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滅門

第二章 滅門

許懷谷隨同家人迴轉,走進府中卻不見人影,奇道:「今日不是我姐姐出閣么,該當是十分熱鬧才是,怎麼如此冷清。」一名家丁回道:「老爺的朋友、堂中的弟子全都由燕老拳師帶着到城外迎接南宮世家了。府中家丁僕人全都上街找您,府裏面剩下還不到十個人。」許懷穀道:「南宮世家好大的面子,要這麼些人去接,還要勞動我燕伯伯的大駕。」那家丁道:「聽說南宮世家掌門南宮天波親自陪着兒子來迎娶大小姐,他是一門之主,江湖中頂尖兒的人物,燕老拳師帶着眾英雄迎接也是禮數。」許懷谷點點頭,道:「你知道的倒不少。」說着,步入前廳,便見張岩四人屍體橫陳,不禁大吃一驚,急忙大叫:「爹爹,您在哪裏?」卻聽不見回聲。

許懷谷心中一沉,急忙穿過前廳,四處尋找,終於在水月閣邊見到許萬敵和許幽谷的屍體。許懷谷嚇得傻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眾家人也是大驚,四外尋找兇手,卻哪裏找尋得到。有幾個將許懷谷扶到廳中,只見他兩眼發直,不言不動,便似失心瘋了一般。

慌亂之際,卻聽有人叫道:「南宮掌門練功走火而亡,婚期還得延後一年,豈不耽誤小兩口的好日子么。」家人喜道:「是燕老拳師回來了,快請他來做主。」

燕老拳師名叫燕大同,是山西著名武師,門人弟子眾多,儼然是山西武林領袖,與許萬敵是莫逆之交。許萬敵嫁女兒,自然趕來相賀,今日一早便作為女方主親帶人到保定城外等候南宮世家的迎親隊。哪知迎來迎去等到的卻是一名南宮世家的錦衣劍士,聲稱數日前南宮世家掌門南宮天波練功走火入魔,經脈斷裂而死。南宮柳要守孝一年才能前來迎娶,諸事需等南宮柳處理完喪事再前來商議。

燕大同本極沮喪,一回萬敵堂,又聽說許萬敵等六人被殺,更是如五雷轟頂一般驚得呆了。總算是他久歷風波,片刻后鎮定下來。見全府亂作一團,許懷谷又如痴如呆,只好由他來料理後事——吩咐家人換下紅燈綵綢,換上黑縵白燈,到壽店作棺材,請來仵作入殮,在廳中設立靈堂,找來和尚道士做法事。

保定府聽說許府有六人被殺,那裏極大的命案,何況又是本地名流,知府大人親自帶人前來查案,他也知道這仍是江湖仇殺,非比尋常兇案,是官方管不了的,只是裝模作樣的查看一番,隨便帶幾個家人鄰居回去問案,也就不了了之了。許萬敵一向是結交廣闊,本地富紳官員多與之聯繫,兩河江湖人物也一向仰慕於他,陸陸續續來了不少的賓朋。本來是為他賀女兒出閣的,未想到竟成了為他送終,於是禮堂改為靈堂,便於來人拜祭。

許懷谷仍是痴痴迷迷,由兩個家人攙扶著,該當家屬答禮時便按着他磕頭。賓客拜后勸慰於他卻全不知回答,燕大同看在眼裏,更是心焦。

待到諸事打理完畢,已是深夜,賓客大多散去,路程遙遠的便到客棧安歇。因為許萬敵仍是為人仇殺,只怕各處分舵有變,萬敵堂中大小執事和各舵弟子趕回去防衛,只有燕大同等幾個許萬敵生前至交和三名分舵主留下看靈守夜。燕大同眼望狀如痴獃的許懷谷,嘆息道:「許兄弟一去,萬敵堂上下人心荒荒,大有樹倒猢猻散之勢,大家要儘力扶持懷谷才是。」

這三名舵主中兩個是許萬敵的弟子,一名是與他同創萬敵堂的元老,對許家一向是忠心不二,早已下定決心扶助少主。大弟子周遠超言道:「在下已找過保定城名醫為師弟把脈,說是受了大驚嚇,傷心過度才就成這樣,靜養幾天,服用些鎮定寧神的湯藥便可恢復。師弟天姿聰穎,我等儘力輔佐,決不致壞了師父威名。」燕大同點點頭,憂慮稍減,但他素知萬敵堂樹大招風,對之心懷不規之徒大有人在,要個二十來歲的少年統率數千個好漢,經營幾百家買賣,實在是難為他了。

那名年老舵主萬祥道:「待堂主安葬后,有兩件大事要作,扶助少主是其一,另一件便是要追查兇手,為堂主他們報仇。」二弟子常劍接道:「祥哥說的極是。只是我查看過師父傷口,是咽喉中劍,師父手中持刀,顯然不是被暗殺,是與人絕斗時不敵而亡。師父武功高絕,大學刀法罕逢敵手,兇手卻能一劍穿喉,武功之高我等難以想像。燕師伯見聞廣博,武當一派更是劍中宗祖,師伯可從中見到端倪。」

燕大同深吟片刻,嘆道:「常賢侄所言不錯,此人武功之高,老夫生平所識無出其右者,武當門下練劍之士雖多,武功能與許兄弟比肩者已是寥寥無幾,更不用說是一劍擊殺了。數年前倒是出了一位少年俗家弟子,據說用單劍破了武當兩儀劍陣,可以說是不世出的武學奇才,只是他年紀甚輕又痴迷於武,在武當山上深居簡出,萬萬不會與許兄弟結仇的。」

萬祥忽道:「莫非是武林三聖中人?」燕大同搖搖頭,說道:「三聖仍是世外高人,久不在塵世出現,縱是與許兄弟結怨,也不會殺傷這許多人。況且三聖中只有儒聖用劍,又是許兄弟的授業恩師,怎會加害。」頓了頓,又道:「在許兄弟屍體旁發現無數碎裂的水晶,似一整塊撞擊而碎的,如此巨大的水晶,恐怕只有皇宮大內才有。老夫問過家人,決計不是許家之物,那麼必定是兇手帶來的,調查兇手需從此入手。」眾人聽此事竟然涉及大內,無不心中懍然。

正在談論之際,忽然間四外響起一片喊殺聲,燕大同吃了一驚,掠身到房上去觀望。光影中只見許府中突然湧出無數黑衣蒙面人,俱是右手持刀,左手拿着火把,見到人便是揮刀砍去,經過房舍便將其點燃。

燕大同又驚又怒,直撲過去,一掌劈倒一個黑衣人,怒喝道:「你是什麼人,怎麼敢縱火傷人。」旁邊有個黑衣人獰笑道:「我們都是許萬敵的大仇家,只要是與他有關係的一個都不留。」揮刀向燕大同胸前砍來。燕大同側身一避,伸手去奪他的大刀。哪知此人刀法竟是頗為精奇,刀鋒一轉便躲了開去,同時又有人一刀從背後劈來,刀風虎虎,也是極為迅急。燕大同一驚,尋思:「哪裏來的這許多硬點子」。忙轉身讓開,眼見三名舵主,兩名好友也正在奮力迎擊。對手俱用長刀,或以二攻一,或以三對一,己方全處下風。

燕大同游目四顧,但見尚有許多黑衣人四外截殺不會武功的家人僕婦,竟是要抄家滅門——他見許萬敵身死,只怕各處分舵有變,將堂中精銳盡皆調去守衛,許府中只剩些老弱婦孺,豈知敵人不擊分舵反攻總堂,自己一時失策,連累這許多人性命——燕大同心中愧恨惱怒,出手便不容情,一掌劈中身左黑衣人的前胸。他是武當俗家大弟子,綿掌功夫是武林一絕,柔中帶剛,柔軟處如綿如絲,剛硬處時卻可碎磚斷石,這一掌含憤而擊,力道大得出奇。那人胸肋骨頭盡折,大口噴著鮮血,向後直飛出去,眼看是不活了。

剩下的那個對手又驚又怒,向他劈出一刀,轉頭呼道:「大哥,十二弟被老匹夫殺了。」遠外一名黑衣漢子聽了,揮刀砍倒一名家丁,飛撲過來,呼喝道:「老傢伙,今日教你死得慘不堪言。」燕大同見他飛撲之勢,便知此人武功仍是眾人之冠,當下凝神接戰。他的綿掌功夫施展開來空手對敵仍是揮灑自如,只是敵人刀法也是不凡,決不是三五招便能收拾得下。

敵人人數眾多,而且出手狠辣,於黑夜中包抄許府驟然來襲,許有上下近百家人僕婦眼見無人得免,便是在偏廳中誦念經書的和尚道土也盡皆被殺。二弟子常劍從未見過如此慘烈場面,心中一慌,被刀鋒劈中左腿,反身栽倒在地,一名黑衣人搶上來一刀砍去了他的腦袋。

燕大同料想今日無力回天,使是全身而退也難,向許府中人呼喝道:「退回大廳,保護少堂主突圍。」轉身沖入大廳,將狀如疾呆的許懷谷挾在腋下向後院退去,萬祥、周遠超和他的兩位朋友在他身邊護持。

許府佔地極廣,房舍林立,廊迴路轉,錯綜複雜,燕大同等人自是熟悉環境,退得極快。黑衣人雖然眾多,一時卻是阻擋不得,為首黑衣人大聲呼喝:「老二,老三,你們帶人奔左,老四,老六向右,十一,十三弟跟我從房上走。」

燕大同聞言一凜,暗自思忖:「聽他如此稱呼,似乎是橫行塞外的巨寇漠北十三鷹,只是傳說他們只有十三個人,怎麼今日竟有數百人之眾,而且他們從不履中土,怎麼今日竟然跨境作案。」

聽到呼哨后黑衣人分進合擊,待到燕大同諸人退到後園時,合圍之勢已成。所幸後園花木山石甚多,不似前院平坦寬闊,黑衣人只能封堵退路,無法全都擠上來廝殺,燕大同幾人堪堪抵敵得住。

燕大同眼見四外俱是持刀舉火的黑衣人,照得四外通明,抖擻精神,施展出八卦游身掌來。他很清楚此勢突圍已是萬難,只盼多支持一會兒,引得在客棧住宿的江湖朋友或是保定城中巡邏的兵丁來救。這八封游身掌正發揮了武當絕學中於方寸之間克敵制勝的精妙之處,燕大同腳踏八封方位,出手如風,頃刻間便打倒五六個大漢,還奪下一柄單刀,八封游身掌輔以四象刀法更是如虎添翼。

