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摩托車

188.摩托車

其實摩托車這種交通工具,有時候是真的好用。最起碼在買不起汽車,同時又沒有電動車,還懶得騎自行車的年代,摩托車真的是法寶一樣的存在。

摩托車的歷史,其實也才一百多年而已。

1884年,英國人埃德華·布特勒在自行車上加裝一個動力裝置,製成了一輛三輪車,採用煤油發動力驅動。

然後等到1885年,德國的「汽車之父」特利布·戴姆勒製成用單缸風式汽油機驅動的三輪摩托車。同年8月29日他獲得了這一發明專利。因此,戴姆勒被世界公認為是摩托車的發明者。戴姆勒的第一輛摩托車是用四衝程內燃機作動力,氣缸工作窖為264立方厘米,在每分鐘700轉時,功率可達0.5馬力,時速可達12千米。車為木質結構,後輪為皮帶傳動,兩側有輔助支撐輪。鑒於戴姆勒的這一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德國工程師協會尤登堡分會在他去世后,於堪的休塔特廣場建立了他的紀念碑,因為他就是在這個廣場駕駛他的第一輛摩托車的。

自1885年德國戴姆勒發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發動機為動力的摩托車以來,摩托車的發展已經歷了100多年的滄桑巨變。

原始摩托車,現存於德國慕尼黑科學技術博物館的真實造型,是德國人戴姆勒於1885年8月29日獲得專利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

限於100多年前,當時的汽油發動機尚處於低級幼稚的狀況,當時的車輛製造尚為馬車技術階段,原始摩托車與現代摩托車在外形、結構和性能上有很大差別。原始摩托車的車架是木質的。從木紋上看,是木匠加工而成的,車輪也是木製的,車輪外層包有一層鐵皮,車架中下方是數個方形木框,其上放置發動機,木框兩側各有一個小支承輪,其作用是靜止時防止傾倒。因此,這輛車實際上是四輪着地。單缸風扇冷卻的發動機,輸出動力通過皮帶和齒輪兩級減速傳動,驅動後輪前進。車座做成馬鞍形,外麵包一層皮革。其發動機汽缸工作容積為264mL,最大功率0.37kW,僅為現代簡易摩托車的15。時速12km,比步行快不了多少。

由於當時沒有彈簧等緩衝裝置,此車被稱為「震骨車」。可以想像,在19世紀的石條街道上行駛,簡直比行刑還難受。儘管原始摩托車是那麼簡陋,但是從此以後摩托車不斷變革,不斷改進,才有了100多年的數億輛現代摩托車子孫。

與德國摩托車相映生輝的是米國摩托車,其中以哈利·戴維森公司著稱於世。

1903年米國哈利公司生產的第1號市場銷售的車型,也是米國最早的商品化摩托車,該車發動機汽缸工作容積409mL,功率2.94kW,採用自行車車架。摩托車是時代的產物,是體現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典範,即不同階段的摩托車上集合著不同時代科技發展的烙印。原始摩托車之所以不能使用,是因為當時的科學技術不能滿足它正常行駛所需的最基本的零部件,從而只能擺在實驗室里。

等到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早期的摩托車由於採取了當時的新發明和新技術,諸如充氣橡膠輪胎、滾珠軸承、離合器和變速器、前懸掛避震系統、彈簧車座等,才使得摩托車開始有了實用價值,在工廠批量生產,成為商品,這就是第二代摩托車,即稱為商品代的摩托車。如1912年,哈雷公司生產的X-8A型單缸摩托車。當時還沒有解決變速器及傳動系統,而是用皮帶傳動附在後輪上的大皮帶輪,制動是通過手柄拉動后閘皮來制動的。當時也沒有解決后避震問題,前避震器有附在前叉上的環套式簡易避震裝置。

20世紀30年代之後,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摩托車生產又採用了后懸掛避震系統、機械式點火系統、鼓式機械制動裝置、鏈條傳動等,使摩托車又攀上了新台階,摩托車逐步走向成熟,廣泛應用於交通、競賽以及軍事方面。這是摩托車的第三階段——成熟階段。1936年,哈雷公司已能製造出水平較高的摩托車。該車採用1000mL、OHV、27.93kW的V型雙缸發動機,最高時速達150kmh。

