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節拔樹

第三十二節拔樹

()1911年10月12日,陸振華在確認了武昌起義成功並且佔領武漢三鎮后馬上就召集所有的人開會。陸振華就在作戰室內當場宣讀了由武昌發來的電報,並且說道:「諸位,你們說說我們該怎麼辦呀?是響應還是怎麼著?」

「大人,清廷對大人已經起了殺心,而且只怕各位大人也在朝廷里掛上了號。所以我們幫助清廷是不可能的,但是大人我們現在還是不應該表態,慢慢觀察一下。同時可以將前幾天抓的那幾個人給朝廷送回去,看看朝廷有什麼反映。如果朝廷識趣的話,我們就不做那先出頭的椽子。」楊永泰說道。

陸振華看所有的人都在點頭就說「就按暢卿的意見辦,我想有個人比我們更著急。不過山西我們必須拿下,不論我們是南下還是進軍京津要地都要經過山西。」

「是呀,山西大同是我們的咽喉之地,我看還是捏在自己手裡放心些。」徐永昌輕聲的說道。

「大人,楊士琦前來拜訪。」張九齡說道。

「好,我們就一起去會會這個袁世凱的心腹。九齡你把楊士琦帶進來。」陸振華對副官張九齡說道。

「士琦拜見大人。」楊士琦作揖道。

「不用多禮了,杏村兄。我們開門見山的,袁世凱派你來有什麼事情就直。」陸振華直接了斷的問道。

「既然大人心急,那我就直說了。」楊士琦笑著說道。

「,這些人都是心腹之人,可以與我同生共死的,有什麼就直,對他們沒有什麼好隱瞞的。」陸振華說道。

「大人一定聽說了武昌事變,我想大人也該做選擇了。如今之大清已經腐朽不堪了,即使是李鴻章大人在世也救不了。我聽說大人因為收復外蒙而被奕?給賣給了俄國人,如此之朝廷還能救嗎?對袁世凱大人如此,對大人亦如此。現在清廷還要用大人所以暫時不會拿大人怎麼樣,可是事情一平息大人必招來橫禍。袁大人派在下來是想問大人是否出兵平叛?」楊士琦問道。

「出兵又怎麼樣?不出兵又怎麼樣?」陸振華問道。

「出兵那就沒有什麼好談的,只好在心裡祝賀大人早日旗開得勝。如果不出兵,那麼袁大人就想和大人好好談談。」楊士琦說道。

「我和你們袁大人有什麼好談,當年我可是信了你們袁大人的話才被逼到這綏遠地區來了。現在還想和我談談,你讓我如何能信你家大人呀?」陸振華說道。

「大人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談了,現在我們兩家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呀!再說大人的軍隊可是和我們北洋是同根同源呀,可以說就是出自北洋。在外人的眼裡大人跟我們北洋是一體的,我們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袁大人這次就是想和大人談今後如何避免發生這類事情的發生。」楊士琦說道。

「這樣,你們代表你們袁大人嗎?如果能我就和你好好談談。」陸振華說道。

「下官既然來了,就能代表袁大人。」楊士琦說道。

「好,我要山西、綏遠、察哈爾和外蒙古。如果你們袁大人同意我可以支持他做中國的總統,記住是總統不是皇帝或內閣大臣。另外我對你們大人還不是很放心,你們家大人當上大總統后,我不去中樞任職,同時不得隨意插手我們的行政。讓你們袁大人將這些寫好一個字據,讓我心裡有個底。如果你們大人可以同意這些,那麼我就保證沒有中央命令絕不出兵到太行山以東地區。」陸振華說道。

「好,我可以替我們大人答應這些條件,但是察哈爾的地區駐兵不宜超過一個鎮,而且察哈爾駐兵的調動必須上報中樞,最好南口不得駐兵,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楊士琦說道。

「好我可以同意這些,你們袁大人什麼時候將字據送來,我就什麼時候上書清廷讓你們大人出任欽差大員。」陸振華說道。

楊士琦一走陸振華就開始整編綏遠軍隊,部隊被編成六個步兵師和四個獨立騎兵旅共計十一萬人的正規部隊,同時各省編成三到五萬的守備部隊負責地方治安和守衛地方,編成西北邊防軍。吳佩孚任第一師師長,肖耀楠任參謀長;張孝淮任第二師師長,溫濟忠任參謀長;周力任第三師師長,王盛任參謀長;溫應星任第四師師長,周濤任參謀長;王強任第五師師長,徐世昌任參謀長;李景林任六師師長,施從濱任參謀長;騎兵第一旅旅長張之江;騎兵第二旅旅長施從雲;騎兵第三旅旅長鹿鍾麟;騎兵第四旅旅長李鳴鐘;西北邊防軍總參謀長薦西北邊防軍校教育長蔣方震;情報部長張強;憲兵司令及軍法處長張培梅;後勤部長陳延甲;陸振華任西北邊防軍司令兼西北軍校校長。

