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忽不定的機會(3)

飄忽不定的機會(3)

下午的研討會,第一個上來的是運營商總部一個負責市場推廣的副處長,身寬體胖,微笑起來很有親和力。

這位看樣子是此類研討會的常客,上來就很有經驗的說:「這的工作餐還不錯,大家中午吃完飯都有一個生理反應,就是犯困!既然讓我第一個上來白話,我也不想大家都在底下睡着,所以咱們說點輕鬆的,至少先把困勁度過去!」

說完底下一陣笑聲,副處長接着說:「我現在就在研究商務模式的問題,能掙多少錢,掙的累不累全靠這個!」

聽到「商務模式」這幾個字,蔡明義、李飛相視而笑,這正是他們中午想探討卻沒來得及的話題,只聽副處長接着說道:「大家都喜歡看電影看電視,就說兩個人,陳佩斯和馮小剛,他們誰的群眾基礎更好?」

雖然是個疑問句,但講台低下的人都眼睜睜的看着他,沒什麼反應,不過這位副處長反應很快,自我圓場道:「沒錯!是陳佩斯,從80年代火到現在了,老中青對他的印象都很深,現在這哥們兒在弄話劇,賺多少錢咱們不知道,但能肯定的是,絕對沒有以前跟朱時茂倆人演小品賺錢輕鬆。」

下面人群聽的越來越認真,他拿起茶杯猛喝了幾口,繼續分析下一位名人:「反觀馮小剛,拍電影部部熱賣,把眼球吸引過來了,就開始利用眼球賺錢,就是現在討論比較熱的植入廣告,道具本來是要花錢的,結果他把道具當廣告,本來是成本的東西變成利潤來源了。」

副處長的一番講話,把一部分人引入了思考狀態,確實不那麼困了,他最後總結道:「陳佩斯沒有充分挖掘自身的注意力資源,只是苦哈哈的賺門票錢,馮小剛不斷的在抓取大眾注意力,然後再利用注意力,這就是商業模式的魅力……」

商業模式其實就是分析大眾的成熟需求,然後分析這些需求的滿足要素,在自己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制高點進行切入,最大限度的獲取注意力,最後就是有效利用這些已獲得的注意力,周而復始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循環。

下午研討會結束時,蔡李二人走出會場,蔡明義提出邀請:「李總,跟你聊的挺投機,晚上一起吃個飯吧。」

反正閑來無事,李飛回了句:「好,沒問題。」

蔡明義抬手看了一眼表,才到下午5點,於是說:「這會吃飯早點兒,要不先喝點兒咖啡吧,這地方你熟悉么,附近有沒有星巴克啊?」

李飛對咖啡沒什麼興趣,建議道:「這的咖啡廳我不熟,那邊不遠處有個茶樓,我經常去,環境不錯,要不去哪吧?」

由於距離很近,所以兩人步行至茶樓,地方分為兩層,一樓主要是茶藝表演、精品茶具展示,還有零星的幾個包間,大部分包間都在二樓,每個包間用竹子牆隔開,看上去很雅緻,就是隔音效果差了點。

一般的茶樓都是可以代客存茶的,茶客這次買了茶沒喝完,可以存在這裏,在一定期限內再來,就不用買茶,支付少量的服務費即可。李飛是這裏的常客,自然也存了一些茶,進到包間,他就吩咐服務員把前些日子新存的白牡丹拿來。

李飛泡茶的功夫絕對是一流的,識茶、溫杯、聞香、沖水、溫潤、倒茶、奉茶一道道工序完成之後,蔡明義終於等到了品飲的階段,他迫不及待的端起杯喝了一口,然後咂么了兩下嘴,說道:「不錯,挺香!」

李飛笑着說:「這時候新茶大量上市,好茶買回家慢慢品,在茶樓就喝性價比高的,就像這白牡丹,好喝不貴!」

兩人邊品茶邊聊天,談話的重點還是移動互聯網,蔡明義基本是傾聽者的角色,主要是李飛在說,從行業發展歷史到產業格局,從技術標準再到盈利模式,他分析的頭頭是道。

聽着李飛的長篇大論,蔡明義暗暗下定主意:這人一定要拿下!於是開始試探著問:「李總,我這邊的新公司已經註冊好了,資金和技術人員也都已經到位,現在就缺一個負責整體運營的,你這麼能幹,身邊肯定有不少高人,給我推薦推薦,或者你自己有沒有興趣?」

李飛的第一反應是拒絕,不過語氣還是很委婉:「蔡總,您是個實在人,咱們聊得也很投機,交個朋友我求之不得,不過合作上,我覺得可能不太合適,因為我不太想去創業型的公司。」

一看對方主要是對自己的實力有疑問,蔡明義開始濃墨重彩的介紹自身實力,從背靠的投資方到初始投入力度,從技術優勢到成功案例,一一列舉。

無奈李飛還是提不起興趣,只得不再勉強,不過臨別時,還是說了句:「你再好好想想,回頭咱們再溝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找工作是工作的一部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找工作是工作的一部分
上一章下一章

飄忽不定的機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