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軍改

第380章 軍改

「陛下還有何事,但說無妨」

張懋見朱見深還有事,心頭一緊。

這陛下又打算折騰什麼。

「如今我大明各地以百戶所,千戶所,衛所為主的軍制朕打算也要改改,這次漢海王國之所以如此快速,朕思考再三,覺得除去漢海王國本身戰力強悍外,各地衛所,軍戶所武備廢弛,吃空餉,逃戶極多,以至於漢海王國兵臨城下,衛所之中盡無一人能夠阻擋,所以朕打算廢棄衛所制,效法南國,並華夏古代軍制,建立募兵制,分設邊軍,廂軍和禁軍,廂軍如南國警衛軍一般,負責各地治安,衛戍,屯田等事,邊軍由長城九邊與漢中,河南,山東諸軍合編組成,主要負責大明邊防諸事,而禁軍如南國正規軍,除去衛戍京城,另外便是作為一線作戰部隊,各軍均由五軍都督府統一節制,通過募兵而成,各地所招募士卒,先入廂軍,再入邊軍,后擇其精銳組成大明禁軍,各軍分設總兵,副總兵,都指揮使,指揮同知等職以指揮各軍,朕有意命趙輔領廂軍總兵官,郭登領邊軍總兵官,由卿領禁軍總兵官,負責組建三軍,如今大明上下諸軍,淘汰那些老弱病殘者,留下精壯,另在招募新兵充實,朕意廂軍以百萬為準,邊軍定為六十萬,禁軍則定為四十萬,如此兩百萬大軍,平日勤加練習,演練,燧發火銃和火炮先裝備禁軍,其後再裝備邊軍,廂軍,如此我大明軍力振興,又何懼南國乎」

張懋聽朱見深介紹完,早已大吃一驚。

陛下真夠折騰啊。

不過如今大明軍制的確該改改了。

不說別的,這次各地衛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就已經足夠致命。

要是繼續放任不管。

下次就沒這麼幸運了。

如今大明雖然損失了南方之地,一下損失了三千多萬人口。

但是北方還是有三四千萬人的。

要是從皇親,藩王,士紳,豪強的佃戶,以及逃戶,隱戶吸收一些。

四千萬以上的人口還是有的。

以此養個兩百萬軍隊不成問題。

何況如南國一般,廂軍只是負責衛戍,治安,清理盜匪,邊軍負責守衛邊界。

真正作戰的是禁軍四十萬大軍。

如此將這四十萬大軍打造成精銳之師。

再裝備燧發火銃和火炮。

就算還打不過漢海王國,但也不至於一觸即潰吧。

「陛下那京營三大營,還有騰驤四衛當如何整編」

張懋向朱見深問道。

「騰驤四衛,錦衣衛及親軍二十六衛統一整編為朕的親衛軍,由朕親自統領,不屬於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管理,京營三大營,及京郊諸軍編入禁軍,此事由卿親自負責,而且朕打算編製也全面效法南國,在禁軍,邊軍,廂軍之下設營,衛,千戶,百戶,總旗,小旗,這些參照我大明的編製進行整編,朕意先完成邊軍和廂軍整編,之後再對禁軍進行整編,所有整編工作必須明年底前完成,之後展開訓練,編練,將其培養成精銳之師」

