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宋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宋

()「刀疤從小就在王爺身邊,只要王爺願意收留,刀疤情願回到王爺身邊,為王爺牽馬執鞭」刀疤虎目含淚緊緊的盯着面前的趙楓道。

趙楓搖了搖頭,嘆氣道:「我雖成立了這個後秦,實際上只是苟延殘喘。若不是錦江王的幾批糧草,現在恐怕我這裏已經支持不住了。」他凝視着刀疤,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兄弟,你還是去錦江王身邊吧,在他身邊你會有更遠大的前程。」

刀疤沉默了片刻,沒有做聲。忽然他眼神一亮,道:「差點忘了,我臨來的時候,安寧公主為錦江王生下了一個小王子,名叫蘇轍」

趙楓神色一怔,旋即臉上露出喜色:「蘇轍……蘇轍……哈哈,我也有一個小外甥了。只是好久沒有見到寧兒了,她現在可好?」

「寧夫人她……唉」刀疤長嘆了一口氣:「國破家亡,她怎麼又好的起來,自從王爺和朝廷對峙,寧夫人他就再也沒有開心笑過了。」

「唉,真是難為她了。不過她總算嫁了個好男人。蘇譽……是個了不起的人。我趙楓服了他了。」他轉過頭來接着問道:「上個月江南已經送來了二十萬石糧草,怎麼這個月又送來三十萬石,難道江南的糧草多的沒地方放了么」

刀疤苦笑一聲道:「怎麼會多,江南的糧草也是很緊張,王爺從雲南大理和福建等地收購軍糧已經耗費了好幾百萬兩。這次供糧,王爺是有說法的,他讓我把這封信交給殿下,說你看了信一切都明白了」說罷他從懷中拿出一封信來交到趙楓手裏。

趙楓神色凜然,取出信來,看了幾眼,整個人精神為之一振。「錦江王要動手了?」

刀疤行了一禮道:「沒錯,現在江南已經為北伐準備好了一百門最新研製出來的火炮,還有一支三千餘人的火槍隊隨行。靖難軍二十餘萬人,打算一個月後就起程從淮南一路向北攻打。」

趙楓點了點頭,心頭一陣狂喜:楊彥的末日就要到了。

當今天下,最繁盛之地莫過於江南。無論從治安狀況還是從商業發達程度上,錦江城已經成為一座超級巨無霸大城。從前在錦江城投放巨資購買蘇譽建造的商業地產的那些商家,現在無不慶幸自己當時的選擇正確性。

第二大城市杭州就在錦江城東不遠的地方,兩座繁榮的大城形成了南方數省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以及文化中心。

可以說蘇譽現在已經是一個一手遮天的人物。不僅是南方數省,就連大金國現在也似乎成了蘇譽的地盤。只要是蘇譽想動楊彥,那他絕對撐不過三個月。

「希望殿下明白錦江王的想法,到時候以為策應,爭取最短的時間把楊彥的勢力打垮。」刀疤興奮道。

趙楓點了點頭,惡狠狠的道,「讓王爺放心,我一定會積極配合的。這楊彥總有一天會死在我的刀下!」

刀疤笑道:「聽說楊彥的腦袋已經預定了,寧夫人說他要親自把楊彥的腦袋看下來,王爺已經答應她了」

趙楓苦笑兩聲,腦海中又浮現出趙寧的身影,喃喃道:「寧兒……等大哥為父親報了仇,就去江南看你……」

「殿下,我就此告辭了,七日之後,是王爺的登基大典,我要趕回去維持治安。」刀疤拱了拱手道。

趙楓神色一滯:「錦江王要稱帝了?」

「是的,軍師說楊彥是奉了聖諭登基為皇上,所以現在的蘇府如果對楊彥開戰還算是造反。名不正而言不順。所以經過眾人的一致商議,決定七日後行立國大典。」

趙楓點了點頭,面色有些蕭索,實際上立不立國都是給外人看的,這對權傾天下的蘇譽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天下的統一之勢已經勢不可擋,沒有人能阻止蘇譽的腳步。