黑衣人首領揮刀上前,燕大同勢如瘋虎,未出十招便將他右臂划傷,黑衣漢子吃了一驚,大聲叫道:「龍王,這老傢伙爪子好硬,兄弟們收拾不下。」

只聽一人笑道:「你們兄弟不是橫行大漠么,怎麼一進關爪子便軟了,本座卻是海上陸地一樣的稱王。」一個凌空飛至,雙手成龍爪手「青龍取水式」,抓向燕大同天靈蓋。

燕大同聽得風聲凌厲,反手揮刀上削,來人一個倒翻身,落在丈外。火光掩映下但見他一身寶藍緞袍,胸口用玄絲綉著一條張牙舞爪的墨龍,極為扎眼。燕大同見他如此打扮,又聽黑衣人稱其為龍王,心中一懍,暗忖:「莫非此人是四海龍王不成,可是他與漠北十三鷹一個在海上稱雄,一在塞外居盜,怎麼會勾結在一起。」

原來這「四海龍王」名叫徐海,本是莆田少林寺下院的弟子,曾在杭州虎跑寺為僧,法號明山,持技傷人被逐出寺去。從此流落海上,憑着所學少林絕技,收服海上四伙海盜,組成一幫,自號四海龍王,專一在海上殺人越貨,是江湖有名的「四寇」之一。燕大同很清楚此人仍是生平勁敵,凝神備戰。

許萬敵大弟子周遠超正在徐海身後,見他與燕大同相峙而立,對己無防,揮刀砍斷一名黑衣人胳膊后,順勢揮刀劈向徐悔右腿。徐海查覺飛腳踢向他的手腕,周遠超退步收刀。他打得久了,筋疲力軟,收刀勢道稍慢,被徐海一爪抓住手臂,驚愕之中,喉頭巨痛,已被徐海另一爪抓碎了咽喉。

徐海兩招便殺了萬敵堂的大弟子,威勢大振,雙爪揮舞,攻勢凌厲之極,招招不離燕大同的要害。燕大同於武當派十字慧劍造詣最為精深,單刀卻不善長,對付一般人倒也罷了,與一流高手爭鋒便會相形見拙。徐海以空手入白刃仍是攻擊多,遮攔少。

燕大同打發了性,將單刀擲於地上,空手以綿掌迎敵,兩人一用少林絕技,一施武當秘傳,攻得凌厲之極,守得也綿密異常,斗個旗鼓相當。

燕大同一邊拆解招數,一邊說道:「龍王一向只做海上的生意,萬敵堂與你無怨無仇,怎麼如此相對。」徐海笑道:「本座近來與東洋武士、浪人聯合,在海邊做些大生意,已頗有收益,卻成了江湖自命俠義之人的眼中釘。萬敵堂在北方勢力極大,若是收為已用,與龍王幫南北側應,便是丐幫也奈何不得我了。」燕大同大怒喝道:「原來江南倭寇之亂是你引來的禍端,老夫今日便代表天下英雄斃了你這個漢奸。」上步換掌,轉守為攻。徐海冷笑道:「大言不慚,看看今日誰殺了誰。不過,你若歸順於我,這萬敵堂便交給你代管,本座行事一向是用人唯能,能人不為我所用,便要除去了。」手中招式已變,改用少林般若掌相對,轉攻為守。

燕大同怒道:「想必漠北十三鷹已為你收買了,你也知許萬敵為人忠義不會為虎作倀,這才將他除去么。」徐海答道「十三鷹與許萬敵有宿仇,本座卻是想收服萬敵堂的數千子弟,幾百家店鋪,他們為仇我為利,自然是一拍即合。我們也知許萬敵武藝高強,才想借他嫁女之機混在賓客中暗殺於他,那知他先行暴斃,這是天助我也,少了許多麻煩。」燕大同冷冷道:「想不到你如此坦白。」徐海笑道:「對於一個將死之人在下一向是很坦白的,也沒有必要隱瞞什麼?」燕大同怒道:「看看今日是你死還是我亡。」兩人口中呼喝,手上卻是不停,眾盜見他二人斗得激烈,妙著絕技紛呈,注意力轉移過來,只分出幾十個嘍羅圍攻許懷谷幾人。

萬祥也知今日難逃一死,只求拚得性命,護著許懷谷得脫大難,他與許萬敵兩位至友不避刀劍,殺出一條血路,護著許懷谷衝到後園西北角的馬廄。許萬敵一向喜愛馴養好馬,馬廄中着實有幾匹千里挑一的名馬。其中有一匹名為「奔雷」的駿馬,性情剛烈,不避矢石烈火,乃是衝鋒陷陣的戰馬,由許萬敵在張家口千金購得,今日用於突圍脫逃是最好不過了。萬祥將許懷谷扶到「奔雷」背上,見他仍是痴迷,而這馬背又無鞍環,只怕許懷谷從馬上跌下,便用繩索將他緊緊縛於馬背上。那兩位朋友一使花槍,一用撲刀,守在馬廄外拚命阻擋敵人。

十三鷹的老大遠遠望見許懷谷被縛於馬背,急忙叫道:「二弟、三弟,快去料理那幾個點子。鏟草不除根,春生吹又生。」二鷹、三鷹聞言撲去,可憐兩位義士苦戰良久,殺死數十盜賊,早已筋疲力盡,只擋得幾刀,便被砍倒在地。

萬祥已將許懷谷縛好,正要去解馬韁,瞥見兩柄鋼刀劈到,他知此時體力已是無法纏鬥下去,身子向右一側,讓開一刀,另一刀砍在他肩上。萬祥揮刀回削,三鷹的刀被他肩夾住,無法抵擋,立刻被割斷了咽喉。二鷹大怒,提刀刺入萬祥小腹,萬祥運盡餘力,揮刀削斷馬韁,倒在地上。

「奔雷」運勁許久,驟一得脫,立刻躍出馬廄。二鷹不及將刀抽回,躍起身來,一掌劈在許懷谷背心上。許懷谷「哇」的一聲噴出血來,頭腦竟也隨之清醒。——原來日間他乍見父親、姐姐慘死,悲痛驚恐之中,一股逆氣入腦,封閉了神經,對外界全無感應,才狀如痴獃,本來需要靜養以藥石之力疏導經絡才能恢復神智。此刻恰巧中了一掌,頭腦受了震蕩,又吐出大量鮮血,沖開了閉塞的經絡,登時恢復了神志。

許懷谷一見周遭形勢,不禁大驚,急忙叫道:「燕伯伯,這是怎麼一回事?」想要縱馬去救,只是身手被縛,竟是控制不了坐騎。燕大同見他清醒過來,不禁心中一喜,叫道:「懷谷,快走,不用管我。」一掌逼開徐海,縱身向許懷谷奔去。原本有十幾個羅嘍已圍定許懷谷,見他來勢兇猛,發一聲喊,四散奔跑。

大鷹只怕兩人會合勢增,叫道:「老二,先斃了那小子。」二鷹答應一聲,拾起一把刀,躍起丈余,揮刀砍向許懷谷頭頸。那刀鋒距離頭頸尚有屍許,忽聽背後金風響動,一柄單刀凌空飛至,待到二鷹驚覺,鋼刀已然穿胸而過。這刀所涵力量好大,帶起他的屍體釘在一棵樹上。

燕大同及時踢飛腳下一口鋼刀救下許懷谷,但就在他身形一緩之際,徐海從背後撲到,一爪從他肩上抓下一大塊肉來。燕大同忍着巨痛,回身拍出一掌,徐海變爪為掌,也是一掌推出。燕大同便借這一掌之力,倒飛到許懷谷馬邊。

燕大同眼望四周,但見院門緊閉,便是院牆上也遍佈黑衣賊寇,兩人縱然騎上這駿馬也是無法逃脫。他將牙一咬,運勁於臂,將許懷谷連人帶馬舉過頭頂,要把他擲出牆外。便在此時,徐海掠到,一掌拍在他背心之上。燕大同拚得經脈寸斷,引著背上所受力道一併集於雙臂,將「奔雷」遠遠擲過牆頭。

「奔雷」如天馬行空一般越過院牆,足一踏地便即遠奔,許懷谷伏在馬背上,如同騰雲駕霧一般到了府外。他明知燕大同捨身救他,只是被縛馬背,竟然無法回援,遠遠聽見燕大同叫道:「今日滅門的是漠北十三鷹和四海龍王,為我們報仇。」許懷谷心如刀絞,回過頭去,但見許府火光衝天,一時急怒攻心,昏了過去。群盜震於燕大同一擲之威,一時竟是無人來追。

待到許懷谷醒轉,已然天光大亮。許懷谷發現自己仍縛於馬背上,卻置身在曠野之中。他解脫繩索,辨明方向,縱馬奔回保定城。轉過大街,遠遠看見許多人圍在自己家門外。許懷谷原本極為聰明機變,平日裏浪跡紅塵,彷彿是個難當大事的公子哥兒,此刻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自身所具有的堅忍勇毅的潛力被激發出來。他知道敵人勢力強大,此刻必定布下眼線等待自己自投羅網,縱然能夠殺他幾個賊人,還是難報這血海深仇。一個人經過大悲痛,大憤怒之後反而會突然冷靜下來,許懷谷心急如焚,終究不願逞一時之勇,要留有用之身報仇雪恨。

許懷谷全力控制着自己,指骨喀喀作響,牙也要咬碎了。他見有不少持刀帶劍的江湖人在瓦礫中翻看,不知道這些人是趕來救援的江湖朋友,還是盜寇餘黨,不敢久留,輕輕從人群退出,牽出「奔雷」騎上去馳於曠野無人處。許懷谷向著許府方向磕了幾個頭,咬着左手小指,暗暗發誓:「父親、姐姐、燕伯伯,許懷谷一定為你們報仇雪恨。」小指也咬斷了。

許懷谷扯下衣襟包住傷口,他深知以己一人之力,絕難與敵人相爭,保定城是無法再住下去,唯有遠奔京城。京都分舵金刀堂是萬敵堂十大分舵勢力最為雄厚的一處,舵主「萬勝金刀」周迎祥是他舅父,也是萬敵堂中僅次於許萬敵的第二高手。昔日因與堂主不合,怒而不相往來,為人卻是慷慨豪邁,對許懷谷也是極好。此次萬敵堂面臨生死存亡的大危險,周迎祥自會挺身而出,幫助許懷谷報仇復家。

