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巍巍大翌 第四十九章 最是繁絲搖落後

第一卷 巍巍大翌 第四十九章 最是繁絲搖落後

只是可惜,在慕尚臨將周家的那位三小姐八台大轎迎娶回了王府之後,二人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不過三載,她便去了。

自古紅顏多薄命。

即便慕尚臨最初殿前求娶並非真心,但與他的髮妻相處的三年,他是喜歡她的。

她溫柔賢惠,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周家把女兒教導得極好,不然也不可能入了他母妃的眼睛。

他母妃其實從來都是心高氣傲的,這一點,作為親生兒子的慕尚臨心裡是再清楚不過的。

因為即便時局再如何地不利於他,他的母妃也從來不會真正地委屈他這個兒子。

平心而論,周氏是極好的,但慕尚臨是誰?

他的母妃,是後宮前朝人人讚譽的王貴妃,他的姐姐,是帝國榮宸,即便是他那個郡主妹妹,也是驚才絕艷。

他的身邊,從來就不乏優秀的女性。

她們出身高貴,生性聰慧,更難得的是她們有思想,有抱負,且堅強,勇敢。

所以他那柔弱知理的王妃,好是好,然則,就如同那木頭美人。

美則美矣,卻不生動,遂無靈魂。

時日一長,便與尋常木頭並無二致了,只得從此擱置棄之。

周氏的柔弱,是從身到心的。

所以作為男人,他無疑是喜歡這個王妃的,但也僅僅是喜歡罷了。

後來,也是因為他一直也沒有心儀的姑娘的緣故,所以也未曾再成婚,免得禍害了好姑娘。

不知情的人都說他與已經過世的亡妻夫妻恩愛,他不願意接受亡妻不在了的事實,遂發誓不再娶親。

這種話,初初聽見,慕尚臨倒是也滿心愕然,到後來聽多了,便也就聽之任之,隨它去了。

再後來,連他的母妃也去了,也就更沒有什麼人真心實意地為他操心張羅這些事兒了。

是以至今,王府里仍然是沒有女主人的。

這景王府里的正經主子,除了他,便只有昱兒了。

慕尚臨少年時知曉了這世間姻緣嫁娶之事後,便一直希望,他能娶到一位如他的母妃那般的王妃。

可以像母妃理解並包容父皇所有的壞情緒一樣去包容他的妻子。

也可以像母妃護持他一般,在他不測時好好護持著他們的孩子的妻子。

只是他沒有父皇那樣的福氣與運氣,他遍尋不著。

仁宗一朝,帝王親封的貴妃,那位儀安宮的娘娘,出自三槐王氏。

東洲大陸,循百家姓,其中尤以王姓為大姓。

王姓與張姓,趙姓並為東洲三大姓。

三姓為大,即是遍布東洲的王、張、趙姓族人較之其他姓氏更加地多。

三族之中不僅族內枝繁葉茂,且人才輩出,家族歷史源遠流長。

而傳到周朝的王姓,又以琅琊王氏、三槐王氏在官場上最為活躍,且最為有名。

琅琊王氏與三槐王氏,俱出自於太原王氏一脈。

太原王氏的祖先根據史冊記載,可以追溯到屈族人掌權東洲的時期了。

傳說,太原王氏的那位祖先是另一片大陸的大族,因躲避仇家追殺遂逃來了一海之隔的東洲。

后被當時掌權的女國師所喜,以正室之禮,迎娶回府。

再到後來屈族被外族入侵,東洲天下大亂,最後屈族屈辱戰敗,越來越多的男人們不滿足於女王的領導。

開始自信且堅定地開始了自己想要支撐起整個東洲的天下的美好幻想。

不同於各個諸侯國之間你來我往的爾虞我詐,與動不動就開始的兵戈相見。

昔日的國師府卻是在一片平靜之中就平穩地更換了主子。

國師之位不同於其他貴族,在東洲屈族掌權時期,世人尚還信奉神靈,堅信王權神授。

若是帝王無德,自有神的使者前來征討。

世人堅信,神,會庇佑世人。

而國師,便是神的使者。

可以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與神開啟對話,聆聽神喻。

國師之位,並不拘泥於子嗣繼承,但依然是世代傳承,因為每一任國師都是由上一代國師悉心栽培而出的。

所以,只要一個時代的國師尚還在世,無論天下是屬於誰的天下,她指定的下一任國師人選都是天下子民的國師。

只是後來,從西邊來了越來越多的外族人。

所以越來越多的不同的語言、新奇的事物、嶄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新的與人說話的方式。

都盡數地一一湧進了東洲大陸,這片古老而神秘的黑土地上。

於是,去除了矇昧的世人開始接收除了掠奪、服從、征服等等古老辭彙以外的另外一個詞,文化。

於是,剛剛被授予國師之位的王氏祖先,方手握權柄不久,便發現國師之位並不如之前他的妻子在位時那樣,可以呼風喚雨。

而與此同時,在這片大陸上由一代又一代人積累下來的權貴世家階層,也開始意識到了有一個詞,叫作歷史。

有一群記錄,並研究歷史的人,漸漸開始進入了東洲歷史的舞台。

這些被後世稱作史學家們的先驅,為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不可估量的財富。

於是到最後,等到並且牢牢地抓住了機遇的,聰明的新一任國師正式宣布。

他要召集天下所有有志之士到國師府。

為這片大陸,所有的已知,著書立傳!