………………………………

錦江成。議事堂。

「王爺,國都立在錦江城我同意,可是皇宮決不能湊和。」馬成有些生氣的道。為了這個問題,堂上已經分成好幾派,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戰場。

蘇譽笑着點了點頭道:「老馬,你先消消氣。本王倒是覺得軍師說的沒錯,現在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不宜興建土木。再說這蘇府現在經過了翻修也不算差了。還是先將就一下,等一統南北,再另行打算吧。」

這時候的蘇譽說話已經和原先兩種口氣了,雖說和眾人依然是稱兄道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征戰之後,他身上已然有了一種王者之氣,不怒自威。

馬成聽到蘇譽也如此表態,這才尷尬的點點頭,不再有任何意見。

蘇譽笑吟吟的坐在龍椅之上,笑呵呵道:「如果大家沒有更好的建議,就先這麼定下來了。國號『宋』。定都錦江城,七日之後,本王就在這裏進行登基大典。」

關於國號,只有蘇譽自己明白為什麼要叫宋,他身上肩負的時神的使命,自然還是重中之重。按照歷史的進程,這個時代應該還是宋的。至於其他的問題,蘇譽解決不了,時神也沒有給出更好的方案,姑且先這樣吧,可能還會有下一個穿越出現,來解決這個問題。

張千等人相互看了一眼,彼此眼中的興奮顯而易見。這堂上之人,大部分在跟隨蘇譽之前都是渾渾噩噩找不到一個明確的人生方向,他們就好像是為了蘇譽的崛起而特地出現的一樣。

七日之後,他們就能成為傳說中的開國元老,光宗耀祖。

這天,太陽剛剛從東邊升起。

錦江城上上下下早已經是人聲鼎沸。無論是朝臣還是百姓,無論是守軍,還是將校。他們都已經知道,今天是錦江城的英雄蘇譽登基稱帝的日子。在此之前,十七個錦江晨報分社早已經對這件事情,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可謂沒有一個死角。

錦江大道上,百姓商賈擠在路邊等著蘇譽從他們面前經過。見一見皇上,對這些百姓來說,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各國的使臣早已經候在錦江大道的盡頭。蘇譽這次的遊行線路是張千親自為他選定的,不僅考慮到了貼近百姓,更考慮到了安全問題。在此之前,早已經有特工兵和精悍的士兵將四周監視起來。一經發現圍觀群眾有攜帶弓弩等遠程兵器,立刻抓捕。

大約過了辰時,幾通震耳欲聾的禮炮之聲傳來。全城百姓不僅歡呼起來,自從蘇譽獨領江南,他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所以蘇譽能做皇上,對他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錦江大道兩側被披堅執銳的黑色甲兵維持着秩序,這些甲兵都是從靖難軍中挑選出來的精兵猛將,如果發生了什麼突發事件,以他們的能力,第一時間解決不是問題。

終於,千呼萬喚聲中。蘇譽身穿亮黃色的龍袍,頭戴九龍拱月冠,神清氣爽,站在馬車之上,不時的向兩邊的百姓揮手。在他馬車周圍是十幾個特工兵小隊長,警惕隨行。關越和落花一左一右的站在馬車引板之上。八匹壯碩的黃色大馬乖乖的緩緩前行着。

