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唐周泄密叛亂起 諸將獻策漢軍出(一)

第24章 唐周泄密叛亂起 諸將獻策漢軍出(一)

公元一百八十四年二月,和煦的春風正努力驅散持續數月的寒冬,身為洛陽令的周異,此時卻沒有一丁點心情來欣賞冬雪消融的美景。從去年入冬以來就不斷有人向自己報告,洛陽城內的太平道教徒正頻頻集會,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太平道曾經完全公開的集會正變得越來越隱秘。聯繫到市井坊間流傳的一些童謠,周異的神經已變得越來越緊張。

「太平道真會造反嗎?」周異自言自語道,他很想上書皇帝劉宏下令調查此事,可是近一年只要有官員諫言取締太平道,輕則會被訓斥、重則會被免官。書案上的那支毛筆數次拾起又放下,躊躇萬般卻始終難下定斷。周異強迫自己盡量不去思考太平道的問題,可不斷送來的密報又總會挑起他那越來越敏感的神經。

太平道教徒遍布天下,僅洛陽城內就有信徒數千,他們若真要像市井傳言中那樣聚眾叛亂,那後果不堪設想。兒子周瑜已經九歲了,一家老小的安危全系在自己一人之手。周異長嘆一聲后便在心底打定主意:這就向皇帝劉宏上書太平道近期的舉動,如果因此被免官,他就帶著全家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返回故鄉壽春避禍。周異攤開面前的竹簡,提筆寫道: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近日太平道教眾頻繁出入於市井之間,密會於無人之處。行蹤詭異,似有不利於江山社稷之事,臣周異懇請陛下,將其首領罹於文法,執於囹圄,由臣加以審問。從而獲其密謀,化危險與無形之間……

在反覆確認奏疏沒有問題后,周異起身收拾好衣冠,便準備前往尚書台。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衙差飛快地沖了進來,神色慌張地對周異說道:「稟報大人,衙門外突然來了一個名叫唐周的人,說有十萬火急的大事要向大人報告。」

「此人從何而來?具體所謂何事?」周異問道。

來人回道:「回大人,他說來自濟陰,所報告之事關乎社稷存亡,但卻不肯透露半點內情,他聲稱只有見到大人才肯說出詳情。卑職見他不像說謊之人,便已將他引至偏廳。」

周異遲疑了一下,他在猶豫是否要先去尚書台,但直覺告訴他,來人要說的大事跟他袖中的奏疏有著莫大的關聯。他對衙差開口道:「好,你讓他稍候片刻,我隨後就到。」

周異返回屋內,放下準備交給尚書台的奏疏,便徑直前往了偏廳。剛一邁進大門,來人便「撲通」一聲跪在了他的面前,用帶著哭腔的聲音說道:「小民一時糊塗,聽信妖道張角之言,誤入太平道。小民對天發誓,絕無叛逆朝廷之心,請大人念在小民舉報有功的份上,救小民一命吧!」

唐周的話令周異大感意外,此人一上來就說出張角的名字,足見他在太平道中的地位並不低。從語氣中不難聽出他堅決要同太平道決裂。究竟太平道內出了什麼事情,能讓一個核心成員做出這樣的決定?

周異仔細打量起眼前跪著的這個陌生人:對方一副商人的打扮,從其腰間鑲著金邊的玉帶勾來看,其家境一定非常富裕。一雙閃著精芒的小眼睛與微胖的面容湊在一起顯得極不協調。他的聲音雖然聽起來充滿哭腔,卻一點也看不出因為恐懼所表現出來的慌亂。比起那些因犯錯而自首的罪犯,他的神情更像是在告密邀功。

帶著滿腹疑問,周異開門見山地問道:「你究竟有何要事?太平道怎麼了?」

「回大人,太平道將於下月初五舉事謀逆。」唐周迅速地回答道。

「什麼!你再說一遍!」周異心頭劇震,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太平道將於下午初五舉事謀逆。」唐周又重複了一遍。

周異驚立在當場,對於太平道起事,他雖有警覺,但在他心底,太平道就算要造反,也要積粟谷,置軍械。這樣的大事,至少要籌備數年的時間。洛陽乃是皇城所在,生活在這裡的太平道信徒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其他州郡官員,怎麼可能對當地的教眾毫無察覺?這真的有可能嗎?眼前的這個人會不會為了邀功請賞,編出瞎話來欺騙自己?

