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線等,急

第二章 在線等,急

請問,該怎麼改變劉備得命運,在線等,急!

自從知道救他人是劉備以後,何晉就在想這個問題。

如果在現代,他可以找個三國愛好者聚集的論壇、貼吧,然後把問題貼上,就會有很多熱心且博學的網友回答他。可是,如果在現代,他也不會需要去考慮這問題。

自己思考,他實在想不出來。

何晉決定要輔佐劉備,一方面為自己小命着想,他總得找個靠山。不然就他這戰五渣,在亂世中,分分秒秒就是代表死亡人口數的減一罷了。

他是可以去找別人,可是,該找誰?對三國名將,或者名人他都有些印象,可是他不知道該去哪裏找這些人投靠。雖然有一些他清楚對方根柢的,比方說曹操。

但是,現在可是東漢光和七年,據說黃巾賊已經在南方起事。他沒可能買了張動車票,就去找曹操。最大的可能是死在半路。

並且,劉備是他喜歡的三國君主之一。一本三國演義,他一直遺憾蜀漢未能統一天下。

試想,如果劉備能一統天下呢。那大漢朝就延續下來了。就跟漢光武帝劉秀一樣,如果劉備能夠一統天下,那大漢就會得到延續。

如果未來有一天,再度天下大亂,會不會大家就想着延續漢室,不會想着取而代之呢?

這是很嚴肅的問題,劉備是否能夠延續漢室,對中國影響很大的。如果劉備能三興漢室,那麼未來會不會不再出現改朝換代的紊亂。不會再有三百年一循環的亂世?

會不會歷史上的五胡亂華,漢人如豬狗的亂世,就不會再出現?漢室如果能延續,應該不會再出現歷史上的那般情況,皇帝再度亂封宗室,導致八王之亂吧。

如果劉備能再興漢室,屆時要是國家又有什麼問題,會不會想着內部改革,不是想着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

不開玩笑。魏代漢,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具有意義。因為秦朝無道,劉邦得天下。那漢朝呢?魏該如何代漢?

三國演義中,曹丕有個走狗華歆,逼迫獻帝寫下退位詔書,好像這樣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曹操為何自己不做?名聲?哪怕竄漢的是曹丕,實際上大家都把帳算在曹操頭上。

大概是因為,曹操不知道怎麼做吧。曹丕必須找個法理,必須找一個說得通得理由,證明魏可以代漢。

鄒衍五德終始說,對中國歷史影響很大。幾乎每個朝代都要為自己找一德,秦以水德興,色尚黑。漢為土德,色尚黃。

何晉看過尋秦記,當時還不太明白,為什麼五德終始說,影響這麼大。後來在網絡上才看到有人科普。

因為秦代周一統天下史無前例。周朝畢竟傳承幾百年,秦朝必須要為自己找一個門面上的理由。

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故而看上了五德終始說。簡單來說,要「以德服人」。

跟那些暴發戶,有錢了,得裝點門面差不多。

秦代周,出現五德終始說。魏代漢,出現了禪讓。好不容易才從儒家典籍裏面翻出,禪讓。不然,曹丕強搶了漢獻帝得寶座,人家也不會服。

劉備若是能順利延續漢朝,說不定,將來漢代就能萬世一系,畢竟有着三興漢室專美於前。他不覺得日本天皇那種號稱萬世一系,實則大多數時間都在當傀儡會有比較好。

可是希望,將來中國不會經常發生,以千萬人為單位的死傷。多少歷史文化,多少科技發明,都因為這樣,淹沒在歷史當中。

「媽蛋,真心不容易啊。」還是對着那棵樹,劉備家院子裏面,非常繁茂、高大的那棵桑樹,何晉在策劃如何替劉備改命。

他想了兩天,都想不出來。照原本的歷史走,劉備幾乎沒可能得天下。

身為一個三國迷和劉備迷(偽),他清楚知道,劉備兩段最得意的人生。一段是陶謙讓徐州,一段就是荊州得孔明。

可是,前面那段,他屁股沒坐熱就先後被趕走。得到荊州后,也是得意沒多久,就來了一場大敗,大傷蜀國元氣。

照原先的歷史走,劉備想一統天下,根本是夢想。別看諸葛亮提什麼三分天下,其實劉備最得意的時候,實力也不過天下的四分之一吧。東漢十三州,劉備了不起一州半。後來甚至只有一個益州。

人口更是凄慘。阿斗投降時,據記載男女人口不過九十多萬。無論哪個年代,人口數量都代表了戰爭潛力。

出兵要人,後勤運送糧草要人,耕地要人,培育人才也要人。蜀國人口大大弱於魏國。諸葛亮的計策想要成功,除非魏人都是白痴。

因為,蜀國只要有一敗,就會把之前贏得都吐出去。魏國,仗着人口與土地,只要有一場小勝,就可以贏回來。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師徒,北伐十幾次,卻始終未能成功的原因。

往大方向說,中國歷史,除了兩次戰爭,向來都是北統南,西克東。向來統一戰,除了明代元,還有常凱的北伐,都脫離不了這樣的定律。

所以,諸葛亮那策略註定行不通。那麼,設法讓劉備保住徐州呢?

