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孤身奪屍

第一百一十章孤身奪屍

「趙大猛,你一定要保護好蕭婷的安全,她的命比我們兩個值錢!」蕭劍說:「你們化裝成鬼子,帶足子彈。」

「請團長放心,一定完成任務。」趙大猛一邊說,一邊從地上鬼子的死屍上摘下剩下的**。這種**比手**威力大。

「你們在雨花台等我!」他決定孤身撲敵。

趙大猛說:「不,團長,要去一起去,我是你的警衛員,保護你的安全,是我的工作,多一個人,多一個幫手。你一個人去我不放心!」

「我的安全你不用管。我會保護自己的。下關已經被鬼子佔領了。吃再多的也沒用。我一個人就足夠了。你的任務是,把她安全帶到雨花台。然後,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藏起來等我!好好地活着。我們的命很珍貴。小鬼子在南京一天,我們死不得。保護好蕭婷的安全是我給你的任務,記住:她的命比我倆更重要。」

「團長,你一個人去太危險了。」

放心,我不會有事的,蕭司令是抗戰英雄,我知道,日本這個國家有一個奇怪的風俗,對於敵國的英雄很恭敬,他們不會為難我的。如果他們阻止我,我要小日本付出慘重的代價。」蕭劍已經做好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他全身早已捆綁了烈性**,一旦爆炸,三十米內生命殆盡。

蕭婷說:「蕭劍,你一個人去我不放心,我要跟你在一起。」

「蕭婷,你忘記了你的使命嗎?」蕭劍說:「我們三個人,我和趙大猛可以死。就是你不能死。你是記者,你的使命就是還原歷史的真實,小日本在南京的暴行,已經背離了人類戰爭的原則,他們每天都在中國的土地上殺人、搶劫、強姦婦女。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行。你的任務是用你的相機拍攝保存下來,這就是小鬼子的犯罪證據。歷史是公正的。將來總有一天,小鬼子在南京犯下的累累罪行會得到歷史公正的審判。這是一項極其危險的工作,隨時都可以喪命,你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你不能死,你死不得!」

「好吧,我聽你的。你也不要忘記自己的承諾,我爹為國捐軀了,你是我唯一的親人,你一定要活着回來。我們在雨花台等你。如果你沒有把我爹的遺體帶回來,我也要在雨花台建一個衣冠墓的。我要為爹挖一個墓穴。雨花台是爹心裏的痛!憲兵隊幾千官兵都戰死在雨花台。」

「放心,蕭山令司令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人,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如果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像他一樣愛自己的國家,面對外侮,浴血奮戰,無畏無懼,小日本絕不會這麼猖狂!我痛恨在民族存亡的時刻,喪權辱國,把祖國的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侵略者。我拼了命也要把司令的遺體帶回來!」蕭劍意志堅決地說:「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大猛,我們把小鬼子**都取下來吧!」

蕭劍一邊說,一邊從地上鬼子的死屍上,取下十顆**,三支裝滿子彈的***。兩支手槍交給蕭婷。

蕭劍坐上摩托絕塵而去,蕭婷望着蕭劍的背影喃喃地說:「爹爹,願你在天上護佑他平安歸來!」

蕭山令,字鐵儂,1892年6月11日出生在益陽縣、大泉鄉,四方山村,蕭家彎一戶三世「秀才」功名的瓦屋裏,當時門楹上曾有一副現在都還讓子孫們牢記的對聯;

秀才本微末功名,卻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孫三代蟬聯不絕。

寒家無豐盛筵席,幸叨宗族鄉鄰親朋戚友八回燕賀都來。

從蕭山令出生的環境和這副楹聯來看,不管是肖氏祖上自寫還是請人捉刀,蕭山令出生在一個中國傳統的,有一定文化知識的普通小康農民家庭。

然而。蕭山令生長的時代卻是個極不正常的年代,可說是中國封建社會全面沒落,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打擊,列強在中國任意製造不公平的年代,也是中國在屈侮中掙扎,失望、反思和奮起自強的年代。