想到了種種可能的周異很快恢復了平靜,他厲聲恐嚇道:「唐周,你可知謀逆乃是誅三族的大罪,若是誣告則按同罪論處。」

「小人明白。」唐周答道。

周異仔細地觀察著唐周的一舉一動,他的神情雖然緊張,可語氣卻非常連貫。當自己與他對視的時候,他的眼神並不會因為自己的直視而轉向他處。他應該沒有說謊,但是只憑一面之詞就確定太平道造反的事實未免太過自信。周異繼續逼問道:「就算我相信你說的是真的,但我又如何取信於他人?你可有證物?」

唐周趕忙從懷裡掏出一卷寫滿了文字的絹帛遞到周異跟前,接著說道:「這裡是張角命小人帶給洛陽內應中常侍封諝、徐奉的親筆信,請大人過目。」

周異從唐周手中接過絹帛,只見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造反的時間、地點以及分配給封諝、徐奉二人的任務。起事地點覆蓋大部分州郡,更要命得是許多重要城池已經雲集了大量太平道信徒。

此時並非盛夏,可是周異額頭已經布滿了豆大的汗珠。膽戰心驚之餘他也暗自慶幸,若沒有這張絹帛,猝不及防下大漢的半壁江山都要丟了。安頓好唐周,周異小心將絹帛收入懷中貼身存放,然後返回屋內將奏疏放入衣袖中后,帶上護衛便向尚書台疾馳而去……

自從劉宏下詔不許各級官員干預太平道的活動后,尚書台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處理有關太平道的奏疏了。當周異剛說出「太平道」三個字的時候,在場的許多官員不禁笑出聲來,調侃的話語回蕩在官署之中。

「周府君,你這是想提前告老還鄉啊!」

「去年剛有幾位大人因為太平道被陛下訓斥,已至丟了官位,你還是帶著奏疏回去吧,我們就當你今日從未來過好了。」

「是啊!周府君,你還是聽劉公的勸,趕緊回去吧,我們就是把你的奏疏呈到陛下近前,陛下也是不會看的。」一位大臣滿是無奈地勸阻道。

「諸公!諸公!」心急如焚的周異雙手抱拳,提高了嗓門左右擺首,對在場的眾人說道:「若非事情已十萬火急,周異又怎會令諸公為難,張角下個月就要謀逆了!」周異說完就把懷中記載著太平道謀逆詳情的絹帛拿了出來。

鑒於周異說話時沉重的語氣,立即就有人快步上前從他手中接了過來。隨著絹帛在一眾官員之間傳遞,尚書台的氣氛也跟著變得緊張起來。過慣了悠閑日子的官員們頭一次感到了迫在眉睫的危機感。眾人在從周異口中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立即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飛速趕往北宮參見皇帝劉宏。如果劉宏再置之不理的話,大漢的江山就要斷送在他這個敗家子的手上了。

沉溺在醉生夢死之中的皇帝劉宏對於一眾官員的到來非常憤怒,但是在他看過帛書後卻能瞬間酒醒。這位統治了帝國已經超過十五年的昏君,竟一改往日不務正業的風格,他第一時間下密令命廷尉不動聲色地逮捕封諝、徐奉二人,然後召集朝廷主要官員迅速趕往崇德殿商議如何應對迫在眉睫的危機。

貪杯好色的皇帝竟能有急事召集大臣商議,這是自劉宏登基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更為詭異的是,前來宣詔的謁者只說陛下有急事召見,至於究竟是何事,來人卻一個字都不肯透露。

一個時辰后,所有重臣都齊聚一堂。知道內情的人臉色鐵青,一言不發。其餘之人則面面相覷,甚至有人還感慨道:「陛下終於熱衷國事了!」

「是啊!此我大漢之幸,黎民百姓之幸啊!」已官至太僕的楊彪跟著感慨道。楊彪還想繼續往下說,他的父親楊賜卻輕咳了一聲,扭過頭來狠狠地瞪著他。楊彪自知語失,低下頭再也不發一言。但同時他也在內心盤算:父親向來對皇帝殆政不滿,今日難得召集群臣商議大事,父親理應高興才是啊?

眨眼的功夫,劉宏帶著張讓從側門快步來到正殿。大臣們正要行禮,劉宏卻擺手道:「事出突然,這些繁文縟節就免了吧。」

「謝陛下!」

劉宏入座后,立即說出了太平道即將造反的事實。所有人都驚立在當場,丞相低頭,太尉禁聲,御史大夫更像木樁一樣一動不動。望著一言不發的群臣們,劉宏發怒道:「說話啊!平時一個個勸朕應該這樣,應該那樣,關鍵時候怎麼都啞巴了?」

群臣噤若寒蟬,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願做第一個開口之人。太平道能聚眾造反,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劉宏的放縱。萬一這位昏庸無能的皇帝借題發揮,找一人來做替罪羊,那下場可是要抄家滅族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伊始——帝國末路,英雄逐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伊始——帝國末路,英雄逐鹿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章 唐周泄密叛亂起 諸將獻策漢軍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