摩托車的發展像一層層台階,越向上發展越高級。

1885年的原始摩托車擺在第一層的地面上,第二層是世界上首批生產的摩托車,這是1894年德國的雙缸四衝程發動機的摩托自行車,共生產了1000輛。第三層是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競賽摩托車,此時的摩托車已經具備實用的功能了。第四層是20世紀70年代之後的現代豪華摩托車。

20世紀70年代之後,摩托車生產又採用了電子點火技術、電啟動、盤式制動器、流線型車體護板等,以及90年代的尾氣凈化技術、ABS防抱死制動裝置等,使摩托車成為造型美觀、性能優越、使用方便、靈活快速的先進的機動車輛,成為當代地球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尤其是大排量豪華型摩托車已經把當今汽車先進技術移植到摩托車上,使摩托車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摩托車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第四階段——鼎盛階段。

全球有幾個國家是最主要的摩托車生產國。

其中,米國是最早製造摩托車的國家之一,這一點毫無疑問,畢竟老米,工業還是厲害的,著名的公司有哈雷-戴維森和印第安等。

哈雷摩托已成為一個懷舊時代的標誌。1907年,哈雷-戴維森公司製造出了第一台V型雙缸發動機,較傳統單缸發動機,它能為摩托車提供兩倍的動力。這種樣式的發動機在米國80多年的摩托車製造史里,佔據了統治地位。在30年代,哈雷摩托的銷售額高居米國本土的榜首;到了40年代,哈雷摩托受到了英國摩托車的挑戰,因為它們重量更輕、速度更快;60年代初,小排量的扶桑摩托車大量湧入米國市場;1969年,哈雷公司和米國機械與鑄造公司合併,強化了資本和資源市場;80年代末,哈雷摩托車全面振興,它出品的每一輛摩托車都是質量的保證。

相比之下,印第安公司就是一顆遠逝的星,它曾經是非常輝煌的。1899年,工程師奧斯卡·海德製造了一台機動兩輪車,開始了印第安公司的摩托製造史。一段時間內,印第安公司以亮麗的色彩和卓越的性能征服了買家,后經幾易其主及一些短視的投資行為而挫敗,菜終於在20世紀50年代,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哈雷區別於寶馬的特點就是哈雷幾乎全是金屬的,看起來有一種永恆的感覺。而寶馬多是類似與扶桑一樣的塑料外殼。所以你可以看到許多米國人從年輕的時候直到年老都駕駛一輛哈雷摩托。

扶桑的話,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確實毫無疑問是亞洲現代工業的代表,在摩托車製造業也是如此。

本田、鈴木、雅馬哈和川崎是扶桑最著名的四家摩托車公司。

其中本田和雅馬哈在上個世紀起步的時候依靠模仿意大利比亞喬、德國寶馬和米國哈雷起家。即便到了未來仍然能看到很多本田的型號和這些車子的尺寸甚至是細節都是一模一樣,足以以假亂真。唯一不同的是,如今雅馬哈已經開始自主創作或者在別人的創作上改動一下,而本田一直還是致力於模仿別人的外殼。

扶桑摩托車製造業的開端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但真正形成規模是在二戰以後。由於戰爭的災難,扶桑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亂,公共交通毫無秩序可言,市場急需廉價、方便的個人交通工具。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批公司應運而生,如本田公司。本田公司1959年已開始向海外出口摩托車,鈴木、雅馬哈和川崎緊隨其後。當時,扶桑本土市場四大公司競爭激烈,這又促使各公司在新車型設計製造及市場營銷上狠下工夫,迅速佔領世界市場。而那時世界上最成功的英國生產商卻在原地踏步。到1961年,本田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公司。

扶桑摩托車的特點是外形美觀、駕駛舒適,對一些細節處理非常細緻、周到,如指示燈、變速器、電起動器和頂置凸輪軸發動機,在扶桑摩托車中,都屬於標準配備,甚至是在125ml排量的車上,這讓買主驚喜不已。