想到此際,許懷谷辨明方向,向北馳去。「奔雷」神駿非常,許懷谷縱馬疾馳,天明時分便已到了涿郡。他已經兩日未進飯食,早已餓得狠了,牽着馬尋一家酒店用飯。那掌柜見他衣衫襤褸,不似有錢模樣,牽的馬卻是極為神駿,盤算著縱然無錢會帳,這馬也買得上百兩銀子,便按他要求,好酒好菜侍候。

結帳時,許懷谷身上果然一文不名,幸好掌柜早有打算,馬上差夥計逼着許懷谷去買馬。許懷谷一向過着伸手要吃穿的闊少生活,那想到一夜之間窘迫得要當街買馬。垂頭喪氣的跟在夥計身後,話也說不出來。夥計倒是幹練,將馬牽於市上,大聲吆喝,果然有不少上來問價。這夥計心腸倒好,有心多為許懷谷買上幾個錢,開口索價紋銀二百兩,眾人聽得價高,紛紛散去。夥計心中一急,便降為一百兩,忽聽有人說道:「此馬仍是塞外引來的寶馬良駒,千金也是不易,你只索價百兩,莫非來路不明么?」

夥計抬頭見是個青年武官,忙道:「這位軍爺好眼力,看出這是一匹好馬。」手指許懷穀道:「這位客官欠了小店的飯錢,急於還債,才低價脫手,絕不是來路不明!」

武官目注許懷谷,臉露遲疑之色,許懷谷嘆道:「此駒名為奔雷,是我父親心愛之駒,當年在張家口以一千二百兩銀子購得,我要赴京投親,沒了盤纏,才以低價脫手,莫非朋友懷疑在下是盜賊么?」武官道:「豈敢,在下要赴京城趕武科,正需一匹好坐騎,這奔雷駒是可遇不可求的千里馬,兄台困頓風塵,在下怎能趁人之危,這樣吧,在下就以令尊當年購馬之價買下。只是這許多銀兩未曾帶在身上,你看這樣如何,兄台去京城投親,若不嫌棄,便與在下結伴同行,待到京城,籌足銀兩再牽走兄台馬匹。」

許懷谷又驚又喜,未料此人如此慷慨重義,又想如此一來可以躲開敵人的眼線,便躬身謝過。那武官轉頭吩咐跟隨:「跟這夥計回去,將這位朋友的帳結了。」於是兩人結伴入京,在路上互通姓名,許懷谷如實說了,他在江湖中寞寞無名,也不怕泄露行藏,至於身世自然隱瞞,只說是家道中落,去京城投親。武官自稱姓戚名繼光,是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這次去京城赴武舉科考。

原來,此時正是明朝嘉靖年間,在位的皇帝名為朱厚熄,便是歷史上的明世宗。這位世宗皇帝頗為特別,在位計四十五年,前期二十年鑒前代之失,嚴律近待,任用良臣,出現一派興旺氣象。但是在他即位二十年時,被謀逆的宮女楊金英差一點縊死,從此祟通道教,一心惜命求仙,再也不理朝政,一切國策全由朝臣作主。其中大學士嚴嵩最受寵信,由翰林學士一直升到內閣首鋪的位置——明初太祖唯恐宰相權力過大,不設宰相,這內閣首鋪便是實際上的宰相。

嚴嵩也是一個有才能之人,只是過於貪婪,對權力的貪婪,對美色的貪婪,對金錢的貪婪。在朝庭中一手遮天,只要是反對他的人,便千方百計的除去,生活上也是窮俊極奢,便是侍茶的丫環鞋上也要綴以明珠。於是許多正直有才幹之士被排擠,一些只會阿諛奉承的小人卻躡居高位,內務**,邊防廢弛,大明王朝實已到內憂外患多事之秋。

而一海之隔的東瀛日本正值幕府後期,國中形勢只有更亂,許多沒落武士無所待從,便成了浪人,結幫渡海到中國搶劫。他們與中國海盜、奸商、地方豪強相勾結,形成一股很大的威力,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倭寇之亂。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向稱富庶的江浙深受其害。可笑的是嚴嵩竟信黨羽趙文華的鬼話,以為是海神作怪,寫了幾十篇祭海文投入東海。祭海文寫的是洋洋洒洒大有文采,倭寇卻是越鬧越凶,在奸商汪直、海盜徐海帶領下,竟從江蘇、浙江登陸,深入內地來搶劫。嚴嵩不得已,調老將俞大猷帶兵平倭。俞大猷正直無私,平盜頗有成效,卻因浙江總督張經遭人陷害被牽連。汪直趁機備上大批奇異寶上京進奉,嚴嵩竟然將俞將軍等撤職查辦。但他還是迫於壓力,宣佈設立武科,為國家抬攬賢才。所招賢才一律做武官到江浙抗倭,武狀元便是帶兵的總兵官。於是全國各地愛國將士,有志之人紛紛趕往京城應試。

戚繼光將門虎子,自幼便文武雙全,襲父蔭做了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也是個不低的官職。但他一心殺敵救國,豈肯這麼安安穩穩做個武官。倭寇之亂方起之際,便數次申請駐防江浙,聽說這次朝庭派兵征剿,公開選拔總兵官,自然入京參加武科考。他也不求高官厚祿,只願做個衝鋒陷井的士卒,殺敵報國。

兩人並騎而行,相處很是融洽,戚繼光見許懷谷衣衫褸襤,從行囊中取出件錦袍贈與他,言道:「此衣乃是在下軍中將士送行時所贈,並未穿過,請兄弟不要推辭。」許懷谷對這種解衣贈友之事也是常做,謝過穿上。

涿州距京城不到二百里,兩人腳力又快,過午便進了北京城。戚繼光父親與武科主考官兵部尚書楊博是至交好友,戚繼光要前去拜望。待到分別之際,許懷谷翻身下馬,將奔雷駒送與戚繼光。戚繼光要到楊府取錢,許懷谷笑道:「你我相識不久,卻是一見如故,這奔雷駒是兄弟送給戚大哥的,若是典錢給我,便是將兄弟瞧得小了。」

戚繼光還待推辭,許懷穀道:「今晨戚大哥送我錦衣時,小弟可曾推辭?朋友相交,義氣為先,余者都是未節了。」戚繼光大為感動,道:「愚兄定當騎馬奮勇殺敵,若是不能逐盡倭寇,便是賢弟也對不起了。」許懷穀道:「戚大哥文才武略,都是小弟生平僅見,八月十五科考定可高中狀元,他日裂士封侯也是意料中事。」戚繼光微微一笑,道:「封候雖我志,唯願海波平,若能驅盡倭寇,保得國家太平,百姓安樂,便是做個戍邊小卒又有何妨。」

許懷谷心中升起許多景仰,自恨身負大仇,不能與戚繼光並肩抗敵,向他深躬一弓,轉身揚長而去。威繼光目注他離開,只覺這少年慷慨豪邁,見識談吐俱是不凡,只可惜相處時間太短,未能把臂論交。忽又想起許懷谷身上不名一文,待要送錢給他,早已走得蹤影皆無。

兵部尚書楊府在永定門裏,而萬敵堂京都分舵金刀堂卻在西直門外,許懷谷要到那裏去,便需橫穿整個北京城,路途頗為不近。他坐騎送了人,只好一步一步走着去。

許懷谷隨同家人迴轉,走進府中卻不見人影,奇道:「今日不是我姐姐出閣么,該當是十分熱鬧才是,怎麼如此冷清。」一名家丁回道:「老爺的朋友、堂中的弟子全都由燕老拳師帶着到城外迎接南宮世家了。府中家丁僕人全都上街找您,府裏面剩下還不到十個人。」許懷穀道:「南宮世家好大的面子,要這麼些人去接,還要勞動我燕伯伯的大駕。」那家丁道:「聽說南宮世家掌門南宮天波親自陪着兒子來迎娶大小姐,他是一門之主,江湖中頂尖兒的人物,燕老拳師帶着眾英雄迎接也是禮數。」許懷谷點點頭,道:「你知道的倒不少。」說着,步入前廳,便見張岩四人屍體橫陳,不禁大吃一驚,急忙大叫:「爹爹,您在哪裏?」卻聽不見回聲。

許懷谷心中一沉,急忙穿過前廳,四處尋找,終於在水月閣邊見到許萬敵和許幽谷的屍體。許懷谷嚇得傻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眾家人也是大驚,四外尋找兇手,卻哪裏找尋得到。有幾個將許懷谷扶到廳中,只見他兩眼發直,不言不動,便似失心瘋了一般。

慌亂之際,卻聽有人叫道:「南宮掌門練功走火而亡,婚期還得延後一年,豈不耽誤小兩口的好日子么。」家人喜道:「是燕老拳師回來了,快請他來做主。」

燕老拳師名叫燕大同,是山西著名武師,門人弟子眾多,儼然是山西武林領袖,與許萬敵是莫逆之交。許萬敵嫁女兒,自然趕來相賀,今日一早便作為女方主親帶人到保定城外等候南宮世家的迎親隊。哪知迎來迎去等到的卻是一名南宮世家的錦衣劍士,聲稱數日前南宮世家掌門南宮天波練功走火入魔,經脈斷裂而死。南宮柳要守孝一年才能前來迎娶,諸事需等南宮柳處理完喪事再前來商議。

燕大同本極沮喪,一回萬敵堂,又聽說許萬敵等六人被殺,更是如五雷轟頂一般驚得呆了。總算是他久歷風波,片刻后鎮定下來。見全府亂作一團,許懷谷又如痴如呆,只好由他來料理後事——吩咐家人換下紅燈綵綢,換上黑縵白燈,到壽店作棺材,請來仵作入殮,在廳中設立靈堂,找來和尚道士做法事。

保定府聽說許府有六人被殺,那裏極大的命案,何況又是本地名流,知府大人親自帶人前來查案,他也知道這仍是江湖仇殺,非比尋常兇案,是官方管不了的,只是裝模作樣的查看一番,隨便帶幾個家人鄰居回去問案,也就不了了之了。許萬敵一向是結交廣闊,本地富紳官員多與之聯繫,兩河江湖人物也一向仰慕於他,陸陸續續來了不少的賓朋。本來是為他賀女兒出閣的,未想到竟成了為他送終,於是禮堂改為靈堂,便於來人拜祭。

許懷谷仍是痴痴迷迷,由兩個家人攙扶著,該當家屬答禮時便按着他磕頭。賓客拜后勸慰於他卻全不知回答,燕大同看在眼裏,更是心焦。

待到諸事打理完畢,已是深夜,賓客大多散去,路程遙遠的便到客棧安歇。因為許萬敵仍是為人仇殺,只怕各處分舵有變,萬敵堂中大小執事和各舵弟子趕回去防衛,只有燕大同等幾個許萬敵生前至交和三名分舵主留下看靈守夜。燕大同眼望狀如痴獃的許懷谷,嘆息道:「許兄弟一去,萬敵堂上下人心荒荒,大有樹倒猢猻散之勢,大家要儘力扶持懷谷才是。」