在這種情況下,是沒人敢出手的。無論是關越,還是落花,都是天下難尋敵手的快。在他們面前搞偷襲,無異於魯班門前弄大斧,自找難看而已。

過了錦江大道,不遠處就是蘇府。

蘇府今日已經被裝飾的富麗堂皇,大門上飛龍附鳳。就在蘇府的前廳之前的廣場之上,一個十幾米的高壇上,香火正旺。

蘇譽在張千魏周等人的陪同之下,緩緩的行上高台。這高台是用來代替祖宗祠廟,因為蘇譽自己也說不上來自己的祖宗祠廟在何處,所以只能以此代替。登基之前總是要祭祖祭天的。

繁瑣的儀式過後,終於開始登堂入室。蘇譽就在張千的攙扶之下緩緩的行入煥然一新的蘇府大廳。這裏已經被休整的如同皇宮一般,雖說小了些,但是氣派絕不比文成殿差。雕樑畫棟,每顆柱子上都有龍形浮雕環繞。在大殿正前方,十幾個台階緩緩而上,這裏就是龍椅的所在了。這龍椅用料極為罕見,乃是千鶴老道提供的煙霞山中千年古木,顏色暗紅,看上去堅實有力。在龍椅四周是上等的漢白玉欄桿,將這一小塊區域圍在中間。而龍椅背後是一幅古畫:萬里河山。在往上就是一塊匾額,上書:光明正大四個字。原本眾人建議是和文成殿相同,改成千秋萬代四個字。但是在蘇譽的堅持之下,只好改成正大光明。在他看來,如果能做到這四個字,千秋萬代就是必然了。

接下來便是冊封大典。宋朝的管制,蘇譽從未涉及過,如果非要按照宋朝原本的官制,恐怕他現在是無能為力。不過對清朝的官制,他倒是有一些研究。所以提出了內閣與軍機處掌握大權,中央行政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關於地方行政,沿襲大秦制度,大致分省、府、縣三極,總督、巡撫為掌握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的高級地方官員,布政、按察兩使為督、撫的屬官。與督、撫平行的有駐防將軍和提督學政,不過駐防將軍只管駐軍;提督學政只管學校與科舉考試。

當然內閣大臣,軍機大臣無外乎就是張千魏周朱熹等人,至於軍權,肯定也是由那些老將來瓜分。

……………………………………

京城,春寒料峭。

早朝已經結束多時,楊彥仍然一個人痴痴的坐在文成殿上。翻看着各地上來的奏章。

許多人以為楊彥接手了朝廷這一攤子,會手忙腳亂。一來是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武夫,讓他執掌天下,簡直是個笑話。二來大秦覆滅的時候,江北數省的經濟已經凋零的不堪入目。正常的稅收根本不足以養活一隻二十萬人的軍隊。

可是楊家在這種時候,展現出了雄厚的財力。楊彥登基后,竟下旨免了全年的稅收,休養生息。而後又整頓江北數省,一期就用耗費了近一千萬兩銀子。世人這才看清了楊家的真正實力,幾十萬大軍再加上朝廷各方面開支的消耗,一年下來也要近千萬兩。為了讓北方再次繁榮起來,竟然又投入了近千萬兩銀子。這也正是蘇譽遲遲沒有動手的原因之一。

這時候大家才醒悟過來,當年的四大家族排名不過是個笑話,恐怕楊家的實力比之排名前三位的唐家程家和陸家三家聯手都要雄厚許多。如果不是蘇譽的出現,恐怕楊家的光輝難掩,真能一統天下也不好說。

「啟稟皇上,蘇譽在錦江城稱帝,立國號宋。」楊崇林匆匆的從外面行來,行禮道。

楊彥淡淡一笑道:「這也不是什麼新聞了,朕早就聽說了。以他現在的實力稱帝不稱帝又有何區別,再說了,只要他和我們井水不犯河水,他自稱天王老子,我們也不管。」

楊崇林戰戰兢兢的道:「只是他定都錦江城,後來又說是臨時都城……」

楊彥神色一凜:「臨時都城?難道……」

「皇上,我們不得不防啊。錦江城在江南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城市,繁榮無比。他仍然說是臨時都城。都城要立在何處?江南肯定是沒有的選了……若論歷史價值,比錦江城高的地方……洛陽,汴京,長安……也就這幾個地方,我覺得他這是在向我們宣戰。」

楊彥點了點頭,沉思了片刻:「這一仗本就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比朕想像的來的更早一些……你下去吧,代朕巡視一下駐軍,恐怕不久,又要和蘇譽杠上了。」

