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明的瘋狂

第四章 文明的瘋狂

陳國豪一直強調的他們要等待『偶然**件』,但這個事件具體是什麼他並不知道。只是,既然宇宙時空不管出於什麼目的,讓他『偶然』的存活了,這就可以斷定必然在宇宙時空的某一處會重複這種『偶然』。只有發現這種『偶然』之中的『必然』,陳國豪才有機會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找到具備偶然性的宇宙時空,理解裏面的演化過程。並且把包含偶然性的宇宙時空與不包含偶然事件的宇宙時空做對比,從根源上區分開,也就是從宇宙誕生的那一刻開始。。。。。。真實與虛假才無所遁形。

但不管他們等待的是什麼,都不會是眼前的這場戰爭。因為,他們已經無數次看到過『差不多』的戰爭場面。-----這真是很奇妙的地方,所有宇宙時空的整體推算並不會發生什麼偏差,因為未來已經『確定』。但是在無窮個宇宙時空裏的某些細微的角落,時空偏偏又喜歡做出一些極具個性的事情。並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兩個宇宙時空,這實在很奇怪。

陳國豪沒有辦法『選擇』去未來時空看一眼,這和一切概率,定律,法則,推算,等等類似的東西無關。所有的問題糾結在陳國豪想要乾的事情就是改變已經確定的歷史或者說未來。宇宙時空好像專門為了這種製造混亂的傢伙們留了個後門---偶然性。只不過發生這種偶然性的概率太小,小到了讓人絕望。在一切都不可能中保持着希望是什麼滋味,陳國豪完全沒辦法形容。

「這次我還是支持『無形態』的生物。」未來努力想讓自己看起來對這場戰爭很感興趣的樣子,可是其他生物還是無動於衷。既然看過億萬次這場戰爭,再一次的經歷,很難再有什麼驚喜之處。

依舊還是宇宙中兩種生物形態之間的戰爭-----具有固定外形的生物與那些沒有外形或者說任意變換外形的生物們,不管在任何一個宇宙時空,這兩種外形不同的生物們各自組成聯盟,然後總是打個你死我活,也不知道這樣干到底有什麼意義。至少陳國豪想不出有什麼意義。

但是,對於處在進化途中的文明,似乎戰爭也是屬於自然淘汰過程的一部分。每一個生物都可以高呼一聲:「代表宇宙,消滅你!」。然後就真的化身為宇宙時空,成為絕對正義的一方,討伐邪惡。陳國豪無法分辨,戰爭到底真的是屬於宇宙演化的過程,還是說僅僅是各種文明進化到一定程度之後的惡劣表現。

「這次我們又碰上了決戰啊!戰場還是在星系之間的虛空。規模好像不算太大,只覆蓋了不到20光年的區域。這點距離,夠他們擺開陣勢嗎?」也不管有沒有人搭理自己,未來還是絮絮叨叨的說着。

接下去的幾十年裏,未來號上的生物們欣賞著這場對於他們而言乏味的戰爭。星系間虛空中的戰鬥,僅僅考慮他們竟然真的能遭遇到對方,這本身就是奇迹。交戰之後,能打的這麼激烈,所有的追逐與殲滅全部集中在二十光年的範圍內,簡直是奇迹中的奇迹。這麼違背常理的事情,未來號的這些生物卻提不起絲毫興趣,因為他們知道其中的原因。

具有外在形態生物文明組成的聯盟已經被逼上了絕境,他們不得已在這樣一處對於自己極端不利的環境下與非固定形態的生物聯盟進行決戰。

對資源的極度依賴,讓類似人類這樣有手有腳的生物不得不拖着漫長的供應鏈,在這樣一處完全沒有資源補給的地方開始一場消耗巨大的戰爭。起因是那些沒有手腳的傢伙們企圖製造星際虛空中的『時空風暴』,讓任何想摺疊空間實現超距離跳躍的物質都被扔出去。

只有這些靠着本身生物體的文明才有機會做到這一點,在星系虛空這樣一個已經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下,安排足夠的質量聚集,真正達到絕對零度之後,爆發一次能量傳遞,實現『造星』運動。在由於星系的引力拉扯以及物質密度過低的虛空環境下,製造出一顆又一顆星體,讓原本平滑的時空出現扭曲。製造星體的過程是漫長的,所以在虛空中的時空回復正常,形成確定的區域之前,沒有辦法再通過任何物質。(在宇宙這一邊開個通道,期望直接抵達宇宙另外一頭,這不是技術問題,這是妄想。原因不解釋,太長,太累。)

