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打樁

第14章:打樁

叔侄倆都站在湖邊,看著渺無邊際的湖水。三叔劉詮對劉瓔說:「這湖邊沿岸難於防範,我在為此發愁。你不是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嗎?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高見?」

劉瓔說:「三叔,既然船隻到處都可以靠岸,那您看那些船為什麼都靠在碼頭上呢?」

包家寨有碼頭,碼頭上總是有船隻,這些船大都是漁船。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湖水裡有魚蝦,這就是生計,不少人就靠打魚為生,村裡就有幾戶漁民。即便不是專業漁民不少人也有小船下水捕撈魚蝦。除了漁船之外偶爾也有販賣貨物的商船,他們帶來山南海北的貨物,甚至還有西洋貨,同時收購這裡的農產品、山貨、水貨。劉家的到來更是繁榮了路碼頭上的交易。因為劉家比普通村民更富裕,需要的貨物多。碼頭周圍就是自然形成的小市場,總是人來人往的不斷。

聽劉瓔提這樣的問題劉詮心想到底是小孩子,這麼淺顯的常識都不知道,他做叔叔的要好好教導他。於是他說:「建碼頭要選水深的地方,還要清理淤泥,疏通航道,讓大船能靠岸。如果水深不夠,挖淤泥用工太多不划算的時候,就要修棧橋了,就是把停船的碼頭向深水處延伸。這道理懂了吧?你小子也學著點。」

劉瓔面上顯得很恭順,擺出虛心學習的樣子。聽完這話,他又說道:「三叔說的道理我懂了,也記下了,謝謝三叔教導!我還有疑問:除了碼頭別的地方船隻不能靠岸,那賊人又怎麼能在不是碼頭的地方處登岸呢?」

劉詮白了他一眼,覺得越問越不像話了。他此時倒是來了教導侄子的耐心,他說道:「大船是不能隨地靠岸,可賊人有小船啊!你看那邊不是停個小船嗎?小船吃水淺,有一尺深的水也能過來。這湖岸再淺也有兩三尺深吧?小船當然就可以靠岸啦。」

劉瓔再問:「三叔,我們有沒有辦法讓水變淺呢?讓他們小船也過不來,讓賊人只能淌水過來。賊人在水裡我們在岸上不是想怎麼收拾他們就怎麼收拾嗎?」

劉詮笑了:「凈說傻話,這一大片水要填土填石頭嗎?這要多少人工啊?你永遠。。。。。。」

不過劉詮自己說著說著也說不下去了,臉上的笑容慢慢散去,竟然愣在那裡。

愣了一會,突然想明白了:「好小子!真有你的!」

說著劉詮一哈腰吧劉瓔抱起來,轉了一圈,舉得高高的,逗得劉瓔咯咯的笑起來。來了個叔侄親密遊戲。

呵呵,劉詮想到了什麼?就別打啞謎了,我們揭曉答案吧,就兩個字:打樁。

在不希望船隻通過的地方往水底打木樁,是暗樁,水面上看不到的,木樁頂部到水面的距離多少就要看需要阻擋的船。比如現在的情況要阻擋小船,那麼樁子與水面的距離就要小於一尺,或者與水面一平。如果不拔掉樁子船隻是過不來的。

為什麼劉詮很快就想到了打樁呢?因為這個辦法很古老了,歷史上的記載可是不止一次。在江河湖海的古戰場上是常用的手段,為了阻止敵人的船隻會在江河裡邊打木樁。作為讀書人,劉詮當然知道,這幾乎是歷史上的常識,除非不讀書,也不知道歷史故事的人。因此劉詮只要稍微用心自然就會想到。他來到包家寨的這些日子裡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可能是鑽了牛角尖,思緒不夠開闊,一時想不到罷了。現在一經提醒也就想到了。

隨後劉詮說道:「我還有事,先走了。你也早點回去,不要太貪玩。回頭叔叔給你弄好吃的酬勞你。」

說完,一溜煙地跑了。應該是去籌辦打樁的事去了。

對此時的施工水平而言,打樁工程量也不小,總需要一幫人去干。現在護庄隊有幾十號人,正好乾這個事。

包家寨位於山區,由於氣候原因,山林茂密,只要有人手,木樁材料不愁。當然了,林木也是有主的,需要花錢買,並不是隨便砍伐。劉家自己就是大戶,自己家也有山林。

說干就干,沒過幾天,碼頭上堆積了好幾個木材垛,最細的也有兩三寸,粗的有半尺多,長度都在五尺以上,這些就是準備打到水裡的木樁。

龍澤湖本來就是沼澤性質的,是水流衝擊而成,它的湖底都是淤泥,因此打樁很容易。

包家寨村子太小,船隻少,經過挑選,適合打樁的只有三艘小船,護庄隊就徵用了這三艘小船開始打樁。打樁的位置是經過勘察劃定的,到岸邊平均距離150多步(150步約合200米)。

