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繻葛之戰

第27章 繻葛之戰

開戰之前,周桓王先通告諸侯,廢除鄭莊公左卿士的職務。這本來就是個虛名,現在,連虛名也拿掉了,順便也宣布他幾條罪狀,讓諸侯認清他的假面孔。

普通小幹部,突然被廢掉,心裡還老大不滿,何況作為國家級的幹部,這讓鄭莊公非常不爽。虛名也是名,諸侯最看重這個,之所以很給鄭莊公面子,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個『左卿士』的虛名。

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親自率領諸侯大軍,伐鄭。

這次真的是天子的命令,而且周桓王親自出馬,動靜很大。他率領王師,聯合諸侯,討伐鄭國。

但是,當時作為大國的齊、魯、宋與鄭國關係不錯,都沒有響應天子號召,而是保持了沉默,可見王命有限,一切還要靠實力說話。只有陳、蔡、衛三個小國派兵參戰,也算是給周桓王面子。

衛國,因為幫助公孫滑伐鄭,導致兩國成仇。州吁之亂,更是首倡聯合諸侯,兩次伐鄭,雙方勢同水火。不過,由於齊僖公的幫助,雙方已經和好。現在,衛國相對安定,這次出兵,也是王命所在,迫不得已,但軍事實力有限。

蔡國,與陳、衛都有矛盾,這次出兵,也是被迫,王命難違,老大的面子必須給。

陳國,剛剛發生內亂。陳桓公死後,弟弟佗殺死太子免,自立為君(叔殺侄);本身名不正言不順,迫於王命,不得不出兵,也是想討好周天子,希望得到認可,其實軍無鬥志。且陳國與鄭國關係融洽,公元前715年,陳桓公的姑娘就嫁給鄭太子忽,雙方實際已經是親家,陳國豈能賣力?

當時,周桓王率領王室軍隊坐鎮中央,雄赳赳,氣昂昂;虢公林父(虢公忌父的兒子)率領蔡國、衛國軍隊為右軍,周公黑肩率領陳國軍隊為左軍,雙方在繻葛擺開陣勢。

繻葛,今河南高官葛市北,從此一戰成名。

這幾個國家,雖然都是跟著周桓王,卻各自肚腸,軍心渙散,沒有嚴格統一的軍令。

天子大軍壓境,這給鄭莊公出了一個難題,關鍵是,周天子親自來了。有周桓王壓鎮,名正言順,抗拒,則是以下犯上,不佔理;逃跑,只有束手待擒,不甘心。

鄭國的公子元對陳國很了解,認為陳國剛剛內亂,軍無鬥志,只要攻打陳國軍隊,他們必定奔逃;天子的軍隊,看到這種情形,一定混亂;蔡、衛恐懼,必然不戰而潰。然後集中兵力,進攻周王的軍隊,必將大獲全勝。

王室聯軍的弱點,被公子元洞察的非常透徹。

鄭莊公同意了這個作戰方案,派公子元擔任右方陣的指揮,對抗陳國軍隊;派祭足擔任左方陣的指揮,對抗蔡、衛兩國的軍隊;鄭莊公率領中軍,原繁、高渠彌護衛,擺開了叫做魚麗的陣勢。

傳統的作戰隊形,前面是戰車,後面跟從步兵。這次,鄭莊公以五人為一隊,分列戰車兩側和後方,填補戰車間的空隙,戰車與步兵相互掩護,協同作戰。

魚麗之陣,可謂創舉。

在中國的戰爭史上,這應該是最早的實戰陣法應用記載。與近代的一些戰爭場面類似,堅固的坦克在前衝鋒,士兵在後策應。

這次面對周桓王,鄭莊公收起了『蝥弧』大旗,畢竟面對的是周天子,並非諸侯,不能以『蝥弧』討伐。

對周桓王,可以客氣一些,對陳、蔡、衛三家,可就沒必要再客氣了。鄭莊公命令兩邊的方陣,只要看到中軍的旗幟揮動,同時擊鼓進軍,像鉗子一樣,把王室的兩翼剪斷。

首先是陳國軍隊,幾乎剛觸即潰,不堪一擊;緊接著,蔡國、衛國的軍隊,面對勇猛的鄭軍,很快也四散潰逃。

沒想到,兩翼諸侯的軍隊,這麼菜,瞬間把周桓王的中軍孤立出來。鄭軍很快向中央合攏,周桓王雖然奮起反擊,奈何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王師潰敗。