楊崇林欲言又止道:「還有一件事……今早收到一封密信,來者稱是彭山縣的。」

楊彥搖了搖頭道:「這信你拿回去燒了吧,我們沒有餘力管他們。」

「可是……有程家在南面牽制——」楊崇林急道。

「牽制?」楊彥淡笑兩聲道:「如果蘇譽想打,恐怕程家連一天也撐不住。別說了,彭山縣沒有價值,程家現在就是螳臂當車。下去吧」

「遵旨」楊崇林匆匆行了一禮,向外面行去。

………………………………

彭山縣北,三十里處,早已經是荊旗蔽空。

蘇譽登基稱帝,項離和項問天叔侄二人說不出的欣喜。蘇譽遣使攜聖旨前來招安,言明:只要程家舉家前往錦江城,享受貴族待遇。軍權全部上繳,則既往不咎。這本是蘇譽心情高興,網開一面,哪知道程家上下並不領情,怒斬來使。事情傳回錦江城,眾將無不大怒。

沒過幾天李雁翎帶着三十門火炮,以及三千餘人的火槍隊,匆匆趕來。隨行而來的,還有馬成率領的五萬靖難軍。他們的時間並不多,下月對楊彥之戰是必打無疑。在此之前,必須將這個釘子拔除了。

項離項問天手中合計人馬也有五萬餘人。此次共計出兵十萬,在加上三十門火炮,三千火槍隊。程家上下,一時大難臨頭。

程懷仁坐在椅子上,眯着眼睛:「程瑜?當時是你主張怒斬來使,你看看現在的形勢該怎麼處理?」

程瑜有些緊張道:「本以為這個蘇譽,受北方牽制,無心南犯,沒想到他還真的動手了……」

程懷德站起來罵道:「他niang的,這有什麼好怕的,大哥。我們彭山縣佔盡地利優勢,也是十餘萬的守軍,現在都在彭山縣周圍駐守,真打起來,怕他個鳥。」

程懷仁搖了搖頭,轉移話題道:「差你送給楊彥的信,收到回信了么?」

程瑜搖了搖頭尷尬道:「沒有。看來這個楊彥並沒有想像中的明智——」

「沒有有想像中的明智?」程懷仁慘笑兩聲,他忽然有些後悔了,如果前幾天蘇譽的那道聖旨他們或許應該接了……

「報——項家軍和靖難軍距離我們這裏,不足十里了。」

程懷德騰地從座位上跳起來道:「來的正好老子手癢很久了走」

半個時辰之後。

黑壓壓的十萬大軍出現在彭山縣北。整齊的軍陣讓彭山縣的氣氛頓時肅殺起來。

「我們項家軍打頭陣吧先去衝殺一陣」項離興奮的道。

李雁翎笑道:「項離小兒,你就別在這得瑟了。臨來的時候皇上吩咐了,要以最少的犧牲來完成這次任務。小小的彭山縣,不值得浪費太多的兵力。你就看我的吧」接着轉身道:「火炮準備」

片刻之後,三十門火炮,黑黝黝的炮口齊齊的對準了彭山縣的城牆。

城上守軍登時一愣。程懷德大罵一聲:「又他娘的用這種玩意,老子還沒見識過,聽說在岳陽程敏就是敗在這玩意手上。今天倒要看看他有什麼神奇的。」

程瑜有些擔心道:「這東西恐怕真的有些麻煩了……」

話音未落,只聽隆隆的炮響之聲鋪天蓋地而來。

彭山縣只不過是一個小縣城,雖說擴建了一些,但終究和杭州那種歷史名城沒法相提並論。這一輪炮下來,城牆坍塌的就有些怕人了。兩枚大火彈直接打中了城門,那看似高大的木門轟然倒塌。

程懷德被那火炮嚇得趴在了地上,這才仰起頭來罵道:「這東西還真他娘的夠狠」

「將軍……不好了,城門被打爛了」一個小兵喊道。

「城門——」程瑜和程懷德二人相顧愕然。

又是一輪火炮聲響起。已經開始坍塌的城牆開始大面積的倒塌下去。程懷德和程瑜二人只覺得趴着的地方一陣劇烈的晃動便轟然坍陷了下去,兩人就這麼不可思議的從近十米的城牆上摔了下去,被隨後砸來的城牆磚石深埋地下了。至死他們還在思考,這火炮為啥有這麼大的威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斡旋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斡旋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