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出售老花鏡

第296章:出售老花鏡

在麻豆社的事件中,有一些順從護衛隊的番人被他們的頭人歧視,導致一批番人逃離麻豆社。這些人很難融入社會,為此決定把他們交給民團嚴加管理,目的還是教會他們生活的基本技能,做一個普通百姓。

大政方針確定下來,還要有很多的細節規定,以規範管理和教育。

劉瓔依然在忙他的蒸汽機應用,特別重要的一項是試驗製造第一艘輪船。政務的事情也要管,一個是要不時地過問對生番的改造,還有設立基隆縣衙門,劃定邊界,任命官員等等的。

這期間劉詮還提了一個建議,他說:「大侄兒,你的稱呼應該改一改了,現在已經不是我們劉家自己家裡的事情了,我們在台員也是一方諸侯了,下面的官員總稱呼『大少爺』就不合適了。你看呢?」

劉瓔笑起來了:「是這麼回事,咱們手底下用的人基本上都是咱家的奴僕,所以就一直這麼稱呼。我也早就覺得彆扭了,三叔您可有什麼主意。」

劉詮:「是不是弄個官銜或者封號什麼的,稱呼起來就方便了。」

劉瓔:「是這麼個理兒,可是官銜、封號都是皇上給的呀?現在朱元璋還不知道有咱們這一號吶,咱們自己封自己,不成了山大王啦?」

劉詮:「自封有什麼?張士誠、陳友諒等等的不都是自封的嗎?而且還自封為皇上吶。他朱元璋不也是自封的嗎?我看沒啥。」

哈哈,他這是要劉瓔稱帝呀!劉瓔可不能這麼做,叫什麼其實沒什麼用,樹大招風倒是真的。到現在為止,劉瓔只是認可「執政官」這個稱呼。

劉瓔說道:「三叔您也別亂琢磨了,還是執政官吧,這個官稱就挺好的,問題是沒有叫開來。以後可以立個規矩,除了咱們自家人之外一律用執政官稱呼。特別是在軍中和縣衙門任職的下屬,規定他們都使用執政官的稱呼。三叔您看這樣可好?」

其實劉詮也明白,如果自立為王害處太多,起碼會給京城的老太爺帶來麻煩。所以劉瓔這樣說了,他也不會再說別的。

。。。。。。

到了洪武二年的五月,劉瓔收到劉基的一封家書,信中說到一件事,說他的老花鏡沒了,要劉瓔再給他送去老花鏡。

當初劉瓔送給老太爺和老太太的是兩套老花鏡,每一套三副,是不同的屈光度供選擇。劉基的年紀剛剛有老花眼,選擇的是屈光度最小的。現在那一個沒了,另外兩個度數大,就只能跟老太太爭著用那一個了。

更詳細情況劉基沒有說,實際上他的老花鏡是被朱元璋要去了。

老花鏡是個稀罕物件,劉基愛不釋手,經常帶在身邊。依劉基的性情,他也不會在外人面前炫耀,是有意外。這一日在朝堂上朱元璋遞給劉基一份奏章,奏章的字體很小,正所謂是蠅頭小楷,看著吃力。

古人手書都是毛筆字,字體普遍偏大,能寫小號的字體的就是一門書法藝術了。古人形容字體小的像蒼蠅腦袋那麼大,就叫「蠅頭小楷」。「蠅頭」二字有些誇張,一般有蒼蠅那麼大的字也叫蠅頭小楷。蠅頭小楷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出來的,能呈上這種奏章的人,是很有書法功底的,可是老年人眼花看著就吃力了。