依靠摺疊空間實現跳躍的技術,不可能在已經是扭曲的空間環境下實現。就好像沒有辦法把『星際之門』開到星體表面一樣。未來號企圖拯救人類時,也只能等到地球實際毀滅之後的一瞬間,希望以數量換取質量,開出千億條通道基本滿布了整個空間,想要碰大運一樣救出一些人類,可結果只有陳國豪一個人活着。

絕對零度是很特殊的環境,物質不傳遞任何熱(能量)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所有形式的三維運動完全停頓,物質在三維空間內實現絕對靜止(僅僅是三維,高維度內的運動不是我們可以『想像』出來的)。實際上這種環境下的物質已經脫離了三維時空,處在一個時空網絡的『夾縫』中。前進一步就是開始傳導熱,也就進入了三維。後退一步就很奇妙了,高緯或者低緯空間就在那裏,只不過沒有什麼三維的生物能進入這樣的環境內研究一下。

什麼是瘋狂?當億萬兆生物開始進行『簡單分裂』(完全『複製』自身)時,這就是瘋狂。能夠絕對零度中,不藉助外力就回復『正常』的玩意只有一個:生物意識(產生意識與傳遞意識是兩碼事。另外,絕對零度區域一旦形成,就是一個不接受,不傳遞,不產生,任何『熱』的環境。所以,點把火去烤一烤的念頭沒有意義)。於是,隔絕一塊區域的輻射能量,安排進足夠的簡單生物體,形成質量堆積抵禦來自星系之間的引力。最後,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點,『蘇醒』過來,質量堆積區周邊所有的物質開始了重新的組合。。。。。。

這種行為實在太明顯了,對於在監測著能『看』到的所有宇宙環境的文明聯盟,某一塊時空區域內的質量忽然增多,影響到了原本正常的宇宙輻射能,只需要推算一下改變的量,結果很容易就能得出來。

所以,固定外形生物展現了另外一種瘋狂。

通過一艘寬1公里,長3公里的宇宙戰艦,需要開啟直徑超過10萬公里的『時空洞口』,只有這樣的距離下,才能確保戰艦用反物質支撐起來的屏障能有效的抵禦超級輻射能集中效益。在蟲洞內部,可以用物質密度來抵抗兩頭的強大引力,但抵禦輻射能量聚集只能依靠反物質的『湮滅』效果。

星系間的空間長期維持着億萬個直徑超過10萬公里的『蟲洞口』,至少在未來號關注這場戰爭開始的幾十個地球年內,這樣的洞口數量只有增多不見減少。維持這樣的一個量,需要多少正反物質成對湮滅已經無法計算了。也只有宇宙才能支持的起這樣的物質消耗,除了這一個小小區域內的混亂,宇宙其他部分依舊平靜的運轉着。

時間會在距離的影響下出現自然的偏差,沒有誰能做到『同時』。非固定形態生物們的製造星體計劃不可避免的有先有后,第一戰就出現在即將完成凝結的『星體』周圍。

固定形態的生物面臨兩個選擇,或者在等待1千萬年,也許1億年之後,讓戰火在自己的家門口開始,並且最多也就維持一個不敗的局面,勝利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者,消除這種可能性,即便要在一個不利的環境下決戰,至少物資供應不會出現異常。現在看,他們選擇了後者。

工具文明無疑更適合改造自然,而生物依賴自身進化卻能更好的適應自然。這兩者發展到極致,就出現了這種的局面。非固定形態生物可以憑藉自身僅僅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慢慢的在星際之間爬行,花費幾千萬年的時間穿越星系虛空。宇宙無處不在的輻射能就能解決他們的生理需要,而且他們還可以『冬眠』。

固定形態的生物們如果也選擇這樣的辦法,估計連宇宙本身都無法計算,維持一個可以保持戰鬥力的艦隊在一個幾千萬年內都沒有物資保障的環境下,到底事前需要多少物資準備。關鍵是,一旦開始作戰,以工具文明戰鬥方式對於物資的消耗,難以相信竟然可以拖着『幾千萬年』距離的供應鏈開始戰鬥(宇宙環境內,時間就是距離),更別提還要戰勝。任何科技製造出來的『工具』都無法保證幾千萬年內不損壞。如果一方軟弱到可以讓敵人在自己的活動範圍內,從容的建立完整而龐大的生產基地,這場戰爭也就不會是勢均力敵的了。

至少,在還可以使用摺疊空間技術的時候,即便不能就地補給,也只不過需要增加一些『運輸補給艦』。反正工具文明可以飛快的製造出來。那麼。。。。。。就開戰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宇宙世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宇宙世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文明的瘋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