湖南,雖地理上處在中國的中部地區,但由於幾千年封建文化形成的特殊政治地理位置,卻屬於中原主文化的邊緣地區和南方「蠻」文化的前沿地帶,相對來講屬於封建專制文化的薄弱地帶,在西方文化通過以野蠻的方式傳入中國的時候,這裏可說是屬於清閑的「旁觀者」,它既無西方文化野蠻入侵的切膚之痛和先進文明帶來的受益之利,也無應對這種外來文化的決策之權和干預之位,歷史使它處在了一種最能以正常心態觀察這種中西文化碰撞的「旁觀者」位置,因此,湖南在這個時期成為這種文化碰撞的最清醒和最冷靜的觀察者,也就是在這種特定的人文環境裏,湖南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產生了一大批對中國歷史有決定性改變和深遠影響的人物,這其中最早的要數魏源,他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就是中國最早的「洋務」和改良變法的倡導,這之後,湧現出的曾、左、彭、胡等清王朝中興名將,雖身份都是軍事家,實則都是睿智的政治家,再之後,就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象蔡鍔、黃興、宋教仁、唐生智等,再再之後,便是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毛**,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等等,而這其中的蕭山令也就是在湖南這種出人才的人文環境裏成長起來的一員;蕭山令16歲畢業於益陽龍洲高等小學堂,畢業時,面對中國割地賠款,喪師辱國的現狀,曾立誓;「兵符在握,一掃群魔」。次年考入湖南陸軍小學,,就讀期間,由於辛亥革命暴發,學校停辦肄學,1914年,22歲的蕭山令再次考入保定軍校,1916年畢業后,返湘在蔡巨酋。賀耀祖部任排、連、營、團長諸職,1926年,唐生智的革命軍第八軍進駐湖南,蕭山令因得到唐的賞識,被委派到沅江代理擔任縣知事鍛煉政治才能,這期間,由於農民運動的興起,遂棄職歸家。1928年復出,隨長官吳思豫接受青島、濟南,一路立功提升,至1937年3月,由上校提升為少將,國家憲兵副總司令。

1937年,8。13上海戰爭打響后,11月,上海全面失守,華東地區基本淪陷,日軍稍作準備調整后,兵分三路,直逼南京,中華民國的首都危在旦夕。

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其意義自然十分重大,既是交戰國佔領的象徵,也是被佔領國屈侮的象徵。面對日軍對南京外圍湯山、蕪湖等地的佔領,多數黨國要員和富豪名流卷金攜妾倉皇出逃。

蔣介石面對這大敵當前、國家危亡的局勢,於11月8日起,連續三次召開軍政幕僚會議,主要商討守衛南京的事宜,其中蕭山令也列席參加。會上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歸納起來,可分為四種意見;1。主棄,按原計劃遷都重慶,這是多數軍政要員的觀點,他們認為,日我軍事武器力量懸殊,從日本攻進上海,杭州等地的情況來看,他們已積累了一套完善的攻城經驗,堅守南京,等於城毀人亡。2。主降,這派有點象汪精衛的「曲線救國」觀點,按理說,這種觀點平時是沒有市場的,因「漢奸」「賣國」的帽子隨時就可以把人壓死,但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頭,卻佔有很大的份量,具體見解是;國民**按計劃西遷,暫避和日軍的正面決戰,以南京市的名義投降,免一城百姓之性命。3。主戰,持這種觀點的人可說是最少的,具體來講就只有唐生智和蕭山令,但卻是會議上最能壓倒其它觀點的高調;軍人的職責,就是守土衛國,為國捐軀,乃軍人的本份,今日本人來了,不戰而逃,是軍人的恥辱。作為憲兵總司令的唐生智最後竟斷然的說;你們都可以走,我決定與南京共存亡。

據國民黨國防部史政局所查閱的資料顯示;「其人雖習軍事,實溫文儒雅,無疾色厲言,每訥訥不能出口,而條理縝密,處事忠勤,嚴而不慢,寬而有威,為部屬所欽慕。」

南京保衛戰打響后,國民黨首府按計劃西遷。而南京國民黨憲兵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的谷正倫,因病飛往武漢就醫,「三司令」之職全權交蕭山令代理,而南京市長馬超俊臨危攜妻子逃逸,首都警察廳長因保衛民國**的西遷去了重慶,兩職也由蕭山令兼任。在南京保衛戰打響的前夕,蕭山令被委以如此多的重職,可說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迹。

日軍進攻南京的有7個師團,12萬精兵,進攻的武器有飛機、坦克、軍艦,已把南京形成立體包圍。而蕭山令守衛的則只有直屬的精銳憲兵1萬人以及兩個直屬陸軍師和工兵部隊3萬人,再加上臨時接管的「三司令」部隊和各個軍校的的士官生總共正規軍11萬人。而武器則只有輕重機槍和山炮等常規陸軍武器,無論是從人數還是武器裝備,都明顯的劣於日軍。

保衛戰於1937年11月18日打響,12月13日南京淪陷,歷時26個晝夜。這期間,我們可學電影回放的鏡頭;

12月8日,蔣介石連續三次緊急點令;召唐生智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在蕭山令的幾次催促下,唐生智登上飛機仆重慶,國家憲兵司令一職交蕭山令全權代理。其日,同鄉部屬陳輯川專訪指揮部,幫蕭山令分析眼下局勢;「守軍裝備落後,援軍無望,守城部隊臨時拼湊,難以指揮,將士雖英勇,但犧牲慘重……」,勸蕭山令「度勢應變,以策安全」。蕭山令沉思良久,毅然答道;「授命拱衛首都,防守無方,無以對黨國,殺敵不力,無以對金陵老小,貪生怕死,俯首稱奴,何臉見江東父老,我走,南京的老百姓怎麼辦」?