這三名舵主中兩個是許萬敵的弟子,一名是與他同創萬敵堂的元老,對許家一向是忠心不二,早已下定決心扶助少主。大弟子周遠超言道:「在下已找過保定城名醫為師弟把脈,說是受了大驚嚇,傷心過度才就成這樣,靜養幾天,服用些鎮定寧神的湯藥便可恢復。師弟天姿聰穎,我等儘力輔佐,決不致壞了師父威名。」燕大同點點頭,憂慮稍減,但他素知萬敵堂樹大招風,對之心懷不規之徒大有人在,要個二十來歲的少年統率數千個好漢,經營幾百家買賣,實在是難為他了。

那名年老舵主萬祥道:「待堂主安葬后,有兩件大事要作,扶助少主是其一,另一件便是要追查兇手,為堂主他們報仇。」二弟子常劍接道:「祥哥說的極是。只是我查看過師父傷口,是咽喉中劍,師父手中持刀,顯然不是被暗殺,是與人絕斗時不敵而亡。師父武功高絕,大學刀法罕逢敵手,兇手卻能一劍穿喉,武功之高我等難以想像。燕師伯見聞廣博,武當一派更是劍中宗祖,師伯可從中見到端倪。」

燕大同深吟片刻,嘆道:「常賢侄所言不錯,此人武功之高,老夫生平所識無出其右者,武當門下練劍之士雖多,武功能與許兄弟比肩者已是寥寥無幾,更不用說是一劍擊殺了。數年前倒是出了一位少年俗家弟子,據說用單劍破了武當兩儀劍陣,可以說是不世出的武學奇才,只是他年紀甚輕又痴迷於武,在武當山上深居簡出,萬萬不會與許兄弟結仇的。」

萬祥忽道:「莫非是武林三聖中人?」燕大同搖搖頭,說道:「三聖仍是世外高人,久不在塵世出現,縱是與許兄弟結怨,也不會殺傷這許多人。況且三聖中只有儒聖用劍,又是許兄弟的授業恩師,怎會加害。」頓了頓,又道:「在許兄弟屍體旁發現無數碎裂的水晶,似一整塊撞擊而碎的,如此巨大的水晶,恐怕只有皇宮大內才有。老夫問過家人,決計不是許家之物,那麼必定是兇手帶來的,調查兇手需從此入手。」眾人聽此事竟然涉及大內,無不心中懍然。

正在談論之際,忽然間四外響起一片喊殺聲,燕大同吃了一驚,掠身到房上去觀望。光影中只見許府中突然湧出無數黑衣蒙面人,俱是右手持刀,左手拿着火把,見到人便是揮刀砍去,經過房舍便將其點燃。

燕大同又驚又怒,直撲過去,一掌劈倒一個黑衣人,怒喝道:「你是什麼人,怎麼敢縱火傷人。」旁邊有個黑衣人獰笑道:「我們都是許萬敵的大仇家,只要是與他有關係的一個都不留。」揮刀向燕大同胸前砍來。燕大同側身一避,伸手去奪他的大刀。哪知此人刀法竟是頗為精奇,刀鋒一轉便躲了開去,同時又有人一刀從背後劈來,刀風虎虎,也是極為迅急。燕大同一驚,尋思:「哪裏來的這許多硬點子」。忙轉身讓開,眼見三名舵主,兩名好友也正在奮力迎擊。對手俱用長刀,或以二攻一,或以三對一,己方全處下風。

燕大同游目四顧,但見尚有許多黑衣人四外截殺不會武功的家人僕婦,竟是要抄家滅門——他見許萬敵身死,只怕各處分舵有變,將堂中精銳盡皆調去守衛,許府中只剩些老弱婦孺,豈知敵人不擊分舵反攻總堂,自己一時失策,連累這許多人性命——燕大同心中愧恨惱怒,出手便不容情,一掌劈中身左黑衣人的前胸。他是武當俗家大弟子,綿掌功夫是武林一絕,柔中帶剛,柔軟處如綿如絲,剛硬處時卻可碎磚斷石,這一掌含憤而擊,力道大得出奇。那人胸肋骨頭盡折,大口噴著鮮血,向後直飛出去,眼看是不活了。

剩下的那個對手又驚又怒,向他劈出一刀,轉頭呼道:「大哥,十二弟被老匹夫殺了。」遠外一名黑衣漢子聽了,揮刀砍倒一名家丁,飛撲過來,呼喝道:「老傢伙,今日教你死得慘不堪言。」燕大同見他飛撲之勢,便知此人武功仍是眾人之冠,當下凝神接戰。他的綿掌功夫施展開來空手對敵仍是揮灑自如,只是敵人刀法也是不凡,決不是三五招便能收拾得下。

敵人人數眾多,而且出手狠辣,於黑夜中包抄許府驟然來襲,許有上下近百家人僕婦眼見無人得免,便是在偏廳中誦念經書的和尚道土也盡皆被殺。二弟子常劍從未見過如此慘烈場面,心中一慌,被刀鋒劈中左腿,反身栽倒在地,一名黑衣人搶上來一刀砍去了他的腦袋。

燕大同料想今日無力回天,使是全身而退也難,向許府中人呼喝道:「退回大廳,保護少堂主突圍。」轉身沖入大廳,將狀如疾呆的許懷谷挾在腋下向後院退去,萬祥、周遠超和他的兩位朋友在他身邊護持。

許府佔地極廣,房舍林立,廊迴路轉,錯綜複雜,燕大同等人自是熟悉環境,退得極快。黑衣人雖然眾多,一時卻是阻擋不得,為首黑衣人大聲呼喝:「老二,老三,你們帶人奔左,老四,老六向右,十一,十三弟跟我從房上走。」

燕大同聞言一凜,暗自思忖:「聽他如此稱呼,似乎是橫行塞外的巨寇漠北十三鷹,只是傳說他們只有十三個人,怎麼今日竟有數百人之眾,而且他們從不履中土,怎麼今日竟然跨境作案。」

聽到呼哨后黑衣人分進合擊,待到燕大同諸人退到後園時,合圍之勢已成。所幸後園花木山石甚多,不似前院平坦寬闊,黑衣人只能封堵退路,無法全都擠上來廝殺,燕大同幾人堪堪抵敵得住。

燕大同眼見四外俱是持刀舉火的黑衣人,照得四外通明,抖擻精神,施展出八卦游身掌來。他很清楚此勢突圍已是萬難,只盼多支持一會兒,引得在客棧住宿的江湖朋友或是保定城中巡邏的兵丁來救。這八封游身掌正發揮了武當絕學中於方寸之間克敵制勝的精妙之處,燕大同腳踏八封方位,出手如風,頃刻間便打倒五六個大漢,還奪下一柄單刀,八封游身掌輔以四象刀法更是如虎添翼。

黑衣人首領揮刀上前,燕大同勢如瘋虎,未出十招便將他右臂划傷,黑衣漢子吃了一驚,大聲叫道:「龍王,這老傢伙爪子好硬,兄弟們收拾不下。」

只聽一人笑道:「你們兄弟不是橫行大漠么,怎麼一進關爪子便軟了,本座卻是海上陸地一樣的稱王。」一個凌空飛至,雙手成龍爪手「青龍取水式」,抓向燕大同天靈蓋。

燕大同聽得風聲凌厲,反手揮刀上削,來人一個倒翻身,落在丈外。火光掩映下但見他一身寶藍緞袍,胸口用玄絲綉著一條張牙舞爪的墨龍,極為扎眼。燕大同見他如此打扮,又聽黑衣人稱其為龍王,心中一懍,暗忖:「莫非此人是四海龍王不成,可是他與漠北十三鷹一個在海上稱雄,一在塞外居盜,怎麼會勾結在一起。」

原來這「四海龍王」名叫徐海,本是莆田少林寺下院的弟子,曾在杭州虎跑寺為僧,法號明山,持技傷人被逐出寺去。從此流落海上,憑着所學少林絕技,收服海上四伙海盜,組成一幫,自號四海龍王,專一在海上殺人越貨,是江湖有名的「四寇」之一。燕大同很清楚此人仍是生平勁敵,凝神備戰。

許萬敵大弟子周遠超正在徐海身後,見他與燕大同相峙而立,對己無防,揮刀砍斷一名黑衣人胳膊后,順勢揮刀劈向徐悔右腿。徐海查覺飛腳踢向他的手腕,周遠超退步收刀。他打得久了,筋疲力軟,收刀勢道稍慢,被徐海一爪抓住手臂,驚愕之中,喉頭巨痛,已被徐海另一爪抓碎了咽喉。

徐海兩招便殺了萬敵堂的大弟子,威勢大振,雙爪揮舞,攻勢凌厲之極,招招不離燕大同的要害。燕大同於武當派十字慧劍造詣最為精深,單刀卻不善長,對付一般人倒也罷了,與一流高手爭鋒便會相形見拙。徐海以空手入白刃仍是攻擊多,遮攔少。

燕大同打發了性,將單刀擲於地上,空手以綿掌迎敵,兩人一用少林絕技,一施武當秘傳,攻得凌厲之極,守得也綿密異常,斗個旗鼓相當。

燕大同一邊拆解招數,一邊說道:「龍王一向只做海上的生意,萬敵堂與你無怨無仇,怎麼如此相對。」徐海笑道:「本座近來與東洋武士、浪人聯合,在海邊做些大生意,已頗有收益,卻成了江湖自命俠義之人的眼中釘。萬敵堂在北方勢力極大,若是收為已用,與龍王幫南北側應,便是丐幫也奈何不得我了。」燕大同大怒喝道:「原來江南倭寇之亂是你引來的禍端,老夫今日便代表天下英雄斃了你這個漢奸。」上步換掌,轉守為攻。徐海冷笑道:「大言不慚,看看今日誰殺了誰。不過,你若歸順於我,這萬敵堂便交給你代管,本座行事一向是用人唯能,能人不為我所用,便要除去了。」手中招式已變,改用少林般若掌相對,轉攻為守。