作戰過程中,鄭軍將士猛打猛衝,真是不給周桓王一點兒面子。

鄭國有一員大將,名叫祝聃,善於騎射。公元前714年,北戎侵犯鄭國,祝聃曾追逐戎人,把他們從中間截斷,頗有功勞。

擊敗戎人算什麼?如果能活捉天子,才是人生頂點。作為射箭高手,早就盯著周桓王的車馬麾蓋。逃跑大軍中,周桓王的服飾車馬,十分醒目,簡直就成了活靶子。祝聃也不客氣,彎弓搭箭,瞄準了周桓王。

當時敗局已定,周桓王只顧逃命,根本沒想到有人敢向他射冷箭。

真是開弓如滿月,箭去如流星,一箭正中周桓王的肩膀,他大叫一聲,差點跌落車下。

與此同時,鄭莊公也在關注著戰場形勢,發現天子中箭受傷,慌忙下令,鳴金,鳴金,趕快鳴金!

這算什麼打法?眼看勝利在望,卻鳴金收兵了。

祝聃不明白其中道理,剛剛射中周桓王,士氣正旺,請求繼續追擊,要徹底打敗敵人。

看著這位猛將,鄭莊公趕忙揮揮手,阻止道:「君子不欺人太甚,哪裡還敢欺凌天子?那不是戎狄,只要能挽救國家於危亡,社稷沒有虧損,這就足夠了。」

他還沒糊塗,知道見好即收。如果真把周桓王射死,他就成了弒王的千古罪人,名垂竹帛;即使把周王活捉,面對眾將士,怎麼處置?難道還捆綁入獄不成?那更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可以說,自從趕跑弟弟太叔段之後,鄭莊公真正走向歷史前台。鄭國幾乎年年有戰爭,甚至天子的軍隊都來討伐,局勢比宋國還慘重,但是,卻沒有大臣造反,百姓也不覺得勞苦。

如此困境,戰爭不斷,依然安如泰山,可見鄭莊公水平不一般,後世學者稱他『小霸』,也是有道理的。

戰鬥勝利了,本該好好慶祝,但那是周天子,是老大,是天下共主。不論誰對誰錯,老百姓把人打傷了,還要去賠禮道歉,何況現在把周王給傷了,必須道歉認錯賠罪。

鄭莊公一戰成名,祝聃也因此名留青史。

夜晚,鄭莊公派遣懂事的卿士祭足,去慰問周桓王,賠禮道歉,說了許多好話,贈送了不少禮物;同時,對周王身邊的人員,也全體問候一遍,各有饋送。

天子輕易不發動戰爭,因為四海之內,都是他的子民,必須以德服人。對周王來說,即使勝利,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失敗,則威嚴掃地,諸侯離心。

身為周天子,被大臣打敗,這事瞬間傳遍諸侯,影響極端惡劣。大家都在討論這事,知道王室衰弱,難以振興,從此更加不放在心上。王室一蹶不振,成了象徵性的擺設,再也不敢發兵攻打諸侯。

十年以後,周桓王鬱鬱而終。

各位還記得周桓王賜給鄭莊公的十二座城邑嗎?對於那些城邑,鄭國擁有主權,卻沒有控制權。

公元前705年夏,盟邑和向邑的主管,也不知怎麼想的,突然向鄭國求和,願意歸順。這對鄭莊公鼓舞很大,但是,沒過多久,這兩座城邑又叛變了,回到周桓王的麾下。

這讓鄭莊公內心很不舒服。先前歸附可以接納,過後叛變絕對不行。秋季,他邀請了齊國、衛國,攻打盟邑和向邑,必須收復。

牽扯到軍事實力,周天子就遜色了。剛剛領教了鄭莊公的老辣,如果再次敗仗,可真沒臉見天下人了。

土地是死的,人是活的。無奈之下,周桓王把這兩座城邑的居民,遷到王城居住,至於土地,給鄭國吧。原本是偏遠郊區,一下子成了京城正規居民,也算因禍得福。

一個鄭莊公,把王室的威嚴掃的一乾二淨。

從此之後,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分別興起;到後來東南方向的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也各自建立了自己的霸業,稱雄一時。

繻葛之戰,在歷史上影響非常大,絲毫不弱於後來的幾場大戰。關鍵是,這一仗讓周天子威嚴掃地,從此成為傀儡,『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傳統,徹底退出歷史舞台,諸侯爭霸的局面,逐漸到來。

雖然失敗了,至少周桓王敢於掙扎,敢於反抗,敢於為了王室的威嚴而戰。後來的周天子,則一代不如一代,為了那點權力,窩裡鬥狠,再也沒有誰,能重振雄風,撐起周家的天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章 繻葛之戰

%