更多的是木料,這裡不缺木材,開荒就要砍伐大片的樹林。圍牆雖然簡陋,可是足夠高,番人們輕易不能逾越。在圍牆的周圍有四個做崗哨的高塔,這圍牆和崗哨的功能就是防止番人逃跑。

看這個營地的樣子就類似於監獄了,對番人嚴加看管,這些番人們不是犯人也類似於犯人了。

圍牆內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修建了很多窩棚,也有木板房。前面說的圍牆和這些窩棚都是番人自己修建的,這是他們來到此地的第一項工作。山上的番人也是住窩棚的,所以這個活他們還會幹,當然是在民團的監督之下,也少不了棍棒教育。

番人營地有基本的模樣了,這一天縣尉董銘給營地里看押番人的壯丁訓話,他是照著劉瓔所寫的文案照本宣科,不是讀文案,而是用通俗的話來解說:

「你們別看番人可以搭窩棚、建圍牆,但是更多正經的活他們都不會幹,也不是完全不會,是懶!他們在山林中應有盡有,隨時可以吃飽。他們的財產除了身上的破衣服和窩棚就什麼都沒有了,有的番人連家庭都沒有,沒有父母和兄弟姐妹,連媳婦都沒有,真的是一無所有。因此他們就不懂財產為何物?他們的生活就是吃東西、戲耍、男女交合,然後找個地方睡覺。風雨到來時很凄慘,雨過天晴照樣嬉戲,絕對不會想到要搭建一個更好的窩棚以躲避風雨。番人不事農耕,也不會種莊稼,讓他們去田間勞作那是絕無可能的。」

下面聽著的團丁們大眼瞪小眼,一副不可理解的樣子。團丁中還有特意安排的熟番,他們是知道的,但他們是過了幾代的熟番,已經融入了民間,他們同樣不能理解。

天下能有這樣的人嗎?這是普遍的疑問。

給團丁們講解的還只是膚淺的表面現象,更深層的道理文案里都沒說。

按人類進化的過程來說,演化的關鍵一步就是人群被某種災禍逼迫離開了叢林。為了食物,不得不以收集野果子和打獵為生,野果子的種子散落地下,生長出新的植物,因此人們開始學習播種、農耕。收穫的果實需要儲藏,於是就有了私人或人群佔有的財產,由此又演化出繼承、家庭,於是就有了倫理道德。有目的的勞動使得人類開始進入文明社會。「勞動創造了人類。」這話是真理,沒有勞動就沒有最基本的文明,番人就是被文明遺漏的一群,他們更接近於原始人!

這些番人的習性很難改變,他們在這裡已經生活了不知都少年多少代了,已經根深蒂固。這裡的氣候也是原因之一,亞熱帶氣候有豐富的山林和果實養活著他們,也害了他們。沒有飢餓,沒有生產,沒有勞作,沒有家庭,也沒有財產,他們已經懶惰成性了。加上島嶼與世隔絕,外面的文明影響不到他們。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7章:宜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