到了1969年,本田公司憑藉一款CB750,攻破了英國製造商一直堅守的大型摩托車市場,標誌着扶桑摩托車時代的到來,同時為第一檔市場提供了合適配置的摩托車。

扶桑在摩托車上的營銷策略上也很下功夫,時時會根據某些國家的政策去生產摩托車。比如當時我國的標準是125cc以上不給上牌,雅馬哈、本田和鈴木就積極配合,而一向自以為是的川崎總是喜歡造大排,結果也造成了國人認為「造大排就是好車、好車就是買到的川崎」的誤解。

德國嘛,這個不用多說了,畢竟是摩托車的發源地,其最為我們熟知的是BMW公司。

寶馬公司初創之時,只生產飛機發動機,著名的藍白相間螺旋槳形圖案證明了這一點。直到1921年,寶馬開始生產摩托雙缸發動機;1923年,BMW飛機設計者馬科斯·弗里茲揭開了生產摩托車整車的序幕。500ml的發動機安裝在車架內,氣缸向兩邊伸出,這種簡單而高效的設計方案至今仍在使用。

BMW摩托以精良的製造工藝和昂貴的價格聞名。在汽車銷售領域有一個市場法則,一款車是否好銷售,看德國人對它的反應就知道了,這一法則在摩托車市場同樣適用。寶馬以超凡的品質享譽世界,它的摩托車是許多國家國賓禮儀車隊選用的開道車型。

寶馬的特點在於超多的高科技電子產品,也難怪本田金翼要抄襲它。

至於說我國,摩托車發展其實是比較滯后的。

直到1951年8月,我國才正式開始自行試製、生產摩托車,由當時的解*放*軍*京城汽車制配六廠完成了5輛重型軍用摩托車的試製任務,並由大領導命名為井岡山牌。該車車速最高可達每小時110公里。到1953年,井岡山牌兩輪摩托車年產量突破1000輛。井岡山牌摩托車的問世,標誌着我國摩托車工業開闢了新紀元。

近10年來,我國摩托車工業發展速度更快。從產品產量上看,年產從1980年的4.9萬輛發展到1990年的97萬輛,直至今天的一千多萬輛,我國一躍成為了世界摩托車生產量最大的國家,摩托車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汽車工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摩托車工業經過半世紀的風雨滄桑,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產、開發、營銷體系,有相當一部分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有一批名牌產品覆蓋市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摩托車工業迅速崛起。經過起步、發展、整合、重組,風雨兼程、跌宕起伏的艱難歷程,經過摩托車工業戰線的努力拚搏,我國現已躋身世界摩托車生產大國。

說起來,摩托車其實有很多種類的,速克達、越野車、街車、嬉皮車、跑車、休旅車、道路越野車、商用車、迷你摩托車等等,門類繁多,靳霄比較喜歡跑車和休旅車。

跑車摩托車,仿造GP賽車流線的外型,是許多年輕車迷的最愛,一般裝有2-4缸汽油機,氣缸排量在400毫升以上,擁有多缸引擎及輕量車身的特性,高轉速、短軸距及高性能等特徵。這種車在公路上行駛時,車速可達到每小時200千米,適合長途旅行。這種車也可作為公路快速賽車。但是操作不容易,而且很危險,所以靳霄更加鍾情於休旅摩托車。

休旅摩托車是歐美人仕從事長程旅遊的最愛,為了長時間行駛,因此特彆強調舒適性,在這種機車裏通常有體貼騎士的配備,例如足夠的置物空間等,在寶島也有一些車友獨鍾這類的車種,未來,國內這樣的摩托車也會越來越多。就是那種看上去很大的,但坐姿比較舒服,後輪兩側還有兩個置物箱的摩托車,看起來很大很霸氣,但操作起來卻不難,駕駛體驗也很好,靳霄對這樣的車是最感興趣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回九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再回九三
上一章下一章

188.摩托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