燕大同怒道:「想必漠北十三鷹已為你收買了,你也知許萬敵為人忠義不會為虎作倀,這才將他除去么。」徐海答道「十三鷹與許萬敵有宿仇,本座卻是想收服萬敵堂的數千子弟,幾百家店鋪,他們為仇我為利,自然是一拍即合。我們也知許萬敵武藝高強,才想借他嫁女之機混在賓客中暗殺於他,那知他先行暴斃,這是天助我也,少了許多麻煩。」燕大同冷冷道:「想不到你如此坦白。」徐海笑道:「對於一個將死之人在下一向是很坦白的,也沒有必要隱瞞什麼?」燕大同怒道:「看看今日是你死還是我亡。」兩人口中呼喝,手上卻是不停,眾盜見他二人斗得激烈,妙著絕技紛呈,注意力轉移過來,只分出幾十個嘍羅圍攻許懷谷幾人。

萬祥也知今日難逃一死,只求拚得性命,護著許懷谷得脫大難,他與許萬敵兩位至友不避刀劍,殺出一條血路,護著許懷谷衝到後園西北角的馬廄。許萬敵一向喜愛馴養好馬,馬廄中着實有幾匹千里挑一的名馬。其中有一匹名為「奔雷」的駿馬,性情剛烈,不避矢石烈火,乃是衝鋒陷陣的戰馬,由許萬敵在張家口千金購得,今日用於突圍脫逃是最好不過了。萬祥將許懷谷扶到「奔雷」背上,見他仍是痴迷,而這馬背又無鞍環,只怕許懷谷從馬上跌下,便用繩索將他緊緊縛於馬背上。那兩位朋友一使花槍,一用撲刀,守在馬廄外拚命阻擋敵人。

十三鷹的老大遠遠望見許懷谷被縛於馬背,急忙叫道:「二弟、三弟,快去料理那幾個點子。鏟草不除根,春生吹又生。」二鷹、三鷹聞言撲去,可憐兩位義士苦戰良久,殺死數十盜賊,早已筋疲力盡,只擋得幾刀,便被砍倒在地。

萬祥已將許懷谷縛好,正要去解馬韁,瞥見兩柄鋼刀劈到,他知此時體力已是無法纏鬥下去,身子向右一側,讓開一刀,另一刀砍在他肩上。萬祥揮刀回削,三鷹的刀被他肩夾住,無法抵擋,立刻被割斷了咽喉。二鷹大怒,提刀刺入萬祥小腹,萬祥運盡餘力,揮刀削斷馬韁,倒在地上。

「奔雷」運勁許久,驟一得脫,立刻躍出馬廄。二鷹不及將刀抽回,躍起身來,一掌劈在許懷谷背心上。許懷谷「哇」的一聲噴出血來,頭腦竟也隨之清醒。——原來日間他乍見父親、姐姐慘死,悲痛驚恐之中,一股逆氣入腦,封閉了神經,對外界全無感應,才狀如痴獃,本來需要靜養以藥石之力疏導經絡才能恢復神智。此刻恰巧中了一掌,頭腦受了震蕩,又吐出大量鮮血,沖開了閉塞的經絡,登時恢復了神志。

許懷谷一見周遭形勢,不禁大驚,急忙叫道:「燕伯伯,這是怎麼一回事?」想要縱馬去救,只是身手被縛,竟是控制不了坐騎。燕大同見他清醒過來,不禁心中一喜,叫道:「懷谷,快走,不用管我。」一掌逼開徐海,縱身向許懷谷奔去。原本有十幾個羅嘍已圍定許懷谷,見他來勢兇猛,發一聲喊,四散奔跑。

大鷹只怕兩人會合勢增,叫道:「老二,先斃了那小子。」二鷹答應一聲,拾起一把刀,躍起丈余,揮刀砍向許懷谷頭頸。那刀鋒距離頭頸尚有屍許,忽聽背後金風響動,一柄單刀凌空飛至,待到二鷹驚覺,鋼刀已然穿胸而過。這刀所涵力量好大,帶起他的屍體釘在一棵樹上。

燕大同及時踢飛腳下一口鋼刀救下許懷谷,但就在他身形一緩之際,徐海從背後撲到,一爪從他肩上抓下一大塊肉來。燕大同忍着巨痛,回身拍出一掌,徐海變爪為掌,也是一掌推出。燕大同便借這一掌之力,倒飛到許懷谷馬邊。

燕大同眼望四周,但見院門緊閉,便是院牆上也遍佈黑衣賊寇,兩人縱然騎上這駿馬也是無法逃脫。他將牙一咬,運勁於臂,將許懷谷連人帶馬舉過頭頂,要把他擲出牆外。便在此時,徐海掠到,一掌拍在他背心之上。燕大同拚得經脈寸斷,引著背上所受力道一併集於雙臂,將「奔雷」遠遠擲過牆頭。

「奔雷」如天馬行空一般越過院牆,足一踏地便即遠奔,許懷谷伏在馬背上,如同騰雲駕霧一般到了府外。他明知燕大同捨身救他,只是被縛馬背,竟然無法回援,遠遠聽見燕大同叫道:「今日滅門的是漠北十三鷹和四海龍王,為我們報仇。」許懷谷心如刀絞,回過頭去,但見許府火光衝天,一時急怒攻心,昏了過去。群盜震於燕大同一擲之威,一時竟是無人來追。

待到許懷谷醒轉,已然天光大亮。許懷谷發現自己仍縛於馬背上,卻置身在曠野之中。他解脫繩索,辨明方向,縱馬奔回保定城。轉過大街,遠遠看見許多人圍在自己家門外。許懷谷原本極為聰明機變,平日裏浪跡紅塵,彷彿是個難當大事的公子哥兒,此刻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自身所具有的堅忍勇毅的潛力被激發出來。他知道敵人勢力強大,此刻必定布下眼線等待自己自投羅網,縱然能夠殺他幾個賊人,還是難報這血海深仇。一個人經過大悲痛,大憤怒之後反而會突然冷靜下來,許懷谷心急如焚,終究不願逞一時之勇,要留有用之身報仇雪恨。

許懷谷全力控制着自己,指骨喀喀作響,牙也要咬碎了。他見有不少持刀帶劍的江湖人在瓦礫中翻看,不知道這些人是趕來救援的江湖朋友,還是盜寇餘黨,不敢久留,輕輕從人群退出,牽出「奔雷」騎上去馳於曠野無人處。許懷谷向著許府方向磕了幾個頭,咬着左手小指,暗暗發誓:「父親、姐姐、燕伯伯,許懷谷一定為你們報仇雪恨。」小指也咬斷了。

許懷谷扯下衣襟包住傷口,他深知以己一人之力,絕難與敵人相爭,保定城是無法再住下去,唯有遠奔京城。京都分舵金刀堂是萬敵堂十大分舵勢力最為雄厚的一處,舵主「萬勝金刀」周迎祥是他舅父,也是萬敵堂中僅次於許萬敵的第二高手。昔日因與堂主不合,怒而不相往來,為人卻是慷慨豪邁,對許懷谷也是極好。此次萬敵堂面臨生死存亡的大危險,周迎祥自會挺身而出,幫助許懷谷報仇復家。

想到此際,許懷谷辨明方向,向北馳去。「奔雷」神駿非常,許懷谷縱馬疾馳,天明時分便已到了涿郡。他已經兩日未進飯食,早已餓得狠了,牽着馬尋一家酒店用飯。那掌柜見他衣衫襤褸,不似有錢模樣,牽的馬卻是極為神駿,盤算著縱然無錢會帳,這馬也買得上百兩銀子,便按他要求,好酒好菜侍候。

結帳時,許懷谷身上果然一文不名,幸好掌柜早有打算,馬上差夥計逼着許懷谷去買馬。許懷谷一向過着伸手要吃穿的闊少生活,那想到一夜之間窘迫得要當街買馬。垂頭喪氣的跟在夥計身後,話也說不出來。夥計倒是幹練,將馬牽於市上,大聲吆喝,果然有不少上來問價。這夥計心腸倒好,有心多為許懷谷買上幾個錢,開口索價紋銀二百兩,眾人聽得價高,紛紛散去。夥計心中一急,便降為一百兩,忽聽有人說道:「此馬仍是塞外引來的寶馬良駒,千金也是不易,你只索價百兩,莫非來路不明么?」

夥計抬頭見是個青年武官,忙道:「這位軍爺好眼力,看出這是一匹好馬。」手指許懷穀道:「這位客官欠了小店的飯錢,急於還債,才低價脫手,絕不是來路不明!」

武官目注許懷谷,臉露遲疑之色,許懷谷嘆道:「此駒名為奔雷,是我父親心愛之駒,當年在張家口以一千二百兩銀子購得,我要赴京投親,沒了盤纏,才以低價脫手,莫非朋友懷疑在下是盜賊么?」武官道:「豈敢,在下要赴京城趕武科,正需一匹好坐騎,這奔雷駒是可遇不可求的千里馬,兄台困頓風塵,在下怎能趁人之危,這樣吧,在下就以令尊當年購馬之價買下。只是這許多銀兩未曾帶在身上,你看這樣如何,兄台去京城投親,若不嫌棄,便與在下結伴同行,待到京城,籌足銀兩再牽走兄台馬匹。」

許懷谷又驚又喜,未料此人如此慷慨重義,又想如此一來可以躲開敵人的眼線,便躬身謝過。那武官轉頭吩咐跟隨:「跟這夥計回去,將這位朋友的帳結了。」於是兩人結伴入京,在路上互通姓名,許懷谷如實說了,他在江湖中寞寞無名,也不怕泄露行藏,至於身世自然隱瞞,只說是家道中落,去京城投親。武官自稱姓戚名繼光,是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這次去京城赴武舉科考。

原來,此時正是明朝嘉靖年間,在位的皇帝名為朱厚熄,便是歷史上的明世宗。這位世宗皇帝頗為特別,在位計四十五年,前期二十年鑒前代之失,嚴律近待,任用良臣,出現一派興旺氣象。但是在他即位二十年時,被謀逆的宮女楊金英差一點縊死,從此祟通道教,一心惜命求仙,再也不理朝政,一切國策全由朝臣作主。其中大學士嚴嵩最受寵信,由翰林學士一直升到內閣首鋪的位置——明初太祖唯恐宰相權力過大,不設宰相,這內閣首鋪便是實際上的宰相。

嚴嵩也是一個有才能之人,只是過於貪婪,對權力的貪婪,對美色的貪婪,對金錢的貪婪。在朝庭中一手遮天,只要是反對他的人,便千方百計的除去,生活上也是窮俊極奢,便是侍茶的丫環鞋上也要綴以明珠。於是許多正直有才幹之士被排擠,一些只會阿諛奉承的小人卻躡居高位,內務**,邊防廢弛,大明王朝實已到內憂外患多事之秋。