上,可達天聽,下,可傳享後世。

如此可名留青史的大好事,試問,這世間哪一位文人能不心動,一時之間,風雲涌動。

幾百年之後,東洲政權割據,戰爭不斷。

以史立命的王氏,有了太多的秘密,也知曉了太多不該知道的秘密。

殺戮,第一次降臨到了這個古老而頑強的家族。

於是遭受追殺的王家人除卻一部分年邁以及不想離開家的族人,其餘人等分三路離開了太原。

一路向西南方奔赴而去的,便是後來的琅琊王氏。

另一路一直向北方而去的,便是後來的三槐王氏。

然而另外一路向東邊兒走的王氏子孫則不知所蹤,從此再無音訊,他們極有可能已被仇家尋到蹤跡,全部遇害。

逃到琅琊的王家人,毫不猶豫地丟掉了立史傳世的家族傳承,他們明白了權利的重要性,轉而紛紛步入仕途。

聰明的人,做什麼事情,彷彿只要下定決心肯努力,就一定能做得很好。

更何況,這樣的人,是一群,而這樣的一群人,屬於一個家族。

「王與陳共天下。」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在陳氏一族執掌天下時,民間曾廣泛傳唱這樣一句歌謠。

歌謠里傳唱的王,便是琅琊王氏,陳,則是大應帝國的帝王之姓。

如此可見王氏一族的榮光。

在應國,琅琊王氏的權位,已然登頂。

據正史所載,陳氏一族掌權東洲中原之地時期,王家的女兒,幾乎是與皇宮裡的公主一樣尊貴。

或者說,更要尊貴。

至少,在王氏掌權的百年間,王家女得罪皇室公主的情況時有出現,但反之,卻是極少的。

即便是有,也被無形之中來自各方,包括自己的生身母親的壓力。

壓著前往東邊兒的觀鶴巷請罪。

觀鶴巷,在應國時期,都是國家頂級權貴所居。

當時甚至普遍有,「寧為王氏女,不為皇家子。」的說法。

無他,唯因宮中高貴的公主們,是要遠嫁和親的。

應國建國中原腹地,國力不強,歷來深受各方蠻夷之國動不動就陳兵邊境的威脅。

於是,一些無能又聰明的男人們便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和親。

索幸這法子還當真有效,應國,就這樣以和親以及送錢的方式,在周邊列強之中苟延殘喘著。

然而生為王家女,既不是皇帝所出,也非宗室所出,和親的話無論說到哪裡,都是說不到王家女兒頭上的。

是以,王家的女兒們自然不比宮中的公主們,她們自尊貴著。

前朝被王家的男人們變成了王氏一族的一言堂,王氏家主的門生桃李遍布天下。

而王家的女兒們,婚嫁生子,依仗著娘家的地位在婆家無人敢欺。

世家的底蘊就這樣被王家人再一次地,徒手一步一步地積累起來了。

而另一邊向北方逃去,最後停留在了三槐的王家人,他們帶走了在太原幾乎一大半的珍藏典籍與孤本。

這或許是巧合,或許是安排,在後人看來,無據可考,也沒有非常想要了解的慾望。

總之,三槐王氏,從此詩書傳家。

歷史的車輪,就這樣,緩緩地,又不可逆轉地開始轉動了。

各自安穩之後的琅琊王氏族人,與三槐王氏族人,也漸漸開始了聯繫。

傳至天德年間的三槐王氏,已然是三槐大族,王家家主的女兒,自然也引得無數男兒紛紛求娶。

可是年輕且驕傲的姑娘,她看不上任何一位前來王府求親的年輕人。

有一日,在父親問她究竟想要嫁給什麼樣的男兒的時候。

她告訴父親,「我要進宮。」

少女一張年輕貌美的臉上,沉靜地笑著說出這話的時候,便是她那善於鑽營的親生父親,也沒能從她的眼睛里看出來絲毫野心。

於是,她那與她一樣,有野心且不滿足於現狀的父親,欣然允諾。

於是,她那向來堅強勇敢的母親,淚灑到天明也沒能喚回女兒那一顆決絕又堅定的南下之心。

就這樣,三槐王氏語寧,清晰無比地帶著她的野心,來到了錦繡繁華的盛京城,走進了紅磚綠瓦的巍巍深宮。

儀安宮,原是儲秀宮。

因為她獨獨喜歡那裡的翠竹掩映,帝王便索性將宮殿賜給了她。

儀安二字,是帝王親自為她提筆寫下的宮名。

儀,禮也。

安,定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翌長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翌長安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 巍巍大翌 第四十九章 最是繁絲搖落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