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沈府之中,大家也在商議著趙皇駕崩和秦軍進犯之事。於通道:

「秦國由胡人中的傑族人建立,近年來發展十分迅猛,其實力僅次於燕國。秦國的騎兵分為陸上騎兵和空中騎兵,陸上騎兵是常規鐵騎,機動靈活,衝擊力很強,空中騎兵以波斯產的大鵬鳥為坐騎,可以在低空飛翔,從空中向地面掃射連珠弩,威力驚人,還可向地面投放火油,大片燃燒,被稱作地域之火。兩種騎兵往往聯合作戰,可以稱的上是所向披靡。」

邊防主將沈鈞不屑道:

「秦軍雖強,也未必完全不能與之一戰。我們也從波斯購買了大量大鵬鳥,組建了空中騎兵,至今也訓練了三年,可以與他們的空中騎兵對戰。我們還製造了高射長矛大弩,射程足以射中大鵬,長矛足以穿透大鵬所附鐵甲,可以阻擊他們的空中騎兵。」

於信冷冷道:

「我們的空中騎兵從未實戰,而且數量仍然不足。高射長矛能否準確擊中身手靈活的大鵬鳥,我也存疑。我們的陸上騎兵太弱,光靠步兵和戰車,陸空根本無法協同作戰,而秦軍身經百戰,陸空配合嫻熟,鈞兄認為真有勝望?」

沈鈞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道:

「我們的水軍還是天下第一的,秦軍並不擅長水戰,也缺乏戰船,我們可據長江天塹抗敵。」

於通道:

「你說的算老黃曆了,秦軍俘虜了大量趙軍,其中不少人熟悉水戰,他們還繳獲了不少船隻,足以較短時間形成戰鬥力。關鍵現在是枯水季節,他們不需要大型戰艦,派輕型戰船,配以空中鐵騎,就可能突破長江,在岸邊建立橋頭堡后,他們的陸上鐵騎再搭浮橋殺來,我們如何抵擋?」

大廳里一時靜悄悄的,無人應答。於信見狀,朝向沈約,建言道:

「秦軍勢大,我軍不敵。我們不可為了虛名,將這些年重金積累的裝備和兵力毀於一旦。下官建議,立即與秦議和,保存實力,可以進貢稱臣,而且我們手中還有齊王楊瑞,可將齊王及其家眷獻給秦王,如此誠意,秦難以拒絕。況且,秦燕不和,可挑動燕國趁虛進攻秦地,秦必不會久留江南,議和後會迅速回撤。」

大片官員附和於信,畢竟沒人想自己的領地遭受戰火塗炭。沈鈞等主站一派,也覺得實力不濟,但也不願稱臣投降,只得沉默不語。大家都看著統領沈約,等待他的決斷。

沈約環視了大家一圈,緩緩道:

「皇上突然駕崩,京都被占,大趙看似滅亡,但在外作戰的趙軍尚有五十多萬,只是不知該去向哪裡,該擁護誰,大多各自為戰,他們肯定不願向胡人投降,不管胡人是秦軍、燕軍還是其他。江北的世家大族,普通民眾都是漢人,自然心向大趙。如果此時,我們江南,推齊王為帝,再建大趙,江北各地的軍隊、民眾、裝備、財富、技能都會湧向我們,我們江南就會成為中心,足以與胡人對峙,如果時機成熟,北伐統一全國,也並非不可能。」

於信暗諷道:「沈兄所言確實振奮,但擁立齊王為趙皇,會使我們成為眾矢之的,秦燕等都會強力進攻我們,而且不久秦軍就會突破長江,滅亡就在眼前,何來北伐統一?」

四府中的謝府主官謝志道:

「於兄所言不敢苟同,秦軍以現在的速度向我們進軍,尚需一個月。如果擁立齊王,江北大批趙軍必會向我們這裡匯合,遲滯秦軍的進攻,在加上未來雨水漸多,山體泥濘,秦軍騎兵的進軍速度還會下降。如果能拖延兩個月,這裡已經是漲水季節,江面浪急遼闊,適於大型戰艦作戰,秦軍一時之間,很難有此裝備戰力。」