而一海之隔的東瀛日本正值幕府後期,國中形勢只有更亂,許多沒落武士無所待從,便成了浪人,結幫渡海到中國搶劫。他們與中國海盜、奸商、地方豪強相勾結,形成一股很大的威力,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倭寇之亂。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向稱富庶的江浙深受其害。可笑的是嚴嵩竟信黨羽趙文華的鬼話,以為是海神作怪,寫了幾十篇祭海文投入東海。祭海文寫的是洋洋洒洒大有文采,倭寇卻是越鬧越凶,在奸商汪直、海盜徐海帶領下,竟從江蘇、浙江登陸,深入內地來搶劫。嚴嵩不得已,調老將俞大猷帶兵平倭。俞大猷正直無私,平盜頗有成效,卻因浙江總督張經遭人陷害被牽連。汪直趁機備上大批奇異寶上京進奉,嚴嵩竟然將俞將軍等撤職查辦。但他還是迫於壓力,宣佈設立武科,為國家抬攬賢才。所招賢才一律做武官到江浙抗倭,武狀元便是帶兵的總兵官。於是全國各地愛國將士,有志之人紛紛趕往京城應試。

戚繼光將門虎子,自幼便文武雙全,襲父蔭做了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也是個不低的官職。但他一心殺敵救國,豈肯這麼安安穩穩做個武官。倭寇之亂方起之際,便數次申請駐防江浙,聽說這次朝庭派兵征剿,公開選拔總兵官,自然入京參加武科考。他也不求高官厚祿,只願做個衝鋒陷井的士卒,殺敵報國。

兩人並騎而行,相處很是融洽,戚繼光見許懷谷衣衫褸襤,從行囊中取出件錦袍贈與他,言道:「此衣乃是在下軍中將士送行時所贈,並未穿過,請兄弟不要推辭。」許懷谷對這種解衣贈友之事也是常做,謝過穿上。

涿州距京城不到二百里,兩人腳力又快,過午便進了北京城。戚繼光父親與武科主考官兵部尚書楊博是至交好友,戚繼光要前去拜望。待到分別之際,許懷谷翻身下馬,將奔雷駒送與戚繼光。戚繼光要到楊府取錢,許懷谷笑道:「你我相識不久,卻是一見如故,這奔雷駒是兄弟送給戚大哥的,若是典錢給我,便是將兄弟瞧得小了。」

戚繼光還待推辭,許懷穀道:「今晨戚大哥送我錦衣時,小弟可曾推辭?朋友相交,義氣為先,余者都是未節了。」戚繼光大為感動,道:「愚兄定當騎馬奮勇殺敵,若是不能逐盡倭寇,便是賢弟也對不起了。」許懷穀道:「戚大哥文才武略,都是小弟生平僅見,八月十五科考定可高中狀元,他日裂士封侯也是意料中事。」戚繼光微微一笑,道:「封候雖我志,唯願海波平,若能驅盡倭寇,保得國家太平,百姓安樂,便是做個戍邊小卒又有何妨。」

許懷谷心中升起許多景仰,自恨身負大仇,不能與戚繼光並肩抗敵,向他深躬一弓,轉身揚長而去。威繼光目注他離開,只覺這少年慷慨豪邁,見識談吐俱是不凡,只可惜相處時間太短,未能把臂論交。忽又想起許懷谷身上不名一文,待要送錢給他,早已走得蹤影皆無。

兵部尚書楊府在永定門裏,而萬敵堂京都分舵金刀堂卻在西直門外,許懷谷要到那裏去,便需橫穿整個北京城,路途頗為不近。他坐騎送了人,只好一步一步走着去。

許懷谷隨同家人迴轉,走進府中卻不見人影,奇道:「今日不是我姐姐出閣么,該當是十分熱鬧才是,怎麼如此冷清。」一名家丁回道:「老爺的朋友、堂中的弟子全都由燕老拳師帶着到城外迎接南宮世家了。府中家丁僕人全都上街找您,府裏面剩下還不到十個人。」許懷穀道:「南宮世家好大的面子,要這麼些人去接,還要勞動我燕伯伯的大駕。」那家丁道:「聽說南宮世家掌門南宮天波親自陪着兒子來迎娶大小姐,他是一門之主,江湖中頂尖兒的人物,燕老拳師帶着眾英雄迎接也是禮數。」許懷谷點點頭,道:「你知道的倒不少。」說着,步入前廳,便見張岩四人屍體橫陳,不禁大吃一驚,急忙大叫:「爹爹,您在哪裏?」卻聽不見回聲。

許懷谷心中一沉,急忙穿過前廳,四處尋找,終於在水月閣邊見到許萬敵和許幽谷的屍體。許懷谷嚇得傻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眾家人也是大驚,四外尋找兇手,卻哪裏找尋得到。有幾個將許懷谷扶到廳中,只見他兩眼發直,不言不動,便似失心瘋了一般。

慌亂之際,卻聽有人叫道:「南宮掌門練功走火而亡,婚期還得延後一年,豈不耽誤小兩口的好日子么。」家人喜道:「是燕老拳師回來了,快請他來做主。」

燕老拳師名叫燕大同,是山西著名武師,門人弟子眾多,儼然是山西武林領袖,與許萬敵是莫逆之交。許萬敵嫁女兒,自然趕來相賀,今日一早便作為女方主親帶人到保定城外等候南宮世家的迎親隊。哪知迎來迎去等到的卻是一名南宮世家的錦衣劍士,聲稱數日前南宮世家掌門南宮天波練功走火入魔,經脈斷裂而死。南宮柳要守孝一年才能前來迎娶,諸事需等南宮柳處理完喪事再前來商議。

燕大同本極沮喪,一回萬敵堂,又聽說許萬敵等六人被殺,更是如五雷轟頂一般驚得呆了。總算是他久歷風波,片刻后鎮定下來。見全府亂作一團,許懷谷又如痴如呆,只好由他來料理後事——吩咐家人換下紅燈綵綢,換上黑縵白燈,到壽店作棺材,請來仵作入殮,在廳中設立靈堂,找來和尚道士做法事。

保定府聽說許府有六人被殺,那裏極大的命案,何況又是本地名流,知府大人親自帶人前來查案,他也知道這仍是江湖仇殺,非比尋常兇案,是官方管不了的,只是裝模作樣的查看一番,隨便帶幾個家人鄰居回去問案,也就不了了之了。許萬敵一向是結交廣闊,本地富紳官員多與之聯繫,兩河江湖人物也一向仰慕於他,陸陸續續來了不少的賓朋。本來是為他賀女兒出閣的,未想到竟成了為他送終,於是禮堂改為靈堂,便於來人拜祭。

許懷谷仍是痴痴迷迷,由兩個家人攙扶著,該當家屬答禮時便按着他磕頭。賓客拜后勸慰於他卻全不知回答,燕大同看在眼裏,更是心焦。

待到諸事打理完畢,已是深夜,賓客大多散去,路程遙遠的便到客棧安歇。因為許萬敵仍是為人仇殺,只怕各處分舵有變,萬敵堂中大小執事和各舵弟子趕回去防衛,只有燕大同等幾個許萬敵生前至交和三名分舵主留下看靈守夜。燕大同眼望狀如痴獃的許懷谷,嘆息道:「許兄弟一去,萬敵堂上下人心荒荒,大有樹倒猢猻散之勢,大家要儘力扶持懷谷才是。」

這三名舵主中兩個是許萬敵的弟子,一名是與他同創萬敵堂的元老,對許家一向是忠心不二,早已下定決心扶助少主。大弟子周遠超言道:「在下已找過保定城名醫為師弟把脈,說是受了大驚嚇,傷心過度才就成這樣,靜養幾天,服用些鎮定寧神的湯藥便可恢復。師弟天姿聰穎,我等儘力輔佐,決不致壞了師父威名。」燕大同點點頭,憂慮稍減,但他素知萬敵堂樹大招風,對之心懷不規之徒大有人在,要個二十來歲的少年統率數千個好漢,經營幾百家買賣,實在是難為他了。

那名年老舵主萬祥道:「待堂主安葬后,有兩件大事要作,扶助少主是其一,另一件便是要追查兇手,為堂主他們報仇。」二弟子常劍接道:「祥哥說的極是。只是我查看過師父傷口,是咽喉中劍,師父手中持刀,顯然不是被暗殺,是與人絕斗時不敵而亡。師父武功高絕,大學刀法罕逢敵手,兇手卻能一劍穿喉,武功之高我等難以想像。燕師伯見聞廣博,武當一派更是劍中宗祖,師伯可從中見到端倪。」

燕大同深吟片刻,嘆道:「常賢侄所言不錯,此人武功之高,老夫生平所識無出其右者,武當門下練劍之士雖多,武功能與許兄弟比肩者已是寥寥無幾,更不用說是一劍擊殺了。數年前倒是出了一位少年俗家弟子,據說用單劍破了武當兩儀劍陣,可以說是不世出的武學奇才,只是他年紀甚輕又痴迷於武,在武當山上深居簡出,萬萬不會與許兄弟結仇的。」

萬祥忽道:「莫非是武林三聖中人?」燕大同搖搖頭,說道:「三聖仍是世外高人,久不在塵世出現,縱是與許兄弟結怨,也不會殺傷這許多人。況且三聖中只有儒聖用劍,又是許兄弟的授業恩師,怎會加害。」頓了頓,又道:「在許兄弟屍體旁發現無數碎裂的水晶,似一整塊撞擊而碎的,如此巨大的水晶,恐怕只有皇宮大內才有。老夫問過家人,決計不是許家之物,那麼必定是兇手帶來的,調查兇手需從此入手。」眾人聽此事竟然涉及大內,無不心中懍然。

正在談論之際,忽然間四外響起一片喊殺聲,燕大同吃了一驚,掠身到房上去觀望。光影中只見許府中突然湧出無數黑衣蒙面人,俱是右手持刀,左手拿着火把,見到人便是揮刀砍去,經過房舍便將其點燃。

燕大同又驚又怒,直撲過去,一掌劈倒一個黑衣人,怒喝道:「你是什麼人,怎麼敢縱火傷人。」旁邊有個黑衣人獰笑道:「我們都是許萬敵的大仇家,只要是與他有關係的一個都不留。」揮刀向燕大同胸前砍來。燕大同側身一避,伸手去奪他的大刀。哪知此人刀法竟是頗為精奇,刀鋒一轉便躲了開去,同時又有人一刀從背後劈來,刀風虎虎,也是極為迅急。燕大同一驚,尋思:「哪裏來的這許多硬點子」。忙轉身讓開,眼見三名舵主,兩名好友也正在奮力迎擊。對手俱用長刀,或以二攻一,或以三對一,己方全處下風。

