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蒜苗回鍋肉

第二章:蒜苗回鍋肉

后廚有人哎了一聲。

很快,一個扎著辮子的小姑娘,端著一盤涼拌椒麻雞絲,就從裏面走了出來。

這姑娘十八九歲,微胖。

她的五官很好看,圓圓的臉上紅光滿面。

這走出來的女孩兒卻不是老闆殷小月,而是李愛珍遠房的侄女——馬曉歡。

馬曉歡見了馮老五,脆生生地叫了一聲:「馮伯。」

兩人點頭示意后,馬曉歡就把涼拌雞絲,端到了旁邊的一個桌子上。

椒麻雞絲,是一道傳統名菜。

但在殷為民的手裏,卻將它進行了一些改良。

他把東北老虎菜中的,青椒絲、洋蔥絲和香菜絲加了進去,再配上爽脆的花生粒,其中的點睛之筆,是那一勺自製的新鮮藤椒油。

這樣拌出來的椒麻雞絲,鮮麻中帶着洋蔥青椒的刺激。

再加上香菜獨特的口感,混在一起吃上一口,味道層次感十足,非常適合佐酒。

那一桌的食客見菜肴上桌了,立刻就夾了一口雞絲吃了起來。

鮮香麻爽的味道,讓客人非常滿意。

見對方很滿意,馬曉歡得意地揚了揚下巴。

表姐做的菜,每一次端出來,總能得到食客的青睞。

光是這一點,就讓馬曉歡非常有信心。

她的目標是,過幾年,自己也能開上一家這樣的小店,最好還能搞出幾個像「老虎椒麻雞」這樣的創新菜,在洛川縣美食界裏,也能闖出一點兒名氣來。

這時,另一桌的食客,沖馬曉歡揮了揮手:

「再上一個粉蒸牛肉,多放點兒香菜。」

「好的,稍等!」馬曉歡說着,轉身就走向了馮老五的桌子:

「馮伯,今天吃點兒什麼?」

「老規矩,回鍋肉!再來個白龍滾水。」

馬曉歡點點頭,正要離開,只聽馮老五又補充了一句:「馬曉歡,我要蒜苗回鍋肉,新鮮的小蒜苗加上黑豆豉炒出來的那種!」

馬曉歡一聽,愣了愣:

「蒜苗炒的?」

馬曉歡向馮老五確認。

馮老五驕傲的點點頭:「沒錯,蒜苗回鍋肉!」

回到廚房裏,老闆兼掌勺師傅殷小月正在灶台前忙碌著。

在她面前的鍋灶里,爐火燒得正旺。

在那口大鍋里跳動着的,是一道火爆肥腸。

滷製過的豬大腸,在成堆的干辣椒里,煸炒成了香酥的口感。

再配上碾成碎粒的小麻花,給這道菜增加了另一種風味。

抽風機的功率開到了最大,這道菜聞起來,還是過於刺激了些。

這味道,沖得馬曉歡打了幾個噴嚏。

摸了一下鼻子,她走到的一米高的蒸籠面前,打開了蒸屜。

頓時,一股巨大的熱氣就從裏面冒了出來。

這很大的蒸屜裏面,各種土碗裏裝着的菜肴五花八門的。

碗裏鋪着紅薯的,是骨肉分離的粉蒸排骨,一小碟一小碟用瓷盅裝着的,是口感爽滑細嫩的小酥肉,裹着甜棗蜜餞的龍眼肉,晶瑩剔透閃著光……

馬曉歡在裏面找了找,用麻布端出了一小碟東西。

小土碗在擺盤子裏倒扣了一下,紅亮鮮辣的粉蒸牛肉,就呈現出了一個好看的半月形狀。

牛肉所選的是牛脖頸肉,吃起來既細嫩又彈牙。

下面墊底的,選用的是當季最耙嫩的豌豆,跟混著濃郁醬料的米粉一起蒸煮,入口一抿即化,還帶着濃濃的醬香口感。

深紅色的半圓形粉蒸牛肉上,一把切得很細的蒜末撒上去。

再淋上一勺秘制紅油。

最後,切成一厘米長的香菜杆子點綴其上。

這一道「張大千粉蒸牛肉」,就算齊活了。

馬曉歡跟着殷小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樣的加工工藝,對她來說,是熟門熟路了。

用麻布將盤子周圍輕輕擦拭了一遍,這道粉蒸肉,無論是從賣相,還是從香味上來說,都呈現出了最完美的狀態。

她出去之前,對殷小月說:「一號桌,茶館馮伯要一份,嗯……蒜苗回鍋肉。」

正在炒菜的主廚兼老闆殷小月聽了,微微愣了一下。

不過,這只是一閃而過。

只見她麻利地將鍋里已經炒好的干煸肥腸起鍋,裝盤后,在上面鋪上了幾根長條的香菜:「曉歡,這是三號桌的火爆肥腸,你一起端出去吧。」

馬曉歡說了一聲好。

她出去之後,廚房裏又剩下了殷小月一個人,她擦了擦手,清理了一下剛剛炒鍋肥腸的大鐵鍋。

嘴裏嘟囔了幾聲:

「蒜苗,回鍋肉……」

隨後,她眼睛眨了一下。

走到冰箱前面,打開門,殷小月裏面拿出了一塊切得四四方方的二刀肉。

二刀肉,是做回鍋肉最好的食材。

它的肥瘦肉是相連的,而且吃起來,非常有韌性。

殺豬第一刀,是從豬脖子上的脈血管割下去的,放完豬血后,第二刀下去的,就是豬大腿跟豬屁股的交接處。

從這個地方取下來的肉,就叫做二刀肉。

二刀肉用白水煮過之後,再用大刀,切成能透得見光的薄片。

這樣的肉片,在鐵鍋中用大火翻炒,肥肉不會分離,而且會自動捲曲,成為燈盞窩的形狀。

因此,回鍋肉還有一個別名,叫做「燈盞窩」。

這道菜,從選材到翻炒加工,火候的把握上,對廚師的要求相當的高。

在洛川縣這一帶,判斷一個廚師的手藝好壞與否,就是讓他來做一道回鍋肉。

殷小月從小,就站在鍋灶邊看着父親做菜。

後來,父親生意太好忙不過來,殷小月就親自上灶台炒菜。

殷為民的真傳,幾乎都被女兒繼承了過來。

因此一道回鍋肉,在殷小月的刀鏟下,自然是遊刃有餘。

鐵鍋被火燒得蹭亮。

切好的二刀肉片下去,立刻就發出了「嗞嗞」聲音。

這是肥肉的固態油脂在接觸到高溫時,油脂細胞裂開所發出的獨特的聲音。

鍋鏟不斷地翻炒,很快,肉片就開始微微捲曲了。

同時,鐵鍋底部也出現了一層透明豬油。

廚房裏,立刻瀰漫起一股香濃的動物油脂香味。

一勺紅亮的豆瓣醬下去,二刀肉的顏色變得通體紅亮晶瑩。

之後,殷小月拿出了回鍋肉的靈魂——黑豆豉。

綿軟的黑豆豉,經過秘制的複雜的發酵工序,在味覺上,完全可以勝任這道著名的菜肴。可以這麼說,它就是為了回鍋肉而生的。

沸騰的鐵鍋中,隨着豆豉的加入,濃郁的醬香味,立刻就散發出來了。

豆瓣提色,豆豉提香。

回鍋肉已經準備就緒,它們在鍋里歡樂的翻轉着,等待着它合適的伴侶。

青蒜苗,細長,苗條。

當地的土蒜苗,吃起來口感十分細膩。

常做菜的都知道,本地的土的東西,價格大都比較貴。因為它們的味道,往往比那種外地大棚種植的要好上很多倍。

用菜刀拍碎蒜苗的的頭皮,斜著切成長條狀,這樣做出來的蒜苗,更加入味,也更能散發出它的蒜香味。

回鍋肉最好的搭配,其實,就是蒜苗。

殷小月用菜刀,捧起切好的蒜苗,就要往鐵鍋里放。就在蒜苗要入鍋的時候,殷小月猶豫了一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餐廳之鮮辣廚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餐廳之鮮辣廚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蒜苗回鍋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