劉基也是習慣性的潛意識,看著吃力就把老花鏡拿出來帶上了。

我們說過,這個年代里不是沒有老花鏡,第一是非常珍稀,第二,外形是單鏡片用手舉的。像劉基的老花鏡是戴在眼前,有鏡腿掛耳朵上,這樣式就很新奇了。

朱元璋當然注意到了,他要劉基呈上來,他也照著劉基的樣子帶上老花鏡,對著奏章看。這一看不打緊,他頓時喜形於色,摘下來再戴上,反覆地試驗著看,讚不絕口。

帝王都是多疑之人,疑心重,無非權力鬧的。保權,還要保他家千秋萬代都是皇帝,這是所有皇上的最大心病,無論什麼事都會立即聯繫上。

朱元璋問:「劉愛卿,這麼精緻的東西從何而來?朕從來不知道這天下哪一家出產此物啊?」

這話問得讓劉基心驚,不過他也暗贊自己的大孫子想得周全,因此早有準備。

未曾回答,劉基從懷裡掏出眼鏡盒一併奉上。

那眼鏡盒是純銀打造的,精緻無比,上面有鑲金的圖案,是松樹和仙鶴,寓意松鶴延年。盒子裡面襯著柔軟的紅色棉布,一看就是好東西。

見朱元璋翻看著眼鏡盒,劉基跪下啟奏道:「啟稟皇上,那盒子低面還有字,說是西夷人的文字,臣也不認識。這物件是從海商手裡買來的,出產自何處?臣實在不知。」

這種文字朱元璋見到過一次,那是在三眼銃上看到的,當時也是沒人能認識。看來這真的是西洋貨了。

劉基的話能不能解朱元璋的疑心我們無從得知,但是他的臉色去掉了凝重,有了笑容。

做臣子的要有眼力見,跪在地上的劉基扣著頭再次補充說道:「皇上春秋正盛,臣實不知皇上也需要此物,否則應當及早奉獻,還請皇上恕罪。」

劉基說話文縐縐的,解釋一下,他說:皇上您還年輕力壯,因此實在是不知道皇上也是老花眼了,否則應該早早地進獻,拖延到今日是我的罪過,請皇上恕罪。

這上哪兒說理去呀?心愛的物件「送」給了皇上,還自稱有罪。不過劉基只能這麼說,否則,私藏珍寶那就是罪過,不是有懷璧之罪一說嗎?

朱元璋也不客氣:「劉愛卿進獻寶物何罪之有啊?愛卿平身。」

輕飄飄的一句話老花鏡就到了朱元璋的手裡。

劉基家裡還有兩個,怎奈屈光度不合適,戴著眼暈。如果他從來就不曾戴老花鏡也不覺得什麼,可是習慣了之後突然沒了自然是處處彆扭。這就是他給劉瓔寫信的原因。

劉瓔自然是沒的說,趕緊照辦,並且指派專人搭乘郵號的快船儘快送到京城。

劉瓔是細心人,他馬上就想到要淡化老花鏡的事,這主要還是為老太爺的處境考慮。

劉瓔的決定是立即把老花鏡拿到商鋪里出售,並且明說這是西洋貨,當然數量是極少的,並且是高價。

如果在市場上可以買到老花鏡,在就證明劉基對朱元璋說的是實話,他沒有矇騙皇上。

之所以能公開銷售某些先進的產品,與三眼銃一樣都是打著西洋產品的旗號。更主要的是劉瓔現在身處海外台員,少了顧忌,如果他還在北竿島,也是不敢太招搖。

老花鏡上市的同時,劉瓔指示工廠,開始研製近視鏡。與老花鏡一樣,也是按照普通規律,按屈光度分別檔次製作,購買者試驗佩戴,顧客自己選擇合適的眼鏡。因為此時沒有驗光的儀器,做不到更精確。

望遠鏡也在眼鏡工廠里生產的,但是眼鏡可以銷售,望遠鏡卻不能,新商品上市場要慢慢來,不能衝擊太大。

第一次銷售老花鏡不多,各種屈光度加在一起只有五十副,這主要是沒有存貨。因為原本沒打算投入市場,所以產量很小,以後就要擴大生產了。

這五十副花鏡投到市場上,只有大城市大碼頭能分到幾副,數量非常之少,這商品就等於是珍寶精品一樣。

銷售的辦法也像大宗的糧食一樣,是批發給中間商,劉家的商鋪不直接零售。

定價也是非常高,劉瓔原本定的價格是80兩銀子。一副花鏡買80兩已經是高價了,但是物以稀為貴嘛,這是第一次出貨,劉瓔定價800兩一副!漲價十倍,但是估計市場上會炒得更高。

按800兩這50副花鏡就能得四萬兩白銀!是一筆可觀的生意了。

正常定價80兩是什麼概念呢?它相當於一個工匠三年的總收入。普通人是消費不起的,可是有富人啊,一個小地主拿出幾百兩銀子不會為難。

像眼鏡這種商品,在大陸上出售會有很多顧慮,可是在海外市場只考慮賺錢就行了,較少有什麼顧慮。

說到海外市場,現在劉家對海外出口的貨物很大一部分都是新產品,在高麗、日本都是搶手貨。比如鐵製品、工具、農具、獨輪車、車軸車輪組件等等,當然也有傳統的產品,例如瓷器、絲綢、布匹、茶葉等等。

劉瓔不是不重視國內市場,之所以現在的大陸市場還不顯得那麼重要,那是因為國內尚處於恢復時期,遠沒有達到繁榮盛世。所以隨著對蒙古戰爭取得優勢,內地逐漸平穩,國內的市場會顯示出巨大的容量,也是不能忽視的。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6章:出售老花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