沈約朗聲道:

「諸位,這是一場豪賭,是拿大家的身家性命、土地財富作賭注的豪賭,但這也是一次寶貴的機會,如果成功,大家就是再造大趙的功臣。如果投降秦軍,他們的議和條件恐怕還會包含割地和進貢巨額財富。燕國豈能讓秦獨享美食,恐怕也會要我們平等對待,那我們是雙倍的土地財富人員的損失。如果投降,江北上至世家大族,下至普通民眾,還有在江北作戰的趙軍必會拋棄我們,鄙視我們,江南最終會虛弱無力,成為他人刀俎。正如謝兄所言,天時地利尚有利我們,我們要做的就是擁立齊王,聚集人和,抗秦於此。」,言罷,揮利劍斬斷桌邊一角。

下面頓時群情激昂,歡聲雷動,紛紛附議。

當晚,沈約留下於信、沈鈞、謝志、恆玄等人商議下一步的行動。於通道:

「沈約兄,你今日說要擁立齊王為帝,那四府協議還算數嗎?」四府協議是沈、於、謝、恆四大家簽訂的聯盟協議,主要內容是,江南要從趙國獨立出來,單獨建國,國君由四大家中一家子弟擔任,另外三家則分別把持軍政、財政、外交首席要職,國君一家的子弟只能擔任副職,但邊防主將不受此限制,國家大事經大家商議后,最終由國君定奪。目前,四大家都推薦沈約為國君。

於信擔心,擁立齊王楊瑞后,江南獨立無望,那四家共同把持朝政的基礎就不牢靠了。沈約微微一笑:

「協議當然算數,只是目前趙國近乎滅亡,胡人大舉進犯中原江南,形式已經巨變,以我們目前的實力,如果獨立建國,只能成為秦或燕的屬國,你想當兒皇帝嗎?我可不想。現在擁立齊王繼承趙國帝胄,也就獲得趙國所有的資源,只要我們合理整合,為我所用,我們守可偏安江南,進可北伐一統中原。待到時機成熟,廢趙皇自立,也就水到渠成。」

眾人皆點頭贊同,於信見狀,也就不再堅持己見,忙道唯沈約馬首是瞻。沈約笑道:

「於兄曾救燕國要人,盼他能說服燕王早日攻秦,緩解我們的壓力。」眾人都很奇怪,不知於信救了燕國什麼重要人物,紛紛投來探尋的目光。於信避開探尋的目光,低頭道:」沈兄放心,我自當儘力而為。」

於信內心十分驚懼。當年趙燕在江南附近大戰,燕軍主帥莫容光陷入重圍,身受重傷。於信蒙面救了他,將其帶離險境送歸大燕。后莫榮光主持燕國朝政,與於信暗中往來。於信曾將趙軍重要部署秘告莫容光,造成趙軍江北慘敗,丟失戰略要地,在其後的戰爭中不得不以守為主。作為回報,燕軍從不進攻江南,在局部小戰役中,故意透露情報給於信,使於信屢立戰功。於家也從四府中實力最弱的一支,變成僅次於沈府的強大門閥。這等絕密,竟然被沈約知曉,而且沈約一直都不動聲色,任其所為。今日沈約故意當著其他各府的面,指出他與燕國有瓜葛,用意難測。

於信心中揣測,沈約一方面警告自己,不得暗中阻撓擁立齊王一事,另一方面使其他各府對他產生猜忌,難以與他聯合,畢竟當年趙軍慘敗時,有不少傷亡將官是江南其他各府的人。估計沈約還想以此為把柄,迫使他全力說服燕國攻秦。沈約如何得知此等絕密,在自己身邊安插哪些眼線,是於信很想知道的事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爭之世,誰主沉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爭之世,誰主沉浮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