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頭潮已平(3)

江頭潮已平(3)

人性之中最基本的慾望,無非是權和錢。陳海和他的父親都只娶了一妻一妾,均是賢良淑德的女子,兩人也從未流連過煙花之地,想來也並不好色。安筱蕤隱約有種感覺,若是真的有什麼是他們父子所謀取的,對錢財的渴求可能性最大。奇就奇在,他們都沒有什麼特別奢侈的嗜好。

權位不重,妻妾不多,花銷不大,看起來並不可疑的兩位陳大人,緣何琅琊閣要特地寄來條子?溫若瑜知道老閣主從不做這麼無聊的事,只是目前他和安筱蕤還沒能找到其中的奧妙而已。他自覺有些一籌莫展了,不知仍在苦思冥想的安筱蕤,會不會有些新的發現。

「你看這裏!陳海在瓊縣的這幾年,百姓日子都過得不錯,就連東海之戰,也沒讓他轄下的縣民不聊生。」安筱蕤突然蹙眉指著一處地方志。

溫若瑜伸過頭來看了一眼:「所以說這位陳大人愛民如子且管理有方。」他不覺得其中有什麼問題。

安筱蕤對於賬務的敏感,讓她發現了一個疑點:「就是東海之戰這兩年。多半戰亂都會讓當地經濟倒退數年之久,可是瓊縣居然還有財力快速重建家園。無論是瓊縣地方財政還是陳海的私庫,應該都支撐不起這些費用,錢是哪裏來的?還有就是,為何這麼盡心地幫瓊縣百姓?」

「要麼是陳海確是個愛民如子的父母官,要麼就是,他要給自己造一個完美的政績。」

「對,他究竟出於什麼目的,都不該有一筆不知從何而來的錢,悄無聲息重建了瓊縣。」

「這麼說來,他此舉更像是必然要保住自己瓊縣縣令一職。一般來說若遭逢了戰亂,財政有虧之時,帝都都會派巡撫下來視察災情,再向禮部請救災款。」

「而他在巡撫下來之前就已向京城稟明,有能力安撫民情。」

兩人越說越興奮,那個死結似乎在此處找到了打開的可能。

有了這個疑點,溫若瑜就可以向蕭宗明請求查看陳海任上的詳細日誌,從這其中定能查到些更深入的線索來。果然,蕭宗明聽到這個消息,讓他們即刻到吳凌雲府上一趟,說是陳海確有值得一查之處。

吳凌雲的案前也堆滿了厚厚的卷宗。他早就在等他們,溫若瑜一走進書房,他便喚道:「你們看,江亭軍的蘇將軍任上也記載了,陳海曾拜訪過他三次,而最近的一次,時間大約便是潤城城郊大火前十日。」

「縣令拜訪駐地將領有什麼不對嗎?」溫若瑜問道。

「江州府和甘州城不同,因為地處江南富庶平原,佔地只有甘州三成,百姓人數卻為其五倍之多,每年供奉朝廷的稅銀,更是甘州三五年都不能及,因此便是駐地參將與文官分而治之,不似甘州由長林軍甘州營參將一併管轄。」吳凌雲耐心地解釋道,「照說文官武將彼此有來往正常不過,問題在於,蘇將軍發現瓊縣可能是江州一處隱秘的走私站點,作為文官的陳海,卻從未與他提起財政及貨品出入境內的可疑之處。」

原來,他們果然猜對了方向!兩人相視的眼裏,露出了笑意。

「將軍,我們想到了一處。陳海在戰亂之後快速休養生息得當,卻好似沒有多花朝廷一分錢,是不是其中有可疑?」安筱蕤恭恭敬敬地對吳凌雲說道,「請將軍向陛下奏請,允准我們借閱調看陳海任期內的所有詳盡檔案,甚至是賬冊。」

由於溫、安二人均非官職,按照大梁律例,並無權查看歷任官員與武將的資料。好在蕭宗明早已熟識二人,也念他們提供線索有功,特允准二人進入舊檔室內翻閱,但是每日進出必仔細搜身,以免他們抄錄了什麼機密出去。連着折騰了三天,吳凌雲笑着問溫若瑜,是否覺得這般麻煩,不如問陛下討個一官半職來做做,定是能勝任的。見溫若瑜那張難得有表情的面龐,又含笑看向安筱蕤。

饒是已被先帝賜婚,總是這般受到戲謔,安筱蕤還是略顯羞澀,更認真地查看厚厚的卷宗,就是不搭理他們。也虧得她這般投入,一段隱藏在陳海師爺府內賬房的記載,似乎顯露了些許線索。

這個賬房曾購入一批火油,時間恰巧在那天城郊失火前兩天。隨後一日,又有一百兩銀子的支出標註著「用途未明」,三日之後,同樣用途的支出更是高達二百兩。

安筱蕤心中盤算著,會不會就是請人前去放火,事前事後給的封口費呢?將這個疑問說了出來,再一查閱當年火災的詳情,果然,蘇將軍家中燒毀的痕迹,倒像是灑翻一大片油污,最原始的調查,猜測是那夜大風吹過,火勢到了蘇家,幾星火種飄進后廚和江亭軍用來製造火油箭的庫房,才一發不可收拾。

這麼看來,陳海確有可疑。或許正是蘇將軍查到走私之事,尚未懷疑到他身上,陳海卻做賊心虛,雇了亡命之徒,放火燒了蘇宅,滅口和湮滅他以為已找到的證據。

問題是,他們原本是在查御醫游大人案件,怎麼竟又發現了還有涉嫌利用職權謀私及殺害朝廷武將之事呢?還是說,這兩件事,就是同一樁案子?

安筱蕤迷惑了,她忍不住問道吳凌云:「將軍,安兒冒昧,敢問一句,先皇后與陳大人父子可有交情?」

溫若瑜心中知曉,安筱蕤真的是被近些日子紛亂的事情攪得有些亂了方寸,連禮數都不懂了。後宮與官場有無勾連,這種問題怎能問?即便她如今問出了口,吳凌雲怕也是敷衍幾句,得不到答案,還落個不懂事的評價。

不曾想,吳凌雲聽到這話,大笑起來:「黎皇后和陳家的關聯?大約就是不相見還能相安無事,若是面對面,相罵起來不下幾個時辰不會停。」

那兩樁事,莫非是巧合嗎?

吳凌雲見兩人神色有異,關心道:「有什麼不對嗎?」

事已至此,溫若瑜兩人便把故事的大致說與吳凌雲。

「兩位的心情,老夫自然能理解。在沒有權貴相助,單憑智慧與勇氣,能查到這個地步,着實令人欽佩。不過,倒不是老夫幫先皇后推脫,她再精於謀算,斷然做不出謀人性命之事。因為黎氏一家禮佛,有位高僧曾對黎國丈參詳過命數,若是殺孽生,則黎氏至少三世要遭逢天譴重責,這也是為何與陳家有宿世舊恨,也只得罵一罵過癮了。」

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難道真的串聯不到一條線索走入真相了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寒江笛聲梅映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寒江笛聲梅映雪
上一章下一章

江頭潮已平(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