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鄄地之盟

第59章 鄄地之盟

柯地之盟后,齊、魯雙方講和。雖然只是表面文章,畢竟魯國順服了,為坎坷的霸業之路,減少一個敵人。關鍵是,齊桓公講究信用,既沒有為難曹沫,還退還了魯國的土地,這讓諸侯對他充滿信任。

現在,齊國終於騰出空閑,準備收拾背叛盟約的宋國。

其實,北杏之盟前,宋國已經平息內亂,安定國人,確立新君。只是,新君即位,一者要得到周王允許,再者需要參加盟會,得到諸侯的認可。

這兩個,是擔任國君的必備條件,宋桓公原來都不具備。

既然『北杏之盟』已經達到目的,得到諸侯認可,就沒必要再對齊國鞍前馬後俯首帖耳。所以,回國后不久,宋桓公就背棄『北杏之盟』,另立山頭。

這種做法,就是『過河拆橋』,影響極端惡劣,給齊桓公新建立的陣營一個沉重打擊。但他聽從管仲勸告,強壓心頭怒火,沒有立刻追究。

要想領導諸侯,必須以『仁義』為本,這是管仲輔助齊桓公稱霸的基本策略。

宋國是大國,且爵位高,不過,這難不住管仲,上面還有周天子呢,那可是一顆關鍵的棋子。齊國的話你可以不聽,周天子的話你得聽吧!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早期的鄭莊公最愛這麼干。

『柯地之盟』后,解決了魯國這個潛在的敵人,齊桓公把目光瞄向宋國。公元前680年春,他以宋國不遵王命為由,率領陳國、曹國聯合伐宋,同時請周王派兵助陣。

並非齊軍實力不行,而是周王的軍隊不可或缺,其象徵意義無法取代。要想調動諸侯,必須『尊王』,借天子的大旗,迫使諸侯順服,也就是魯迅所說的『拉大旗作虎皮』。

這次蔡國沒派軍隊參加,不是不想,實在是自顧不暇。因為蔡國正受困於新興起的楚國,由於一位絕世美女——桃花夫人的緣故,差點被滅國。關於蔡國,以後再談。

曹國則明確的跟隨齊桓公,一者齊桓公講究信義,值得信賴;再者,畢竟有周王這面大旗,名正言順。

這次伐宋,管仲也想好了,本著『仁義』的原則,威懾為主,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動用武力。

宋國背棄『北杏之盟』,不尊崇王室,本身就理虧。當年的鄭莊公,就打著王室的旗號,把宋國害慘了。如今齊桓公也來這一手,不僅聯軍壓境,天子也派代表,宋桓公御悅可不願意重蹈覆轍。

經過斟酌,還是請求言和。夏季,周僖王的代表單伯也到了。

春秋中後期,單氏,在王室地位很高,與劉氏共同輔佐周天子。單伯來得恰到好處,讓諸侯看看,這次發兵,是得到周僖王允許的;同時也表明,齊國是真心『尊王』的。

齊、宋很快就簽訂互利共贏的合約,一場戰爭,在威逼利誘下,消弭於無形。

之後,齊桓公稱霸時期,宋桓公御悅跟定了他的腳步,對他的霸業全力支持,宋國難得安穩了三十餘年。

因為宋國歸順,讓齊桓公聲勢更盛,於是再發英雄帖。

公元前680年冬,齊桓公小白、宋桓公御悅、衛惠公朔、鄭厲公突(剛剛奪回政權)在鄄地(今山東鄄城)會見。這幾個國家,都實力不弱,給齊桓公很大支持,但是,鄭國的多變,也給齊桓公帶去不少麻煩。

同時,周僖王再次派大臣單伯參加。

此時的齊桓公,已經觸摸到稱霸的門檻,但依然沒有正式稱霸,畢竟,這次只是常規會見。

經過這次會盟,又得到周僖王的肯定,管仲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邀請各路諸侯,舉行一次大型會盟,闡明道義,確立霸業。

於是,齊桓公第三次發出英雄帖,邀請各路諸侯,再次在鄄地聚會一下,主要議題,是『尊王』與『友好』。

公元前679年春,齊桓公、宋桓公、陳宣公、衛惠公、鄭厲公,各路諸候,應邀在鄄地結盟,史稱『鄄地之盟』。如果把齊桓公會盟諸侯精簡為『九合』,那麼這就是第二次。

這一年,文姜還回了一趟齊國,不知所為何事。估計是與齊襄公的女兒有關,她要把這個外甥女,嫁給自己的兒子魯庄公做夫人,但由於孩子歲數小,不得不等待,魯庄公夫人的位置,一直空缺。

此次『鄄地之盟』,不說盛況空前,至少宋、陳、衛、鄭四個相對有實力的國家,全部到達;而且有周王的支持,諸侯再無異議,共推齊桓公為盟主。

他的霸業,正式走上歷史舞台。

從公元前685年回國即位,到公元前679年正式稱霸,曲曲折折,歷經近七年,終於修成正果。在『春秋』風起雲湧的歷史中,齊桓公,成為公認的第一任霸主。

任何事,都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只有不斷地努力、奮進、失敗、探索、振作,然後,才能奔向輝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59章 鄄地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