朱見深說完,張懋心中也有了一個大致概念。

廂軍是地方衛戍部隊,邊軍是邊界衛戍部隊。

這兩軍是大明的軍隊基礎。

募兵也是招募這兩支軍隊。

而禁軍則位於這兩軍之上,是大明的正規軍。

由全軍精銳組成。

平常負責衛戍京師,戰時拉出去打仗。

同時,戰時廂軍和邊軍也負責後勤運輸工作。

如此分工明確,責任分明。

使大明各軍的戰鬥力必然成倍提高。

要是大明能在三五年內將這兩百萬大軍,四十萬禁軍訓練成精銳之師。

那下次漢海王國再打來。

大明也有力應對。

從編製上來看。

大明的編製也參照了漢海王國的軍隊編製。

漢海王國是軍,師,營,部,曲,隊,班七級。

大明也是軍,營,衛,千戶,百戶,總旗,小旗七級。

軍不必說總兵一人,副總兵兩人。

這些一般都有勛貴負責。

如廂軍就是趙輔,邊軍是郭登,禁軍是張懋。

軍之下便是營,設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都事等職。

營之下為衛,由衛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衛鎮撫使等職。

衛之下便是千戶,百戶,總旗,小旗了。

小旗十人,總旗五十人,一百人為百戶,一千人為千戶,一個衛差不多有五千人。

和如今的大明軍制基本一致。

所以並不需要大改。

衛之上的營根據人數責任不同,所屬也不同。

比如廂軍就按各省一個營。

基本與如今的都指揮使司一樣。

邊軍則以一鎮為一營。

和如今的邊鎮一樣。

正規軍也統一由五個衛為一營。

一營兩萬五千人。

如此禁軍合計十六個營,四十萬大軍。

通過如此整編,朱見深希望重整軍備,重立軍威。

以求最終能再振大明雄風,光復兩京,南土。

讓大明的聲威,再傳遠方。

而相比於朱見深之前的改革。

軍制改革張懋自然非常支持。

何況這軍制改得最多的是禁軍。

廂軍和邊軍只是就地整編,淘汰老弱,取消軍戶,各軍都以募兵充實而已。

並不算太難。

只要軍餉到位。

還怕無兵可用嗎。

何況清理藩王,皇親,又改革內政。

特別是統一農稅,徵收商稅和礦稅。

未來大明還缺錢嗎。

再加上燧發火銃和火炮的投用。

未來大明戰鬥力只會成倍提升。

當然這些僅僅只是在最理想的狀態下。

新政落實,皇親改革,商稅和礦稅的徵收情況。

這些都是不確定因素。

至於軍隊改革,要是其他改革都改不好。

軍改就只能是空談,空想。

「陛下,臣願意為陛下效勞,改革軍制,然軍制改革必須建立在陛下新政推廣上,故臣建議陛下,可暫時延後,先改革時弊,充實國庫,再發展鋼鐵車和鋼鐵船,提高大明技術,最後軍改,便水到渠成了」

張懋聽朱見深說完后,便向朱見深建議道。

「英國公所言極是,那這鋼鐵車和鋼鐵船就拜託英國公了,明日朕便會推廣新政,英國公可放手去做,巨大明之利,朕不信南國都可建造的鋼鐵車,鋼鐵船,我大明造不出」

朱見深堅定的說着。

在朱見深看來,既然南國可以,那大明也可以。

何況如今大明也有鋼鐵車的樣式,鋼鐵船的樣式很多人都見過。

打造起來應不費事。

當然朱見深不知道,自己完全打錯了算盤。

首先鋼鐵船的動力,聽張懋所言應與鋼鐵車一樣是靠人蹬踏。

這就和車船一樣。

但是上萬噸的鋼鐵船靠人怎麼可能開得動。

而且雖然很多人見過鋼鐵船的外型,為何會是這樣的佈局,內部又應該如何佈局。

沒有人知道。

至於蒸汽機,就更沒人知道了。

大明目前連蒸汽機是什麼都不知道,也不知道蒸汽機的存在。

拿什麼建造鋼鐵船。

更別說如今大明的鐵器產量和漢海王國也根本沒法比。

大明目前的鐵器還是原始的手工鍛打,用的還是木炭。

而漢海王國已經開始利用轉爐,平爐,通過蒸汽機和發電機進行大批量生產鋼鐵了。

就去年一年鋼鐵產量各工廠加一起都有八百多萬噸。

隨着南方各地新建鋼廠和原有鋼廠技術提高。

劉海興估計到明年底,漢海王國一年的鋼鐵產量可以超過千萬噸的大關。

之後會繼續快速提高。

如今的漢海王國完全有能力建造一個鋼鐵帝國。

就比如各地城鎮很多建築都由鋼筋混凝土,替代了原有的木製結構房屋。

如今除去新金陵城,劉海興打算以純中式木結構建造外。

大學城,丹徒工業園等地。

所有新城城建都將以鋼筋混凝土為主。

更別說未來劉海興已經開始規劃摩天大樓的建造了。

現在之所以沒有建造高樓,關鍵受限於一個技術還是沒有突破。

那就是電梯。

當然除去這些外,在新金陵城所在的長江對岸。

還有一座偉大的建築已經開始在規劃。

這將是漢海王國第一座全鋼結構加玻璃窗設計的大型宮殿。

劉海興為其取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

水晶宮。

可以說,雖然朱見深打算進行改革,來追趕漢海王國。

為此朱見深信心滿滿。

但是朱見深不知道的是。

自己再怎麼追趕,也僅僅只是徒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爸爸是穿越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爸爸是穿越者
上一章下一章

第380章 軍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