12月9日,陳輯川再次找到新街口的臨時指揮所,勸其早作退計,蕭山令凜然答道;「現形勢已亂,各自只顧逃命,滿城游勇散兵,不聽指揮,軍心民心無法穩定,守土為國是軍人的職責,我應盡忠報國,笑卧沙場,死守南京,我意早決!」其視死如歸之浩然氣,令陳為之震懾。

12月12日下午3時,唐生智與蔣介石電令;「全線突圍撤退」。命令蕭山令為渡江總指揮,各軍團按指定地點突圍。

突圍命令下達后,除83軍,66軍按軍令繞棲霞山突圍外,其餘74軍、72軍、71軍、87師、88師全部奪路湧向下關,數十萬軍民爭相搶渡,亂成一團。從挹江門到下關,人山人海,呼天叫地,爭先恐後,水泄不通。軍人任意鳴槍,自相殘踏、被踩死、打死的人不計其數。

前面;浩瀚長江,波濤滾滾,天寒水冷,渡江無船。城內;日軍瘋狂追殺,槍鳴炮轟,煙塵滾滾,烈火衝天。江面;日寇軍艦橫衝直撞,翻江倒海,天空;日本飛機呼嘯轟炸,機槍橫掃,地動山搖。

為了逃命,人們紛紛湧入長江,江面人頭點點相互掙扎,淹死凍死不計其數。

蕭山令鎮定如鐵鑄,果斷的命令憲兵隊長羅友勝帶大部憲兵到蛇山、龍蟠山阻擊日軍,自己則率部拆屋扎筏,掩護軍民渡江。在整個夜晚裏,蕭山令數次被部下推到筏上,但他幾次都掙脫上岸指揮掩護扎筏搶渡,直到12月13日晨,下關仍有三分之二的軍民無法渡江。

7時許,日軍騎兵七千人與三艏軍艦逼近江邊,水、陸空夾擊我搶渡軍民。見日軍瘋狂的屠殺我渡江軍民,鎮靜如鐵的蕭將軍再也鎮定不住,熱血炸肺,大聲疾呼;「殺身成仁,今日是也」!渾身捆滿手**,身先士卒,率部沖向日騎兵,在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中,日軍紛紛落馬……日軍想活捉他,一直沒有向他開槍,他身邊的憲兵一個個被槍殺,面對日軍層層包圍,他選擇自殺。

南京淪陷。

中華民族的憲兵司令、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渡江司令、南京市長、首都警察廳長蕭山令,於1937年12月13日7時許,用他年僅45歲的生命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悲壯國歌!

湖南一個小小的益陽,進入近代史以來,與這個六朝古都的名城結下了不解的情緣;1853年3月,太平軍攻佔南京定都,而這其中為主的水軍力量就是益陽舵手把式。1864年7月,湘軍攻陷天平天國,而軍事主帥就是益陽的長江水師提督吳家榜。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的總司令蕭山令血灑金陵……三次大戰的結果都使長江水染紅。

再說蕭劍以驚人的速度,來到下關,此刻的下關,已經完全被日軍控制。國軍在在撤退途中,死傷慘重。剩下的,都成了日軍的俘虜。沿途屍體累累。有國軍的,有從城裏逃出來的居民。

蕭劍來到江邊,發現江邊躺着一具屍體,用白布蓋着,周圍圍滿了全副武裝的鬼子。其中,其中一個日軍的將軍深深地向躺在地上的屍體鞠躬行禮。所有的日本軍人也跟着向地上的屍體行禮。這位日本將軍是誰?地上躺着的人是誰?蕭劍感到很面熟,當日軍的中將再次行禮時,他終於看清了他的臉:佐佐木。千美子的父親,他在日本讀書的老師。在他記憶中,他是反對對中國繼續發動侵略戰爭的。他是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急先鋒,官至中將,回國后,主動要求在士官學校當一名普通老師,沒想到,他還是來了。

躺在地上的屍體是誰,他看不清屍體的臉,但他看見屍體的雙腳露在外面,他認得那一雙有點破舊軍黃軍鞋,他毫不猶豫地向屍體走了過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戰烽火之戰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抗戰烽火之戰狼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孤身奪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