楊永泰成為綏遠省省長;王永江任察哈爾省省長;張國淦任山西省省長;饒漢祥任外蒙地區行政專員。他們構成了陸振華在西北的地方行政系統核心,為陸振華的日後地方施政的實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11年10月13日陸振華命令步兵第一師吳佩孚率軍進駐山西省,山西巡撫陸鍾琦十分生氣,可是被西北邊防軍的戰士給押走了,送出山西任其自行離去,山西被陸振華的西北邊防軍佔領。清政府中央毫無辦法,現在他們既沒兵可派出來,又不甘心,只能破口大罵。沒辦法清廷只能不停的向袁世凱讓步,請袁世凱出山收拾大清的殘局。可是袁世凱卻並不是真心實意的為清朝賣命,他只不過是以革命來要挾清廷同時以清廷來威脅革命派,在兩邊來獲取自己最大的好處。

武昌起義的消息震驚了清王朝,清政府急忙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隊趕往武昌鎮壓革命。但袁世凱一手培植起來的北洋軍不聽蔭昌指揮,清政府束手無策。袁世凱的黨羽們乘機掀起一股擁袁登台的聲浪,理由是:不用袁世凱,指日可亡;如用袁世凱,或可不亡。東交民巷使館區也有「非袁出來不能收拾大局」的傳言。10月14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兼辦「剿匪」事宜。但袁世凱嫌官職太小,借口「足疾未愈」拒絕出山,並指使他的親信、北洋軍將領採取觀望態度,不要貿然向革命軍進攻。此刻湖南、陝西、江西等省又相繼獨立。27日,清政府不得不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授予指揮水陸各軍的全權。袁世凱仍不滿意,提出召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授他軍事全權,保證供應充足軍餉等條件。清政府不肯接受這些條件。這時,獨立省份日增。29日,山西宣布獨立,革命烽火已燒到清政府腳下。同一天,駐灤州新軍第二十鎮統制在袁世凱指使下致電清政府,提出組織責任內閣等十二條主張,揚言如清廷不允,就要率軍進攻北京。在此壓力下,10月30日攝政王載灃連忙下「罪己詔」,解散皇族內閣,宣布解除黨禁。11月1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組織「責任內閣」。這樣,清政府的軍政大權實際落入袁世凱之手。但是不管怎麼樣,已經沒有人能擋住清王朝滅亡的潮流。

10月22日,湖南共進會首領焦達峰、陳作新率會黨及新軍攻入長沙,驅逐清巡撫,建立都督府。焦達峰為都督,陳作新為副。

10月22日,陝西新軍起義,清軍將領文瑞自殺。革命黨人推新軍管帶張鳳?為全陝復漢軍大統領。

10月23日,九江獨立。11月1日,南昌光復,新軍協統吳介璋為都督。

10月30日,雲南獨立,新軍協統蔡鍔為都督。

11月3日,同盟會在上海起義,6日,成立滬軍,推陳其美為都督。上海宣布獨立。

11月4日,貴州光復,新軍教練楊藎誠任都督。

11月5日,江蘇巡撫程德全搖身一變為江蘇都督,宣布江蘇獨立。

11月5日,浙江獨立,立憲派湯壽潛為都督。

11月7日,廣西獨立,原巡撫沈秉?任都督。

11月8日,安徽獨立,同盟會員孫毓筠、柏文蔚相繼任都督。

11月9日,廣東獨立,同盟會員胡漢民任都督。

11月9日,福建獨立,新軍統制孫道仁任都督。

11月4~11日,海軍宣布起義,「海籌」艦管帶黃鐘瑛為海軍司令。

11月13日,山東獨立,原巡撫孫寶琦為都督。

11月22日,四川重慶光復,中學監學張培爵任蜀軍都督。

11月27日,**,立憲派蒲殿俊為都督。

11月29日,孫中山回國,17省代表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陸振華直接在元旦宣布綏遠,察哈爾,外蒙和山西四省獨立擁護共和。

清朝已經快完了,1911年武昌起義后,帝國主義為誘脅革命軍向袁世凱妥協,向湖北軍政府多次試探,11月26日由英國駐漢口總領事葛福出面「調停」,向湖北軍政府提出議和條件。湖北都督黎元洪等以軍事失利為理由,竭力主張妥協。12月初,南北雙方達成停戰協議,雙方代表隨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廳舉行談判。伍廷芳代表革命軍方面提出:清帝退位、選舉總統、建立共和政府等條件。唐紹儀代表袁世凱向革命軍進行要挾。與此同時,英、美、德、俄、日、法等帝國主義對議和施加壓力,聲稱「中國的戰爭若持續下去,將有危於外人的利益與安全」,促使雙方儘快達成協議。混入革命陣營的舊官僚和立憲派也竭力把南方引向擁袁的道路。在內外脅迫下,革命勢力作出讓步,孫中山發表聲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舉袁世凱當大總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北洋新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北洋新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二節拔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