「也不可能。」何晉把手裏的樹枝往地上一丟,不考慮了。這也不可能。劉備當時根本就沒個人手可以倚靠。想想當時曹操手底下,多少謀臣武將,劉備才多少?

他雖然yy自己可以設法幫劉備保住徐州,不過想到當時曹操手底下那麼多傑出謀士,郭嘉,荀彧、荀攸一大堆智謀在九十以上的在替曹操出謀策劃,他就沒信心。人家隨便出點主意,劉備就得乖乖滾蛋。

「想這些都太遠了,或許到時候,我可以忽攸來一些人,幫助劉備。現在還是先忽悠劉備舉義兵好了。」

想了幾天,何晉想不出未來有什麼妥善的計策。只能決定,先設法推動劉備舉兵。先照演義上所說的,舉兵,討伐黃巾賊,賺戰功。

如果劉備能早一點拿個好位置,也許不用他傷腦筋,馬上就有人來投靠了。

「兄長,如今天下紛亂,黃巾賊勢方熾,吾觀兄長有大志向,為何不舉義兵,弔民伐罪,上抱家國,下撫黎庶。」

又一天,等劉備從市場賣草鞋回來,何晉就跟劉備說了。同時,他也很不好意思。說起來,他好像在劉備家白吃白喝很多天了。

從劉備救他回來那天算起,快要三天了吧。這些天他就在劉備家白吃白喝,住和喝水也就罷了。他每天都無所事事,光等著吃兩頓飯,然後就在發獃。

劉備大概是好心,沒有趕他走,覺得他是遭逢大變,神思不屬,可是劉家左鄰右舍已經有閑言閑語了。

慫恿劉備早點起兵,未嘗沒有擺脫這種吃閑飯的困境。

「無他,沒錢爾。」何晉以為,慫恿劉備早點舉兵就好,沒想到,劉備這樣回答他,沒錢。

沒錢啊。朝廷下旨讓地方舉義兵,以平亂。這個義字呢,就是說不給錢。舉凡掛上義字的地方,比方說義莊、義田什麼,通常受益方都不用出錢。

義莊,安頓那些無名屍骸。義田,收穫要做公益事業用。義兵呢,朝廷下旨意,老百姓要自備兵器糧草什麼,響應朝廷號召,替朝廷平亂,朝廷自是不會出錢。

結果,問題又回到何晉身上,他得想辦法弄錢,否則,不說劉備舉兵了,他自己都要過不下去了。總不好繼續吃白飯吧。

「真是茶几了。到底該怎麼做呢。」又是那棵桑樹下,何晉吃飽飯在發獃,發愁該怎麼弄錢。

去找張飛嗎?

這是一個辦法。提前讓張飛和劉備見面的話,舉義兵就沒問題了。張飛家可是很有錢的。

演義裏面提到,張飛是賣豬肉的。可是,何晉知道這是一個誤解,張家應該是現代那種,養、殺、賣一體的養豬戶。

自己養豬,自己殺,然後銷售。或者至少是收別豬來賣,張家可是富戶。不然哪來的桃花庄。你讓現代一個市場賣豬肉的,去買一座桃花庄看看。他一定罵你蛇精病。

一座桃花庄,要不要人照顧?就像一個有錢人家的花園,一定會有園丁。劉備家徒四壁,還欠了一堆外債。關羽流落江湖,也不像有錢的。只要找到張飛,那劉備舉兵應該就沒問題了。

「那關羽怎麼辦勒,還有,到時候我又該如何自處?」何晉想得腦門都疼了。

想到萬一提前舉兵,錯失關羽怎麼辦。還有,要是舉兵,他在這團隊當中,又算什麼身份。戰五渣,對於智力他也沒什麼信心。劉備是有前科的,要是到時候打敗仗,劉備自己跑了,扔下他不管,他又該怎麼辦。

說來說去,他得先提升自己在劉備團體中的地位,提升話語權。不然,他在這小團體當中,放屁都不響。

「搞發明嗎?問題是,我有什麼發明可以做,要短時間內能來錢,又要不花什麼本錢。」

對穿越眾來說,搞發明大概是起家最快的。隨便弄點東西,就可以驚得當代人落了一地眼球,然後就輕易的賺得盆滿缽滿。

可是,發明是要本錢的。最簡單弄個蒸餾酒,你也得有錢啊。偏偏他遇上那些黃巾賊,把他身上的東西搶光,讓他兩手空空。

怎麼辦,有沒有人知道,什麼發明不用本錢,來錢快還不怕被抄襲。

在線等,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桃園結義三加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桃園結義三加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在線等,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