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防空警報

第一百零五章 防空警報

由於飛行員的特殊性,屬於國軍中真正的萬里挑一的人才。環境條件和待遇自然相比其他部隊要高得多。

普通的國軍士兵每月的薪水6-8個大洋,而中央航校的學員,在見習期間,每名學員的月薪就達銀洋75元,在當時可以買到黃金四五兩。

半年後見習期滿,其月薪即加至銀洋150元。那時候,即便每天大魚大肉,一個月所花銀洋不過十多元而已。

此外,必須提及到的是,航校當時培養新飛行員十分嚴格。在中央航校內新建一個標準游泳池,水質清澈,還設有跳板,利於飛行員的體格鍛煉。

夏季熱天空地勤人員都樂意參加泳池運動,空軍隊的體育比賽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許多優秀飛行員也都是非常優秀的運動員,在足球、網球、籃球等運動方面非常出色。

例如航校的學員之一符保盧同學。

符保盧是第一批留學美國的學生,是一名中俄混血兒。考入航校前是一名專業的撐桿跳運動員。

他也是舊中國時期在奧運會上取得過最好成績的運動員。曾三次蟬聯全國運動會撐桿跳高冠軍,並奪得遠東運動會冠軍。

航校學生陳鎮和曾經是一名國足運動員,曾擔任國足中場主力左邊鋒。

1930年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上以主力身份隨隊奪冠。隨後,1931年1.28事變的失敗,讓他悲憤不已,遂轉而考入中央航校,成為了一名空軍戰士。

空軍「四大天王」之一的樂以琴,四五歲就學會了游泳,稍大些又隨拳術家的二叔樂和濟學武術,上學后又愛上了足球和田徑,曾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運動會的田徑比賽,被同學們戲稱為「飛毛腿」。

四大隊飛行員張光明在上中學時就極其喜歡運動,家裡請人做了10個高欄讓他練習。空軍四大隊飛行員陳懷民從小就樹立起了尚武救國的信念,曾奪得全國少年武術大賽的冠軍。

正是由於航校飛行員優秀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體育技能,在航校的各項運動會和體育比賽中,航校航空班的學員成績一向拍在前列。

筧橋的學員幾乎個個相貌英俊。這些年輕人外出時,常常吸引大批女孩圍觀。場景之壯觀,不亞於現在的明星走秀。

就連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都是這些飛行員的「粉絲」。她長期擔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左胸前佩戴一枚「榮譽飛鷹胸章」。

此時在航校的學習和訓練已經進入第二年了,張小虎的各項成績和訓練指標都極其出色,已經學會了高級班的飛行駕駛技術並且能單獨起飛降落的能力。

得到了教官和教練們的一支好評。

這日難得一個休息日,周志開約了小虎去筧橋鎮上散心,來筧橋鎮近兩年了,兩人一心都在航校里學歷訓練,都沒出過校門半步。

這次兩人也想放鬆一下,就約在一起和教官請好了外出假后,來到了航校不遠處的筧橋鎮上。

明清時光,筧橋一帶是棉、麻織品的出產地。一直到民國,筧橋鎮都是當地棉麻織品的場地之一。筧橋河道發達,兩岸碧青碧青的都是絡麻地。

筧橋直街上,手工業發達,剪刀、鐵鋪、竹器、釀造、制面等等,店鋪林立,繁華一時。

南貨店、茶館、藥店、醬油坊、酒坊、布店、雜貨店,物品豐富,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街南面的商鋪有:立新木材行、馮家米店、黃鐵匠鋪、黃興朝米店、壽坊、秤店、俞家中藥店、夏仁記茶館、共和園茶館、諸隆盛百什貨店、景和南貨店、黃源興酒作坊、聚仙樓茶館等等;

北面的商鋪有:陳永和南貨店、鼎泰和酒店、三和館麵店、永復興布店、張永昌麵館、中藥店等等。

打鐵鋪里的後生,是山東漂來的大漢,嚼的是身板飯,精壯精壯,伸出胳膊跟女人家大腿一樣粗。

做的生活,鋤頭、草耙、鐮刀、犁頭,都是農民日常的用具。

煤爐燒著,一個後生拉風箱,呼哧呼哧,生鐵放到爐子里,燒紅了,拿到砧上,鐵榔頭「叭叭叭」拷,火星吱吱濺出來。拷好就摑進水槽里,吥呲吥呲,冒出團團白煙。

補生鍋子的張阿關,是義烏來的。補鍋子,手面生活,同打鐵比,蠻輕鬆。鍋子補得牢不牢,油灰最重要。拌油灰,用的是桐油和石灰。

先把烏黑黑的破鍋子底剪落,新底套在外頭,接縫抹上油灰,用木槌對著接縫「叭叭叭」拷一圈,油灰粘牢,再放到太陽底下晒晒干,油灰發硬,漏就補好了。

補鍋子的生活,一般是「本工對半」,本錢同做工各佔一半,老底子生意好,一日掙二、三個洋鈿是小意思。

補鍋子外,還有補碗的。老底子人家吃飯的碗都是有數的,姓張姓王,碗底都碼上字型大小。

早時候的碗,釉面薄,瓷料粗,常常破壞、裂開。裂了,破了,地上撿起來,對一對,對得牢,就等著補碗盞的來。

補碗盞的挑著擔子過來,自帶小板凳,坐下拿塊布蓋腿上,對著破碗,仔細研究,破了的兩邊抹上油灰石膏,再仔細合好,拿小鐵絲、小麻繩圍個圈,捆紮好,放在太陽底下曬。

油灰補過的碗,外面好看,卻不耐用,洗碗要當心。

講究的補碗匠用釘子鋦,那手藝多半祖傳,複雜得多。

破碗捆緊紮好后,用腿把碗緊緊夾住。補碗的拿出一個小弓,弓弦上纏牢一個軸,軸下面鑲一顆金剛鑽。

補碗的拉二胡一樣扯那把小弓,在裂縫兩邊鑽出對稱的兩排細孔,再用鋦子把縫鉚上,外面抹一層白瓷膏就完了。

這補好的碗就跟新的一樣,滴水不漏,就是外邊難看了些,補的價也貴,一般人家還是抹油灰石膏的多。

磨剪子簡單,兩塊磨刀石,一個儲水的破盆,一條咦里哇啦會叫的小板凳。

板凳上,屁股落定,兩腿張開,往磨刀石上潑點水,滋潤一下,刀鋒對著石頭,手掌按在刀面上,唰唰唰地下去。

看上去簡單,實際上有花頭。莊戶女人家,菜刀切鈍了,拿到瓦缸上「噌噌」來回別兩下;勤快的,也自己備磨刀石,但是,怪,就是比不上師傅磨出來的。

老底子人家,一把菜刀用一輩子,新媳婦時候,刀面寬寬,熬成婆,刀面變窄窄一條了,都是磨去的。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作家方淳:「民國筧橋盪」。

筧橋老街上的店鋪,要數「黃源興」最有名,做酒以外,還做醬。資料里說。鋪面設在大街中央,臨街設店鋪,後面是作坊。

作坊極大,質量沒的說。連航校都是在這裡訂貨購買,整車整車的運回學校去。

看見小鎮的繁華和熱鬧,百姓們臉上的笑臉,張小虎和周志開兩人不由會心一笑,這樣安寧平靜的生活真好。

就在這時,筧橋鎮和遠處的航校傳來了刺耳的防空警報聲;「嗚嗚嗚嗚嗚,,,,,,,」

「不好,有警報。快回航校!」兩人同時說道,隨即撒開雙腿朝著學校跑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戰之獨立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戰之獨立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章 防空警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