古代所說的「步」是雙腳各邁一次,合1。3米。只邁出一足為跬(kui),所以有「五尺為步」之說。當然古代的「尺」與現代也不是一個標準,準確計算,古代一尺等於260毫米。

劉瓔還是天天上學,可是劉詮因為擔負著防務的責任,事情多,所以暫時沒有上學,這樣一來吳先生就只有一個學生了。時間依然是半天,下了課劉瓔經常來到碼頭上看熱鬧。他看到壯丁有站在水裡的,有站在船上掄著鎚子打樁的,很忙碌。

他們所用的大鐵鎚也是五花八門,有使用一節木樁安上錘柄當木錘,也有鐵鎚。他知道這些大鐵鎚是他三叔使人買來的,三叔說過:這地方偏僻,買個工具也很費勁。

別管什麼工具吧,能把樁子打進泥里就行。淤泥本身就有附著力,木樁打下去容易,拔出來可就難了。所以盜賊來犯時,急切之間是沒辦法把木樁拔出來的,推倒或者鋸斷都不容易。所以這些木樁就是難於逾越的障礙。

小孩子都有愛看熱鬧的心理,看了還喜歡模仿,不是小孩新歡過家家嗎?那就是在模仿。

劉瓔的跟班小雨10歲了,是個半大孩子,正是貪玩的年齡。他看著打樁的場景就不安分了,看到碼頭上有小船就想上船,過去看個究竟。他還是知道自己是有職責的,要跟著小主人伺候,他不敢一個人就跑去玩。於是他就拿話攛掇劉瓔:「大少爺,咱們也上船去幫忙唄?」

劉瓔哪能不知道小雨是貪玩呢?劉瓔自己倒是不貪玩,可是他也想實地看看打樁的情況。

於是他們兩個小孩找了一條沒人的小船,小雨扶著劉瓔上船了說:「大少爺坐穩了。」水邊的孩子都會用船的,小雨就很熟練,他解開纜繩拿起篙來一撐,船就離了碼頭。

以劉瓔的身份,船主就算看到了也不能說什麼。

到了打樁的地方,劉瓔看著船篙入水的深度,說明水很淺,只有兩三尺深,水下是淤泥,這情況打樁很容易。在近處看得清楚,打好的木樁是兩排,排列很密集,間隔不足一丈。有了這兩排木樁,小船就休想通過了。

劉瓔從打樁的位置向岸邊看去,兩百多米的距離也不近,岸上的人和物都能看清,可是看不清細節。比如人物可以看清四肢,可以看到人們在做什麼,但是五官表情完全看不清的。

假如是土匪企圖登岸,這麼遠的距離如果不是乘船,下水游泳或者蹚水過去,在水中的人行動緩慢,沒有進攻的能力也沒有反抗的能力。這種情況對於防禦者來說,打擊水裡的賊人就很容易了。

這樣一來基本上杜絕了隨意靠岸的可能性,碼頭就成了唯一可以停靠船隻登岸的地方了。對於防禦者來說,縮小了防禦的範圍,也就降低了防禦的難度。

劉瓔也想到自家還有三門炮呢,而且虎蹲炮很小,移動很方便,只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沿湖的這一面防禦能力還是很強的。

他們乘小船靠近現場,近距離看著打樁作業讓小雨和劉瓔有點害怕。他們看到很有分量的鎚子輪起來打在木樁上,可是在水裡木樁的旁邊還站著人呢,水中的人用手扶著樁子。鐵鎚一下一下的打,水面上樁子越打越矮,到樁子沒入到水面以下的時候上面還要加上一節木樁以傳遞錘擊的力量,避免鎚子打到水裡。這都是需要有人扶著木樁。

看到這樣的場景,讓兩個小孩子感到害怕。那鎚子要是打到扶木樁的人可是不得了。

他們不敢再看,劉瓔對小雨說:「不看了,咱們回去吧!」

可是小雨還沒玩夠不想就回去,他對劉瓔說道:「大少爺,咱們去那邊釣魚吧,今天釣魚肯定容易。因為這邊在打樁,魚都嚇跑了,我們轉過那片蘆葦,魚就會多。」

說著,小雨指一指船艙里的釣魚竿,工具都是現成的。

釣魚?這主意不錯,前世的劉瓔就喜歡釣魚。想想那一世去釣魚可是不容易,要開著車跑好遠的路,還要花錢買門票。於是他很高興地同意了。

「好!咱們去釣魚。」

未完待續。

——第14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打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