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茵萊湖

第522章 茵萊湖

茵萊湖位於緬甸,茵萊湖上漂浮著一片片的水上菜園,它叫「浮島」,這些浮島可以隨湖水的漲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樣划來划去。

島上的蔬菜既不會因湖水暴漲而淹沒,也不怕乾旱無雨而乾枯。

島上的菜農、上學的兒童都駕著這種船來往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時常乘這種船。而他們划船用的工具是以兩隻腳來代替的。

萊湖上的浮島有兩種——天然浮島和人工浮島,它們都是漂浮在水上的土地。

當地人為了謀生,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來,覆蓋上湖泥,造成新的浮島。

這些浮島的面積大小不等,大的有0.4公里,小的只有1平方米左右。

人們在大浮島上開出一塊塊細長的條田,種植瓜果蔬菜或糧食,有的島中央還蓋起了輕便的房浮島,這些房浮島可以用竹籬固定在水面上,也可以在湖中漂移。

浮島上水足土肥,各種蔬菜和其他作物生長茂盛。

浮島周圍魚群聚集,人們種地之餘,還可以捕撈魚蝦。每到收穫季節,湖區一派繁忙景象,車船滿載各種蔬菜瓜果和水鮮,遠銷緬甸各地。

茵萊湖中央有個固定的人工島,上面建築了一座緬甸風格的佛塔。塔身金光燦燦。與碧綠的湖水交相輝映,秀美而莊嚴。

信奉佛教的湖上居民絡繹不絕地前來朝拜。塔的周圍沒有市場,人們從這裡買回各種食品和日用品。

許多漁民菜農也把鮮魚和蔬菜運到這裡出售。

每五天在湖上分幾處舉行一次水上集市,進行商品交易。這裡還以出產精美的絲織品而遐邇聞名。

為了方便人們的往來,浮島之間距離較近的有竹橋或木橋相通,距離遠的就得使用小舟了。在浮島群中央,有兩個細長的浮島相對,中間形成一條約3.4米寬的「河道」,兩「岸」建起了一個個商店,「河道」上舟來船往,絡繹不絕,真像是一條繁華的水上商業街。

茵萊湖一帶的一萬多戶居民,大部分屬於茵達族,散居於湖邊的180多個村落中。

他們主要以捕魚為主,勤勞樸實,殷實富足,熱情好客。

也有相當多的人在浮島上從事蔬菜種植或養蠶、紡織、打鐵、製作金銀手飾等。

生活在水鄉澤國中的茵達族人,一般是把四根高腳木樁的房屋建在湖畔或島邊的淺水中,形成了一個個水上村落。遠遠望去,碧水之上村落點點,別有天地。

每家的門前都系有一葉扁舟,一出家門就以船代步,所以,人們從小練就了用腳划船的硬功夫。當地人認為,用腳划船速度快而耐久,並能騰出手來撒網、拋叉,一個人在船上作業,可以行船捕魚兩不誤,這個獨特的傳統划船方法至今仍在普遍採用。

節日期間,湖上居民們還舉行划船比賽,為茵萊湖上的一景。

茵萊湖氣候涼爽,景色宜人,是個絕好的遊覽避暑勝地。

一批批國內外遊客為了目睹奇妙的浮島,以腳划船的絕技和迷人的湖光山色而來到這裡。

遊人可乘船繞湖一周,觀浮島,登佛塔,飽覽湖光山色。

乘船觀光之餘,還可以在涼亭小憩,靜觀藍天上的水鳥和碧波中的魚群,為大自然的美麗和諧所陶醉。

茵萊湖的的外國遊客很多,這裡的飲食也結合了全世界風味。在娘水鎮有許多各種風格的小餐館,中式的、西式的、緬式的和撣族餐一應俱全。

茵萊湖裡的魚也值得一吃,這種魚個頭不大,但肉質細滑、味道鮮美,而且沒有小刺,當地人一般做成咖哩魚,許多緬式套餐里都有。

許多遊客不一定能吃得慣撣族餐,口味和平時吃的飯不同,但到了這裡,嘗一下鮮未嘗不可。

大部分遊客都住在茵萊湖北部的娘水鎮,鎮子不大,半小時就能逛遍,這裡有許多旅館,因為獨特的地理優勢,幾乎家家都是水景房。

茵萊湖保留了一些傳統手工業,這裡的水上市場的水上村落里可以買到當地人自製的雪茄、丹納卡,還有一些銀器、漆器和木雕。

這裡的雪茄沒有添加任何化學品,味道很醇,價格也不貴,幾乎人人家裡都有座小石磨,用來磨一種黃香樹樹皮的,磨成粉狀再沾水擦在臉上可防晒去斑,這種粉就叫丹納卡,塗抹它是緬甸人的習俗。

用前店后廠來形容這裡的作坊未免有些誇張,但實際情況確實如此,這裡幾乎遍布家庭式的作坊,全家老小一起動手,有說有笑的非常熱鬧。

由於總體物質經濟水平比較低,這裡衛生狀況不是很好,特別是日常飲食中,生的蔬菜、水果較多,建議帶一些常用藥品在身邊,如止瀉藥、感冒藥等。乾季氣候炎熱,蚊蟲較多,到湖面遊玩,務必要帶一些防蚊藥水,以免發生疾病。條件允許的話,盡量選擇飲用瓶裝水。

茵萊湖晚上經常會停電,旅館里空調不能使用,只有蠟燭照明,建議遊客自帶手電筒。

茵萊湖使用旅遊通票,可以遊覽茵萊湖的佛塔及博物館,在遊客聚集的娘水鎮村口購買,一定要保存好票根以備參觀時檢查。

一般不必給小費,如果司機或者旅館、餐廳服務員服務非常好可以適當給一點,500基亞左右即可。在旅遊景點,特別是佛塔附近會有許多小孩子、婦人討錢,願意的話可以給一些零錢,20-50基亞,給或不給他們一般都不會糾纏,隨身帶一些糖果和和圓珠筆等小禮物代替錢也可以。

「哈哈哈,只是習慣而已,謝謝誇獎了!」塞耶笑了,把籮筐從頭頂拿下來。

「我們來緬甸也有一段時間了,對緬甸有了一些了解,還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接下去,塞耶再給我們介紹一些緬甸的風土人情嗎?」

「可以的,那我就多介紹一些!」

緬甸由緬族、猛族、彪族、撣族幾個主要大族和一系列的小種族組成,其中緬族最大,他們的後裔是今天緬甸的主要人口,這些種族大約在2000年前開始從中國西南、印度東北部和西藏東南部逐漸移入緬甸這塊肥沃的土地的,其中對構成蒲甘文化有影響的是緬、猛、彪三個大族。

「嗯,我們來蒲甘也有幾天了,塞耶也帶著我們參觀了不少地方了,蒲甘也留給我們很深刻的印象!」

「嗯,我再介紹一下蒲甘,蒲甘對於緬甸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塞耶說。

「緬甸中部的蒲甘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考古遺址之一,這裡的古文化的歷史讓人流連忘返更是雄偉而又壯觀,甚至可以媲美於馬丘比丘,也毫不遜色於吳哥窟。」

頂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共築未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共築未來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2章 茵萊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