燕大同游目四顧,但見尚有許多黑衣人四外截殺不會武功的家人僕婦,竟是要抄家滅門——他見許萬敵身死,只怕各處分舵有變,將堂中精銳盡皆調去守衛,許府中只剩些老弱婦孺,豈知敵人不擊分舵反攻總堂,自己一時失策,連累這許多人性命——燕大同心中愧恨惱怒,出手便不容情,一掌劈中身左黑衣人的前胸。他是武當俗家大弟子,綿掌功夫是武林一絕,柔中帶剛,柔軟處如綿如絲,剛硬處時卻可碎磚斷石,這一掌含憤而擊,力道大得出奇。那人胸肋骨頭盡折,大口噴著鮮血,向後直飛出去,眼看是不活了。

剩下的那個對手又驚又怒,向他劈出一刀,轉頭呼道:「大哥,十二弟被老匹夫殺了。」遠外一名黑衣漢子聽了,揮刀砍倒一名家丁,飛撲過來,呼喝道:「老傢伙,今日教你死得慘不堪言。」燕大同見他飛撲之勢,便知此人武功仍是眾人之冠,當下凝神接戰。他的綿掌功夫施展開來空手對敵仍是揮灑自如,只是敵人刀法也是不凡,決不是三五招便能收拾得下。

敵人人數眾多,而且出手狠辣,於黑夜中包抄許府驟然來襲,許有上下近百家人僕婦眼見無人得免,便是在偏廳中誦念經書的和尚道土也盡皆被殺。二弟子常劍從未見過如此慘烈場面,心中一慌,被刀鋒劈中左腿,反身栽倒在地,一名黑衣人搶上來一刀砍去了他的腦袋。

燕大同料想今日無力回天,使是全身而退也難,向許府中人呼喝道:「退回大廳,保護少堂主突圍。」轉身沖入大廳,將狀如疾呆的許懷谷挾在腋下向後院退去,萬祥、周遠超和他的兩位朋友在他身邊護持。

許府佔地極廣,房舍林立,廊迴路轉,錯綜複雜,燕大同等人自是熟悉環境,退得極快。黑衣人雖然眾多,一時卻是阻擋不得,為首黑衣人大聲呼喝:「老二,老三,你們帶人奔左,老四,老六向右,十一,十三弟跟我從房上走。」

燕大同聞言一凜,暗自思忖:「聽他如此稱呼,似乎是橫行塞外的巨寇漠北十三鷹,只是傳說他們只有十三個人,怎麼今日竟有數百人之眾,而且他們從不履中土,怎麼今日竟然跨境作案。」

聽到呼哨后黑衣人分進合擊,待到燕大同諸人退到後園時,合圍之勢已成。所幸後園花木山石甚多,不似前院平坦寬闊,黑衣人只能封堵退路,無法全都擠上來廝殺,燕大同幾人堪堪抵敵得住。

燕大同眼見四外俱是持刀舉火的黑衣人,照得四外通明,抖擻精神,施展出八卦游身掌來。他很清楚此勢突圍已是萬難,只盼多支持一會兒,引得在客棧住宿的江湖朋友或是保定城中巡邏的兵丁來救。這八封游身掌正發揮了武當絕學中於方寸之間克敵制勝的精妙之處,燕大同腳踏八封方位,出手如風,頃刻間便打倒五六個大漢,還奪下一柄單刀,八封游身掌輔以四象刀法更是如虎添翼。

黑衣人首領揮刀上前,燕大同勢如瘋虎,未出十招便將他右臂划傷,黑衣漢子吃了一驚,大聲叫道:「龍王,這老傢伙爪子好硬,兄弟們收拾不下。」

只聽一人笑道:「你們兄弟不是橫行大漠么,怎麼一進關爪子便軟了,本座卻是海上陸地一樣的稱王。」一個凌空飛至,雙手成龍爪手「青龍取水式」,抓向燕大同天靈蓋。

燕大同聽得風聲凌厲,反手揮刀上削,來人一個倒翻身,落在丈外。火光掩映下但見他一身寶藍緞袍,胸口用玄絲綉著一條張牙舞爪的墨龍,極為扎眼。燕大同見他如此打扮,又聽黑衣人稱其為龍王,心中一懍,暗忖:「莫非此人是四海龍王不成,可是他與漠北十三鷹一個在海上稱雄,一在塞外居盜,怎麼會勾結在一起。」

原來這「四海龍王」名叫徐海,本是莆田少林寺下院的弟子,曾在杭州虎跑寺為僧,法號明山,持技傷人被逐出寺去。從此流落海上,憑着所學少林絕技,收服海上四伙海盜,組成一幫,自號四海龍王,專一在海上殺人越貨,是江湖有名的「四寇」之一。燕大同很清楚此人仍是生平勁敵,凝神備戰。

許萬敵大弟子周遠超正在徐海身後,見他與燕大同相峙而立,對己無防,揮刀砍斷一名黑衣人胳膊后,順勢揮刀劈向徐悔右腿。徐海查覺飛腳踢向他的手腕,周遠超退步收刀。他打得久了,筋疲力軟,收刀勢道稍慢,被徐海一爪抓住手臂,驚愕之中,喉頭巨痛,已被徐海另一爪抓碎了咽喉。

徐海兩招便殺了萬敵堂的大弟子,威勢大振,雙爪揮舞,攻勢凌厲之極,招招不離燕大同的要害。燕大同於武當派十字慧劍造詣最為精深,單刀卻不善長,對付一般人倒也罷了,與一流高手爭鋒便會相形見拙。徐海以空手入白刃仍是攻擊多,遮攔少。

燕大同打發了性,將單刀擲於地上,空手以綿掌迎敵,兩人一用少林絕技,一施武當秘傳,攻得凌厲之極,守得也綿密異常,斗個旗鼓相當。

燕大同一邊拆解招數,一邊說道:「龍王一向只做海上的生意,萬敵堂與你無怨無仇,怎麼如此相對。」徐海笑道:「本座近來與東洋武士、浪人聯合,在海邊做些大生意,已頗有收益,卻成了江湖自命俠義之人的眼中釘。萬敵堂在北方勢力極大,若是收為已用,與龍王幫南北側應,便是丐幫也奈何不得我了。」燕大同大怒喝道:「原來江南倭寇之亂是你引來的禍端,老夫今日便代表天下英雄斃了你這個漢奸。」上步換掌,轉守為攻。徐海冷笑道:「大言不慚,看看今日誰殺了誰。不過,你若歸順於我,這萬敵堂便交給你代管,本座行事一向是用人唯能,能人不為我所用,便要除去了。」手中招式已變,改用少林般若掌相對,轉攻為守。

燕大同怒道:「想必漠北十三鷹已為你收買了,你也知許萬敵為人忠義不會為虎作倀,這才將他除去么。」徐海答道「十三鷹與許萬敵有宿仇,本座卻是想收服萬敵堂的數千子弟,幾百家店鋪,他們為仇我為利,自然是一拍即合。我們也知許萬敵武藝高強,才想借他嫁女之機混在賓客中暗殺於他,那知他先行暴斃,這是天助我也,少了許多麻煩。」燕大同冷冷道:「想不到你如此坦白。」徐海笑道:「對於一個將死之人在下一向是很坦白的,也沒有必要隱瞞什麼?」燕大同怒道:「看看今日是你死還是我亡。」兩人口中呼喝,手上卻是不停,眾盜見他二人斗得激烈,妙著絕技紛呈,注意力轉移過來,只分出幾十個嘍羅圍攻許懷谷幾人。

萬祥也知今日難逃一死,只求拚得性命,護著許懷谷得脫大難,他與許萬敵兩位至友不避刀劍,殺出一條血路,護著許懷谷衝到後園西北角的馬廄。許萬敵一向喜愛馴養好馬,馬廄中着實有幾匹千里挑一的名馬。其中有一匹名為「奔雷」的駿馬,性情剛烈,不避矢石烈火,乃是衝鋒陷陣的戰馬,由許萬敵在張家口千金購得,今日用於突圍脫逃是最好不過了。萬祥將許懷谷扶到「奔雷」背上,見他仍是痴迷,而這馬背又無鞍環,只怕許懷谷從馬上跌下,便用繩索將他緊緊縛於馬背上。那兩位朋友一使花槍,一用撲刀,守在馬廄外拚命阻擋敵人。

十三鷹的老大遠遠望見許懷谷被縛於馬背,急忙叫道:「二弟、三弟,快去料理那幾個點子。鏟草不除根,春生吹又生。」二鷹、三鷹聞言撲去,可憐兩位義士苦戰良久,殺死數十盜賊,早已筋疲力盡,只擋得幾刀,便被砍倒在地。

萬祥已將許懷谷縛好,正要去解馬韁,瞥見兩柄鋼刀劈到,他知此時體力已是無法纏鬥下去,身子向右一側,讓開一刀,另一刀砍在他肩上。萬祥揮刀回削,三鷹的刀被他肩夾住,無法抵擋,立刻被割斷了咽喉。二鷹大怒,提刀刺入萬祥小腹,萬祥運盡餘力,揮刀削斷馬韁,倒在地上。

「奔雷」運勁許久,驟一得脫,立刻躍出馬廄。二鷹不及將刀抽回,躍起身來,一掌劈在許懷谷背心上。許懷谷「哇」的一聲噴出血來,頭腦竟也隨之清醒。——原來日間他乍見父親、姐姐慘死,悲痛驚恐之中,一股逆氣入腦,封閉了神經,對外界全無感應,才狀如痴獃,本來需要靜養以藥石之力疏導經絡才能恢復神智。此刻恰巧中了一掌,頭腦受了震蕩,又吐出大量鮮血,沖開了閉塞的經絡,登時恢復了神志。

許懷谷一見周遭形勢,不禁大驚,急忙叫道:「燕伯伯,這是怎麼一回事?」想要縱馬去救,只是身手被縛,竟是控制不了坐騎。燕大同見他清醒過來,不禁心中一喜,叫道:「懷谷,快走,不用管我。」一掌逼開徐海,縱身向許懷谷奔去。原本有十幾個羅嘍已圍定許懷谷,見他來勢兇猛,發一聲喊,四散奔跑。

大鷹只怕兩人會合勢增,叫道:「老二,先斃了那小子。」二鷹答應一聲,拾起一把刀,躍起丈余,揮刀砍向許懷谷頭頸。那刀鋒距離頭頸尚有屍許,忽聽背後金風響動,一柄單刀凌空飛至,待到二鷹驚覺,鋼刀已然穿胸而過。這刀所涵力量好大,帶起他的屍體釘在一棵樹上。

燕大同及時踢飛腳下一口鋼刀救下許懷谷,但就在他身形一緩之際,徐海從背後撲到,一爪從他肩上抓下一大塊肉來。燕大同忍着巨痛,回身拍出一掌,徐海變爪為掌,也是一掌推出。燕大同便借這一掌之力,倒飛到許懷谷馬邊。

燕大同眼望四周,但見院門緊閉,便是院牆上也遍佈黑衣賊寇,兩人縱然騎上這駿馬也是無法逃脫。他將牙一咬,運勁於臂,將許懷谷連人帶馬舉過頭頂,要把他擲出牆外。便在此時,徐海掠到,一掌拍在他背心之上。燕大同拚得經脈寸斷,引著背上所受力道一併集於雙臂,將「奔雷」遠遠擲過牆頭。

「奔雷」如天馬行空一般越過院牆,足一踏地便即遠奔,許懷谷伏在馬背上,如同騰雲駕霧一般到了府外。他明知燕大同捨身救他,只是被縛馬背,竟然無法回援,遠遠聽見燕大同叫道:「今日滅門的是漠北十三鷹和四海龍王,為我們報仇。」許懷谷心如刀絞,回過頭去,但見許府火光衝天,一時急怒攻心,昏了過去。群盜震於燕大同一擲之威,一時竟是無人來追。

待到許懷谷醒轉,已然天光大亮。許懷谷發現自己仍縛於馬背上,卻置身在曠野之中。他解脫繩索,辨明方向,縱馬奔回保定城。轉過大街,遠遠看見許多人圍在自己家門外。許懷谷原本極為聰明機變,平日裏浪跡紅塵,彷彿是個難當大事的公子哥兒,此刻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自身所具有的堅忍勇毅的潛力被激發出來。他知道敵人勢力強大,此刻必定布下眼線等待自己自投羅網,縱然能夠殺他幾個賊人,還是難報這血海深仇。一個人經過大悲痛,大憤怒之後反而會突然冷靜下來,許懷谷心急如焚,終究不願逞一時之勇,要留有用之身報仇雪恨。

許懷谷全力控制着自己,指骨喀喀作響,牙也要咬碎了。他見有不少持刀帶劍的江湖人在瓦礫中翻看,不知道這些人是趕來救援的江湖朋友,還是盜寇餘黨,不敢久留,輕輕從人群退出,牽出「奔雷」騎上去馳於曠野無人處。許懷谷向著許府方向磕了幾個頭,咬着左手小指,暗暗發誓:「父親、姐姐、燕伯伯,許懷谷一定為你們報仇雪恨。」小指也咬斷了。

許懷谷扯下衣襟包住傷口,他深知以己一人之力,絕難與敵人相爭,保定城是無法再住下去,唯有遠奔京城。京都分舵金刀堂是萬敵堂十大分舵勢力最為雄厚的一處,舵主「萬勝金刀」周迎祥是他舅父,也是萬敵堂中僅次於許萬敵的第二高手。昔日因與堂主不合,怒而不相往來,為人卻是慷慨豪邁,對許懷谷也是極好。此次萬敵堂面臨生死存亡的大危險,周迎祥自會挺身而出,幫助許懷谷報仇復家。

想到此際,許懷谷辨明方向,向北馳去。「奔雷」神駿非常,許懷谷縱馬疾馳,天明時分便已到了涿郡。他已經兩日未進飯食,早已餓得狠了,牽着馬尋一家酒店用飯。那掌柜見他衣衫襤褸,不似有錢模樣,牽的馬卻是極為神駿,盤算著縱然無錢會帳,這馬也買得上百兩銀子,便按他要求,好酒好菜侍候。

結帳時,許懷谷身上果然一文不名,幸好掌柜早有打算,馬上差夥計逼着許懷谷去買馬。許懷谷一向過着伸手要吃穿的闊少生活,那想到一夜之間窘迫得要當街買馬。垂頭喪氣的跟在夥計身後,話也說不出來。夥計倒是幹練,將馬牽於市上,大聲吆喝,果然有不少上來問價。這夥計心腸倒好,有心多為許懷谷買上幾個錢,開口索價紋銀二百兩,眾人聽得價高,紛紛散去。夥計心中一急,便降為一百兩,忽聽有人說道:「此馬仍是塞外引來的寶馬良駒,千金也是不易,你只索價百兩,莫非來路不明么?」

夥計抬頭見是個青年武官,忙道:「這位軍爺好眼力,看出這是一匹好馬。」手指許懷穀道:「這位客官欠了小店的飯錢,急於還債,才低價脫手,絕不是來路不明!」

武官目注許懷谷,臉露遲疑之色,許懷谷嘆道:「此駒名為奔雷,是我父親心愛之駒,當年在張家口以一千二百兩銀子購得,我要赴京投親,沒了盤纏,才以低價脫手,莫非朋友懷疑在下是盜賊么?」武官道:「豈敢,在下要赴京城趕武科,正需一匹好坐騎,這奔雷駒是可遇不可求的千里馬,兄台困頓風塵,在下怎能趁人之危,這樣吧,在下就以令尊當年購馬之價買下。只是這許多銀兩未曾帶在身上,你看這樣如何,兄台去京城投親,若不嫌棄,便與在下結伴同行,待到京城,籌足銀兩再牽走兄台馬匹。」

許懷谷又驚又喜,未料此人如此慷慨重義,又想如此一來可以躲開敵人的眼線,便躬身謝過。那武官轉頭吩咐跟隨:「跟這夥計回去,將這位朋友的帳結了。」於是兩人結伴入京,在路上互通姓名,許懷谷如實說了,他在江湖中寞寞無名,也不怕泄露行藏,至於身世自然隱瞞,只說是家道中落,去京城投親。武官自稱姓戚名繼光,是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這次去京城赴武舉科考。

原來,此時正是明朝嘉靖年間,在位的皇帝名為朱厚熄,便是歷史上的明世宗。這位世宗皇帝頗為特別,在位計四十五年,前期二十年鑒前代之失,嚴律近待,任用良臣,出現一派興旺氣象。但是在他即位二十年時,被謀逆的宮女楊金英差一點縊死,從此祟通道教,一心惜命求仙,再也不理朝政,一切國策全由朝臣作主。其中大學士嚴嵩最受寵信,由翰林學士一直升到內閣首鋪的位置——明初太祖唯恐宰相權力過大,不設宰相,這內閣首鋪便是實際上的宰相。

嚴嵩也是一個有才能之人,只是過於貪婪,對權力的貪婪,對美色的貪婪,對金錢的貪婪。在朝庭中一手遮天,只要是反對他的人,便千方百計的除去,生活上也是窮俊極奢,便是侍茶的丫環鞋上也要綴以明珠。於是許多正直有才幹之士被排擠,一些只會阿諛奉承的小人卻躡居高位,內務**,邊防廢弛,大明王朝實已到內憂外患多事之秋。

而一海之隔的東瀛日本正值幕府後期,國中形勢只有更亂,許多沒落武士無所待從,便成了浪人,結幫渡海到中國搶劫。他們與中國海盜、奸商、地方豪強相勾結,形成一股很大的威力,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倭寇之亂。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向稱富庶的江浙深受其害。可笑的是嚴嵩竟信黨羽趙文華的鬼話,以為是海神作怪,寫了幾十篇祭海文投入東海。祭海文寫的是洋洋洒洒大有文采,倭寇卻是越鬧越凶,在奸商汪直、海盜徐海帶領下,竟從江蘇、浙江登陸,深入內地來搶劫。嚴嵩不得已,調老將俞大猷帶兵平倭。俞大猷正直無私,平盜頗有成效,卻因浙江總督張經遭人陷害被牽連。汪直趁機備上大批奇異寶上京進奉,嚴嵩竟然將俞將軍等撤職查辦。但他還是迫於壓力,宣佈設立武科,為國家抬攬賢才。所招賢才一律做武官到江浙抗倭,武狀元便是帶兵的總兵官。於是全國各地愛國將士,有志之人紛紛趕往京城應試。

戚繼光將門虎子,自幼便文武雙全,襲父蔭做了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也是個不低的官職。但他一心殺敵救國,豈肯這麼安安穩穩做個武官。倭寇之亂方起之際,便數次申請駐防江浙,聽說這次朝庭派兵征剿,公開選拔總兵官,自然入京參加武科考。他也不求高官厚祿,只願做個衝鋒陷井的士卒,殺敵報國。

兩人並騎而行,相處很是融洽,戚繼光見許懷谷衣衫褸襤,從行囊中取出件錦袍贈與他,言道:「此衣乃是在下軍中將士送行時所贈,並未穿過,請兄弟不要推辭。」許懷谷對這種解衣贈友之事也是常做,謝過穿上。

涿州距京城不到二百里,兩人腳力又快,過午便進了北京城。戚繼光父親與武科主考官兵部尚書楊博是至交好友,戚繼光要前去拜望。待到分別之際,許懷谷翻身下馬,將奔雷駒送與戚繼光。戚繼光要到楊府取錢,許懷谷笑道:「你我相識不久,卻是一見如故,這奔雷駒是兄弟送給戚大哥的,若是典錢給我,便是將兄弟瞧得小了。」

戚繼光還待推辭,許懷穀道:「今晨戚大哥送我錦衣時,小弟可曾推辭?朋友相交,義氣為先,余者都是未節了。」戚繼光大為感動,道:「愚兄定當騎馬奮勇殺敵,若是不能逐盡倭寇,便是賢弟也對不起了。」許懷穀道:「戚大哥文才武略,都是小弟生平僅見,八月十五科考定可高中狀元,他日裂士封侯也是意料中事。」戚繼光微微一笑,道:「封候雖我志,唯願海波平,若能驅盡倭寇,保得國家太平,百姓安樂,便是做個戍邊小卒又有何妨。」

許懷谷心中升起許多景仰,自恨身負大仇,不能與戚繼光並肩抗敵,向他深躬一弓,轉身揚長而去。威繼光目注他離開,只覺這少年慷慨豪邁,見識談吐俱是不凡,只可惜相處時間太短,未能把臂論交。忽又想起許懷谷身上不名一文,待要送錢給他,早已走得蹤影皆無。

兵部尚書楊府在永定門裏,而萬敵堂京都分舵金刀堂卻在西直門外,許懷谷要到那裏去,便需橫穿整個北京城,路途頗為不近。他坐騎送了人,只好一步一步走着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下之石中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天下之石中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滅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